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罗·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1907年作
© 2018 Estate of PabloPicass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1907年的夏天,西班牙艺术家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在巴黎创作了《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这件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New York)的巨幅画作(面积超过2米 x 2米),以五名裸体女性为绘画主题,她们的身体以几何线条分解,皮肤演绎成平面色块。这幅画作不单打破传统,更以其锐利破碎的几何切面和直接夸张的平面用色,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画面中人物直接凝视观者,其坦然的目光与裸露的躯体,给人以一种既挑战又卖弄的意味。事实上,她们并不是如同画作名称所示一样,为来自亚维农的少女。她们来自Carrer d’Avinyó(又称亚维农街),巴塞罗那一条距离著名红灯区La Rambla不远的狭窄街道。画中左右两旁的女性执起旁边的布帘,如同为这场表演拉开序幕。前景中,成熟的水果是自古以来常被艺术家用来象征丰饶与繁衍的标志。右边的两位及左边的一位女性,脸部刻划粗犷,看起来像戴着颜色夸张而怪诞的面具。毕加索受遥远而古老的伊比利亚浮雕作品与非洲的原始部落雕像启发,这些文化与当时欧洲艺术传统大相径庭。此作绘成一年后,一张拍摄于毕加索工作室的照片,记录了陷入沉思中的毕加索坐在铁铸暖炉旁,彷佛在把玩着甚么。他身后还有两个刻有非洲图腾的战士塑像,旁边是动物的头骨。
仔细观摩画作细节之处
为什么毕加索以如此异于寻常的风格来表现画中的女性面部?这常被描述为「原始主义」(Primitive)的风格,是毕加索借鉴吸收了非洲部落神秘主义元素,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使画面充斥着似乎令人不安的神秘色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解释道,毕加索可能视这些神秘元素具有保佑人们免患性病的奇妙力量,才会如此创作。毕加索对《亚维农的少女》其中一位女性脸部刻划的草图,也将在佳士得2018年春季「佩吉及戴维·洛克菲勒夫妇珍藏」慈善拍卖上呈献。
《亚维农的少女》的影响力不单在于其所引起的文化激荡,更在于毕加索所使用的绘画技巧。他大胆地肢解画面的空间,扭曲女性的身体,把不同角度压缩在同一平面内。毕加索毫不留情地挑战透视法,画中女人们的眼睛凸起且高低不一,坐在画面右下角的女人背朝观者,她的头部却像猫头鹰一样以180度转头面向观者,同时呈现人物的正脸及侧脸,为毕加索后来的肖像画风格转变埋下伏笔。
数年间,毕加索将解构重组的技法加以提升,并彻底颠覆绘画艺术传统。立体主义(Cubism)画派由此诞生,将原始形体解析成面、体、色、力的组合,使客观的描绘演变成抽象夸张的主观表达。随着毕加索的这幅颠覆性作品的诞生,立体主义也悄然在巴黎为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对于许多二十世纪初期的伟大艺术家而言,巴黎就像是一座灯塔。当时,不只是法国的艺术家,还有诸多来自意大利(莫迪利安尼)、日本(藤田嗣治)、俄罗斯(夏加尔)以及西班牙的艺术家纷纷投奔巴黎。在佳士得美术学院4月举行的「西方艺术简史课程系列 — 欧洲现代主义之发展:从野兽派到超现实主义」中,我们将会深入学习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及由来自不同国家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组成的「巴黎画派」(The School of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