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懿懿 点击 :

近年,国内博物馆特别展览数量井喷式增长,每年的统计数据均以万计,这些展览从类型上看,以历史序列、精品文物、考古大发现、主题藏品和入境展览为多,而从文明角度呈现某一区域、某一历史时期特质的展览则非常鲜见。从影响程度上看,屈指可数的几个文明展均引起了受众的极大兴趣,观者如潮的同时,也呈现出了评价的多元,值得大家思考。

文明展中的精彩之作

上海博物馆于2020年5月26日开幕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以下简称“江南展”),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影响,众多展览按下“暂停键”之后,最早按计划开幕的特展之一。从内容、主题和类型上看,“江南展”反映了江南地区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源流,发掘了江南文化“诗性”“自由”的内涵特质,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角度出发,把“江南文化”与立足时代、弘扬文脉、助力发展相结合,从博物馆展览的角度构建起了“江南文明”,是国内博物馆展览中少见的文明展。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海报

2019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实施的“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以下简称“‘与天长久’特展”),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展。特展在时代上紧扣陕西最为辉煌的历史年代,内容上以陕西文物精品和考古新发现为主,对周秦汉唐四个朝代的权力运作、思想信仰、生活风尚、对外交流、科技艺术等主题,进行了美术史、思想史上的深度阐释。把周秦汉唐精品文物加以考古学角度的组合,大力破除旧有模式,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仿佛是对经典佳肴的一番创意打造,令人耳目一新、味蕾一振。总体而论,此特展以较高的经典内容再协同、再诠释、再提炼能力,体现了清华艺术博物馆和策展人强烈的学术创新意识,是高校博物馆展览策划的优秀代表。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海报

同一年度内,湖南省博物馆“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以下简称“根·魂展”),选用了30件/组有代表性的文物,把主要精力放在展品诠释上。由一件文物的时间线索和地域空间发散开来,协同考古学、美术史研究新成果,以较大的展示空间、丰富的背景资料,将文物折射出来的生死观念、生活习俗、宗教传播、时代变革串联成诸多条文明线索呈现给观众,既反映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历史,又讲述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湖南省博物馆一贯以擅于打造原创精品展览、挖掘馆藏资源信息著称,陈列设计能力较强,形式和内容往往能够两相契合。“根魂展”在展示中华文明自身发展与对外交往文明史上的成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次展示。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湖南省博物馆“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海报

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合作,策划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原创特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又在此基础上以“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以下简称“无问东西”)展,进行了二次演绎。特展围绕中、意两国这一历史阶段的交流互鉴展开,通过美术史常用的图像分析方法,透析器物背后看到的“人和群体”,找寻同一个时间坐标里的共同记忆,通观中、意物质文明的异和同。不得不说,此展是少见的文明对比展,是学院派最新学术成果映射博物馆展览创新的实例,给观看者颠覆式的震撼,是当时的话题性事件。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中国国家博物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海报

2017年农历新年前夕,上海博物馆举办了“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以下简称“鸿古余音”)。展览以王权与统治、礼制与信仰、生存与死亡等具有典型西方哲学视角的方式展开,抛弃了新石器时代、夏商两周、秦汉时期考古文化和“金石学”等固有的思维范式,分为文字、统治、信仰、生活、葬仪五个单元,罕有的将玉器、陶器、青铜器等不同材质的文物,高低错落的摆放到同一个展柜里,把早期中国这一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以别样的实践,奉献给了春节期间来博物馆享受文化盛宴的观众。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上海博物馆“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海报

文明内核的提炼与取舍

对观众来说,文明展的欣赏门槛比较高,展览评价往往多元,且两极化严重,如部分观众认为“江南展”的“思路混乱,有失上博水准”“展陈序列不清”,也有部分观众认为“展览特别用心,细节处处是江南”。或许是因为“江南展”的文字量较大,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能做到平心静气地阅读文字尚且困难,还要做好文字背后的“阅读理解”,读懂、弄通引申义,恐怕难度过大。而对那些深受考古学科影响的、传统意义上懂一些考古知识的观众来说,他们有关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明清工艺等传世文物的知识储备又略显不足,而这些类别的器物恰恰是江南文明中的大宗,看来即便是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观众,也很难与“江南展”产生较多共鸣。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江南展”中开启第四单元叙述的“文人书斋”复原景观

因此,文明展应该找准“文明内核”,书画类文物就是江南文明的核心。“江南展”打破了书画文物的鉴赏常规,把那些以往只是从风格流派、技法特点、题跋流传、图像对比等角度进行鉴赏的书画作品,比如恽寿平色彩丰富又不失文雅的没骨花卉,与顾炎武往来甚密的归庄墨竹,弘仁、倪瓒风格的黄山山水,皆呈现出他们在王朝更迭之际,难能可贵的独立人格,将书画作品树立成了一座座令人唏嘘、肃然起敬的纪念碑,一改江南风情万种的老印象,江南在观众心中多了刚强的一面。在两个板块之间,“江南展”又利用馆藏明清家具,以及明代朱守城夫妇墓发现的文房器具,复原了江南文士的书斋。书斋联通着内外,所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切,均可在这里完成。书斋又是文人开展鉴藏著录、把玩雅器、交游活动的空间。这一书斋的复原,大有点睛之意,一方面总结了前三个板块的主旨,又开启了第四板块的叙事线索,将江南文明中的大格局与小喜好勾连起来,有承上启下的意味,在陈列设计上的选位、定位十分巧妙。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江南展”第三单元表现江南人“达则兼善天下”的展柜场景

文明展应该做到透物见人、透物见史、透物见文明。江南展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江南文人,每一组展品背后都是一个仿佛能够触手可及的江南风尚,江南文明就是由这些人和这些风尚组合起来的。苏州孙策、孙坚墓出土的五联罐,让人能联想到三国时期孙权政权的智慧;朱然墓出土的越窑青瓷卣形壶,展示了三国时期武将的骁勇善战;钱镠银简讲述着吴越国帝王世家的自然信仰;合肥包绶墓出土的影青镂空香薰,简约的釉水上布满了岁月痕迹,体现了名臣的清廉坚守……江南文明中的诸多个案,最终汇聚成了江南文明的整体形象。

“加法容易减法难”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文明展。文明展需要的“引申义”和需要调用的文物门类很多,大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意味,要做好文字撰写、主题取舍、展品挑选等要素的协同,难度可想而知。选件太多这一问题,在“江南展”中比较突出,是观众反应“序列不清”的主要根源。“江南展”第四板块“雅意闲趣”里的江南工艺品,是上博馆藏强项,但每种工艺选用展品太多,就显得展线冗长、难以聚焦,主题很容易被削弱。不如将不同材质的工艺品各选其一,包罗万象地置于同一展柜,观赏性、趣味性将会大增,江南文明的多彩也会得到更好的凸显。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时排队的人群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与天久长”展第六单元“多元融汇”下的造像组合

“与天久长”特展在加减法方面问题更为复杂,首先文物代表性太强,一级品占比达60%之高,文物精品减弱了观众对主题的兴趣,目光都被金光宝器吸引去了;其次文字数量太少,大量的小主题信息和文物说明,以二维码的形式交代给观众,形式虽然新颖,但展厅很暗,以至于信息传递的效果不佳,导致策展人的意图不能很好表达,继而一个精彩的文明展,被当做了文物精品展去观看。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根·魂”展中,展品与展板之间“加减法”的处理

“根·魂展”在加减法上做得较好,展品数量上做减法、文字信息上做加法,30件展品不会给观众太多观看上的压力,不失为文明展的一个难得方案。“鸿古余音”特展在文字数量的把握上,五个板块的一级展板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小主题性质的二级展板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每个展柜只在少部分文物说明牌上添加60余字的说明,总体数量适中,符合当今网络阅读习惯,观众普遍反映阅读量、理解度适中,并且感到富有意趣,收获了较好效果。

互为表里的文明展与博物馆未来

对博物馆来说,办一个好的文明展并非易事,因此文明展并非特别展览的首选项。有文明展成功策划经验的博物馆,在综合实力方面均属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比如上海博物馆数十年不间断地举办江南多元文化的特别展览,最终整合出的“江南展”惊艳世人,属于“十年磨一剑”;湖南省博物馆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展览原创能力较强,“马王堆汉墓基本陈列”“凤舞九天:楚文化展”等,都属于教科书级别的展览佳作。有些单位则对展览内容反复比排、反复推演,最终打磨出的特展令人惊叹;比如陕西“周秦汉唐”文明属于国内和出境展览的宠儿,此主题特展的阐述角度、研究深度、互动方法、周边产品十分丰富;“与天久长”特展,可视作周秦汉唐文明,与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代表的科研高校博物馆相碰撞的产物,自然相当精彩;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全球博物馆业的风向标之一,对文明展的策划把控也不在话下。可以这样说,文明展的举办是一个瞬间片段,但文明展的成功绝非一日之迹,是博物馆注重日常积累、原创引领、科研先行、长期积淀的结果。

在博物馆中探索“文明”的当下与未来 | 美术趣闻

上海博物馆近年有关“江南文化”主题的特展梳理

图片来源:拿破破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文明展的成功离不开创新思维。当前国内博物馆的展览,大有满馆尽是考古新发现、大发现之趋,尽是精品展、通史展、主题展之势,亟须有关方面进一步深耕。讲好一个文明展,若非人才储备有一定基础、视野眼界有一定包容、行业认知有一定广度,自是难以破局解题。“无问东西”特展在考古学研究背景之上,大量运用了美术史图像分析法;“鸿古余音”特展主题参以运用西方历史研究中的文明要素论,为了解早期中国历史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与天久长”特展内容和框架较为成熟,若无最新研究成果和阐释方法的更新迭代,周秦汉唐文明将会一直是一副“老面孔”;“江南展”叙事宏大,所涉领域众多,若无考古文物和书画雅器两方面的跨越式认识,不会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当然,面对创新性工作,管理层也要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多一点实际关怀,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做事环境。

相关文章

  • 波洛克的作品探析[图文]
    波洛克的作品探析[图文]

    波洛克的作品在美国艺术家中,杰克逊·波洛克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他的创作是没有草稿的,都是一系列即兴创作,凭执着和经验来作画。他发明了自由奔放的“滴画”。而他的作品也被称为天价奢侈品。《第五号,1948》是杰克逊·波洛克“滴画”中的精品,画布被钉在纤维板上,画布上的颜色有黄色、白色、栗色以及黑色,看起来有些杂乱无...

    5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书法何以称为一种艺术[图文]
    中国书法何以称为一种艺术[图文]

    书法是将文字写得好看或有味道的技巧。中国书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最重要的艺术之一,书法家或书法作品的地位绝不在画家、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地位之下。 “书画同源”早已是被人公认的见解。与此相对,西方文化中的书法却只被看作构造美术字的技巧,更多地与实用相关,而与正经的艺术如绘画、雕塑、音乐等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换言之,为什么中国书法能够成为一种原本艺术?文字与绘画的关系文字是一种可视图像...

    57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德艺双馨】当代著名油画家张丹阳作品欣赏[图文]
    【德艺双馨】当代著名油画家张丹阳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张丹阳,男,浙江象山县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象山县美协副主席,象山县砚农学社副社长,象山县溪里方美术馆馆长。作品多次刊登于《中国油画》、《收藏》、《文化月刊》、《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美术家网》、《搜狐网》、《中国画家网》、《新浪博客》、《新华网》、《艺展中国》、《雅昌快讯》等各大文化平台。《海边的礁石》40×50cm名...

    10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非黑,无以显其白[图文]
    非黑,无以显其白[图文]

    有些艺术家不像毕加索、齐白石那样家喻户晓,但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分量却丝毫不轻。两个月前去世的法国艺术家皮埃尔·苏拉热就是如此。法国为其举办国葬,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在寒风中为他送行。国内知道苏拉热这个名字的艺术爱好者并不多。苏拉热的画恐怕会让更多人感到莫名其妙。他一生几乎只用一种颜色作画,那就是黑色。他早期的画,比喻得雅点,有点像中国书法;比喻得俗点,像是倒塌的房屋木结构——用“横七竖八”的粗黑线条...

    183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乐清细纹刻纸的运用、借鉴、创新[图文]
    乐清细纹刻纸的运用、借鉴、创新[图文]

    乐清细纹刻纸乐清细纹刻纸未命名前一直被称为“龙船花”,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的一种贴在龙船灯上的装饰花。“龙船花”构图以竖式为主,内容以几何纹饰为主,精致入微,还将其精细程度作为竞争标准。因此,“龙船花”越刻越细,最细致的作品能在鲁班寸面积里刻出52根线条。上世纪50年代,浙江省文化事业管理局等领导对龙船花刻纸进行深入调研、考察,最终由乐清文化局副局长包珍存和美术专家提出并将这种民间工艺品命名为“...

    117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品读山水画名家张文华的绘画艺术[图文]
    品读山水画名家张文华的绘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张文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编审;中国文联高级职称评委;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可染画院理事;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钟山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读中国画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赴青海与青海考古所合作完成国家科研项目“青海岩画考察,在...

    14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图文]
    泉石馨境 · 学子风范——阙延辉山水画赏析[图文]

    阙延辉近照泉石馨境·学子风范——阙延辉作品赏析文/李人毅认识阙延辉还是在十多年前,那时他在自创石园斋艺术机构中进行艺术交流工作,接触推介了许多当代画家,影响较大,曾获山东省文联金推手奖、广东艺术博览会新锐策展人奖。那时他的绘画创作处于含而不露的状态中。一晃,多年过去了,他转身走进了画家行列,以新的风貌现身在画坛,用深研古法、承古出新的学艺精神,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人生。古道悠悠他的绘画之...

    200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王水清[图文]
    翰墨丹青——书画博士之王水清[图文]

    王水清: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多次参加国内各种大展并获奖,先后有多篇专业论文公开发表。1992——1996就读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99——2002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07——200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创作高研班;...

    62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李刚田:论书断语[图文]
    李刚田:论书断语[图文]

    李刚田,1946年生,河南洛阳人。号仓叟。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活动的评审委员,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活动并获多种奖项。出版专业著作30余种。为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获第五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连续三十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刚田  篆书常建诗  纸本金文是二千五百年前古老而神秘的文...

    88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景德镇窑黄釉绿龙菊瓣盘赏析[图文]
    景德镇窑黄釉绿龙菊瓣盘赏析[图文]

    景德镇窑黄釉绿龙菊瓣盘清宣统时期官窑色地彩瓷之典范——景德镇窑黄釉绿龙菊瓣盘山东济南李林翰该盘(见图)是宣统时期景德镇官窑生产的色地彩瓷器,为清宫旧藏器物。其制作工艺精良,造型优美,釉色鲜亮匀净,黄绿色彩搭配协调,是比较典型的宫廷御用品。盘高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5厘米,盘口外撇呈菊瓣造型。以黄色釉为地,盘心和内壁分饰独龙戏珠和双龙赶珠纹,花草纹穿插其间。绿...

    56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冯超然《雨余观瀑》山水国画赏析[图文]
    冯超然《雨余观瀑》山水国画赏析[图文]

    作者冯超然类别中国书画创作年代1942年作尺寸131×65cm题识:百丈苍山倚暮寒,仙源无路欲通难。晚来急雨添飞瀑,只许幽人隔岸看。辛巳嘉平月中浣,师宋人法于嵩山草堂,晋陵冯超然并题。钤印:冯超然印、慎得、白鹤说明:是幅《雨余观瀑》全景构图,远山壁立千仞,峭拔嶙峋,横贯画面的云霭缭绕其间。近岸处坡石林立,草木丛生,两株松树虬曲拔起,相伴而生。山涧清瀑倒悬,气象清明,有一股...

    20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著名画家陈学良作品赏析[图文]
    著名画家陈学良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陈学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中山画院副院,中国水墨艺术研究员。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在中国第三届书画艺术市场年度排行榜中国最具有影响力和最有升值潜质的百位画家中被评为最有升值潜质的十大画家之一。主要代表作:《凤凰山庙会》《山城纪事》《大海的歌》等多次入围全国美展并获奖,众多作品被国内为美术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作品被《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

    4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日本色情漫画鼻祖回应联合国批评:艺术创作的权利[图文]
    日本色情漫画鼻祖回应联合国批评:艺术创作的权利[图文]

    现在已经成为日本京都精华大学校长的竹宫惠子认为制作日本色情漫画属于创作自由外媒称,最近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将日本的一些漫画作品归类为暴力色情,BBC记者前往采访了被认为是打开了日本色情漫画闸门的日本著名女性漫画家竹宫惠子。据BBC中文网3月17日报道,1976年,当年26岁的竹宫惠子开始创作的漫画系列,后来被日本漫画界认为是破天荒的。这部名为《风和木的诗》的漫画故事开篇一幅画描绘的是在19世纪...

    38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让更多人看到博物馆藏品才是最大的爱国主义[图文]
    让更多人看到博物馆藏品才是最大的爱国主义[图文]

    余热不断的故宫文创产品 和冠欣 摄羊城晚报记者朱绍杰3月7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在广州美术学院以“选择·转化·创造”为题,以 故宫博物院为例,讲述他对当下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和观点。李文儒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在故 宫工作期间,他曾主持故宫文创产品开发。解决文创产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015年3 月20日施行的...

    160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陈卫和教授:杨佴旻印象[图文]
    陈卫和教授:杨佴旻印象[图文]

    杨佴旻 《春色》 2016年 96.5x60cm 纸本设色作者:陈卫和一、第一印象:只看画,将作品作为独立完整的文本来看(材料—技法—语言—境界)。1、对于尝试中国画颜料的表现潜力,有超乎一般人的热情、敏感、勇敢和能力。2、借助西画光色原理,在中国画纸墨笔色的世界,发展出复杂变化的色调和意象。3、风格意象来自摹本,多于来自生活。“意临”的摹本,包括法国古典风景、后印象、纳比派、超现实、...

    15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