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吴为山:堆积成山的雕塑是我的生命轨迹[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星儿 点击 :

吴为山:堆积成山的雕塑是我的生命轨迹 | 艺术杂谈

着名雕塑家吴为山有一双柔软而有力的手。30多年来习惯用右手塑造泥塑的他,右手拇指相较左手异常发达。他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2016年他当选为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吴冠中之后第二位当选该院通讯院士的中国艺术家;2019年当选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士并获颁米开朗基罗勋章。他的作品遍布二十多个国家,被世界多个着名博物馆收藏。虚怀若谷的《老子》、震撼心灵的《南京大屠杀组雕》、定居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

自2014年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以来,他推动当代中国艺术在世界上交流传播,通过“典藏活化”“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等系列展览晒出一系列国宝级家底,引发一次次排队观展热潮。最近几年,《北京日报》报道的《中国美术馆百余“生货”藏品首展》《美术馆春节档旺旺旺》等新闻,记录了万余人排长队争睹艺术精品、“美术馆里过大年”的热闹景象,这让自称“中国美术馆1号服务员”的吴为山感到幸福。

六次高考,不愿屈服命运安排

吴为山1962年生于一个苏北小镇的书香世家,小镇青砖黑瓦,一条河流蜿蜒经过。家中兄弟姐妹七人,吴为山排行老五。虽然生活清苦,但吴为山从记事起,就在担任中学老师的父亲指导下背诗,家中古书里的插图和陶瓷器皿上的画作,成为他儿时的艺术启蒙。吴为山说,父亲很平凡,但他“爱国、爱文化”的教导令自己铭记一生。

1978年吴为山高中毕业,幸运地赶上了高考招生制度恢复。不过,他曲折的求学之路也从此拉开了帷幕。那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信念指引下,吴为山放弃了一直喜欢的绘画,选择学习理科,并立志学医。然而他连续参加了1978年、1979年的高考,都以一分之差落榜。吴为山一度陷入彷徨和消沉,这让他意识到,艺术道路也许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吴为山进入了无锡工艺美校学惠山彩塑,大学之梦跌落至民间泥人学校,却让他的人生与雕塑产生了紧密关联。“三分坯、七分彩”的彩塑锻炼了他抓住人物神韵与结构的能力,与后来的“写意雕塑”不谋而合。

1982年从无锡工艺美校毕业一年后,吴为山满怀信心参加了艺术类高考,被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同时录取,在审核录取资格时却因为中技毕业工作未满两年,被两所高校先后退学。整整一年,县里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叫吴为山的年轻人是被两所大学“开除”的。1983年,吴为山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再次参加高考,同时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雕塑专业、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录取。因受父亲影响,胸怀“师范”理想的吴为山,选择了就读南京师范大学,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门敞开,走出国门交流学习的年轻人多了,吴为山便是其中一员。1996年起,他先后到荷兰欧洲陶艺工作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摆在他面前的有拿到“绿卡”的机会。一位90多岁的美籍德裔艺术家劝吴为山,“美国是商业社会,真正的艺术在中国。”就这样,吴为山毅然选择回到了祖国。在这片培养了他的大地上,有太多让他魂牵梦绕、等待他取材创作的精神宝库。海外阅历增加了他对西方雕塑艺术的认识,也让他决心在为时代塑像的道路上,走出中国风格。

2006年,《北京日报》的《吴为山雕塑感动观众》一文,报道了40多岁的吴为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心铸魂”个展。他回忆:“过去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60岁以上的着名老艺术家的作品才能在圆厅展出,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周巍峙听说后,就找了当时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冯远,说‘艺术要有硬杠杠,年龄不该有。吴为山作品过硬,年龄不够,我借给他’。”

“如果没有高考,没有出国,没有后来我在大学里被破格提拔,没有在不同时期被发现,我觉得我是不可能有今天的。实际上,这也是改革开放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体现。我近年取得的成就,在国际上获得的认可,从本质上来讲都有时代的支撑。”吴为山说,自己是祖国大海里的一朵浪花。

融汇中西,市场洪流中铸魂写意

1991年,因为偶然的机会,吴为山受邀为着名近代书法家林散之创作塑像。当时他没有工作室,只能在家里做塑像。“我们家总共18平方米,等母亲、妻子、孩子都睡着了,我就在家里的灯光下悄悄做塑像。”在创作中,29岁的吴为山走近了林散之的心灵和艺术,为中国文化人物塑造群像的艺术方向也渐渐明晰。

那时,吴为山看到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多元化,很多人崇拜明星、大款、老板。“当然明星、大款也都是为社会进步作贡献,但我觉得年轻人对那些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忘却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迄今为止,吴为山创作了《老子》《孔子》《问道》《达·芬奇与齐白石》等500多件文化人物塑像,在世界多国展览并被重要博物馆收藏,矗立在重要机构及公共空间。他说一开始的“初心”是用这些雕塑来影响民族和国家,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但今天,他的“初心”增添了新的内容。“现在我希望这些中国杰出人物雕塑能伫立在世界各个角落,雕塑中传递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不仅能影响中国,也能沟通世界。”

2005年12月,吴为山接到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的任务。他走到当年屠杀现场之一的南京城西江东门,在凛冽北风中仿佛听到30万亡灵的哭泣,这成为他创作的动力。2007年重阳节的夜晚,吴为山在工作室已十几个小时未进食,刀砍、棒击、棍敲、手塑并用地忘我创作,在悲怆中追忆苦难民族的伤痛。直到夜里三点钟,在外等待的司机进屋,才发现发高烧的他已瘫倒在雕塑架下。

在吴为山看来,一个艺术家选择塑什么很重要,要塑那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并被历史和人民铭记的人。这也是他发起的中国美术馆“为时代人物塑像”雕塑工作坊在做的事情。另一方面,怎么塑也很重要,这就是他开创的区别于西方写实雕塑和抽象雕塑的“写意雕塑”。

在吴为山2014年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之际,《北京日报》刊发了《中国美术馆新馆长不聊新头衔》,文中提到,算上中国美术馆馆长的新职务,吴为山的头衔有不少。但他最看重的还是“雕塑家”这个身份。就在不久前,新建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开放,其中就陈列着吴为山最新创作的大型主题雕塑,4.9米高的雕塑《毛泽东同志在香山》矗立在纪念馆的序厅正中,两侧分别是《共商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百万雄师渡大江》大型主题浮雕。展厅内,还展出了吴为山创作的《胜利的消息》。

这些作品是吴为山平时在结束一天的行政工作后,傍晚驱车两小时赶赴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在深夜创作的,凌晨1点启程返回北京对他来说是常态。为保护雕塑泥稿免于日晒风吹,创作室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窗户,在雕塑中他常常挥汗如雨。尽管路程奔波、条件艰苦,吴为山仍坚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创作。

典藏活化,让更多人爱逛美术馆

2015年,吴为山接受《北京日报》采访,透露中国美术馆今后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躺在美术馆库房的藏品“活”起来,“典藏活化”将成为美术馆的主打品牌。

这两年,中国美术馆多次变身“网红”。2017年“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轰动京城,寒冬里万余人排长队争睹艺术精品;2018年的“美美与共”展出中国美术馆馆藏的61个国家224件名家作品,其中包括毕加索、珂勒惠支等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又现排队两公里盛况。“不是我喜欢大家冻着,我欣赏的是人民大众追求美的那种热情,证明我们美术馆办的展览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我们美术馆人的‘自恋’。”吴为山自豪地说。

最初当馆长,吴为山也曾经历尴尬时刻。“有一次香港一位大学的校长经过我们馆,他说‘我来看一下,就一会儿工夫,能不能看看你的镇馆之宝’。我当时非常难过,因为那时候美术馆都是临时展,没有固定长期陈列展。”到了2016年,《北京日报》发表的《中国美术馆辟专厅亮国宝》报道令观众格外兴奋,曾经躲在库房里的宝贝,真正变成了观众能随时免费欣赏的展品。文章还提到,“过去一些艺术家不愿意把作品送来,因为作品进来后就被放入库房,永远见不到面,如同打入冷宫。现在我们把收藏作品拿出来展,无论艺术家本人还是家属都很高兴。一些没有藏品被收藏过的艺术家、原本在犹豫的艺术家,都主动跑来询问入藏事宜。”

此外,“大师讲大美”系列讲座、中国美术馆“为时代人物塑像”雕塑工作坊等也得到良好社会反响。在吴为山看来,“要通过这些行为来使国家美术殿堂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弘扬顶级艺术、一流艺术大师的作品,让美术馆成为化育普通大众的平台。”

中国美术馆还是一扇重要的国际交流窗口,“既然是国际交流的窗口,你这个窗口应该吹进来什么风,应该从里面散出去什么光,这是非常重要的——把今天中国最好的当代艺术创作推向世界,让人类文明史上伟大优秀的艺术作品吹进来。”2018年,由中国美术馆先后牵头成立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丝绸之路国家美术馆联盟”,吴为山当选为两个联盟的秘书长,几十个成员国家美术馆频繁交流互展。

多重身份让吴为山的生活节奏分秒必争。白天他是美术馆长,夜里他是创作不辍的雕塑家,还要带几名学生。他是一个像“吃零食”一样休息的人,从家到美术馆再到工作室的路上是他打盹的时间。夏日里创作《南京大屠杀组雕》塑像时,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寒冬时节在室外广场调整《马克思》塑像时,七八个小时寒风中他露出手揉捏泥土。吴为山个人工作室设在高碑店的一个村里,也没有安装空调,“因为恒温条件让人‘耽于安乐’。”

“某一天我退休了,就要把我心中那么多没有时间做的作品,一件一件地好好去做。”吴为山说,不会为自己塑像,因为每件作品都已是自己心灵的投射,“在我老去的时候,回望我的人生,再看看堆积成山的雕塑,那就是我的生命轨迹,是我的自塑像。”

相关文章

  • 当下 一些博物馆有点跑偏[图文]
    当下 一些博物馆有点跑偏[图文]

    博物馆运营管理的当下问题/ 陈履生 /博物馆在专业中挖掘藏品内涵,在相关工作中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等等,都是一些老话题。但是,这几年说的比较多,而且不断在说,尤其是开发衍生产品说的最多,好像这些问题就成了关于博物馆的一些主要问题或重要问题。实际上,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并不是博物馆主业中的最核心的问题。因...

    83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传艺术之大美——当代著名画家娄鸿泰[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当代著名画家娄鸿泰[图文]

    【艺术简历】娄鸿泰,别署雪泥园、鸿堂,河南延津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郑州市美协中国画题跋用印艺委会副主任、新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顾问、河南省春涛文化传媒艺术总监。1995年特招入伍,2017年退役。长期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先后深造于广州、上海、北京。曾任原文化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原济南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院委、解放军铁军文化馆筹建办成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119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八卦艺术史之女诗人莎孚:我本佳人偏慕娇娘[图文]
    八卦艺术史之女诗人莎孚:我本佳人偏慕娇娘[图文]

    朱利斯·伊里·德洛涅《莎孚亲吻七弦琴》 19世纪才华横溢的莎孚是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她,曾在写给女友的情诗中高傲预言,“另一个时空里,将有人传诵我与你”。她的故事,也确实成为一段时间也磨灭不了的远古传奇。这个故事将围绕着一位希腊女诗人。才华横溢的她,一生充满了谜。你我如今也只能管中窥豹一番。#这是一篇献给拉拉们的八卦#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猜到故事的主角是谁了,是哒,她...

    77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党旗飘飘”迎国庆:张玉田作品赏析[图文]
    “党旗飘飘”迎国庆:张玉田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张玉田,号墨咏斋,1955年生于河北满城,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国画院院长,中国徐悲鸿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特色网艺术顾问。张玉田的精品佳作多次在全国性及省市美展上获奖,出版了《张玉田画梅集》和《张玉田山水画集》。部分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中外人士所收藏。...

    22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俊京的书法语境[图文]
    刘俊京的书法语境[图文]

    【艺术简历】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十八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

    150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乡村美术馆 还在路上[图文]
    乡村美术馆 还在路上[图文]

    最近乡村美术馆成为热议与前几年社区美术馆成为热议的情况是一样的,都是强调艺术进到人们生活的现场,而不只是营造一个艺术的中心体,只不过一个是在乡村、一个是在城市,但在城乡中国的命题中,乡村其实绕不开城市形态,所以城市中的美术馆也会成为一种乡村目标。就像当代型美术馆的兴起是由于当代艺术家持续在各大城市以现场做艺术活动而推动出来的那样,乡村美术馆也是艺术家自发而来的“艺术乡建”过程中的派生物,至少从...

    75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丹山纪行图卷》:三百年后的作者之辨[图文]
    《丹山纪行图卷》:三百年后的作者之辨[图文]

    3月18日,15年来未曾展出的上海博物馆书画珍品《丹山纪行图卷》与观众见面,并成为该馆绘画馆常设展中的展品之一。从清康熙年间起,这幅画的作者就被张冠李戴,原作者元代画家顾园一直被误认为是明代画家顾琳。经过上海博物馆专家的深入研究,真相才被发现。《丹山纪行图卷》是绘画史上为数不多的描绘丹山赤水的代表作之一。上海博物馆所藏的这幅《丹山纪行图卷》来自晚清著名书画收藏家、吴门过云楼主人顾文彬家族的捐赠...

    21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品估值遵循什么逻辑[图文]
    艺术品估值遵循什么逻辑[图文]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上个月,达·芬奇作品《救世主(SalvatorMundi)》以4.503亿美元总价格成交。4位买家通过电话,一位场内买家在佳士得拍卖行洛克菲诺中心总部竞拍这幅“男版蒙娜丽莎”。当价格竞拍到1.6亿美元时,算上12.5%的佣金,总价已超过了2015年毕加索《阿尔及尔女人》,这是当时公开拍卖价格最高的艺术品。当价格拍到2.67亿美元时,这幅基督肖像总价超过了对冲基金经理肯·格里芬...

    5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图文]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图文]

    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胶带一问世,立马火遍海峡两岸,类似的文创产品成为大陆游客去宝岛旅游“带货”清单上的必选项。如今,短短6年间,文创已经延伸到整个文博领域,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纷纷推出文创产品: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发了“八旗兵”文具套装、“宫廷萌娃”钥匙扣等,组成“盛京礼物”;河北博物院开发了“朱雀衔环杯”系列、“长信宫灯”系列、“虎嬉鹿”系列等,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兼具艺术性...

    108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上海双年展提倡慢思考[图文]
    上海双年展提倡慢思考[图文]

    上海双年展提倡“慢思考”本报记者 曹俊杰迎接上海双年展“成人礼”的是一场淅沥的小雨,但显然没有影响作为上海市文化名片形象的号召力,11月22日开幕当天就有上千人涌入上海双年展的举办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第十届上海双年展——这也是上海双年展历经第18年,以“社会工厂”为主题的上海双年展,延续了艺术与社会互动关系这一渊源,聚焦了“社会性生产”和“社会事实”两大话题。有中外70多位艺术家的近1...

    7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十大暗藏玄机的世界名作[图文]
    十大暗藏玄机的世界名作[图文]

    尼古拉斯•普桑 《阿卡迪亚的牧人》(巴黎卢浮宫)(The Art Archive/Alamy)在著名画家尼古拉斯•普桑的杰作《阿卡迪亚的牧人》中 ,牧羊人正围着一座刻有“我也在阿卡迪亚” 碑文的墓碑,其引发了人们的无尽猜想已远远超过了画中艺术本身的魅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研究学者亨利•林肯、迈克尔•贝金特、以及理查德•雷,其称画中暗藏法国南部宝藏的下落,且称耶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曾在法国南部一起...

    185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牛年逢盛世 书画界贺新春 :画家劳石[图文]
    牛年逢盛世 书画界贺新春 :画家劳石[图文]

    长在秦地黄土中,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养育了我,我的一切,都是这块土地赐予的。—— 劳石【个人简历】劳石原名劳实,号终南寒士。生于1943年,陕西户县人。自幼酷爱文学诗词、书法、篆刻和绘画,受著名国画家关山月、黎雄才、石鲁及著名书法家刘自椟指点,习书绘画、作诗刻印四十余载。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神州大学艺术系教授、陕西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画院研究员、陕西书...

    15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陆伯平[图文]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陆伯平[图文]

    【艺术简历】陆伯平,江苏昆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墨色交融别样情趣——记陆伯平的水彩与水墨画艺术我同伯平在绘画艺术方面有诸多共识,对于艺术审美特征在定位上也相一致。现今的美术界,艺术观念在不断的拓展,中西融合的思潮层出不穷。画家们从各自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表现语言、多角度地进行艺术探索力求闯出一条有自己艺术面貌的路子来。伯平就是这么一位甘于寂寞,沉迷在江南清雅的水乡生活中。探求...

    110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法官”刘九庵[图文]
    “艺术法官”刘九庵[图文]

    刘九庵先生鉴定(坐者左三)一篇关于元朝画家倪云林作品的文章,让我萌发起拜访九庵先生的念头。云林作品在明、清两朝十分走俏,江南人家以有无云林画论清俗,数百年来仿(伪)其画者不可胜数,“家家有云林,真者无百一”。这就给后人收藏和研究倪画增添了不少麻烦。40年代,北大教授容庚先生编撰了一本《倪瓒画之著录及伪作》,收录倪画376幅,分别归入正录、别录、伪作及附录,是考察倪氏生平、艺术的必读书目,然而...

    6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博物馆该如何打响经济这张牌?[图文]
    博物馆该如何打响经济这张牌?[图文]

    文章导读: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博物馆又该如何平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而打响博物馆经济这张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2018年元旦,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朝各种釉彩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的手,指名要看被戏称为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象征的瓷母”;同样,在湖北省博物馆,慕名前来看越王勾践剑的观众也络绎不绝……2017年12月开播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火爆,让“正...

    66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