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建造师:巴黎需要改变何不从高度开始[图文]

时间 : 03-17 投稿人 : 小刚 点击 :

建造师:巴黎需要改变何不从高度开始 | 艺术百科巴黎十六区福煦大街改造计划的效果图

法国建筑师约翰- 克利斯朵夫·马松(Jean-Christophe Masson)近日来到上海,以“传承”为题带来演讲。这位带着法式幽默的建筑师有着锐意改造城市样貌的“勃勃野心”,却也脚踏实地地研究环境肌理、协调政策与施工,他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建筑创造的不仅是与众不同的空间,更是一种与人相关的生活。

陈诗悦

现任的巴黎市长阿娜·伊达尔戈在2014年竞选市长演讲之时,在其海报上挂出一幅在城郊新建的集合住宅楼和十六区福煦大街的改造计划,前者是一栋如同梯田一 般螺旋生长起来的住宅楼,是巴黎近三十年来第一个超过50米的住宅项目,而后者则是对城市中失落区域的更新再造。两个项目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标志着这座城 市寻求现代化的全新尝试,还有,两者的设计者都是约翰-克利斯朵夫·马松(Jean-Christophe Masson)。

近日,他来到上海,作为文筑国际举办的“大师之旅”系列讲演会第二十位主讲人,以“传承”为题带来演讲。这位带着法式幽默的建筑师有着锐意改造城市样貌的“勃勃野 心”,却也脚踏实地地研究环境肌理、协调政策与施工,在他看来,建筑创造的不仅是与众不同的空间,更是一种与人相关的生活。《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其进 行了专访。

1952年,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勒·柯布西耶在马赛市郊建成了一座超级公寓住宅——马赛公寓,这座出现在无数建筑画册中的房 子对于出生于1967年的法国建筑师约翰-克利斯朵夫·马松来说,却是真实的童年生活,因为他就在那里长大。也许是沾染了这位现代建筑运动主将的改革心 性,马松的设计总是充满了实验性并关注人的尺度。

马松毕业于巴黎贝勒维尔国立高等建筑设计学院。1997年他与建筑师Gaelle Hamonic共同创立了Hamonic+Masson建筑事务所,并在2008年创办了“French Touch”建筑师协会,现任教于凡尔赛国立高等建筑设计学院。马松的事务所标识非常独特,干净的白色方块上撑起一把雨伞,一对新人在伞下翩翩起舞,正如 同他的设计——精致、优雅、出人意料。

讲演从一个小型住宅开始,项目位于巴黎东北部的一处重要的公共空间——拉维列特公园内,马松和他 的合作者想要探讨:公共空间中的私人住宅可以是什么样子的?房子的框架全部采用预制结构,三周内就拼装完成。从外部看完全封闭,内部却变幻无穷。不过这座 私宅最有趣的是会聚了50位参与合作者,包括建筑师、室内家具设计师、媒体甚至是公众,打造成为一个公共参与的活动。

在马松看来,没有什么空间是枯燥单调的,即便是如仓库或是学生公寓单元这样极易“标准化”的建筑类型,也应该变得有趣。位于巴黎市中心东南部枫丹白露镇上的档案存储仓 库,基地周边景色绮丽,有众多古迹遗产。甲方的要求清晰明了,考虑到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建筑材料需为混凝土,并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经济的方式完成改建。 马松却想,如何使平淡的混凝土建筑与四周风景相融合?能否为员工创造一种不一样的工作环境?于是他通过颗粒化处理后提取了两种色彩——绿色与褐色,并将其 运用在建筑的“新表皮”上。并在内部大胆运用活泼的色调和夸张的字体构成一种明快的空间氛围。

在student cell学生公寓楼的设计中,如何在有限的标准化空间中营造差异性则成为新的问题。2009年法国出台了学生公寓建筑的新规,原本就局促的室内活动区域进 一步减少让位于残疾人轮椅空间,这一改变使得宿舍中的活动空间更加零碎。马松的做法是,利用建筑外立面的元素活化建筑的内部空间——将阳台挑出一部分,并 利用划门对空间自由控制,从外部来看,每一个寝室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限制反而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让建筑变得不同了。”马松如是说。

如果说在限定中做文章还只是“小打小闹”,那么2015年落成的Home Buiding集合住宅则真真切切地使当地政策为设计让步了。在2011年11月16日召开的巴黎市议会会议上,议员们修订了位于巴黎东南13区玛莎布鲁 诺街道的城市法规。这项修正案批准了一栋50米高的住宅楼项目,正是马松设计的集合住宅,建筑在垂直高度上探求可能,却又兼顾200多户空间的个性化体 验。其整体造型就像螺旋的梯田,使得建筑在每个角度都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为这个层叠式的塔楼增添了光影魅力。马松回忆说,小时候居住在马赛公寓,公寓中 有350户居民,但入口大厅空间十分狭小,所有居民都必须在入口相遇、接触、交流。所以在这个项目中,他也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促进居民的交流和对话。 “我相信,无论何种形式的建筑,如果底层空间处理得当,将会书写一段美好的故事。”

也许最能够体现马松讲演主题“传承”的项目是尚在图 纸上的巴黎福煦大街改造计划。福煦大街(Avenue Foch)最初称为“布洛涅森林大街”,1929年以费迪南·福煦元帅重新命名。它位于巴黎十六区,从凯旋门所在的戴高乐广场,向西南延伸至布洛涅森林公 园边缘的太子门;它是巴黎最宽的街道(140米),曾是享有盛名的车马道,全线种植栗树。然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巴黎市郊的区域扩展和环城大道的建成, 阻断了布洛涅森林与福煦大街的联系,其功能逐渐削弱,而后在1973年又进一步强化了环城大道的主导地位,使得福煦大街昔日的辉煌逐渐被人们遗忘,最终演 变为一条缺乏“公共空间”的内城高速公路,没有供行人过街的人行横道,此外,也没有地铁站,没有商业,更没有人气。马松所做的改造计划,相较于建筑设计, 更偏向一种城市策略。他在加宽行人散步大道的同时控制车流量,期望将整条大街打造为自由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中,将大街的东侧部分设计为可开展各种活动 的动感街区,包括旗舰店、高档酒店、办公楼、商店和住宅等。另一设计重点就是打造一个真正的戴高乐广场,可作为巴黎人未来的集会和休闲场所,使之成为香榭 丽舍大街的自然延伸。而在西侧,将大街的一半(约67000平方米)改造为城市公园,使得布洛涅森林与市区融为一体。西侧尽头,位于“太子门”的环形空间 将会成为吸引行人的焦点。除了行人的活动空间,这里还会建造图书馆、餐饮店、会议室及联合办公区。

对于马松来说,限制从不是设计的终点,不论是城市政策的条条框框,还是“奥斯曼男爵巴黎大改造”中街道格局的桎梏,在他的设想中巴黎的现代化活力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空间体验。“巴黎需要一些改变,为什么不能从高度开始呢?”

艺术评论:我们知道你设计的于今年完工的Home Buiding是巴黎1970年代以后第一座超过50米的住宅楼,那么巴黎之前的限高是如何规定的?你认为是什么让市议会做出改变,批准这一建设规划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马松:1977年建成的高210米的蒙帕纳斯大楼曾招致不少批评,那以后巴黎便颁布了37米的限高禁令。不过,后来也有一些建筑陆续超过 37米的“天际线”,比如2012年始建的三角塔,但它的主要功能是商业办公等,我们所设计的是第一个超过50米的居民住宅。一切皆有可能,也是顺其自然 的。巴黎需要寻求新的改变,而改变高度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当然我不是说在巴黎全城都要开始着手这样的改变,而只是在这个区域率先开始一种实验性的 尝试。同时我看到,法国的其他地区也正在跃跃欲试更高的城市姿态。

艺术评论:工程开始前,有没有遭到市民的反对?在北美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中,关于摩天大厦的竞赛、天际线的增高,早已成为人们竞相批评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你难道不怕被人诟病说为法国开了一个坏头吗?

约翰-克利斯朵夫·马松:没有遭到反对。从2011年的竞标到2012年开始施工,我们有一整年的时间向市民解释我们的理念和设计,并让他们逐渐接受和理解,而且在建设工程中,我们的整个团队配合组织良好,总的来说一切都很顺利。

你提到对诸如纽约、上海这样城市的批评和我们的项目不是一回事。这些批评针对一种趋势或是某种理念的推广,但绝不是指禁止实验性的尝试。我还是想强调我所设 计建成的这座高楼是一次实验,它不会像病菌一样传播。工程所在的地方是自奥斯曼巴黎改造后第一条新建的“法兰西大道”的一端,是巴黎市区与郊区的交会点, 以此分界,西侧为老区的传统风貌,越过基地便成为是城市的高密度地区。早在20多年前,巴黎政府就已经有计划地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复活这片区域,建设了一些 大学教育和文化设施,现在那里的房子全部都是现代的,所以我不认为设计一栋高楼有什么问题。这里不是要和旧城区形成对峙,而只是城市的另一部分,这和在埃 菲尔铁塔边建一座高塔不一样。没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一座超出限高的住宅楼开启了一个先河,我觉得这次的成功给到其他设计师的信息是,如果他们的设计 兼具独特性和实用性,就会得到政府和市民的认可。

艺术评论:你的演讲以“传承”(heritage)来命名,可是在你分享的作品中,除了尚在计划中的福煦大街改造,其他项目都显得非常现代和摩登,你是如何看待历史在设计中扮演的角色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马松:“传承”,我之所以喜欢这个词,是因为它关系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切皆历史,无论是已被书写的还是即将被书写的。我坚信, 为了创造建筑,你必须能够超越纯粹的建造技术。无疑,这就像一个“音乐”问题:既要掌控基础面,同时能绕道已有的技术去实现和分享自己心中的愿景。

很多人认为,历史在我的建筑中没有明显的体现,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问题,而是理解不同。我在这里,我的样貌,我的法国国籍,这些个人化的、近乎DNA的与生俱来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历史。历史就像你的生活,生而有之,时时相伴,困难的只是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来表达。

艺术评论:你怎样看待作为建筑师的角色?是可以改变城市样貌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上帝之手”吗?

约翰-克利斯朵夫·马松:许多人认为建筑师就像上帝一样,从设计到施工到最后的完成,具有完全的主宰,这其实是一种错觉。也许在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建筑设 计中,建筑师占有很大的主导,但是城市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由住宅构成的,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我相信政治家远比建筑师更加重要。

(实习生王琳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 齐白石拍出九亿元 最贵中国艺术品带来哪些启示[图文]
    齐白石拍出九亿元 最贵中国艺术品带来哪些启示[图文]

    图为2017年12月6日,上海,观众在拍卖预展上欣赏《山水十二条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秋拍上,齐白石创作的《山水十二条屏》以4.5亿元起拍,在经过近70余次的竞拍后,最终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与此同时,以收藏齐白石作品为特色的北京画院,在2017年还出版了两位捷克人研究齐白石的专著——一本是海兹拉尔著的《齐...

    187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为什么那些看不懂的艺术却那么贵?[图文]
    为什么那些看不懂的艺术却那么贵?[图文]

    今年是马塞尔·杜尚标志性作品《泉》诞辰100周年。借此机会,来和大家聊聊,为什么杜尚的《泉》可以视为艺术史上最大的革命,为什么许多看不懂的艺术品却拍出了天价。首先让我们看看2016年拍出天价的,看不懂的艺术品吧。 看不懂的天价作品:No.1 莫奈《干草堆》,成交价:8144.75万美元No.2 威廉 德 库宁《无题XXV》,成交价:6632.75万美元No.3 毕加索《女子肖...

    144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看当代艺术之夜3.2亿元成交额所折射出的市场信号[图文]
    看当代艺术之夜3.2亿元成交额所折射出的市场信号[图文]

    北京保利中国现当代艺术夜场2016年12月3日,北京保利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正式举槌。“中国现当代艺术”“中国现当代艺术夜场”和“中国新绘画”三个专场依次开锣,在行情观望多于出手的冬日里,分别斩获2415万、2.7亿和2698万元人民币。北京保利也用首日3.2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刷爆了朋友圈,引燃了艺术品交易市场如火一般的激情。正如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艺术总监常天鹄在拍卖结束之后接受99...

    6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线的情感与表现”著名画家徐善循作品欣赏[图文]
    “线的情感与表现”著名画家徐善循作品欣赏[图文]

    画家简历徐善循1960生于东北吉林。现居上海,职业教授艺术,业余爱好书法与绘画。徐善循作品2018年 68×68cm徐善循作品2018年 68×68cm线的情感与表现 晓力/文在一幅画里完成一个形象,一个可识别的形象,这幅画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就可以解释,可以还原为画家或观众的某种经验。也意味着这幅画是可以看得懂的。为了让观众可以看懂,画家就得把画面让给对象:一个外在的物,或者人,或者...

    10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图文]
    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图文]

    苏轼诗词里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苏轼作为一个风景名胜的“代言人”,他的品牌价值究竟有多大?苏轼发明了哪些美食?苏轼的朋友圈什么样?2017年是苏轼诞辰980周年,他的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甚至成为北京一所小学贯穿全年的探究性学习主题。当人们惊讶于小学生的认知视野和学习方法如此前瞻的同时,也不能不叹服东坡先生穿越千年的影响力。从宋朝到今天,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1936年林语堂...

    168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助力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系列钞艺藏品隆重发行
    助力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系列钞艺藏品隆重发行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人民币精美的图案,凸凹有致的质感,无论是荧光图案和变色炫彩,甚至防伪标识,都让人爱不释手。以人民币图案设计为蓝本衍生出来的钞艺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这是现代印制科技、雕刻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创作结晶,不仅是多美合一的精致艺术,更集防伪性、艺术性、趣味性和鉴赏性于一体,方寸之间展现艺术之美。《江山如画》中国钞艺画精品合集由北京众诚国鉴收藏品鉴定有...

    17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国泰民安 同贺祖国七十一华诞:画家徐铭[图文]
    国泰民安 同贺祖国七十一华诞:画家徐铭[图文]

    【艺术简介】徐铭,1972年生于河南。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艺术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国画艺委会副主席,当代新水墨艺委会副主席,曾任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美术创作中心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秘书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工...

    193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持续十年做香港国际古玩展的底气在哪[图文]
    持续十年做香港国际古玩展的底气在哪[图文]

    香港国际古玩展现场从最初的“赔钱生意”到现在成为国际上知名度颇高的古玩博览会,资深经纪人、国际古玩展创始人翟健民也坚持了十余年的时间;从香港机场到湾仔,涵盖了海内外的重要古董商在内,这一路走来,用翟健民的话说是,不容易,很累。“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香港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博览会,但是那个时候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博览会也是由英国人来做的,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当时的那种民族歧视,那种感觉太心酸了,...

    146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徐水平:品顾平的“逍遥”画风[图文]
    徐水平:品顾平的“逍遥”画风[图文]

    顾平逍遥是要资本的,庄子视富贵如腐鼠,那是古今第一达人。魏晋名士的逍遥是有资本的,王羲之相亲时“坦腹东床”,嵇康临刑前还有心思弹一曲《广陵散》。阮籍的“青白眼”、山涛“八斗方醉”、“无待逍遥”的向秀、“以天地为栋宇”的刘伶、“与时舒卷”的王戎、“与猪酣饮”的阮咸等,他们逍遥的资本是才情、学识和心性。了解中国画的人知道,中国画讲究笔墨,有笔有墨方能入眼。笔,实而言之,是清晰的笔迹、笔触、书法用笔...

    54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抄袭成风 艺术维权有多难[图文]
    抄袭成风 艺术维权有多难[图文]

    随着艺术品市场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资本开始涌入,但其中不乏别有用心者,仿品泛滥已经成为艺术市场的一大毒瘤,比如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作品的仿制甚至已经形成产业链,这种趋势已经蔓延到当代艺术名家,甚至是畅销的“青年艺术家”,那么,对于这种现象,艺术家该如何维权呢?近期遭遇这种苦恼的就有自由艺术家贾宽。恰逢新水墨市场的热潮,尤其在得到李津的认可和指点之后,凭借着独有的图示和绘画语言,已过不惑...

    52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图文]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图文]

    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解读三星堆中的文字密码核心提示: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发现的竹简与考古学文献中报导的竹简最大不同之点是,它上面的文字是用一种金属工具刻的古蜀文字,而不是用笔写在上面的,这些刻在竹简上的文字与《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一书中的文字体系、风格、形态基本一样,因此无疑是古蜀文字。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区惊现竹简和古蜀文字的多种载体考古学认为:所谓简,是古代的书...

    102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刘艺:书家无“素人”——答《中国书法学报》记者彭一超、骆建宏问[图文]
    刘艺:书家无“素人”——答《中国书法学报》记者彭一超、骆建宏问[图文]

    再次被聘为中国书协顾问的著名书法家刘艺先生,在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期间,坚持着正确的书法导向,维护了书法评审的尊严。其书艺、人品和学识均得到书界同仁的肯定。即使在他退下来以后,也身体力行地参与书界活动,鼓励后学,提携新人;另一方面笔耕不辍,勤奋有加,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新成就。他的人品和艺德,深受大家的敬重与好评。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刘艺先生,顺着记者的话题,他...

    55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墨点日月 笔扬清风——解读梅兴保先生书法之美[图文]
    墨点日月 笔扬清风——解读梅兴保先生书法之美[图文]

    墨点日月 笔扬清风——解读梅兴保先生书法之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梅兴保先生近日赠予我的墨宝。其实,老子的“上善若水”与梅先生的人品、家风极为吻合。梅先生是我的好姐妹喜安姐姐的夫君,了解其人品高洁、清正,治家严谨、妻贤子慧,但见识到他书法,还是最近几年的事。三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和一位好友去北京西山脚下的一个小型社区拜访梅先生及夫人,他正在客厅式书房书写兰亭序。记得那天秋高气爽,一...

    49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争议不断赞誉不止:公共艺术的前世今生[图文]
    争议不断赞誉不止:公共艺术的前世今生[图文]

    卡拉-沃克(Kara Walker),《A Subtlety…or the Marvelous Sugar Baby》,2014。图片:Courtesy of gigi viaflickr50年前,我们很难想象一座位于纽约的公共雕塑不是一尊英雄雕像。但是,正如纽约城市博物馆新开幕的展览《开放空间中的艺术:纽约公共艺术50年》(Art in the Open: Fifty Years of Pub...

    59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艺术市场跌回全球第三 全球艺术市场增长6%[图文]
    中国艺术市场跌回全球第三 全球艺术市场增长6%[图文]

    站在大卫·霍克尼的《艺术家画像(泳池边的两个人)》前,佳士得纽约,2018。摄影:Timothy A.Clary/Getty Images近日,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联合发布了《艺术市场 2019》报告。这份由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撰写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增长6%,达到674亿美元,在过去十年的年销售额中排位第二,仅次于2014年的销售额682亿美元。然而,报告还表...

    195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