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上海发布了《2018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通过客观的经营数据,全面分析2018年度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拍卖情况。年报显示,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18年成交额246.1亿元,截至2019年5月,共完成结算130.6亿元,结算率(按成交额计算)约为53%;同时指出,我国内地仅有21.8%的拍卖企业实现盈利。
查阅往年统计数据,2016年度总成交额293.66亿元,截至次年5月,共完成结算150.75亿元,结算率为51.33%;2017年度总成交额310.52亿元,截至2018年5月,共完成结算153.22亿元,结算率为49.34%。不难看出,虽然2018年度53%结算率对比往年有所提高,却依然绕不出“五成”的困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结算难题,也让许多业内热心人士如鲠在喉,并被普遍视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弊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艺术品关注度和认知水平的提升,艺术品保值增值的属性也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业已成为继股市、楼市之后,人们最为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由于拍卖市场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属性,可以说任何一件艺术品的落槌成交,应当意味着卖家、拍卖行、买家各方共同认定的最优结果。如无特殊情况,买家应当根据约定,足额给付成交价及佣金,并取回作品。
然而,现实的结算难题绝大部分就出现在“买家付款”环节。关于这个问题,有业界人士指出,除了极少部分的恶意竞拍外,很关键的因素还是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投机性太重,真正的收藏者的比例非常少,许多藏家在竞拍到了拍品之后,如果发现没有赚头,就会拖着不付款。再加上艺术品市场缺乏法律法规,没有约束,谁都可以举牌,之后不结账。
显而易见的是,“结算难”不仅影响卖家的利益和拍卖行的佣金收入,阻断了市场资金和艺术品之间的正常流转,同时也给整个艺术品市场树立了坏榜样,损害市场诚信。因此,各方仍需积极建言献策,以期合力拔除这根阻碍我国艺市健康成长的“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