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张文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编审;中国文联高级职称评委;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可染画院理事;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钟山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读中国画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赴青海与青海考古所合作完成国家科研项目“青海岩画考察,在长达6年时间里,深入生活少数民族地区,下田野、上雪线,风餐露宿,足迹踏遍青藏高原,完成了《青海岩画》一书,也为日后的美术创作积累下丰厚的素材。1991年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任《美术》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社长等职。
绘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
《江山永固》136×68cm2017年
胸中浩荡之思 笔底雄旷之气
——读张文华的山水画感言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传统观念:“文如其人”。魏文帝曹丕在其《典论 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也就是说,作家各有自己的气质、性格,而气质有刚、柔之分别,因人而异,不可勉强要求。曹丕强调作家因气质不同而风格各异的观点值得肯定,但他忽略了后天的学习、修养及社会实践活动对文风的影响。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则明确提出:“气可以养而至”的思想。他认为,加强内心道德修养,如孟子“吾养吾浩然之气”,可以养气;还可以通过扩展阅历,如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更可以养气。苏辙突破了先天决定论,是其进步的一面,但他尚未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是其历史局限。
《雪域净界》136×68cm2017年
清人刘熙载在其著作《艺概书概》中,有一个著名的论点:“书,也如”。书风就是书写者自身。他进而引申开来:“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的书学思想与历代书家强调书法审美境界与书家的品格、学养、抱负、情性、才具、胆识,密切相关的思想相一致,书法全面深刻地表现出一个人。
书画同源,绘画同样反映出画家的人品、修养、情志、胸怀、才华、气质。当然这种反映又是极为复杂而曲折的,不能直接等同,在评价历史人物的书画艺术时,因其具体历史时代的文化风尚、政治变迁、民族关系、价值标准等诸多因素的介入,特别是还要提升到审美层面上去研究,尤其不宜作必然式的僵化理解。
《雪域晨风》136×68cm2017年
佛教界著名的星云大师,善书法,他也有个既生动直观又深刻简明的提法:“看字如看心”。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对中国文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总有些不解。英文《海峡时报》记者,就曾向我提出过这个疑问。我回答的大意是:西方近现代以前的绘画其主流强调模仿、再现,中国画则强调写心,“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中国画是心灵的艺术,绘画是画家的“心电图”。因此,古人讲人品高气韵才可能高。人品俗,画品也难免俗病。
《雪域朗日》136×68cm2017年
张文华是我多年的老朋友、老同事,我深知其人。他是一个真实的、可以信得过的人。他不好“算计”,不会从自身的利益考量而去“算计”得失。他会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了坚持公平、正义,虽然他明知这种坚持会给自己带来后患、甚至难以承受的后果,但他也决不会去做趋利避害的选择,而是会坦然选择“我去承受”。他把人的尊严,德行,风骨放在第一位。他会义无反顾地去守护天良的天平不被利益扭曲而失衡。他为人磊落,乐于助人。
细品张文华的山水画创作,我不能说他的艺术已经炉火纯青,进入完美至善之境。但是,我每每能从他的作品中隐隐约约看到他这个人。他的画也是真诚于内,神动于外的,他的画品与他的人品相一致。可说是“画如其人”。
《雪域圣境》68×136cm2017年
古人云:“俗病最难医”。张文华的画可以汪洋恣肆,可以纵横跌宕,可以乱头粗服,可以不顾雷池,可以我行我法。但是,不见媚俗之态,难觅迎合之意,在他的画中难以发现自我推销意识,也决不惊世骇俗故作高深。没有难医的俗病。我就是我!
张文华在山水画创作中,追求阳刚之美,滂沱之气,追求力之遒劲,势之浩大。却难觅婉约之态,拘谨之状,而是解衣般礴,豪气满怀,磊落粗犷。他以己之胸襟怀抱,歌吟天地之大美。
《晨光染秋山》68×68cm 2017年
张文华很重视养之扩充,览之纯熟,身即山川而取之。他周游四海,足迹遍踏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但他把自己的创作基地选择在祖国西部,这是因为他曾为考察原始岩画而多次到青海,在那里生活过,足迹曾踏遍雪域的山山水水,他熟悉那里,那是他神往的地方,他与雪域风物能默契神会。
在他的笔下,祖国的大西北,地域辽阔,雪域的崇山峻岭苍浑峻厚,气度非凡,欲与天公试比高。草场广漠无垠,民风淳朴粗犷,内涵着原始的、未被污染的朴野之美,内蕴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在他的那些性情率直、不事雕琢,不修边幅,磊落浩荡的画作面前,仿佛给人一种豪歌一曲从天落的精神感染。
《高原湿地》68×68cm2009年
《观瀑图》68×68cm2017年
张文华创作的《雪域净界》,画得笔法浑凝,苍茫静穆。巍峨雪山,大美不言,其亘古可与日月同寿;其超然物外,又阅尽历史沧桑,神秘而深邃,令人在心生崇敬中领悟净界的永恒。画家调度黑白两极色,使其在强对比中,以雪亮烘托出近景暮色昏暗中的藏经塔影,经幡舞动、塔身朣朦,内涵着宗教性的执着与虔诚,让人在精神信仰的净界中体验永恒的诗情。
《雪山脚下江水急》68×68cm2017年
他的《穿越唐古拉》又用枯笔渴墨,兼勾带皴,写出苍莽浑沦的雪山意象,山脚下白雪皑皑,寒凝大地。而这一切环境的渲染与铺垫,都旨在突出画面主体:穿越唐古拉山、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骁勇彪悍的西域牧者。在纯白反衬下的墨色牦牛、藏獒,以团块的力量,冲向雪域深处,势若狂飙疾风。这幅画画得调式苍浑,郁积厚重,气以御势,势以成气,气势相生。在厚重苍浑中,颇见风骨。寄托着天高任鸟飞,雪域任驰骋的情志。
《奎尔公园远眺》68×68cm2017年
他创作的《静静的山谷》,取鸟瞰式俯视构图,峰岭逶迤,怪石嶙峋,山体嵯峨,尽收眼底。行笔粗犷恣纵,运墨苍浑生辣。书家谓: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在矛盾变化中求韵味。张文华这幅画,以动中求静的笔法,繁密中求空灵的构意,于峰岭丘壑交错密集中,托出一弯清流,雪白如练,沉静而默然的独自流淌。看此图此景,于苍茫中我忽然忆起:“花发不逢人,自照溪中影”的诗意,孤寂的诗境烘托出“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的高洁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