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蓉蓉 点击 :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自古以来,艺术家和工匠们都一直在尝试着复刻人形:这种创作并非是一比一的复制,而是将人物比例理想化、扭曲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的演绎,为纪念人体的不朽奠下基石。这种实践传统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也并不奇怪:我们的身体含蓄且复杂,对图像制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创作素材。身体(bodies)是我们每天拖拽着的肉体——它或是呈现伸展下垂的姿态,或是以紧实精致的面貌现身;它既可以是推动我们穿越时空的肌肉,也可以是将我们与陆地、海洋或是其他身体联结起来的四肢。

随着东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始,Artsy 为你带来了一批探讨人类身体和运动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中既有轻盈且韧性十足的腰身,也有魁梧且汗流浃背的躯体,更有掩藏了些许内在现实的人物面孔。然而,他们的作品并不单单切合运动员的主题——观众的身体与(时而充斥暴力的)凝视也常常趋向极端,凝固在悬而不决的警觉气氛之中。

Monica Kim Garza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Monica Kim Garza.Volleyball,2017

V1 Gallery.Sold

在莫妮卡·金·加尔萨(Monica Kim Garza)气氛紧张且欢快的绘画中,占主导地位的女性均是艺术家本人的化身与想象。她们或是在画框中横冲直撞,或是毫无顾忌地蹲坐在中央,向后张望——其目光径直地穿出画框,仿佛要确保我们也正与之对视。

当我们聚焦加尔萨最令人满意的体育主题作品后便会发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标题意在重塑历史。在《北美/莫妮卡·伍兹》(North America / Monica Woods, 2017)一作中,她赤身裸体地挥舞着高尔夫球杆;与此同时,身为“克里斯蒂安娜·罗纳达”(Cristiana Ronalda)的她穿着粉色丁字裤和足球鞋,操控着脚下闪光的黑白足球,为下一瞬的进球做足了准备。

Alvin Armstrong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Alvin Armstrong

Everything Comes to an End,2021

Anna Zorina GallerySold

布鲁克林画家阿尔文·阿姆斯特朗(Alvin Armstrong)是一位色彩和剪裁的大师:在最近于 Anna Zorina 画廊举办的个展中,艺术家用丙烯酸描绘了运动中的黑人男性。明亮、扁平的背景剥去了不重要的要素,将焦点集中到了体育的核心。蔚蓝无云的天空、饱和度极高的橙色球场、深红色的橡胶跑道都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位居其中、肌肉发达的运动员身上。阿姆斯特朗的画作捕捉了运动员的高光时刻,好似电视转播的瞬时精彩画面——画作记录下的或是田径运动员转弯的一刹,或是球员运着不见踪影的球,又或是在马背上腾跃而起、几近飞翔之势的马术高手。画上运动员们的表情总是极为情绪化:他们有的疲惫地大张着嘴呼气,有的则坚定地抿嘴坚持;有的双目紧闭全神贯注,有的则眯着眼睛,端倪着画面外的情况。

Pelle Cass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在观看不太熟悉的团体运动时,我们常常很难跟上比赛的节奏:球员多到眼花缭乱,球呼啸着飞出界外,赛情似乎总是在不断变化。艺术家佩尔·卡斯(Pelle Cass)对这种迷失感非常熟悉。这位摄影师会通过疯狂且欢庆式的(Dionysian,酒神狄俄尼索斯,译者注)合成摄影作品来放大这种迷失感。这些合成作品压缩了数千张没有后期过的照片,以极佳的角度记录了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冰球比赛。

在这些“威利在哪里”(Where’s Waldo,儿童书籍,读者需要在一张人山人海的图片中找出一个特定的人物,译者注)式的景象中,球员之间的区别已微乎其微。球总是在飞;运动员的动作被极度压缩,单个的球员不复存在。在卡斯看来,这是“更真实的记忆”,好似创作出了一曲混乱的视觉交响乐。更令人难忘的或许是他在2020年制作的多件合成作品。在其中一件摄影作品中,有数百个篮球,但人呢?早已无影无踪。

Marcin Dudek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在 Harlan Levy Projects 画廊的最新展览“Slash & Burn II ”中,艺术家马尔钦·杜德克(Marcin Dudek)援引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对足球流氓行为(hooliganism)进行了审视。作为一位成长于分裂的后共产主义波兰的工人阶级足球迷,杜德克从1993年到1998年都是犹大帮(Jude Gang)的成员。该帮派由极端的球迷组成,是波兰最悠久的足球俱乐部克拉科维亚(Cracovia)的拥趸。在明确向该团体的视觉语言点头示意的同时,展览的材料也具有其普适性:淤青色的飞行员夹克被切成正方形,并被改造成横跨整个房间的被料——它既可以被视作庇护的场所,也可以是抵御的盾牌,还可以成为使人窒息而死的杀人工具;一颗橙色的信号弹沿着画廊的墙面滑行,并在墙面多处灼烧;一辆大众运输车被彻底摧毁,尔后被切成条状,交叉重组成一个临时制成的笼子。

Anna Park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Anna Park.Double Tap,2019

Richard Heller Gallery.Sold

在安娜·帕克(Anna Park)的动态网球场景中,你可以明显嗅到狗仔窜动偷窥的味道,也能感受到令人难以直视的滑稽瞬间。2019年,仍是纽约艺术学院(New York Academy)艺术硕士生的安娜创作了这组模糊、脉动的炭笔画作。画面中,运动瞬间的肢体先是与身体分离,然后彻底“炸开”,获得最大的冲击力。在其中一张画作上,球被掷向一个球员的额头,她的脸因冲击扭曲变形,好似人物漫画一般鼻孔大开,左眼球从眼眶中飞出;在《双连击》(Double Tap)中,一名运动员假装摔倒,另一名则用球拍抽打他的屁股;在《肖恩和布伦达》(Sean and Brenda)这对作品中,肖恩被“冻”住了,脸颊不断“荡漾”,仿佛一头栽进了风洞。

Jansson Stegner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Jansson Stegner.Archer,2020

Almine Rech.Contact for price

在 P 图软件中,我们很容易对身体进行操控——磨皮、收窄鼻翼、用指尖重划腰线或大腿的轮廓,直到手中的形象符合我们的理想体态为止。杨森·斯泰格纳(Jansson Stegner)的矫饰主义(mannerist)形象以同样的方式扭曲了运动中的女性。他极力夸大某些身体部位,以达到滑稽的效果——但这些玩笑从不真的针对她们的身体,而是另有用意。他以西方绘画传统的套路为题材,以积极但略显诡异的方式描绘魁梧的女猎人、弓箭手和排球运动员。他的描摹令人喜爱又紧张,奇怪得几乎令人神往,亟需我们的关注。斯泰格纳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人物和观众之间所建立的某种心理共鸣。”

Thenjiwe Niki Nkosi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Thenjiwe Niki Nkosi.Trials,2020

Stevenson.Sold

Thenjiwe Niki Nkosi 的视频作品《暂停》(Suspension, 2020)既是一幅关于即将成人的青少年的动人画卷,也通过视觉为我们带来了令人战栗的抚慰。在这段视频作品中,艺术家整理了黑人与棕色人种体操运动员在表演前一刻的档案片段,并将其拼接在了一起。作品的配乐在总体温和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音符。视频经过了细致剪辑,每个场景的长度仅有几秒钟——画面紧紧围绕着青少年选手的脸部进行剪切,背后的喧嚣则被排除在外。当然,我们还是能够在一些小细节上推测运动的背景(赞助商的标志、装饰着珠串的体操紧身衣,抑或迷失在模糊像素中的观众),但 Nkosi 的构图迫使我们关注运动员的面部:或是直视他们的脆弱、不安与笃定,或是聆听他们精确的呼吸。

Ari Marcopoulos

当艺术家遇见奥运会... | 美术知识

Ari Marcopoulos.Untitled,2012

V1 Gallery.Contact for price

1980年底,就在约翰·列侬去世之前,荷兰摄影师 Ari Marcopoulos 搬到了纽约。他很快就开始近距离地记录这个城市庞大的文化生态系统所拥有的细枝末节:其中既有躺在克罗斯比街(Crosby Street)浴缸里的巴斯奎亚,The Fat Boys 嘻哈三人组,也有全民公敌组合(Public Enemy)。尽管他的作品涉猎很广,但 Marcopoulos 最私密的照片记录的,却是滑板和雪板爱好者临时兴起的社群。20世纪90年代初,他用镜头记录了纽约的滑板爱好者群体。他的照片采用强烈的黑白色调,以偷拍式的镜头记录了纽约的“滑板帮”——他们要么在曼哈顿的门廊、栏杆和建筑障碍物上蹦跳,要么在布鲁克林大桥附近被瓦砾覆盖的区域小聚——这块地方名为“The Banks”,有一段时间是一个临时的滑板公园。在 Polaroids 92-95 (NY)快速且印象派的摄影镜头下,滑板并不总是在场,但人却一直都在:滑板青年们在门廊上闲逛,分享着香烟。在一个镜头中,年轻的 Peter Bici 用牙齿咬着一件 T 恤;在另一个镜头中,一个背光的人物正用一个纸盒喝酒,而他的朋友们则从人行道上抬头张望。

相关文章

  • 2020年特别推荐:著名画家石文君[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著名画家石文君[图文]

    艺术简历石文君,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重庆市女子书画协会副会长,重庆梦斋艺术创作中心副院长,重庆红岩书画院副院长。跟随著名画家彭志灵,彭柯先生习画多年。80年代画风学习著名画家郭怡琮,苏葆桢先生,喜其色墨互融。崇尚石涛,八大,白石诸家。石女士一直致力于山水,人物,花鸟画的研究,尤擅花鸟。1999年至2014年作品十八次入选中国美协大型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创作的多幅作品得...

    17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那时的先锋派!民国老油画重回艺术中心[图文]
    那时的先锋派!民国老油画重回艺术中心[图文]

    2012年3月3日,浙江美术馆举办了“彼岸——潘玉良艺术展”3月27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召集国内二十余位专家召开“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鉴定及研讨会”4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庞薰琹大型艺术展”拉开帷幕。从山明水秀的江南到政...

    19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博物馆:传统or未来[图文]
    博物馆:传统or未来[图文]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自1977年起,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以唤起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单从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史实:博物馆讲述难言之事”、2018年“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到2019年的“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来看,国际博物馆日的命题更加注重受众所接受的文化导向。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展品 李安/摄国际博物馆...

    91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施云翔艺术作品欣赏 [图文]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施云翔艺术作品欣赏 [图文]

    艺术简介:施云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原四川峨眉画院副院长,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施云翔青绿彩墨山水画专项研修班导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特聘教授,《中国艺术家》杂志副主编,大风堂画学研究会会长。施云翔近作【学术成就】其近年编著的《中国画学谱·云雾山水卷》、《山水画导学范本》、《山水技法丛书》等先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江...

    40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迈阿密 中国藏家艺博会热退烧[图文]
    迈阿密 中国藏家艺博会热退烧[图文]

    本报记者 孙伶 实习生 许望12月上旬,被称为美洲当代艺术市场风向标的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在傍晚时分的细雨中开场,又在展商们忙着盘点销售清单的热热闹闹中落幕。今年美国东海岸提前到来的雨季,并没有影响艺博会火热的销售气氛。“从销售情况来说,展会首日便告捷。”纽约艺术经纪人保罗·卡斯敏说。来自于 范·德·维(Van de Weghe)画廊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蓝...

    73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图文]
    上海连环画家们用笔见证百年连环画兴衰[图文]

    随着刘继卣、王叔晖、顾炳鑫、程十发、刘旦宅、华三川、贺友直等一批连环画大师的离去,以及连环画史上的“四大名旦”(沈曼云、钱笑呆、陈光镒、赵宏本)和“四小名旦”中的三位(赵三岛、笔如花、徐宏达)先后过世,年高九十的颜梅华成了目前中国连环画坛上仅存的那个时代的一员宿将。中国连环画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颜梅华:贺友直画初稿,他打精稿盛夏的一个下午。拜访国画大家颜梅华先生,见其斋名“...

    13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郑杨柳笔下的画与诗[图文]
    郑杨柳笔下的画与诗[图文]

    郑午昌绘画作品《江乡初夏》张翎2014年恰逢民国画坛巨匠郑午昌诞辰120周年,在众多海派大师中,诗书画三绝的郑家山水尤现一种别样的雅致,近来天气炎热,笔者书几案头悬一件郑午昌踏雪寻梅轴,画雪山寒梅,一高士携童子迎风前行,在一片空灵静寂中换来满室清凉,生气盎然。余以为一件山水画佳作,所谓书画俱精只是最基本要素,更妙处是让观者于欣赏间读出与时俱进的优美意境,辅以画龙点睛...

    2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敦煌古本《楞伽师资记》的校印出版之路[图文]
    敦煌古本《楞伽师资记》的校印出版之路[图文]

    《楞伽师资记》是中国内地久已失传的佛教史书,其内容仅存留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写本中,后被斯坦因与伯希和分别劫掠至大英博物馆与巴黎国立图书馆。1926年秋,胡适赴欧洲出席“中英庚款委员会”会议之际,在巴黎和伦敦阅读敦煌卷子时,首次发现《楞伽师资记》唐代写本,颇感其内容罕见,史料珍稀,于是自费将其全部影印带归国内,以备研究。事实上,胡适发现的《楞伽师资记》唐代写本共有三种,都不是全本,或多或少都有残缺...

    29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佳作流韵——孟林丽工笔画欣赏[图文]
    佳作流韵——孟林丽工笔画欣赏[图文]

    孟林丽,女,别名佳韵。1971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山东微山国画院副院长,扬州市鼎丰书画院理事,安徽孟子思想研究协会孟子书画院画师,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画艺术,通过十几年的勤奋自学,努力追求与探索传统文化与书画艺术,沉浸在书画艺术的魅力中淡泊名利,乐在其中。佳韵在这条漫长的自学过程中有幸得当代多家书画名师指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瑰丽韵雅、画眉描香、娴雅甜美的独特风格。《富贵白头》擅...

    59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齐白石《吉利万千》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吉利万千》真伪鉴别[图文]

    疑伪对比这两幅作品,相似度非常高。像这样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说它是一个“克隆”作品了。白石本人画的也有构图很类似的作品,但是像疑伪作品已经类似到这种程度的,确实没有。真迹画里最打眼的,是树干。用墨上,真迹和疑伪作品区别非常大。我们反复地强调,白石先生画画,用墨是非常讲究的。他的墨一定是上等佳墨,墨块研出墨汁来,墨透着的调子一定是黑中带着紫光,那才是上等佳墨。而疑伪作品中...

    3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难以做大的艺术品电商?[图文]
    难以做大的艺术品电商?[图文]

    自2000年嘉德在线诞生起,中国艺术品电商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间,起步更早的艺术电商却没有成长出大众耳熟能详且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艺术品电商生不逢时吗?近些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等电商相继涉足艺术领域,这些平台所积累的品牌、技术、用户等优势能推动艺术品线上交易走上发展快车道吗?艺术品电商为何难做大?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改...

    150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建构多层次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图文]
    建构多层次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图文]

    吴昌硕1913年作《平安多寿多子图》,成交价165.2万港元当前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存在着一些痼疾,急需建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态的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建构多层次艺术品公开交易市场的基本路径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一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基础;二是发展平台化交易是核心;三是平台+互联网机制是大的方向;四是平台+资管是蓝海。我们一直关注陕西文交所的发展,对其发展过程几乎可用“亲历”二字,陕文投与陕西文...

    58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书法代笔几时休[图文]
    书法代笔几时休[图文]

    资料图:2017年12月,安徽宣城举行首届中小学生电视书法大赛 大小书法家同台挥毫。来源:视觉中国“书法还有代笔的?”当记者向周围的朋友说起最近几起书法代笔事件后,他们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当然!在艺术圈,代笔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在一些备受推崇的权威书画展事活动,有些甚至是全国性书画展事中,“枪手”频现。虽然主办方各出奇招,但仍是刹不住这股歪风。回顾:事件频发10月初,中国书法家协会官网上连...

    106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中国当代画家李百战作品欣赏[图文]
    中国当代画家李百战作品欣赏[图文]

    【个人简介】李百战,瀛雨堂主,1957年出生于陕西兴平。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武警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教育学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画家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执行院长、西部新闻文化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曾任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届美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有《李百战画集》、《李百战花鸟画集》、《中国当代画家 李百战山水...

    104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张海涛:未来新媒体艺术与高科技伦理问题
    张海涛:未来新媒体艺术与高科技伦理问题

    Paul Sermon作品《Telematic Dreaming》:远程通信实现异床同梦高新科学与技术的伦理问题是未来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中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自然人带来新的负面 影响,这些影响是以往人类前所未有的经历。例如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人与虚拟人、机器智能人的关系;人与转基因、克隆生物的关系;人与纳米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都存在道德伦理问题...

    13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