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华(中)参加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研讨会
继去年10月受邀参加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主办的“印迹乡村文化发展研讨会”,作为乐清市中雁荡山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的林新华又忙着联系中国大民书画院,商量组织浙江省内外部分画家到国家名胜风景区楠溪江开展采风写生事宜。这场前不久举行深入景区和古村落的活动收获满满,作为主要组织者,林新华开心地笑了。多年来,这位情系乡村、醉心文艺、胸怀天下的地方中年文化学者以铿锵的脚步,怀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力所能及地做着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情,赢得了多方赞许。
情系乡村文化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在泰顺县莲云谷温泉宾馆一处精致的小型会议室里,随着主持人开场白铿锵、清脆地响起,周方德、谢占新、尚文光、刘顺平、戴成夫等书画家,挥毫泼墨,全神贯注投入书画创作中去。因围观的人多,够不着的不得不踮起脚伸长脖子往里看。倏然,会场另一角响起悠扬悦耳的“茉莉芬芳”古筝曲,动人的琴声、女演奏家蔡放姣好的形象和扎实的台风,又将兴奋的人群呼啦啦地吸引过去。一边是书画家层出不穷的作品,一边是青年舞蹈演员瞿小静获奖的“淡梦如烟”独人舞的接续演出。优美的舞姿,妙曼的舞曲,看得与会人员如痴如醉。观众两边赶着看,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气氛非常热烈。在晚宴,同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品竞拍会,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就是“乐清市中雁荡山文化艺术研究院工作座谈会暨名家音乐书画笔会”的一角镜头”。
时光荏苒,仍有不少人对那次的活动记忆犹新,念兹在兹,期待有更多的高雅艺术活动呈现给社会与大众。作为那次活动总策划的林新华,虽说付出了艰辛劳苦,但也收到了举办成功的喜悦。
这也是2013年创办乐清市中雁荡山文化艺术研究院以来举办的第三场综合性文艺活动。其后至2019年,年年均有小大型十几场活动举办。在白石举办的几场旗袍走秀,档次与规模不断提升。在凤凰村、乐清市中心公园、经济开发区、西漈村(原下马岭)研究院总部举办的文艺演出次次精彩纷呈。四场国学和五场书画讲座,以及在乐清市文化馆与研究院总部、三禾俱乐部举办的艺术品展览,场场高潮迭起。
近年来,影响全国的浙江万里学院兼职教授、乐清市国学研究会会长陈华荣先生,其第一场大型国学课就在林新华的提议和积极沟通下,于2016年在柳市沪川大酒店成功举办。其后陈华荣先生在柳市镇政府、北白象镇政府、淡溪镇政府又成功举办三场大型国学讲座。其中林新华积极奔走、联系,以研究院作为主办或承办单位,为弘扬优秀文化、普及国学知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林新华颇具慧眼,在研究院成立后不久,积极吸收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加入,他们中有的是工艺界的大师,有的是书画界的翘楚,但更多的是普通的文化爱好者。他们以研究院为平台,以活动为契机,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知交,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通过“开讲座、搭平台、促交流、重学习”的文艺人才培养计划,使诸多书画爱好者在短短数年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引导更多会员专注于书画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在这方面林新华功不可没。
成功背后是更多付出。作为一院之长的林新华,即是每一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同时又是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实践者,酸甜苦辣和艰辛付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2018年9月13日下午,林新华就举办乐清市第二届旗袍文化艺术节向乐清市有关部门主要领导通报筹办情况,原计划安排一场文艺演出和300人的旗袍走秀。一领导提出建议:“既然定义为‘文化艺术节”,就得在文化艺术上大做文章,内容不能太单调枯燥。”该领导说的是有道理,但他轻轻一句话,可让他犯难了,因为离举办日只有一天时间,还来及来不及?安排哪些内容?一系列问题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
回来后,他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认为应该将这届旗袍文化艺术节像模像样地办出特色来。当日晚上林新华联系了细纹刻纸、黄杨木雕大师和蓝夹缬传承人,他们同意在15日的旗袍文化艺术节上展出作品。然后林新华又联系了研究院的书画名家,请他们参与艺术节的笔会创作。之后又联系了乐清古琴演奏家林海妍女士,让她带着节目来助兴。他电话就打了近2小时,才将相关事宜敲定。
2019年7月23日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暨艺出中雁书画艺术作品展”。临近举办日,各种协调会比较多,面临棘手的问题也比较多,恰巧北京一位友人因事来乐清,他却抽不出时间去陪友人逛逛。想起逢电必邀,临时又不能相见作陪,此后每每想起,他就惭愧遗憾不已。
中雁荡山水奇秀,早年却没有一家文艺组织,这便是林新华创办乐清市中雁荡山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初心。培养人才、繁荣文艺、夯实民心,扩大中雁影响是他创办研究院的动力。现在这些目标都实现了,他心中更多是欣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林新华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经农业部农研中心推荐,被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授予“新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周铁农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
醉心文学艺术
乐清市白石街道凤凰村三面环山,东临柳川平原,是一个既秀丽又古老的村落。1966年8月10日,在这个清朗的早晨,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林新华就诞生在这个村子里。
林新华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边干活一边读书。父母勤劳、耿直、热情、善良的基因完全遗传了他的儿子。他的曾祖父为私塾先生,祖父曾经在上海念过书,可谓书香门第。他喜爱文学,喜欢看书;念初中时,已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逐一通览。在念小学时,因其时缺纸,他就趴在玻璃上不厌其烦地写毛笔字。难怪其文风文气也与其祖辈一脉相承。
寒窗十年,林新华弃笔从戎,于1984投身金华警营,当了一名武警战士。部队领导看到他有一技之长,就善用他的专长,于是他写了一篇“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演讲稿,参加支队政治处主办的演讲比赛,捧回了三等奖。1986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他现身说法给战友们上政治课。身为新闻报道组长的林新华,经常向军地报刊投稿,在战友们眼中是一位令人羡慕的文化兵。
1987年林新华退役回家,先后从事新闻、法律、乡镇行政和农村工作。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爱好,笔耕不辍,捧读不倦。自2013年创办乐清市中雁荡山文化艺术研究院以来,林新华对文化和文学倾注的精力与日俱增,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先后在《乐清日报》、《温州日报》、《新农村商报》、《农民日报》、《青春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当代散文》等数十家地方及中央级报刊上发表了散文、报告文学、游记、影评、论文、记叙文、短小说、议论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达300多篇。尤其是多篇议论文在中央和地方报刊上发表后引起广泛反响与关注。
林新华倡导并创办了《乐清旅游》杂志并担任过主编,还担任过《温州电气报》主编,为宣传乐清文化、旅游、电气尽了一个文化人的一份责任。在2020年林新华担任凤凰村书记时,在他的推动、组织下,主编了《凤凰村志》,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为该书题写书名。该书以内容翔实丰富和可读性、可资研究性较强而获得多方好评。
由于他长期扎根农村,以热爱乡土文化而著称,2016年12月26日,应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邀请,到该中心主讲了《发展与传承中的新农村文化》一课,从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农村文化?如何挖掘、打造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元素?到如何发挥乡贤作用,以及乡贤的道德评判标准等问题,一一作了详尽阐述,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其后,他数度接受农业农村部有关方面邀请,以专家学者身份参加多场专题研讨会。林新华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乡镇和农村工作积累的经验,以及对农村文化的研究与观察,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深刻体会,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
名闻遐迩的林新华,经常接到一些全国性活动的邀请。2019年3月8日,他收到贵州省散文学会的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参加2018年4月份的第九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暨江口采风活动。林新华如约而至,参加了所有的活动议程,同西部广大散文作家开展广泛的文学交流,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他是一个做事干净利落、认真负责的人,根据组委会要求,与会人员必须上交一篇论文和一篇散文,林新华是与会120多名人员中,既上交了论文又发表了采风散文的30多名人员之一。林新华也是惟一位受到邀请的来自东部的散文作家。
2020年5月,林新华收到《中国扶贫》杂志社邀请,要其参与《习近平扶贫实践故事》一书的采访任务。他同受到一起邀请的全国20位作家一道,分赴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道路和贫困村,采写习近平的扶贫故事。《习近平扶贫实践故事》一书是由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纂,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全面性、权威性和政治性。他不但为参加采写而深感荣幸,而且为亲历见证当代中国声势浩大的扶贫壮举而自豪。
林新华一边深耕原植于文学沃土,一边潜心致力于书画的学习和创作。他幼喜书法,王、颜、欧、柳等中国古代的名家名帖均通临研习,且善于灵活学习、创作和应用,将书法理论、书法实践、书法创作、书法审美有机结合。他的书法字体富于变化,笔法古拙厚重,技法飘逸潇洒,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他一贯勤于学习,2017年7月参加中国书法学院再学习。他多年来先后参与农业部农研中心、陕西思源学院、湖南永兴县、温州市龙湾区、乐清等地的书画笔会交流达十七、八场,拓宽了书法创作视野。书法作品多次在市内外展出,2019年获“中华杯”书画大赛二等奖。
林新华认为,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多临敏悟勤写,是通往书法殿堂的不二法门。学习书法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由易及繁、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巧能驭技,再达到“水无常形、字无常态”的境界。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林新华的书法艺术突飞猛进,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前,他还涉猎水粉、水彩和水墨画的学习与创作,并取得长足进步。林新华对诗文书画,样样皆能,可谓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泼墨成画。知情的人对林新华赞赏有加,夸其多才多艺,多有溢美之言。
胸怀天下大事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林新华,儿时陪伴他娱乐最多的是看露天电影。当时的电影大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从影片和书本中,他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屈辱和民族苦难,也让他学会了崇尚英雄、崇尚正义和胸怀家国天下的鸿鹄之志。虽说现实很残酷,他的许多“美梦”都化为泡影,但他始终认为报效国家不分贵贱尊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努力和贡献。
二十世纪初,人们唯钱是论,世风日下,此时的林新华忧心忡忡。看到对干部欠缺管理和腐败问题,他向当时的中组部、人事部写信反映如何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的建议信。看到电视里满天飞的商业广告,污染了观众的精神世界,他又忙着向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写信反映情况,提出减少商业广告,增加公益广告的建议。当他观察到农村农民存在的诸多问题时,又火急火燎地向农业部写信反映农村痼疾、农民疾苦的问题。后来人事部等部门回了信,专函称“认真研究……并予以考虑。”
就在同期,林新华写的《亡羊补牢为时已迟》、《夸夸其谈者请住嘴》、《媒体该为谁说话》等议论文章先后在《乐清日报》、《温州日报》、《人民网》、《农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针砭时弊,严厉抨击了当时官场上形形色色的歪风邪气。其写的议论文《铺天盖地的“黑老大”新闻真吓人》在人民网发表后,被中央和地方36家网站转载。
林新华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眼光,在其认证的《今日头发》里,偶尔发表的评论文章,阅读量达20万之多,跟帖评论和点赞均逾数千。
他生性耿直,敢于仗义执言。他用手中的笔,自己的专长,发挥着引导、教化、守正作用,恪尽匹夫之责。
2019年,身佩许多荣光和头衔的林新华,又多了一个柳市慈善分会秘书长和慈善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的头衔。他又用自己手中的笔和法律专业,为社会撑起一片爱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