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小八哥 点击 :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近期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其较为全面地展示,又加深了观者对清初四王的印象。此前,上海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都曾举办过“四王”专题展。“四王”为何有如此魅力?为何影响中国绘画史三百余年?他们所承接的是一个怎样的绘画传统?“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特选刊《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此前有关“四王”研究的部分文章,重温有清一代的绘画经典。

知名书画评论家江宏则认为,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虞山”后辈,寡有进取,不师古,只师近,在王翚和王原祁的圈里打转,无力自拔,一代不如一代地成为近亲繁殖出来的呆儿。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王翚(1632—1717)

王翚出身寒门。但于绘画,却是“故家”,有着很深的渊源,曾祖、祖父、伯父、父亲都工画,可称作丹青世家了。

不待说,王翚自幼习画,是出于家传,他有较良好的绘画环境,有耳濡目染的绘画氛围,有时刻能提供绘画教益的长辈,甚至家里还会有点可供临摹、欣赏的古画。这些对于王翚在绘画上的开蒙和最初的笔墨基础,有着很大的帮助。

基于当时的绘画风气,王翚所受的绘画教育,应该是以董其昌的审美旨趣为主导的仿古、师古风气。较下层的绘画人士,对董其昌的理解,只在仿古的浅表层面,而宋元古迹,优秀的明代作品,他们又能看到多少,即便看到了,又有多少是真,多少是伪。这就给习画者造成审美障碍。但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当年不乏行几百里求名迹一见者,也不乏借名迹早暮临写,至归还时还依依不舍地在默默追摹,数年重睹时竟有如见故友之情。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清 王翚 《虞山枫林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说自己“自童子时即嗜翰墨,得古迹真本,辄摹仿数纸,必得其神乃已”(王翚《清晖赠言》自序),想必王翚也是有过一番寻求古迹真本的热情。他的得天独厚处为绘画世家代代积累下来的品画经验。王翚幼时,虽然未必能见到古代名迹,但一定不会临摹低俗的作品。

王鉴到常熟或者说王翚在常熟见到了王鉴,这是王翚绘画人生的转折点,等于一脚踏上了天梯。王翚出示的一个扇面小景,令当时名重画坛的王鉴反复把玩并赞叹不已,最后竟“携之袖中”。当晚朋友盛宴王鉴,可王鉴的注意力不在几十位宾客,也不在笙歌骈集的热闹场面,他完全被王翚的扇面陶醉了,“握余扇注视不释手,酒半示遍诸客,称许过当,一座皆惊。”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山川浑厚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一个大画家,用如此态度对待尚未露头角的小辈,着实让人吃惊。一幅山水扇页的巨大魅力背后是什么?

没有记载那扇面的具体情况,文字渲染王鉴的欢喜情状,一定是他和那位作画的后生有着某些,或者说是有着全面的审美契合。王鉴长时间地,不断地欣赏王翚的扇页,未必是画面的因素,多半是琢磨王翚的前景,琢磨他是否可造之材。王鉴确实有眼力,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判断,他觉得他的审美理想,可以在王翚身上实现。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王鉴在《染香庵跋画》对王翚的评价

那么,二十岁的年轻画家,有什么能让王鉴动心的呢?如果当时王翚的画作,有此后二十年那样的水平,让王鉴动心不足为奇。历来在这个问题上语焉不详。或许真认为二十岁的王翚那小小的山水扇页已臻化境了?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仿巨然烟浮远岫图》 故宫博物院藏

平心而论,二十岁的王翚,已具非凡的仿古功力了。彼时他至少有十年的画龄,而这十年与之朝夕相处的便是古画。其实,在传统画作里打基础,是天经地义的,好比学写文章,除了熟读古文,不存在第二条路径。中国古代文人没有不饱读诗书的。而中国古代画家,也没有不从古画中脱颖的。王翚的学画,可能未曾想到过日后的辉煌。他家三代善画,都平庸无奇,他继承家业,期望在仿古上有所作为。他拜乡先辈张珂为师,便是处于仿古的意愿。

仿古,使人真伪难辨,当时的仿古确切地说是造古高手,有能力乱真。王翚凭着十年的仿古功力,乱真不会成问题。问题是王翚在乱真之外,还有着对绘画、对山水画天才般的认知,他一定在仿古中理解了传统,理解了笔墨以及笔墨造型的精髓 。所以,也一定不会刻意求似,刻意乱真。乱真是在作伪,作伪就必须掩盖自己。古往今来,凡是天才,凡是成就卓著的大画家,无一会掩盖自己,相反,自己的成分越多,则越优秀。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夏五吟梅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二十岁的王翚已经开始以仿古的功力即从仿古中得到的笔墨造诣,来作画了。那幅山水扇页,或许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了。正合了王鉴的意。

王鉴还有王时敏,都是董其昌麾下的大将,与董其昌同扛“古意”的大旗。董其昌认为“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视师古为手段的论断,很是明确,甚至把师造化放在师古人的迭进层面,崇古而不泥古。董其昌大规模地仿古行为,前无古人。可与元代赵孟頫并驾。如果说赵孟頫的“复古”,是要“托古改制”志在创新的话,那么,董其昌的“师古”,则在守成,守住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于“守”中求“进”,所以,董其昌在文字上梳理古代绘画,在笔墨实践中,以仿古为名,梳理古风古法,为普及古代绘画经典,不厌其烦地作示范。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秋树昏鸦图》 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作画萧疏雅淡,虽然合了倪瓒“逸笔草草”的审美规范,但他何尝不想有高超的写实手法,他赞赏米家山水,却不去学它,原因是容易使笔墨轻率,开护短门径。王时敏、王鉴都是董其昌路线的忠实实践者,王时敏有着董其昌的清逸气,在笔墨的复杂性上胜董其昌一筹,王鉴似乎又胜王时敏一筹。因此,他们共同的审美理想是:既要有浓重的元代文人格调,又不能丢弃宋代的写实情怀。年轻的王翚正合其意。

周亮工《读画录》称:“石谷仿临宋元,无微不肖,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为伪,以愚好古者,予所见摹古者,赵雪江与王石谷两人耳。雪江太拘绳墨,无自得之趣;石谷天资高,年力富,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百年以来第一人也。”此专就王翚的摹古而论,并将他和另一位摹古大师赵雪江作了比较。赵太拘绳墨,王翚应不拘绳墨;赵无自得之趣,王翚应有自得之趣。在古人窠臼里不拘绳墨,是可以和古人并驾齐驱的;在古人窠臼里有自得之趣者,更是可以和古人并驾齐驱的高手了。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梧桐秋影》 轴 故宫博物院藏

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和“四王”的创作宗旨,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从传统中创新。只是董其昌和“四王”有较多的崇古言论,崇古,并没有错,爱今人未必要薄古人。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虞山”后辈,寡有进取,不师古,只师近,在王翚和王原祁的圈里打转,无力自拔,一代不如一代地成为近亲繁殖出来的呆儿,给他们的祖师爷抹了一脸保守的黑灰。

(本文原刊载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山窗读书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王时敏和王鉴在仿古中也不拘绳墨,也有自得之趣,正是这样,王鉴才认识到王翚的巨大潜能。王鉴在初识王翚的当天就纳他为弟子,不久又将王翚招到太仓,介绍给王时敏。王鉴、王时敏家中精湛而又丰富的收藏,令王翚大开眼界,此后又因王时敏的关系,观摹到大江南北藏家的秘本。这对王翚的仿古,或称以古为新、古中有己的创作和审美,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王时敏在王翚的《仿古山水图册》上题跋说:“石谷于画道,精研入微,凡唐宋元名迹,已穷其蕴,集以大成。”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岩栖高士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应该说,王翚的山水画宗旨:唐人的气韵、宋人的丘壑、元人的笔墨,也是王时敏、王鉴的绘画审美理想。所以,王鉴一见王翚便如获至宝的情形,就不难理解了。这种审美理想是建立在崇古、知古、学古的基础上的运用和化解古意、古法。王时敏认为:“廉州(王鉴)刻意摹古,所作卷轴一树一石必与宋元诸名家血战,力厚功深,久而与之俱化,不但笔墨位置咄咄逼真,而取神去粗,秀逸高华,骎骎殆将过之。”(《题玄照画册》见《王奉常书画题跋》)“血战”即与古人近身贴心的交流,“力厚功深”便是积学——“血战”的结果,师古钻研是手段,“与之俱化”也只是个过程,“过之”才是目的。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四王研究王翚杂论: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 艺术百科

清 王翚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秉承这条路线,他的仿古功力更深厚,渐次从“血战”中进入“过之”的目的。王翚的挚友恽寿平说王翚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前十年曾为半园唐氏摹长卷,时犹为古人法度所束,未得游行自在。最后为笪江上借唐氏本再摹,遂为弹丸脱手之势。娄东王奉常闻而异之,属石谷再摹,予皆得见之。盖其时运笔时精神与古人相洽,略借粉本而洗发自己胸中灵气。故信:笔之不滞于思,不戾于法,适合自然,直可与之并传。追踪先远,何止下真迹一等。”(《南田题跋》)

这等自信,已经明明白白地宣告与古人并肩了。

相关文章

  • 如何“看”一场展览[图文]
    如何“看”一场展览[图文]

    在前不久复星艺术中心的草间弥生展上,刚参观完“无限镜室”的我,听见身后的工作人员这么说,于是我立刻转回身提出,能不能让我也进去?他回答说:“你可以排队等一下,下一轮你就可以进去了。”每一批观众在“无限镜室”逗留的时间是规定的一分半钟,但观众人数却没有特别规定。一分半钟之后,我又一次进入了“无限镜室”,和我一同进去的还有另一个姑娘。第一次进入镜室,其实我是大为失望的,原本在宣传照片上看到的是一个...

    194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女性艺术家作品是座富矿吗[图文]
    女性艺术家作品是座富矿吗[图文]

    日前,有国外机构公布前20位女性艺术家的拍卖数据引发关注。都说女性能顶半边天,可这在艺术领域也行得通吗?女艺术家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其作品的价值真如行情所表现的那样远不如男性吗?为何中国出不了世界顶尖的女艺术家呢?市场行情:女子远远不如男根据Artnet数据库中罗列出前20位女性艺术家的拍卖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2013年5月31日,作为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米歇尔所绘的作品拍卖总成交额...

    83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俊彩星驰绘中华 | 陈增胜[图文]
    俊彩星驰绘中华 | 陈增胜[图文]

    导读一、陈增胜:中国绘画艺术在中西方双向奔赴中蝶变升华二、当代语境下传承与创作的思考三、不懈追求未来可期▼陈增胜,别署沚润、之润、大胜等,号白头翁。1941年5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历任原中央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人民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书画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书画院院长、...

    19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略谈沉香的定价文化[图文]
    略谈沉香的定价文化[图文]

    近年来,沉香高价却仍旧大受追捧,在拍卖场上,不仅是沉香摆件取得高价,一些小件沉香串珠、挂件、原材料也价值不菲。从2011年以后,沉香的价格更是以平均35%以上的涨幅增长,回顾以往的拍卖市场,中国嘉德秋拍“雅玩清赏专场”中,一盒清代的沉香木,内装小块沉香木计重约1265克,以713万元成交,每克单价为1671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克值千金。上等沉香无论是香料还是雕刻艺术品,价格动辄过百万元,狂涨的...

    113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书画为何难获顶级藏家青睐[图文]
    当代书画为何难获顶级藏家青睐[图文]

    当代书画为何难获顶级藏家青睐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嘉德夜场两件亿元拍品拍出,再次证明精品市场对于顶级藏家的吸引力。从2009年至今,书画市场的“亿元时代”走过了七年的历程,期间产生了30余件价值过亿元的作品,作品全部出自古代或近现代大师的手笔。反观当代书画,却难在市场有所作为。有专家指出,当代所谓的“大师”、“名家”多为炒作出的产物,名气是一时的...

    64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图文]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图文]

    图片来源:Martin Parsekian /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 The Drawing CenterSam Lubell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用电脑就能看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用手机就能查到所需的一切信息,“探险”从前所具有的美好含义而今正在逐渐淡化。而在纽约动物学会热带研究部(DTR)的鼎盛时期可不是这样。从1916年到1964年,在著名美国科学家威廉...

    31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乐清书法名家李鸣作品欣赏[图文]
    乐清书法名家李鸣作品欣赏[图文]

    李鸣,男,1967年生,乐清柳市人,幼承家学,喜金石书画,及长师从半溪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乐清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柳川书画院院友半溪李鸣金石書畫珍藏印强其骨荷塘月色江山如画李鸣幼承家学,素以治印见称,及长,师从半溪先生,精研古篆、金文、秦汉砖刻、汉魏墓志、造像等,融笔法与刀法于一体,自成意度。其现代刻字艺术作品,则将秦汉篆刻的古意与现代书风结合起来,在布局上别出心裁...

    179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刘学惟(组图)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刘学惟(组图)

    【艺术简历】刘学惟,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开放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主讲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欣赏《乐道闲居》136×68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2年《九华山中闵僧房》136×68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2年《近云山舍》136×68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2年《有田人家》136×68cm 纸本水墨...

    21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三次“波动”[图文]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三次“波动”[图文]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了三次周期性“机遇”波动:第一个机遇是在1995年至1997年,第二个机遇是在2003年至2005年,第三个机遇是在2009年至2011年,那么,新的机遇什么时候开始呢?艺术品目前跌幅超过了预期,而且连跌七年了,这不正是大量入货、捡大漏的时机吗?2011年艺术品市场正式进入冰冻期,一直到今天,可以说,众多专家预测屡屡失灵,让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渐失信心...

    195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水墨画将成为艺术市场新宠 拍行巨头纷纷看好[图文]
    当代水墨画将成为艺术市场新宠 拍行巨头纷纷看好[图文]

    图:苏富比等国内外拍行巨头对于当代水墨未来的价格走势持乐观态度。2017年2月27日,由Artprice(世界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艺术市场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和中国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联合推出的《2016年度艺术市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梳理了2016年各国家各地区纯艺术类的市场规模、中西方各创作主线的行情以及2016年纯艺术市场的热门动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艺术品...

    12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文]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文]

    刘玉来作品1919年齐白石第三次来到北京,这次他是下了决心要在北京定居的,此时正是京剧名旦梅兰芳当红的年代。此时的梅兰芳在技艺上不断翻新,可谓是蒸蒸日上。围绕在他身边有一群钟情京剧,学问渊博,对诗书画有高深造诣的文人墨客。这些文化精英无异于今日的团队一般簇拥在梅兰芳的周围,经常观摩梅兰芳演出,提供各种信息并品评得失。如此为梅兰芳提高表演艺术,在梨园界赢得头筹出谋划策。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衬,梅兰芳...

    162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企业家投身艺术收藏倡导社会责任[图文]
    企业家投身艺术收藏倡导社会责任[图文]

    2013年,王健林以1.72亿人民币拍下毕加索名画《两个小孩》当下股市和楼市的投资前景不明朗,艺术品投资的抗风险能力却很强,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和企业都投入了艺术收藏的新浪潮。企业家和企业投身艺术收藏,早已不是简单的逐利行为,更多彰显的是社会责任、文化担当!无价!“这是文物,不能卖出去”许多人都知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是华人首富,但你知道他还是个大收藏家吗?王健林曾经说过:“万达在近现代中...

    10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水墨写意人物画笔记(一)[图文]
    水墨写意人物画笔记(一)[图文]

    水墨人物罗汉图作画时,应该是情真意切、自然投入的,刻意装出来的样子往往很糟。如装作深沉老叟,或是天真稚童;装作正襟危坐,或是不修边幅;装成美西施,或是丑武大;装成醉李白,或是诡诸葛等等,画出来的画,一定十分假。一时作假,自然难免,只怕总不醒悟,一味装下去,终于不识真境。从不会画到会画,再到不会画,是几个质量完全不同的境界。手上的过程可以有备有略,心里的过程却是无法颠倒的。水墨是张大关系网,...

    23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看西方版画中帝都北京的同治大婚[图文]
    看西方版画中帝都北京的同治大婚[图文]

    《京华遗韵:版画中的帝都北京》讲述了西方人孜孜不倦的东方猎奇故事。年深纸黄的版画背后,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风土民情都被西方的探秘之笔浓墨重彩地定格。宫墙后有一项大工程,对皇朝江山永固至关重要,那就是皇帝的大婚,毕竟有后才能有接班人。在清朝11位皇帝当中,慈禧太后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有几大纪录入了帝王青史:其一,他是清朝最后一位以皇室直系血统继承皇位的皇帝;其二,从他开始,清朝皇...

    157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百位艺术名家献礼建党100周年——最具收藏潜力著名画家黄华[图文]
    百位艺术名家献礼建党100周年——最具收藏潜力著名画家黄华[图文]

    黄华,字晓清,号清风堂。祖籍山东济宁,现居北京。一九九三年入中央美院,从师著名雕塑家隋建国教授学习雕塑,后师从著名书画家高天祥、贾又福等教授研习书画。现为北京人民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北京大泽堂书画院执行院长、陈少梅艺术研究会天津分会副会长。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代中国》《人民收藏》《青年文摘》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杂志相继报导其艺术成就。作品入编多部画集、辞书,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

    96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