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张大千:敦煌壁画对中国画坛有十大影响[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被被 点击 :

张大千:敦煌壁画对中国画坛有十大影响 | 艺术常识

在1940年至1942年,国画家张大千率众弟子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时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对于敦煌壁画,张大千认为:敦煌壁画对于中国画坛,有十大影响,现分述于下:

第一,是佛像、人像画的抬头。

中国自有图画以来,在我前面所述,是先有人物画,次有佛像画。山水不过是一种陪衬人物的。到了后来,山水独立成宗,再加以有南宗水墨、北宋金碧的分别,而文人便以为南宗山水是画的正宗,连北宗也被摒斥在画匠之列,不只是将人物佛像花卉,看作别裁异派,甚至也认为是匠人画。自宋元到今天,这种见解,牢不可破,而画的领域,也越来越狭小。不知古代所谓大画家,如所说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些话,都是指画人物而言;所谓颊上添毫、画龙点睛这些话,也都是指人物画。到后来,曹、吴之作不可见,而一般画人物的,又苦于没有学问,不敢和山水画争衡,所以一天一天地衰落下去。到了敦煌佛像人像被发现之后,这一下子才知道古人所注意的,最初还是人物而不是山水,况且又是六代三唐名家高手的作品,这一下子才把人像画的地位提高,将人物画的本来价值恢复。因为眼前摆下了许多名迹,这才使人们的耳目视听为之一新,才不敢轻诋人物画,至少使人物画的地位,和山水画并峙画坛。

张大千:敦煌壁画对中国画坛有十大影响 | 艺术常识

第二,是线条的被重视。

书画同源这句话,在我国艺坛里是极普遍地流传着。当然,绘画的方法,和写字也有相当的差别,如皴、擦、点、染这些方法,在书法上是绝对不能相通的;而能相通的,恐怕只有山水的画法和人物画的线条画法。皴法当然是要用中锋一笔一笔地写下去,而人物画的线条,尤其是要有刚劲的笔力,一条一条地划下去,如果没有笔力,哪能够胜任?中国有一种白描的画法,即是专门用线条来表现。可惜后来人物画衰落,画家不愿意画人物,而匠人们能画人物,却又不懂得线条的重要。所以一直到敦煌佛像发现以后,他们那种线条的劲秀绝伦,简直和画家所说的铁画银钩一般,这又是证明敦煌的画壁,如果不是善书的人,线条,绝对不会画得如此的好。而画人像、佛像最重要的便是线条,这可以说是离不开的。所以自从佛像恢复从前的画坛地位以后,这线条画也就同时复活了。

张大千:敦煌壁画对中国画坛有十大影响 | 艺术常识

第三,是勾染方法的复古。

我们中国画学,之所以一天一天地走下坡路,当然缘故很多,不过薄的一个字却是致命伤。所谓气韵薄、神态薄,这些话固然近于抽象,然而我国画家对于勾勒,多半不肯下功夫,对于颜料,也不十分考究,所以越显得退步。我们试看敦煌壁画,不管是哪一个朝代,哪一派作风,但他们总是用重颜料,即是矿物质原料,而不用植物性的颜料。他们认为这是垂之久远要经过若干千年的东西,所以对于设色绝不草率。并且上色还不只一次,必定在二三次以上,这才使画的颜色,厚上加厚,美上加美。而他们勾勒的方法,是先在壁上起稿时描一道,到全部画好了,这初时所描线条,已经被颜色所掩盖看不见,必须再在颜色上描一道,也就是完成工作的最后一道描。唐画起首的一道描往往有草率的,第二道描将一切部位改正,但在最后一道描,却都很精妙地全神点出。而且在部位等方面,这最后一道描与第二道描,有时也不免有出入。壁画是集体的制作,在这里看出,高手的作家,经常是作决定性的最后一描!有了这种勾染方法。所以才会产生这敦煌崇高的艺术,所以我们画坛也因此学会古代勾染的方法了。

第四,是使画坛的小巧作风变为伟大。

我们古代的画从画壁开始,然后转到卷轴上去。以壁来论,总是寻丈或若干丈的局面,不管所画的是人物是故事,这种场面是够伟大的。到后来因为卷轴画盛行,由屏风障子变而为屏幅中堂。画壁之风衰歇以后,卷轴长的的有过丈的,但是高度不过一二尺,屏幅中堂等等也不过三四尺高一二尺宽而已,因为过于宽大,是不便于携带的。到后来再转而为扇面斗方,那局面只限制到一尺见方的范围,尺度越来越小,画的境界也越来越隘,泱泱大风,恐怕要衰歇绝灭了。我们看了敦煌壁画后,如画的供养人,多半是五六尺的高度;至于经变、地狱变相、出行图等等,那局面真是伟大,人物真是繁多;再至于极乐世界的楼台花木人物等等,大逾数丈,繁不胜数,真是叹观止矣!我尝说,会作文章的一生必要作几篇大文章,如记国家、人物的兴废,或学术上的创见特解,这才可以站得住;画家也必要有几幅伟大的画,才能够在画坛立足。所谓大者,一方面是在面积上讲,一方面却是在题材上讲,必定要能在寻丈绢素之上,画出繁复的画,这才见本领,才见魄力。如果没有大的气慨,大的心胸,哪里可以画出伟大场面的画?!我们得着敦煌画壁的启示,我们一方面敬佩先民精神的伟大,另一方面却也要从画坛的狭隘局面挽救扩大起来,这才够得上谈画,够得上学画。

张大千:敦煌壁画对中国画坛有十大影响 | 艺术常识

第五,是把画坛的苟简之风变为精密了。

我国古代的画,不论其为人物山水宫室花木,没有不十分精细的。就拿唐宋人的山水画而论,也是千岩万壑,繁复异常,精细无比,不只北宗如此,南宗也是如此。不知道后人怎样闹出文人画的派别,以为写意只要几笔就够了。我们要明白,像元代的倪云林、清初的石涛、八大他们,最初也都经过细针密镂的功夫,然后由复杂精细变为简古淡远,只要几笔便可以把寄托怀抱写出来,然后自成一派,并不是一开始便随便涂上几笔,便以为这就是文人写意的山水。不过自文人画盛行以后,这种苟简的风气,普遍弥漫在画坛里,而把古人的精意苦心都埋没了。我们看了敦煌壁画,不只佛像衣褐华饰,处处都极经意,而出行图、经变图那些人物、器具、车马的繁盛,如果不用细工夫,哪能本会得出来?看了壁画,才知道古人心思的周密,精神的圆到,而对于艺术的真实,不惜工夫,不惜工本,不厌求详的精密的态度,真值得后人警省。杜工部不是有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的诗句么,画家何以画水画石,要这许多工夫?这就是表示画家矜慎不肯苟且的作风。所以我说有了敦煌壁画的精巧缜密,这才挽救了中国画坛苟且的风气。

第六,是对画佛与菩萨像有了精确的认识。

我国因后来山水画的盛行,画人物画佛像画都衰落下去,差不多沦于工匠手中,就是能够以画佛名家的,也不过画达摩式的佛像、女相的观世菩萨而已。至于天释是个什么样子,飞天和夜叉这两个名词虽然流传人口,到底又是何种样子,可以说是全不知道。画坛衰落到这个地步,真是令人气短!但在敦煌壁画发现以后,这才给我们以佛、菩萨及各种飞天、夜叉的真像,我们才晓得观世音菩萨在古代的男像,是有胡须的,不只是后来画一绝美女人,便指以为是观世音菩萨。本来,菩萨男、女相本没有什么可以争执的,因为《普门口》上曾说过,凡是世人应该用什么形态得度的,观世音菩萨便现何种形态给他讲说佛法,有时现丈夫身,有时现女人身,有时现宰官身。这就是说,对于某界人要叫他信佛法,必定要现出那一界人的形态、服饰及语言等等,要一切相像,才能接近他们。如果现丈夫身而为女人们说法,那女人们不会被骇跑了么?这也像后来外国人要到中国传教,必定学中国方言,说得纯熟,然后再穿长袍马褂,这才可以和中国非知识分子接近,这才可以布道一样,是一个道理。我因谈自敦煌佛画而得到各种佛、菩萨像的精确性,不觉扯了一大堆的话,然而这道理是真实的啊!

张大千:敦煌壁画对中国画坛有十大影响 | 艺术常识

第七,是女人都变为健美。

近代因为中国国势衰弱,而画家所画人物,尤其是美女,无论仇十洲也好,唐六如也好,都走上文弱一条路上,多半是病态的林黛玉型的美人。因为中国一般人的看法,女人是要身段苗条,弱不禁风,才足以表现东方优美的典型。这一直相沿下来好几百年,无人起来做一种纠正运动。到了敦煌画面世,所有画的女人,无论是近事女、供养人或国夫人、后妃之属,大半是丰腴的、健美的、高大的。我们看北魏所画的清瘦之相,而到了唐代便全部人像都变成肥大了。这也可证明唐代的昌盛,大家都够营养,美人更有丰富的食品,所以都养的胖胖的。因为画家是写实的,所以就把唐人胖美人写下来了。后来玄宗宠爱的杨贵妃,也是著名的丰腴之流,或者唐代风尚如此也未可知。但在画坛里,我们画了林黛玉型的美人,差不多有好几百年了,忽然来一个新典型,杨贵妃式的胖美人,当然可以掀动画坛。所以现在写美人的,也都注意到健美这一点了。

第八,是有关史实的画走向写实的路上去了。

中国古来作画,没有不是写实的。到了写意山水画出世,人物的一切衣服装饰,便多半以写意为之。中国在胡人侵入之后,如元代画家,因为讨厌胡人衣服,所以在山水人物画里所表现的,都是汉代衣冠,表示不忘宗国的意思,原来是值得称颂的。但为写实起见,为表现时代起见,我们便不能不把但是的衣冠饰物等一切实物都绘到纸绢上面去,才能表现某一时代的人物;而人物又因服装的不同,又可表现他们的身份。我们看敦煌壁画,在初期六朝时期,华夷杂处,窄袖短衣,人多胡服。又唐人多用昆仑奴,而画里富贵人家的侍从,总有一碧眼大汉,高鼻深目,很像洋人,大概即是昆仓山脉下西域诸国的人。北魏妇女多披大衣,有反领和皮领,又披肩和围巾,式样简直如近代时髦装束。所有近代所用的手杖及推儿车,唐朝也多。如果他们不是写实,我们又何从知道古代的风俗装束呢?我们今天的绘画,也是要使后来一千几百年后的人,知道我们现在的一切制度装束。所以敦煌壁画给我们写实的启示,也是很值得去学的。

第九,是写佛画却要超现实来适合本国人的口味了。

上面我们不是说过,写史实风俗一切是要照当时描写么,至于画佛像画,在敦煌壁画里,又适得其反。在北魏时期,所画的佛像,还是清瘦的印度人相,这当然是依着印度携来的佛像来画的。但到了唐代,不只佛像完全像中国人,面圆而体胖,鼻低而目秀,就连所有的楼台宫室一切,也都画成中国形式了。我们看极乐世界图便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以为有两个原因:因为佛是超世界的,超现实的,所以要用超万有、超事物的笔法来画他,才足以表示庄严;第二是佛教到了中国,为使中国人发生崇敬思想而起信,虬髯瘦骨的印度人是中国人所不欢迎的,所以到了唐代,就都变成了中国人了,这也可以说是应以中国人身得度者,所以显示出中国人的形象。又关于图案,自汉以来,都是以超脱的意境来画的,所表现在图案上的,完全是站在云端看世界,如飞凤云龙等等,都是超现实,是其他民族所意会不到的。到了佛教进入中国,中国图案的作风,接着又是一变。这一变,可说是由超脱的反归于内省的,从敏慧的进入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线条是动中见静,色彩是闹中有定,题材是广大超逸的,拿近代的话来讲,是高贵的又是大众的,这一变动超乎于世界各国图案之上了。这就表明:凡画佛教的佛像和附带的图案画等等,不必与现实相似,最要紧的超物的观念,合于本国人视听的写法,才是最成功的!

第十,是西洋画不足以骇倒我国的画坛了。

在图画的基本上讲来,我想无论古今中外,总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物极必反。这话怎么讲呢?那便是最初的画,一定是简单的,后来渐渐的复杂,到了复杂之极,又要趋于简单,但这第二个简单所包含的意味,便不同于第一次的。最初我们总要刻意画得像实物,太像了,我们又要把它画得不太像,或者几笔简单的笔意,而控制或代表复杂的景物。前者是写实,后者便是所谓写意。写意写到太过笔简,人们以为不够味,又会回到写实上面去。这就如春夏秋冬四时的循环,并没有什么高下、是非、好坏,只是相继相代,去旧务新的办法。但经过若干年之后,也许我们以为极新的,哪知却是极旧的;以为是外国人所独创的,哪知道就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前便有而后来被暂时扬弃的!

相关文章

  • 管窥格鲁吉亚等外高加索三国的现当代艺术[图文]
    管窥格鲁吉亚等外高加索三国的现当代艺术[图文]

    就大部分人而言,对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相对陌生,也鲜少踏足,对于这三国的历史与文化艺术更知之甚少。本文作者在为期两月对三国的探访中,深入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从贯穿二十世纪的、以绘画为主的现代艺术和当地以多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为线索,从他们的作品反观20世纪以来,当地文化与地缘政治,也可以看到艺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发声。一年多前(2019年的6月10日至8月10日),我在外高加索地区做策...

    3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美术培训中窥得艺考趋势[图文]
    从美术培训中窥得艺考趋势[图文]

    随着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美术院校校考陆续展开,全国各美术培训机构的工作也到了一年之中最白热化的阶段,关于2019年的艺考,我们采访了几家有代表性的美术培训机构负责人,希望从这些从事艺考培训教育第一线的“教官”身上还原出2019年艺考大军备考的真实状况,也希望他们的感触和建议,给正在前往艺考之路的广大艺考生一点帮助和启发。教学准备更精细没空子可钻周辰是杭州一所美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从...

    38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傅抱石:中国画精神和民族国家同荣枯共生死[图文]
    傅抱石:中国画精神和民族国家同荣枯共生死[图文]

    刘仑 取暖抗战爆发后艺术家纷纷投身救亡运动,著名画家傅抱石曾言——抗战爆发后,全国处于大动荡的局势,各地爱国艺术家怀着满腔激情,投身于救亡斗争中,用各种美术形式和手段,表现前线抗日将士的英勇事迹,揭露侵略者的残暴罪行,鼓励和激励民众投入抗战的洪流中,中国美术界走向了波澜壮阔的局面,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文化传奇。抗战时期形成了 大板块多中心艺术格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人的抗战...

    32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亟待突破的艺术收藏市场[图文]
    亟待突破的艺术收藏市场[图文]

    日前,《中国艺术市场》(以下简称“报告”)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展览和会议中心发布。报告由纽约苏富比艺术学院教授兼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可佳撰写,这是西方艺术机构首度以中国艺术市场为主题发布的叙事性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自2012年以来,中国大陆国内拍卖行的年营业额在300亿元人民币上下浮动。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约6%)与世界平均水平(约3%)相比仍然较高,因此宏观经济不太会对拍卖行的年营...

    75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抗击疫情 协爱同行——著名画家朱明德作品赏析[图文]
    抗击疫情 协爱同行——著名画家朱明德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朱明德,画家。河南商丘虞城县出生,洛阳市长大。在新疆当兵十二年,转业在北京水产局工作十三年。首都经贸大学研究生毕业。曾在门头沟区委工作八年。曾任北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受聘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副会长。手绘漫画讲述奋战在抗“疫”一线小护士的故事面对严峻疫情主...

    67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王中恺[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王中恺[图文]

    艺术简介王中恺(原名;王忠凯),祖籍山东。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美术教官。现居住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研修北京画院,结业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15年作品《帕米尔之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9年作品 《大海之子》获“远太柸”《战士与祖国》 军 旅书画大赛银奖。2012年作品《塔吉克姐妹》获“2012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并被收藏。20...

    28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被低估的严复书法[图文]
    被低估的严复书法[图文]

    《初等小学堂习字帖》中的严复草书清早期,书法艺术并未能延续晚明时期那种激动人心的缤纷面貌,反而在“馆阁体”的束缚中一步步走向板滞和靡弱,延续了千年的“帖学”一脉自此走向衰微。随着清中期考据之学与金石文字之学的兴起,清朝的学术风向随之发生重大转变,而中国书法也同时来到历史的分水岭。在包世臣等人理论的鼓吹下,新兴“碑学”在与传统“帖学”的对抗中一步步占据上风,以苍劲雄浑的金石趣味为旨归的“碑学”书...

    9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潘天寿“拉开距离”的当代意义[图文]
    潘天寿“拉开距离”的当代意义[图文]

    编者按:2017年,是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5月2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时隔7个月,“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移师故土,于12月1日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开展。作为我国20世纪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理论家和诗人,潘天寿一生对民族文化和艺术怀有坚定的自信,他把民族绘画提升到关乎民族、国家生存发展和民族精神振兴的重要高度,并终其一生为继承弘扬...

    133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潇洒豪放 老辣苍劲 —— 李金星书法艺术管窥[图文]
    潇洒豪放 老辣苍劲 —— 李金星书法艺术管窥[图文]

    李金星近照在我国古代,书法很少作为专业的艺术门类而孤立地存在,它总是和书写者的身份相辅相成。历代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士大夫,往往都写有一手好字。当然,兵家之中,字字珠玑者,亦是代不乏人,如岳飞、戚继光等。书法史上,更有另辟蹊径,开一代书风如王右军、颜平原者,因操守、性情、书艺和业绩卓著,甚为后人称道。跨越数千年,看今天的书坛,日益繁荣;绿色军营里,李金星将军就是一位善书者。客观地说,书法不...

    4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故宫跑”往哪儿跑?[图文]
    “故宫跑”往哪儿跑?[图文]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现场社会学里有一个分支学科叫“异常行为社会学”,其任务是“研究各种异常行为的产生根源、形成过程及社会影响”。一般而言,人的行为从心理的角度,无非有“顺然为之”和“矛盾而为”两种状态,都是各有个人、环境和社会诱因的。近几年,“故宫跑”成为一种文化艺术“消费领域”里备受关注的现象级行为,据说上海也有近似的“上博队”现象,只要大家留意,还可以发明出各种专用词去指认此...

    60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图文]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图文]

    当代艺术是否已经终结?在国际范围内,以探索艺术自身形式规律为主的现代主义艺术,在1960、70年代完成任务。从此,艺术不断向曾经不是艺术的领域拓展、渗透,泛化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既是艺术的终结,也是艺术的解放: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生活做成艺术,把自己做成艺术品。它回到了艺术的原点后再次出发:生活最重要,可以没有艺术,不能没有生活。艺术家首先是人,他的生活状态比他的“艺...

    11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看摄影师如何还原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黄金时代名作[图文]
    看摄影师如何还原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黄金时代名作[图文]

    作者:RYL编译 在今年为艾滋病患者筹集善款的维也纳慈善舞会上,摄影师Inge Prader贡献了一组精美摄影。Inge Prader利用镜头真实还原了奥地利分裂派画家克里姆特在其“黄金时代”创作的《女性的三个阶段》、《贝多芬饰带》、《达娜厄》等系列名作。《女性的三个阶段》象征女人的一生--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阶段,表现出克里姆特对不可逆转的人生阶段的哀叹。《贝多芬饰带》是克里姆特为1902年...

    166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梵高名画:打开的《圣经》[图文]
    梵高名画:打开的《圣经》[图文]

    梵高名画:打开的《圣经》这幅梵高名画《打开的》作于1885年,是梵高为缅怀身为牧师的父亲而创作的,梵高在这幅画里,在信仰的主题里加入了高度的个人情感与诠释。画面的左上方是一本镶着金边的《圣经》,前面摆着一本左拉的小说《生之喜悦》,梵高当时喜欢左拉的作品,把它视为描绘现在生活的圣经。梵高大约想用这两本书的区别来比喻他和他的父亲。这件作品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19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笔墨大家范传福先生:耕读在浩瀚的国学文化中[图文]
    笔墨大家范传福先生:耕读在浩瀚的国学文化中[图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流传的千古思想,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道德节操。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一带),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任太师、中书令等职,擅长诗文、书法,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之手。他的第二十七代嫡孙范传福,1960年出生在中国河南虞城,受家传古风影响,自幼便喜欢临摹书法,主攻隶书,兼学小楷、行书、绘画等。范传福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范传福先...

    4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献礼国庆 书画家杨宪金、思勤高娃同书汉蒙一体书法艺术
    献礼国庆 书画家杨宪金、思勤高娃同书汉蒙一体书法艺术

    亿万华人迎来国庆72周年之际,著名书法家杨宪金与蒙古族著名书画家思勤高娃,携手创作了部分蒙汉合体书法艺术作品,向国庆72周年献礼。作品韵味深远,大气磅礴。笔法苍劲灵动,艺术新颖。寓意新时代华夏儿女,万众一心,紧密携手,共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兹展播部分作品以飨读者——杨宪金1947年出生于泰山脚下肥城桃源镇,幼时受儒家文化启迪,酷爱读书,酷爱书法,天天到自家后边的孔子晒书亭认真苦读,加之一笔一划地...

    16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