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姹紫嫣红 生机盎然(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时间 : 05-31 投稿人 : 韧韧 点击 :

姹紫嫣红 生机盎然(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 艺术美文

中国画《百花齐放》,广东画院集体创作。

姹紫嫣红 生机盎然(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 艺术美文

中国画《多彩荷塘》,作者马书林。

姹紫嫣红 生机盎然(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 艺术美文

中国画《紫气东来》,作者谢青。

姹紫嫣红 生机盎然(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 艺术美文

中国画《青鹭》,作者万小宁。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与人物画、山水画共同构成中国画的完整体系。新时代,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生活,积极拓展创作空间,既赋予花鸟画新的主题与内容,增强其表现力;又创新技法与形式,彰显时代审美趣味。近些年,各地陆续围绕花鸟画举办专题展,展示创作成果,深化学术研究,推介优秀作品。从摄人心魄的巨作到怡情悦性的小品,众多优秀作品共同勾勒出时代新貌,展示花鸟画的独特魅力。

展现新气象 礼赞美好时代

传统花鸟画多表现自然、赞美生命,承载着画家托物言志的情与思。历代花鸟画名家或描绘珍禽吉兽、祥花瑞草,或表现彰显文人雅趣的梅、兰、竹、菊等题材,创作出一批经典作品,留下了宝贵艺术传统。如今,借助花鸟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成为当代花鸟画家的重任。

纵观近些年的花鸟画新作,以花鸟传情达意、讴歌时代的作品数量占比较高。广东画院历时半年集体创作的巨制《百花齐放》,长12米、高7.4米,应用岭南画派独特的花鸟画创作技法“撞水撞粉法”来实现丰富的层次效果。画面中,各省区市的代表性花卉竞相盛放,礼赞欣欣向荣的大国气象。“姹紫嫣红·时代意象——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主题创作学术邀请展(陕西站)”上,林蓝的《春暖珠江》、马新林的《报喜图》等作品,均以火红热烈、生机勃勃的繁花歌颂美好时代。吴悦石的《紫绶春光》、马书林的《多彩荷塘》则以寓意吉祥的紫藤、象征和美的荷花抒写胸中逸气,传承写意精神。在对客观物象进行艺术提炼的基础上,花鸟画家将个人情感与审美情趣融入创作,使花鸟画不只悦目,更加愉心。

怎样以传统笔墨书写新时代万千气象?关注国家大事,表现时代主题,升华立意与构思,成为当代花鸟画创作的新面向。入选“花香鸟语——第三届福建省花鸟画大展”的陈博圣《古瓷传丝路》,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近景处,摆放着各类青花瓷器,旁边卧着古丝绸之路上的必备交通工具——骆驼,背景以淡墨描绘了颇具异域风情的建筑,画家通过巧妙表现“一瓷越千年”,反映了穿越时空的丝路精神。入选“滇云集萃——2021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师作品展”的麻元彬《扶贫互助——记留坝县杨家沟中华蜂养殖基地》,则以没骨法展示现代农业基地新图景,构思新颖。画面中,一只只振翅飞翔的中华蜂,体现了传统花鸟画的写意之美;新蜂箱、养蜂技术图书等,则为作品增添了时代气息。

在创作中,越来越多花鸟画家另辟蹊径,把传统花鸟画置于更宽广的文化视野中,将花鸟画的表现优势与重大主题相融合,使作品既彰显传统文化精神,也生动反映时代气象。

拓展新内容 反映多彩生活

如何摆脱传统固有观念对花鸟画表现对象的限制,实现艺术创新?许多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拓展花鸟画创作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启迪着美术工作者以画笔表现新题材。“文质清华——2023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师作品展”上,焦永峰的《付款,请扫二维码》便体现着创作者对时代发展的关注。画面以成堆摞放的白菜为视觉主体,嫩绿的白菜与黑色的桌布形成鲜明对比。白菜堆中,一张电子收款二维码折射出当代生活的便利。入选“陕西省第五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的付晓青《平淡生活》也是同类题材作品,画家以12张组画的形式描绘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美味佳肴,并将几张电子收款二维码与新鲜食材巧妙结合,意境清新雅致。科技与生活的融通,成为花鸟画创作的点睛之笔。

当代花鸟画的表现对象逐渐突破传统折枝花鸟范畴,对城市题材花鸟画的探索,成为创作中的新亮点。比如,“花香鸟语——第三届福建省花鸟画大展”展出的林晨昕《春色满园》,以城市花店为对象展开创作,通过对各类花卉的浪漫描绘,塑造了温馨的花房空间。“百花向阳——2021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上,刘宏伟的《平林在望》则以萧寂冬日里城市的楼房、路灯为主要元素,树木与禽鸟穿插其间,构成一幅意境空灵的城市题材花鸟画。“金城花语——全国工笔花鸟画展”中,吴敏洁的《数树深红出浅黄》、薛兴君的《校园新时代》等作品,将快递柜、智能扫地车等新事物融入创作,使作品更贴近当代生活。

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是人类共同的向往。通过作品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也成为当代花鸟画创作的重要主题。“和美生态·博物云南——花鸟画创作展”,配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举办,参展作品聚焦云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不同艺术语言呈现生物多样性之美,引导大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中,赵芳的《远方·月之歌》以精细笔法描绘了3只正在月色中漫步的野象,通过色彩的弱对比营造出朦胧审美意境。“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则立足岭南花鸟画创作传统,广邀各地画家以笔墨抒写自然。万小宁的《青鹭》、王清丽的《幸福家园》、邓海林的《竹林集禽图》等作品,均聚焦动物在大自然中闲适怡然的生活情境,彰显和谐生态之美。其他展览上,肖志美的《花间密语》、梁东峰的《乐居图》等作品,围绕城市生活中人与宠物、绿植之间的关系,运用或洒脱或细腻的笔触,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时代发展赋予花鸟画家更多新思考。他们将自身所见所感融于笔端,表达对自然、生活、艺术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也使传统花鸟画绽放新生机。

探索新形式 彰显现代审美

改革开放以来,花鸟画作品对形式美的追求逐渐凸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花鸟画家更加注重以多元手法体现形式美感。当代花鸟画对形式美的探索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纯技法层面的形式探索,二是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结合。

技法形式的创新,是花鸟画家专业水平的体现。花鸟画作品优秀与否,早已不停留于是否画得像、画得漂亮或是有笔墨趣味的层面,而是要有画意,要体现当代审美追求。这就要求创作者对画面形式感的探索必须持续跟进。“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汇集诸多现代没骨花鸟画新作,展示创作者在体悟学脉、营构布局、拓展题材等方面的新实践。其中,李恩成的《初春》将传统没骨花鸟画、写意精神与富有现代感的构图、语汇巧妙融合,使作品自然灵动,凸显野逸之美。入选“2021雨花满天——全国花鸟画作品展”的陈丽《静水流声之二》,则通过黑白色块分割画面,再以黑色的蝌蚪、白色的荷梗营造出点、线、面交织之势,令作品充满形式感。

不满足于纯粹的技法语言创新,花鸟画家着力推动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使作品生发新意。一些画家运用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表达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令作品充满艺术张力。在彭汉宗的作品《嬉游高峻》中,聚光灯下,白马立于山巅,与松间攀木探水的猿猴共同望向水面,既有古典韵味,又超越现实,传递出对世界的好奇与想象。罗翔的《欢乐谷》同样如此。画家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描绘了一群野生动物出现在城市地铁车厢内的场景,引发观者对自然与工业文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深层探究。

近年来,不少美术馆、博物馆梳理馆藏花鸟画资源,推出专题展,为传统花鸟画走入当代生活打开新窗口。如“美在‘赏心’——中国美术馆藏花鸟画展”“葩华绽瑞 吉羽逢春——北京画院藏花鸟画精品展”“万物从容——山东美术馆迎新春馆藏花鸟动物画精品展”等,集中展出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等名家的花鸟画作品,不仅助力艺术惠民,更为青年画家成长提供养分,使其更深刻地了解花鸟画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与多元面貌,从而推动当代花鸟画发展。

当下,花鸟画坛不断涌现新人新作,画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感受时代脉动,在丰富主题内涵、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持续深耕,不断推进传统花鸟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花鸟画的时代价值,在创作、展览、研究等方面久久为功,将为大众理解中国画、走近传统文化提供新视角,为花鸟画繁荣发展带来新契机。

(作者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3日 07 版)

相关文章

  • 艺术家与画廊的五年之痒[图文]
    艺术家与画廊的五年之痒[图文]

    导言:国内画廊有签约代理艺术家的机制时间并不长,在以80后为主的新一批青年艺术家成长起来之后,目前,国内画廊逐渐开始尝试与青年艺术家三至五年签约代理合作的模式。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走市场、走学术的各种各样的青年艺术家推广平台不断涌现,对画廊与青年艺术家的签约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究竟画廊与艺术家的“五年之期”一般是如何定制的?面对多样的选择,艺术家在画廊去留关键点何在?随着青年艺术家...

    82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苏博今展临古书法特展:看赵孟頫吴昌硕如何临古[图文]
    苏博今展临古书法特展:看赵孟頫吴昌硕如何临古[图文]

    元 赵孟頫 《临兰亭册》中国书画的学习离不开临摹前人的经典名作,正所谓先师法古人,而后师心、师造化。师古是书画入门的基础,因而古人尤其重视师古。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十七帖》到怀仁《集王圣教》,从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到孙过庭《书谱》,从《淳化阁帖》再到董其昌的《戏鸿堂帖》,等等,这无不是书家临习的典范。苏州博物馆依托于馆藏名家临古的书法作品,如赵孟頫的《临兰亭册》、无名氏的《临智永千字文》、王...

    12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唐杜甫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竦起身躯,直冲万里云霄;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只要轻轻展开画卷,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杜甫诗中描绘的绢上风霜起的雄鹰,在当代中国画坛...

    125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缂丝:通经断纬的艺术倩影[图文]
    缂丝:通经断纬的艺术倩影[图文]

    中国的艺术史上,自古以来几乎都是由男性主导。无论是书法、绘画、雕塑等领域,男人们既书写落日长河的壮阔,也描绘佳人月下的柔情,甚至连女子角度的种种联想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但我们不能否认,女子虽然因为政治地位和社会角色的原因,没有获得男性那样篇幅饱满的记述,但没有女子的多情与专注,没有那默默付出才华的女诗人、女手艺人,艺术史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其中有一位在宋代卓然超凡的才女就很有代表性,她的名字也很有...

    199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画里青山便是家”近读名家名作——画家杨必位[图文]
    “画里青山便是家”近读名家名作——画家杨必位[图文]

    杨必位,194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曾授予的“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曾任重庆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重庆巿第九、十届,重庆直辖一届、二届委员,重庆巿文联委员。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华龙网书画联谊会会长。西部画院副院长,北京京西宾馆书画院副院长,香港画院副院长。杨必位曾十二次入选中国美协主...

    19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翰墨天地宽  展翅任翱翔 ——女画家吴月翔的艺术追求[图文]
    翰墨天地宽 展翅任翱翔 ——女画家吴月翔的艺术追求[图文]

    翰墨天地宽 展翅任翱翔——女画家吴月翔的艺术追求高连刚 宋晓兰吴月翔是一位从沂蒙山区走出的女画家,质朴、善良、聪慧。近年来,凭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在书画上表现出的良好天赋,逐渐被专家认可,为人所熟知。她的画作色调清新,工整秀美,逸笔点缀,润秀清雅。细细观赏,那构图是别致的,线条是细腻的,色彩是柔和的,静美不失雅丽,端庄而有宁馨之气,每一幅都很抢眼,讨人喜欢。在前几年一篇介绍她的文章《人物...

    148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市场合作呈现激增新态势[图文]
    艺术市场合作呈现激增新态势[图文]

    仇英《唐人诗意图册》,成交价9430万元(本图显示为拍品局部)2016年,对于全球艺术市场来说,不容易。从大背景看,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届总统,人民币面临贬值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全球艺术品市场中心(如伦敦、纽约)营业额大幅收缩,分别达到30%和49%。而同样受经济大背景影响,中国拍卖销售额在2016年上半年上涨18%,销售额增加5.8亿美元。中国艺术品拍卖销售额正在通过上...

    185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名家金晓海献礼元旦[图文]
    书画名家金晓海献礼元旦[图文]

    【艺术简介】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浙江临安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网书画频道艺术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一级美术师、教授、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晤厅背景画作者。金晓海艺术成就...

    21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理法不为古人所欺 意趣不为今人所弃[图文]
    理法不为古人所欺 意趣不为今人所弃[图文]

    陈建生作品观看陈建生的巨幛大幅山水画,云乎、水乎、山乎?莽莽苍苍之中,一切都不是,亦一切皆是。正如清代南田所言:“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陈建生的画,妙处正在这里:有无相生,妙在虚处。静观默察,细心揣摩,那正是他心中之山、心中之水、心中之云,俱是造化中的大千世界在自己心中凝化出来的精神山水。是真...

    10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品的电商之路应该怎么走[图文]
    艺术品的电商之路应该怎么走[图文]

    201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显示,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继续下滑,但超高端市场(成交价格在5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的拍品数量则同比上年增加超过200%。虽然市场整体略有下滑,但不可否认艺术品催生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艺术品电商是离行业最近的一方。因为艺术品具有特殊性,本文特别指出了艺术品电商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摸索新的在线发展模式,做起闭环,建立艺术品大数据,并给出了三个...

    106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家李真:轻盈中的力量[图文]
    艺术家李真:轻盈中的力量[图文]

    李真与《风神》《兰亭》与台北101南京私人收藏《飞行乐土》2012美国西雅图弗莱伊美术馆个展,展出雕塑装置《千岁》美国长岛私人收藏《无忧国土》跟李真约见的下午,见他一身黑衫飘进酒店大堂,仙风道骨的模样跟周遭颇有距离感。但及至坐下,跟这位自嘲为“艺术中的重工业从业者”聊天,笑谈间他的一些有力度有角度的回答,令我顿生认同感和亲切感。于是,轻盈中的力量浮现出来,一半是清...

    92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花鸟情淋漓 丹青意天成[图文]
    花鸟情淋漓 丹青意天成[图文]

    杨国明清韵在众多相识的画家中,青年花鸟画家杨国明给我留有很深的印象。这位长着浓眉大眼、言语不多的朴实、淳厚的青年画家,似乎对自己的过去并不想多说什么,可当话题集中到花鸟画时,他的双眼竟放出光来。杨国明自幼喜爱绘画,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穷,无法升学,为凑补家庭之用,他开始在村五金厂打工。劳动之余,依然坚持绘画。1992年,他应征入伍。见其有相当的美术基础,领导安排他到部队宣传科工作。后又被送...

    176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三维技术让文物修复如虎添翼[图文]
    三维技术让文物修复如虎添翼[图文]

    三维数字建模——唐代彩绘仕女俑。(西安博物院供图)一件青铜器的树脂模型和复仿制品。韩宏摄即将进行三维扫描的罗汉木雕。韩宏摄制图:冯晓瑜手握“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对着座椅上小朋友伸出的胳膊慢慢移动,在不同角度扫描,连线的计算机上就会实时显现出“绿色”的、“蓝色”的胳膊……这是记者近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室里看到的一幕。该馆在“文物修复季特展”第三季推出“孰制匠之——三维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9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蒋克作品赏析[图文]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蒋克作品赏析[图文]

    蒋克,男,汉族,1953年4月出生,党员。1972年底应征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退役后入职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期间应考脱产学习,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党政管理大专毕业,后继续学习,中央党校八九级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退休后进入全椒县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师从书法老师李忠尧先生,临习王羲之,赵孟頫等书法大家楷行草书,受益良多。近几年参加了省市县各级书画展并多次获奖。蒋克作品赏...

    3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静水流深 ——评翟永华的书法[图文]
    静水流深 ——评翟永华的书法[图文]

    永华的字,像一枚枚沉香木,我们这些忙碌奔波的人,仿佛能闻到作品中传来的幽香。它们凝重、简淡,里面好像隐含着禅意与佛理,给人以繁华灿烂之后重归寂静的感觉。永华的作品,在形式方面没有丝毫的造作,在创新方面也不刻意而为,这来自于他的眼光和自信,他认为那些“猛士书法家”的特点是标新立异,但若无功力植根,终究是无根之木,不会成为发展的趋势。永华的书法,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自然而然,不刻意地凸显与张扬某种技...

    19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