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羲之:大橘大利 新春快乐[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工工 点击 :

这个季节最常见的本土应季水果,大概要数柑橘类了。从价格最亲民的“橘子”,到价格稍高的混血、进口“粑粑柑”“爱媛”“澳柑”,再到以“柑橘中的爱玛仕”出道的“象山红美人”,可以说价格全覆盖,应有尽有,如果将“橙”这个品种也算在里头,恐怕更丰富。当然“柑”和“橘”也是两种水果,但是在水果中讲“身份政治”未免太上纲上线,姑且将“柑”“橘”“橙”都归为一类吧。尽管最常见的“橘”类,就像猫咪中的“大橘”,有被嫌弃“土”的趋势,但土归土,仍然掩盖不住大家的喜爱。本来么,“橘”和“吉”是谐音,有大吉大利的意思。

再说了,柑橘算是中国种植历史最悠久的水果之一,并且因为它本身的气味、形状、习性,很早就被文人们圈定为“有节操”的水果。屈原老师不是早就说了么:“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郭沫若老师这样翻译道:“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秉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啊,年轻的人,你与众不同。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

王羲之:大橘大利 新春快乐 | 美术资料

屈原的故里,湖北秭归,今天依然是各种高品质柑、橘、橙产地。这再次印证了我们小学就学过的那个成语“南橘北枳”——因为这种植物特性引发的联想,历来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自己的歌咏。在过去的这个特别的一年,我们似乎更需要借“大橘”来讨个吉利——台北故宫在做的一个特展“笔墨见真章”,将一众大咖手写的“橘”字汇集到一起,一扫过去一年的阴郁,似乎都能闻到那股清香的味儿啦,我们不妨“云观展”,虽然它跟同时展出的“南薰殿帝后像”展比起来有那么点“小型”,却并不乏惊喜。

“水果先生”王羲之

其中稳居C位的展品当然是王羲之的“平安三帖”,因为其中的“奉橘帖”里面有一个书法史上最有名的“橘”字。“平安三帖”属于台北故宫“限制展览”的宝物,平时难得拿出来晾晒,一般认为这是三件唐代的双钩摹本,在明朝的时候重新装裱完成的。但它依然不乏争议,因为和现存日本的那几件王羲之唐摹本,以及辽宁博物馆的《万岁通天帖》比起来,它少了一点晋人的洒脱,也不见晋人书法中明显能感受到的来自隶书的影响。

问题最大的是中间那通“何如帖”,笔法更似唐人,而且有涂抹、笔画交待不清之处,“怀充”二字为鉴定人落款,但不少鉴定者经此认为这是冒牌货,因为这个签名的笔法和正文非常接近。并且两行字有三处“羲之”,笔法近似,如果真是羲之所为,一定花样很多。《平安帖》最接近晋人气息,也因为“平安”二字最招人喜欢,经常被单独拿出来做庆祝节日的设计元素。但此帖也有疑点,它似乎故意隐去羲之名字,偏偏留下了“修载来十余日”,修载,即王羲之的从兄弟王耆之。这让它看起来非常像是一件高级的“伪好物”。右边半隐的“僧权”似乎又增加了“欲盖弥彰”的嫌疑。《奉橘帖》同样也有疑点:“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封书信的内容和下落不明,仅留图片的王献之的《送梨帖》很接近:“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姑且算是儿子模仿老子吧。但《奉橘帖》本身的气息还是熨帖的,就算伪,也出自高手。

今日城市时髦青年喜欢将美貌的水果晒在朋友圈,但水果怎么来的,他们大多就不知道了。山阴县王羲之父子可都是名副其实的“水果先生”。被公认为最可靠的、王羲之唯一的楷书,是《十七帖》中的《青李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多故不生”。“来禽”,当是苹果一类的水果,“日给滕”,李时珍认为是“柰”,是一种藤本水果,接近今日“大布朗”。

实际上王羲之不仅爱吃各种水果,还搞种植,让朋友寄果树的种子给他。他在手札里写道:“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晋书》中也记载,王羲之有自己的果园,一到开花结果,便率领子孙前往,看到有成熟的、味道甜美的,就地采摘,分而食之。所以在羲、献父子的手札中,常见送别人水果的记录,这一点颇似今日著名艺术家,在《向往的生活》里“凡尔赛”一下。“今年天气影响,收成不多,只能送您三百个橘子,您将就一下吧,毕竟我自己亲自种的”——作为一个审美天花板、部级老干部、真凡尔赛贵族这样给您写信,您是什么心情?不过这也证明了“魏晋风度”绝非穿上各种飘飘然的衣服,化上精致的妆容,在影楼和网剧里莫名其妙地飘来飘去,人家是非常接地气的。更何况,不论橘子大小,三百个其实很多,真的是沉甸甸的礼物。

“吃货顶流”东坡先生也爱种橘子

因为唐太宗以及后来武则天的大力认证,王羲之“顶流”的地位更是无人可撼动。《奉橘帖》在唐朝就收入内府。这十二个字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传奇。台北故宫此次也有各种关联展品。例如另一个中国文人“顶流”苏东坡的《楚颂帖》:“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

《楚颂帖》真迹已不可得,展出的此件刻本亦非常珍贵(徐州博物馆有一件伪作,比较立分高下)。此帖写于《寒食帖》之后一年,有极为相似的、苏东坡书法进入炉火纯青境界的风貌。“种柑橘三百本”显然与“奉橘三百枚”形成深度互文,都与屈原《橘颂》有深度关联。

以苏东坡的地位,他很可能见过这件《奉橘帖》,而且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种柑橘的爱好也与王羲之如出一辙。但是他的果园里品种可能更丰富,他那著名的“喜雨亭”里李柰、杏桃、樱桃、石榴、葡萄都很全,并且作为吃货中的顶流,他可是不放过任何美味的水果,仅以荔枝为例,他就从四川吃到岭南,尝遍各个品种,“日啖荔枝三百颗”,海南的热带水果恐怕也没少吃。

但要勾连到屈原这种精神层面的象征,恐怕还得说柑橘。不要忘了正在辽博“唐宋八大家”展中,吉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苏东坡真迹《洞庭春色赋》,第一句便是“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橘中之乐”指的是下棋的乐趣,这又是另一个典故,来自于唐传奇《玄怪录》,讲的是四川一个财主家有橘园九亩,某日他看见两个大得不一般的橘子,扒开一看,竟然是两个仙翁在下棋。

不是“多吃点水果呀”那么简单

台北故宫还有米芾名帖《箧中帖》记录下另一件他与苏东坡的“公案”,这是写给苏东坡的好友刘季孙的,苏东坡改造西湖的时候,时任两浙兵马督监的刘季孙可是出了大力,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西湖,但今人已经不熟悉他了。

刘季孙虽然是一个武将,却在收藏方面极有造诣,上文提到的王献之《送梨帖》就是他收藏的宝物。苏东坡为此题诗云:“君家子敬十六字,气压邺侯三万签!”“子敬”,就是王献之了,可见此帖的地位。米芾这封书信里又说了什么呢?原来,米芾极想得到这件宝物(他是宋代收藏第一),他有一件砚山,苏东坡就看在眼睛里拔不出来了。而刘季孙为了答谢苏轼荐举他出仕的恩情,愿意用《送梨帖》换砚山以及玉座珊瑚等物。但由于驸马王诜借去此砚未还,这件事儿最后没成。倒是《东坡志林》里,苏东坡将《送梨帖》的内容记错了,或是故意记成了“黄柑三百颗”——梨子变成了柑橘,可见《奉橘帖》对他影响之深。

米芾同样是柑橘爱好者。展品中有一件《苕溪诗帖》的刻本(真迹现藏北京故宫),诗云:“缕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台北故宫藏米芾书法珍品《蜀素帖》又云:“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米襄阳”当然从小就是吃柑橘长大的。

米芾虽然官做得不是很大,但是皇帝却很“吃”他,不仅宋徽宗喜欢,乾隆皇帝也是他的粉。展品中有乾隆临摹的《苕溪诗帖》,也是刻本,能看得出来乾隆对这件作品的纯熟。熟到有点俗了。他将米芾的独特气势搞得四平八稳,不过考虑到人家的身份,也算情有可原。

如果嫌弃他写得不够好,可以用他的当朝宰相刘罗锅——刘墉的书法洗洗眼睛。展品中有刘墉的一件意临精品:他先临一遍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随后又临一遍王羲之《奉橘帖》,最后又发明创造地将苏东坡记错的《送梨帖》写了一遍,用黄柑替换了梨子。刘墉书法堪称清代一绝,简单地说,就是用颜真卿的方法写王羲之,写成了一种精妙的“刘罗锅体”。这件作品对“橘”所寄托的精神意蕴一览无遗。

当然回到古人对柑橘精神意蕴的理解,绕不开《晏子使楚》中那个“南橘北枳”的典故。另一位皇帝,宋太宗,将这个故事写了一遍,后收录在《淳化阁帖》中。展品中就有这件作品,竟然颇有几分王羲之的趣味,可见宋代帝王在文化方面的用功之深。

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古人送橘子并不只是“多吃点水果呀”的意思,它是一种人格理想的延续。展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元代书画魁首赵孟頫也喜欢赠送友人橘子——“朱橘一柈”,即一盘大红柑橘。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明、清几代书法家对《奉橘帖》的各种临摹。假如我们在享用各种柑、橘、橙的时候,能偶尔想起其中美好的意蕴,恐怕会令那种酸甜感更美味的。

相关文章

  • 当代女画家王晖艺术赏析[图文]
    当代女画家王晖艺术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王晖,1971年,生于大连,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美学发展基金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美学发展基金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重彩画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相对论0》...

    106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李宏志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李宏志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李宏志,1943年生,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二十岁入伍,六十岁解甲,家居泉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曾为原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太行秋色》235×280cm代表作品:(一)《长城万里图》高2米,长633.6米,由六百六十二个立轴组成。(二)《泰岱松风》高2.85米,宽14.10米。(三)《巍巍太行》高3.7米,宽...

    87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谈谈毛笔人物写生[图文]
    谈谈毛笔人物写生[图文]

    我经常听到这种说法,到生活中去写生、收集创作素材,如果要画得具体、丰富,最好用铅笔或炭笔,不宜用毛笔。意思就是说,如用毛笔写生就容易把形象画得粗糙、简单,无法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是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要耍笔墨可以,但作为形象素材则参考价值不大。我对这种意见实在不能同意。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毛笔固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优越性是主要的。对它的优越性缺乏认识,主要是由于缺少实践。黑天鹅将写生...

    124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浅析卡地亚的艺术源头[图文]
    浅析卡地亚的艺术源头[图文]

    浅析卡地亚的艺术源头2021年10月21日-2022年2月20日,展览《卡地亚与伊斯兰艺术:现代性的源头》(Cartier & Islamic Art: In Search of Modernity)正式展出。展览由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卢浮宫博物馆(Musée du Louvre)和卡地亚(Cartier)品牌联合策划。在展出的500余件物品中...

    16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博会调查报告:画廊如何有效地参加艺博会?[图文]
    艺博会调查报告:画廊如何有效地参加艺博会?[图文]

    香格纳画廊在2017年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销售的作品: 曾梵志《火》180x180cm 2017 布面油画 成交价:700万近几年来,艺博会的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甚至决定着一场博览会的生死存亡。从香港到上海,再到北京,几场代表性艺博会近三年的销售数据为我们提示了国内博览会的许多变化趋势。雅昌艺术网总结整理了过去三年香港巴塞尔、Art Central、上海西岸艺博会、ART 021、以及艺术北京的销...

    125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欧文·佩恩如何用摄影定义优雅[图文]
    欧文·佩恩如何用摄影定义优雅[图文]

    欧文·佩恩 萨瓦多·达利肖像 纽约1947年 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收藏在所有的展览类型中,很多人都喜欢回顾展,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呈现在展厅,最能直观地呈现出一位艺术家一生的思考、探索以及成就。4月20日,欧文·佩恩百年回顾展全球巡展的首站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启,将展出佩恩的200多件涵盖他70年艺术生涯中每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包括他的私人肖像系列,即为垃圾工人、窗户清洁工、厨师这些城市最易...

    29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宰相刘罗锅,他的书法也是一绝[图文]
    宰相刘罗锅,他的书法也是一绝[图文]

    宰相“刘罗锅”,家喻户晓。他不仅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受百姓喜爱,其书法更是了得,有“浓墨宰相”之称,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山舟并称四大家。他的书法是清代帖学的一座重镇,精华内蕴,味厚神藏,对清代的书法家以及近当代的书法家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今天,书画圈网小编对他的书法境界进行研究。“刘罗锅儿”刘墉(1719年-1804年),山东诸城人,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书画圈网小编查阅资料发现,他诞于书...

    12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兆平的“水墨生态山水”(组图)
    刘兆平的“水墨生态山水”(组图)

    刘兆平,生于1950年,山东青岛籍,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文化艺术院副院长兼国画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曾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创意联盟执行主席。建立水墨生态理论体系,践行生态山水创作,倡导复兴中堂立德立言新门风。出版有中国文艺评论工程——《刘兆平学术研究》、《中国画艺术当代经典大家—刘兆平》、《元气——逸园说话》。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

    12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扬州画派:名臣盐商与画家[图文]
    扬州画派:名臣盐商与画家[图文]

    提到“扬州八怪”,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板桥的竹石、李方膺的松梅、边寿民的芦雁、华嵒的山花翠鸟一类。他们都是活跃于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扬州地区的画家,画史有时称其为“扬州画派”。关于“八怪”其说互有出入。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列举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说较为著名。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人。“八怪”的绘画以写意花鸟...

    75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文化层次与文化建设[图文]
    文化层次与文化建设[图文]

    《自画像》 油画 奥赛美术馆藏 梵高文化是有层次的。从一般定义来说,我们可以把人类的一切习俗都归入文化的领域。对于人类生存而言,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文化。但这不 等于说文化是混沌一片的。从文明的角度来看,人类文化一开始就因社会的分化而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并呈现着多样化的面貌。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人类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由不同层次构成的历史。而且,文化还有精英主义和世俗主义之分。在不同的社会中,人...

    5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小石头成收藏家新宠 前景无限[图文]
    小石头成收藏家新宠 前景无限[图文]

    来源:华夏收藏网金蟾的寓意有招财进宝、镇宅、驱邪、旺财。金蟾的形象丰满,身上嵌满了金钱珠宝,脚下踩着元宝,很是富有财气,古语有云:“家有金蟾,财运绵绵”。金蟾不仅仅是可以招财,回到古时候,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进士,传说中月宫住着三条腿的蟾蜍,蟾宫即“月宫”,于是,又带上一层“锦绣前程”的意思了。如果您正巧有朋友新上任某个职位或者朋友的孩子考上学校,那么送金蟾也是很好的选择...

    10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真伪之争不只《功甫帖》[图文]
    书画真伪之争不只《功甫帖》[图文]

    黄庭坚《砥柱铭》(局部)《功甫帖》真伪之辩再起,日前刘益谦携《功甫帖》原件赴京,邀文博专家为《功甫帖》把脉。其实书画市场上关于这样的真伪之争,《功甫帖》并非先例,在此盘点一下那些引起争议的国宝力作。黄庭坚《砥柱铭》四百字竟错十余处2010年6月3日,北京保利春拍夜场的气氛达到了当晚的最高潮,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的《砥柱铭》以4.368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成为一时热点。但作为中国目...

    18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庆元旦 迎新春——特邀著名书画家安丽峰(之馨)(组图)
    庆元旦 迎新春——特邀著名书画家安丽峰(之馨)(组图)

    【艺术简历】安丽峰,(之馨)汉族,山东省日照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7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李魁正先生,2016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工笔花鸟高研班学习,师从苏百钧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画会会员,中国重彩画会会员,中国书画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山东美协会员。...

    4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虚拟铁丝网构建出的艺术 The Wires v2 by Mat Szulik[图文]
    虚拟铁丝网构建出的艺术 The Wires v2 by Mat Szulik[图文]

    这些看似由金属铁丝网构件出的动物轮廓雕塑其实是波兰数字艺术家Mat Szulik创作的数码艺术作品。经过艺术渲染后,这些场景看上去非常真实,而气氛又如梦境般玄妙。这部作品The Wires v2是Mat Szulik利用该手法的第二部作品,内容大多是动物、植物等。金属质感有金银两种色彩搭配,色彩淡雅。Mat Szulik其实很善于把握“真”与“假”的过度,还记得我们曾经刊登过的《低多边形渲染...

    117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姹紫嫣红 生机盎然(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姹紫嫣红 生机盎然(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中国画《百花齐放》,广东画院集体创作。中国画《多彩荷塘》,作者马书林。中国画《紫气东来》,作者谢青。中国画《青鹭》,作者万小宁。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与人物画、山水画共同构成中国画的完整体系。新时代,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生活,积极拓展创作空间,既赋予花鸟画新的主题与内容,增强其表现力;又创新技法与形式,彰显时代审美趣味。近些年,各地陆续围绕花鸟画举办专题展,展示创作成果,深...

    50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