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图文]

时间 : 04-23 投稿人 : 小智 点击 :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 美术评论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新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各行各业创新发展不得不提的巨大引擎。在宏观经济领域,以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 “互联网+”产业翘楚俨然已经成为新经济成功标杆;在微观的工作生活中,微信、支付宝、滴滴、摩拜等“互联网+”应用亦全方位悄无声息的融入了人们的各种活动。

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让各行各业都似乎看到了像文艺复兴般的光芒,而博物馆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也将萌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博物馆应热情主动张开怀抱,拥抱“互联网+”,思考跨界融合、创新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或将迈入一种新业态,这也应是博物馆人对“互联网+”跨界融合进一步思考的初衷。

一、“互联网+”格局下,博物馆的新业态

博物馆的业态一直在不断变化。这点从国际博协的定义发展可以反映出来。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取代了原来的“物证”[1]。

对于博物馆及博物馆学的研究有许多,笔者一直以来忠实拥护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前主席冯·门施的理解,早在1994年,他就提出了“博物馆学属于信息科学。”[2]他认为“博物馆物”是信息的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博物馆是信息的管理者,文物征集是信息的收集,文物保护是信息的保护,文物研究是信息的挖掘,陈列展览和教育是信息的传播。

信息科学理论不仅适于物质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适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使“博物馆学属于信息科学”这一表述越发显得直观和全面。

对于信息传播,我们已经领略到“互联网+”时代极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和呈指数爆炸增长的受众数量。既然博物馆学属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 或称信息学),博物馆是信息的管理者,那么我们将不难理解为何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博物馆意味着划时代的革命。那么在这样的新格局下,博物馆的新业态是怎样呢?

首先,博物馆信息消费模式已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上国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等因素,博物馆的消费模式发生了至少以下几点变化:

其次,博物馆的边界愈加模糊。从信息学的角度,信息传播成为了博物馆的首要工作。信息传播没有围墙的界限,甚至没有时空的限制,“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学校”“博物馆+媒体”均有成功案例,甚至“博物馆+媒体+互联网”复合体也具极成功的应用。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 美术评论

▲图片@网络

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实施了先台后网再院线三重播放途径的复合,取得了巨大成功,电影版的票房突破500万,其中在B站①的爆红功不可没。冲出博物馆的院墙,传播中华文明,应成为我国博物馆新的突破口。

二、在“互联网+”的新业态下, 博物馆的新策略

应对新的业态,从信息学的角度,博物馆应对新业态应具备以下一些新的策略。

1、内容为王,须以工匠精神做好信息内容的“生产”

从信息学的角度,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就是信息内容。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它所蕴含着的历史信息和文明信息(也有称之为“知识”,博物馆为知识传播机构)。

博物馆的工作,就是把这中间的历史信息保管好,采集、破译、解读出来,并传播给合适的受众。

“互联网+”不是万灵药,内容依然为王。须强调的是,尽管“互联网+”强大和高效,但毕竟只是平台和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博物馆来说, 平台和手段即使技术再先进,若其目的不是为了传递观众所需要或感兴趣的知识或信息的话,再么只是无谓的炫技,对于博物馆的宗旨来说毫无意义。

技术总在不断发展,受众对新技术的新奇感稍纵即逝,无谓的炫技也难言有持续的吸引力。因此,对于博物馆而言,做好内容,是必然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对于博物馆来说,面对的观众素质在不断提高、随之对博物馆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面对这种局面,首要的前提是做好信息内容的“生产”:

一是做好博物馆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文物价值信息的解读。

二是挖掘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简单标注文物多长多宽、什么年代是枯燥无味的,人们真正想知道的是,那件文物那个时代,文物背后发生过什么故事。甚至不仅是历史, 有时候文物的流转、保护的历程也是很好的故事。但无论做好研究也好,做好故事挖掘也好,这样的工作没有捷径、不能取巧,只能是潜心伏案,所需要的是工匠精神。

2、实施跨界融合的新传播

作为博物馆观众的纽带,信息传播至关重要。对于信息传播来说,“互联网+”固然是非常好的一种助力,令这个通道更加的宽广高效,然而也意味着另外一个挑战,那就是信息大爆炸和碎片化时代对信息传播的干涉和破碎。在这种新的传播的形势下,势必需要新的表达和新的语言。这些新的手段主要在两个方面呈现。

(1)陈列展览的跨界融合

对于博物馆,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基本陈列和展览,因此陈列展览对于博物馆信息传播最为重要。一个好的展览必须有良好的主题内容表达、艺术美感呈献和空间视觉体验。

为了丰富展示形式和手段,近年来陈列展览一直以来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平面艺术、空间艺术、灯光艺术、多媒体、自动控制、游戏动漫等均被融入到展览当中。现又增添了许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元素,尤其是通过手机的应用,像二维码、导览App,甚至VR、AR等。这些“互联网+”的融合,不仅大大拓宽了信息传播的通道,也迎合了当前人们已形成的超文本链接的网络浏览方式和体验式的参观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陈列展览同样也能超链接。用展览中的多媒体终端和观众手中的手机,通过点击互动、“扫一扫”或“摇一摇”,打开App应用或VR、AR应用,既可将展线和版面上放不下的内容充分延展,又可把信息获取的主导权还给观众,甚至实现互联网分享和离场浏览。

(2)新生媒体的跨界融合

由于病毒式传播的特点优势,以微信、微博为主流的社交媒体无疑是信息传播的利器,加上客户端等,这些新生媒体在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到现在,已经感觉不到这些新技术、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有什么跨界的感觉。

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博物馆, 我们已经见到新生媒体的成功应用和巨大影响。但我们也看到,社交媒体这些新生媒体的门槛并不高,但为何许多博物馆在努力却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呢?答案就在于融合。

在这个信息的高效时代,人们希望高效的获取信息,形成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注意力很难持久,而移动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另外,由于处于信息大爆炸式的环境下,要在浩瀚的信息空间里突出自己,博物馆尤其应该专注于如何有效进行信息传播。那么如何进行呢, 就必须有新的语言、新的表达、新的融合。

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学习网络语言,做合格的“标题党”、“图片党”,要“萌”起来,要与“亲”们多交互。

但另一方面,这样新的语言及表达一定要与我们的文物、历史等核心信息资源相融合, 否则就是空洞低俗、故弄玄虚、甚至毫无底线。

成功的案例中无一不是成功充分融合的典型,如国家博物馆的微博、微信、虚拟展厅、“文博任我行”App 等,故宫博物院的《胤禛美人图》《雍正行乐图》《皇帝的一天》等,广东省博物馆的微信导览等。

除做好内容融合外,线上线下的融合也是成功突出的关键,通过博物馆线下服务与线上信息的相融合,通过关注、点赞和信息互动,提升服务的同时大大加强了“顾客”的黏度。

3、应建立更为多元的博物馆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如何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博物馆等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艰难的课题,在此也并非对此论证,在此要论述的是,在博物馆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该在信息学这个角度增加绩效评量。

要关注博物馆所管理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新增了多少信息(文物征集)、挖掘多少信息(研究),传播了多少信息(展览或媒体)。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 美术评论

▲图片@网络

不仅要关注博物馆的直接参观受众有多少,还须关注网络访问有多少、点击有多少、新媒体关注有多少、其它传播方式的受众有多少,这些方式的传播效率及效果怎么样。总而言之,对于一个跨界融合的新业态,需要一个更为多元、集成的绩效评价。

三、“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首先,“博物馆+”不应仅仅只是“互联网+”。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任何有益于博物馆宗旨和功能发挥的一切创新,博物馆都应该张开怀抱。

一直以来,博物馆对于创新的融合从未停止过,“博物馆+”这样的理念并不仅仅出现于当下。如文物断代,在未有碳14分析之前,我们凭博物馆人的经验来断代,而现在我们增添了光谱分析等方法;又如器型采集,在摄影术产生之前,用的是绘画,摄影术后我们先后用上了金属、胶片、数码,今天,我们又用上了三维扫描。

对于这个时代,“博物馆+”必须包括“互联网+”,包括VR、AR、云计算、工业4.0等,而下个时代,无论或将产生人工智能、生物智能、量子计算还是其它,“博物馆+”是应有的态度。

其二,对于博物馆事业,我们不应有认定单边主体的思维。在博物馆“互联网+”的概念中,似乎毫无疑问,博物馆就是主体,“互联网+”所代表的技术只是应用而已。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 美术评论

▲图片@网络

然而,从“互联网+”时代开始, 结构就有可能被打破,在其它领域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的案例,如蚂蚁金服、华为手机、特拉斯汽车、乐视、优酷及PPLIVE等,我们已经一次一次看到这些科技企业对传统行业的逆袭。

对于博物馆,谁又将说没有可能呢?随着信息消费模式的演变、文物数字化及共享标准的建立以及文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 或许不久一种全新的超越空间的“虚拟”的博物馆就将出现,或如“东周列国博物馆”、或如“五代十国博物馆”等。

目前而言,我们传统的博物馆依然有文物实物、有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联网+”或科技企业对博物馆的逆袭亦非一日之功,然而,若是本着居安思危、顺势作为之理念,那么主动开放、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应为博物馆不二之选。

四、对于博物馆,跨界融合只限业态间么?

对于“互联网+”形势下的新挑战,博物馆主动开放、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是势在必行的道路。应对这些新的挑战,通过博物馆与“互联网+”的产业跨界融合,采用新技术、新管理、新策略;然而,摆在当前的诸多挑战和困局中,并非完全仅通过业态跨界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就能解决。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 美术评论

▲资料图@文博圈

如服务激增、成本加大、活力不足、文创产业难以普遍形成等等,这些问题暂时仍未较好解决。

跨界融合,作为“互联网+”业态的首要特征, 实质上它更多的反映了“互联网+”业态的本质和关键——创新。按创新驱动理论,除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之外,还有机制创新以及观念创新。那么,我们通过跨界融合打破技术壁垒、管理壁垒,还可否打破机制的壁垒、观念的壁垒?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我们国家的博物馆管理制度体系里一直以政府为主体。然而,在博物馆的治理体系当中,除了政府,还应包含社会力量的参与。

着眼全球,世界知名、稳定发展或成功运营的先进博物馆法人治理体系当中,一直以来跨界融合,政府、社会还有市场各自贡献着各自的力量,并且,各国呈现不同的特点。

其中,美国和英国的博物馆的自治化程度较高:美国的博物馆法人治理中,政府几乎不插手,甚至没有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只在税收政策、基金会资金上支持。英国政府的文化、新闻和体育部对博物馆进行管理,但主要也是通过任命董事、制定政策规则和资助协议的这三种方式进行间接的管理[3]。

在资金来源上,也相应有着不同的特点。据美国博物馆协会(AAM)2009 年的报告,美国博物馆资金来源大致情况如下:政府占24%;非政府占37%;经营收入(如商店、餐厅、剧场等)占28%;所获投入(历年获得的捐助积累,每年根据比例使用)占11%。[4]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 美术评论

▲大英博物馆展厅 @网络

而英国的公立博物馆政府拨款占比较高,以伦敦博物馆为例,2015年3月底止,上年度总收入1992.2万英镑,其中1599.9万英镑的资助收入中81%来自伦敦政府的基金会或公司,经营收入(主要是租金和零售)288.9万英镑;其它来自投资收益和慈善活动,相当于来自政府的收入占比65%。[5]

此外,在监督上,美国、英国的博物馆建立了信息公开、外部审计和社会监督的外部监督体系,达到了机构社会自治化的效果。这类机制下,社会共同进行决策和监督,较好的确保了博物馆的公益方向,同时, 社会和市场也共同为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解决了相当部分的资金来源。

我国博物馆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并进行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机制上、观念上形成融合还有相当的距离。

诚然,我们没必要言必称西方,国外的经验也未必就是真理,然而,本着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在机制上、理念上跨界融合,协同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将博物馆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应该是更为积极进取的路径。从实际的操作看,应该是可以先行一步的跨界融合。进一步放开财政管理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建立财政决策、执行、监督制度体系,在财政上率先进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才能建立更为多元的资金来源渠道。

《博物馆管理办法》中明确,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6]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也在今年安徽名人馆调研时表示:“博物馆作为公共事业,应当引入市场机制。”[7]另外,在这个“泛媒体”时代,传播不仅只是媒体、新媒体甚至互联网+,社会和市场也是知识传播的一种方式、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方式。

五、不忘初心,博物馆跨界的边际

为激发活力、发挥作用,创新发展的思路,博物馆实施跨界发展的策略,然而,博物馆毕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公共服务机构,宗旨不能丢弃,初心不能忘记,有些界博物馆终究是不能跨越。

跨界整合:是“互联网+”还是“博物馆+”? | 美术评论

▲文物资料图片 @文博圈

不能忘记,博物馆的文物安全是博物馆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博物馆是公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托管机构,始终要确保公共文化遗产的安全,包括其所包含的信息资源安全,任何造成文物所含信息的曲解、损害、歪曲或无据演绎都是不能接受的。

从信息学的角度,博物馆要始终尽最大能力保障所被托管的历史或文化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直到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必须珍视实物文物,因为科技和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不能排除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未来才被挖掘出来。

博物馆要做的,是要将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尽量准确、完整的挖掘出来并正确无误传播出去。不管如何,博物馆人务必心存敬畏、认真谨慎,对于文物的研究,要确保信息的正确解读;对于文物保护,要尽量减免或减缓信息的丢失;对于文物的维修,要确保信息的真实还原。

同样,也不能忘记,博物馆不以盈利为目的,博物馆是公益属性同样是博物馆不能逾越的界限。尽管博物馆可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然而,我们只能视其为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而不能视之为目的。

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全面的界定和规划,经营区域设哪里,经营范围是哪些,经营行为如何限定,经营所得如何分配,经营收入如何反哺博物馆事业等等,都必须做好提前的界定,都不能侵害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

否则,市场的逐利扩张本性势必侵害文物保护体系甚至文物本体,侵占博物馆的公共属性,使她所被托管的历史或文化信息丢失。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中,“加强管理”紧跟“合理利用”后面,就是充分预见到若不加强管理无限制的利用必然将破坏文物保护工作。

因此,一方面,博物馆应该不仅是在技术、管理上跨界融合,也应在机制、观念上跨界融合,但另一方面,进行融合之前,进行规划、规则、规矩的全面制定,才是创新改革合理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沈蔚. 对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思考[J].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2011(11).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9.

[3]刘尚清.公立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4.

[4]MarthaMorris.美国博物馆管理简述[J].刘守柔,编译.博物馆研究.2012(1).

[5]TheMuseumofLondon.MuseumofLondonGovernors’Report andFinancialStatements2015[R/OL].(2015-03-05)[2017- 11-20].https://www.museumoflondon.org.uk/application/files/2514/5624/4972/museum-of-london-group-accounts-2015.pdf.

[6]文化部.博物馆管理办法[EB/OL].(2006-01-09)[2017-11-

20].http://www.gov.cn/flfg/2006-01/09/content_151766.htm.

[7] 张俊,郝嘉奇.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博物馆引入市场机制 [EB/OL]. (2017-04-16)[2017-11-21]. http://www.sohu.com/a/134287794_162758.

相关文章

  • 镇日心事赋丹青——读阿莲画作随感[图文]
    镇日心事赋丹青——读阿莲画作随感[图文]

    烟火。(27x27x9cm 纸本硬卡 2020年)具体时间记不准了,我曾参观过阿莲的两次画展。这其间,总想为她写点东西,却又一直没把握动笔,其主要原因,是有感觉却把捉不住其要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得要点。近来这次参观阿莲的画展时,一些半明半昧的语句或词语不断在我脑海中浮来飘去,有点波光闪闪的样子,似有声,似无声。我知道这是一种审美感受在向着一种理性认知的转换。每当出现此种情形,我都想尽快把那些...

    11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他的头部涂鸦画为什么受到艺术界的追捧?[图文]
    他的头部涂鸦画为什么受到艺术界的追捧?[图文]

    Portrait of Jean-Michel Basquiatpaints in St. Moritz, Switzerland, 1983.Photo by Lee Jaffe.Image via Getty Images.在过去几年里,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 Michel-Basquiat)的头部涂鸦画不断打破记录,很显然地受到了艺术界的追捧。2017年,他的绘画《无题》(U...

    2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增长的压抑[图文]
    增长的压抑[图文]

    长野重一摄影作品《五点的上班族》《五点的上班族》是一帧超有名的摄影作品,是所有战后出版的日本摄影史的必收之作。背景是皇居的石壁,巨大的黑石质感粗粝,有种威压感;胶片下方四分之一处是一群人的半身胸像,男性西装整饬,女性则是典型的昭和中期OL打扮;画面中央偏左立着一块“三菱本馆”的木牌,提示着摄影的方位。作品所表现的,是1960年的东京——都心部高...

    8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收藏玉器书画有哪些窍门 专家:多看少买[图文]
    收藏玉器书画有哪些窍门 专家:多看少买[图文]

    艺术品交流、鉴定现场。主办方供图沉寂已久的艺术品交流、拍卖,这两天在无锡上演。28日,一场主题为“臻品荟聚,典藏锡城暨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无锡举行,与此同时,包括拍卖前举行的公益鉴定、艺术品交流环节等,共有500余人参与,既有无锡本土藏家,也有外地来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与专家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长进。”陆姓收藏爱好者来自盐城,也是一位道道地地的玉器收藏者,对玉器收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

    14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19书画还值得投资吗[图文]
    2019书画还值得投资吗[图文]

    元 赵孟頫 滚尘马图 设色纸本 手卷 引首:54.5×22.5cm 画心:38×25.5cm(2019西泠春拍 成交价:1265万元人民币)2019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以总成交额10.266亿元,总成交率86.26%收官。随着6月国内几大拍卖巨头春拍落下帷幕,2019年国内第一轮春拍暂告一段落。从成交数据来看,嘉德2019春拍总成交18.3亿元(其中书画板块总成交10.7亿元),相比于201...

    98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作画反复“修改”是一种好的状态吗?[图文]
    作画反复“修改”是一种好的状态吗?[图文]

    每个画家都想画一幅好画,这是当然。画不好,画家心里会抓狂,故而大多数画家都会苦恼于此,甚至会讨厌这种“画不好”的状态,也会去回避如此状态,似乎把熟练可以作为评价一个画家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准。有一些画家在作画时,身边常常会吸引来一些“粉丝”,这些“粉丝”频频投来羡慕的眼光。表面上看,他们已然是成熟的画家,手法娴熟、风格明显,作起画来,神闲气定、胸有成竹、落笔成画、气势不凡,似乎总是透着一股范儿。如果...

    114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方卫明:此生只为均陶醉[图文]
    方卫明:此生只为均陶醉[图文]

    宜兴前进窑遗址。秦笑语 摄(一)百年龙窑·薪火相传2017年9月的一天,几名前来宜兴均陶研究所交流的访客在制陶工的带领下,鱼贯步入厂区后院。当工人熟稔的拧开斑驳的挂锁,推开挂满蛛网的栅栏门时,众人不由得发出阵阵赞叹:只见一座雄伟的古窑依山而上,似卧龙匍匐于整个茅庵山南坡,这就是宜兴前进窑遗址。前进窑始建于清代晚期,兴盛于民国年间,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废弃。该窑头南尾北,依山而建,窑身内壁用...

    179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影响全球艺术市场的五大因素[图文]
    影响全球艺术市场的五大因素[图文]

    20 lots from independent bottlerSilvanoSamarol to be sold atSothebys, "TheUltimate WhiskeyCollection,"on October 24, 2019.Courtesy of Sotheby.艺术界又迎来了“秋季返校”。画商、藏家和拍卖行专家纷纷从各自的暑假返工,准备迎接满满的日程表:新展开幕、...

    132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著名画家吴成槐作品鉴赏[图文]
    著名画家吴成槐作品鉴赏[图文]

    吴成槐,1943年生于沈阳市,职称编审。历任辽宁民族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辽宁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美术出版社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政协第八届委员。现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日韩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 作品艺术特色吴成槐致力中国画山水、梅花的创作,其画作洋洋洒洒、自成一格、雅俗共赏。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创新技法和人文精神的表现力,赋予...

    37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著名画家:杭中吉[图文]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著名画家:杭中吉[图文]

    【艺术简历】杭中吉,1954年生,江苏省宜兴丁山人。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宜兴书画院执行院长兼国画院院长、宜兴市山水画协会会长、中国美协宜兴写生基地常务副主任、上海文史馆特聘研究员、无锡市美协理事、中国山水创作院院士、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宜兴市荆溪紫砂艺术院院长、天津兰慧苑文化艺术中心总顾问。2014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国画家。水墨天...

    150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房雅玩今春持续攀高[图文]
    文房雅玩今春持续攀高[图文]

    陈鸣远制 素带壶肖 飞文房拍卖金字招牌“翦淞阁”原本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挥笔而就颇有现代简约风格的三个字,一直被历代文人、收藏家用作堂号。而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翦淞阁”则是文玩收藏的代名词,其主人黄玄龙先生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收藏家,20多年来耗资上亿元倾心于古代文人文房用品,自2006年首次与中国嘉德合作举办“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以后,便引领文房市场一路走高,每两年一次的专拍几...

    92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仍在路上...[图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仍在路上...[图文]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在明确保障机制、严格依法保护、创新管理模式、创建和宣传品牌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所在的湖南省怀化市位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有50多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共有500余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00余人。怀化的非...

    154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大墨大色——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九期[图文]
    大墨大色——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九期[图文]

    近现代-李可染-万山红遍美析: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自幼喜欢绘画,他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万山红遍》取自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意,是现代中国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突破传统文人水墨程式,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创造了融墨的深厚韵致与色的纤华浓...

    3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记新锐画家陈俊:艺术道路上的追梦人[图文]
    记新锐画家陈俊:艺术道路上的追梦人[图文]

    (文/刘奎宁)在厦门有这么一位痴迷艺术的追求者,出身贫苦却抱定艺术矢志不渝,为了艺术他放弃稳定职业只身求学;为了艺术他耐住寂寞苦心求索;为了艺术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大胆创新,他就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新锐画家、厦门卡努贝文化艺术公司艺术总监陈俊。涂鸦带他走上艺术路说起陈俊的对绘画艺术的启蒙是源于他小时候的一次涂鸦经历。有一次随姐姐去她们班级办黑板报时,利用剩下的粉笔随性的在黑板上对着自己的左手...

    64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邮票上的海南之美[图文]
    邮票上的海南之美[图文]

    “海南建省”海南建省办特区至今才25年,国家邮政局就已经发行了将近40枚与海南有关的邮票。这一批集思想性、史料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邮票,把美丽富饶的海南介绍到世界各地,也收藏进一个个家庭里。只有达到“国家品牌”的标准,才能登上邮票。因此,收集海南题材的邮票,就是收藏“国家品牌”,收藏经典的海南!常言道,邮票是一个国...

    8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