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如何“看”一场展览[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赫赫 点击 :

如何“看”一场展览 | 艺术美文

在前不久复星艺术中心的草间弥生展上,刚参观完“无限镜室”的我,听见身后的工作人员这么说,于是我立刻转回身提出,能不能让我也进去?他回答说:“你可以排队等一下,下一轮你就可以进去了。”每一批观众在“无限镜室”逗留的时间是规定的一分半钟,但观众人数却没有特别规定。一分半钟之后,我又一次进入了“无限镜室”,和我一同进去的还有另一个姑娘。

第一次进入镜室,其实我是大为失望的,原本在宣传照片上看到的是一个折射了彩色灯光以至于无穷的空间,可是里面的空间只有不到20平米,而且一下子涌进了十几个参观者,空间愈加逼仄,铺满镜面的上下六合空间,被人影充塞,给我的第一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拥挤的迪厅;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一次由于只有两个参观者,狭小的空间一下子变得非常大,镜面互相反射,将空间推至无限,灿烂的灯光忽大忽小,在深邃的背景之下幻化出一片璀璨的星空我想,这才是草间弥生想要创造的“无限宇宙”。

那么,如果“无限镜室”限制进入人数,会不会体验感更好?由此我想到了展览该“怎么看”的问题。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完全是建立在一次次看展的积累之上的,当代艺术语言丰富,不设边界,多媒体作为现代的一个重要交流媒介,在当代艺术中也被充分运用,是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我印象深刻的多媒体展览,比如上海昊美术馆的开馆展“宣言”,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用短片的形式来表现当代艺术中具有分量的若干宣言,而主角凯特·布兰切特扮演了葬礼主持人、女主播、朋克女、流浪汉、垃圾焚烧厂工人等13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这些形象和宣言本身就充满诗意,但影片又充满戏剧矛盾,将我们带入对当代艺术的反思之中,宣言和形象的反差或契合提供了我们多维的视角,呈现出宣言的坚固与脆弱,或者说,这个作品本身就是对当代艺术的一种文学描述,它富有创造力和黏合力,它可以跨越界线,同时又具有攻击性。

这个展览中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二楼展厅,观众可以躺在地上铺设的懒人沙发上看展,而展品—屏幕也被设置在靠近地面,与躺下来视线持平的高度,这一观展体验非常好,因为展品播放时间有点长,想躺下来是很自然的。能够考虑到观众的感受,才让人感觉到在多媒体展览和“人”之间,是存在某种温馨的熨帖的。

但是还有一些多媒体展览本身很有创意,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鸡肋。比如之前teamLab的展览“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可能很多人在看展前期待的是一个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展览,在光影流动中感受奇异水粒子世界,但实际进入展览的人们却觉得好像“看了十分钟PPT”。其实,teamLab是“技术控”:其主要亮点是投影在墙壁和地面上的流动图案(花朵、竹林、瀑布等),会随着人的移动而聚集或分开,在流动的影像和流动的行人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看展时,人的面部被光影重塑着,如幻如梦。但是,如果teamLab在进驻上海后,其定位转变为纯粹为了拍一张好看的照片作为噱头吸引观众去看展,就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如何“看”一场展览 | 艺术美文

teamLab水粒子的世界

对于我来说,看展前,我会大致看一下展览介绍,进入展厅时,先看一下展览的前言,我不会预设立场,也很少会去评论,除非遇到自己很喜欢的艺术家才会和朋友分享。对艺术的喜爱,或者说艺术品味,是在看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的。比如我喜欢关注现实、宇宙或未来、具有创造性、能启发思考的展览,而不是一些纯粹吸引眼球、漂漂亮亮的网红展。对于人们趋之若鹜的展览,实在想看,就尽量避开高峰。

有一位朋友兴冲冲去看了莱安德罗 · 埃利希的个展“虚·构”,结果才看了五分钟就打了退堂鼓,原因是门口排队的长龙进了展馆之后纷纷拿出长枪短炮,每件展品上都趴着或站着几个拗造型的男男女女,由此,这个原本富有创意的虚构空间的展览,被拍照的人们拗成了一个大型自拍/写真现场,实在令人扫兴。似乎在展览中摆拍,比咖啡馆、书店更有格调,但我想说的是,展览是让人去感受,并引发思考,带来惊奇的,过度拍照的行为对于看展其实是一种妨碍,既妨碍了别人看展,也妨碍了自己体验艺术和拓展眼界的机会。

其实我并不反对在展览现场拍照,但是要适可而止,考虑别人的观感。

不过话说回来,鼓励拍照确实成了现在很多展览的噱头。如去年复星艺术中心的展览“原地飞行”,还曾经发布过“网红拍照指南”,告诉观众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拍摄最佳的照片,这本来是一个挺好的主意,只是指南中的照片似乎和满大街的网红照如出一辙:姿势造作,神情凝重,不知所云,人物和展览之间找不出任何联系,把背景换成泳池、操场或是商场都没有任何违和感。我想,展览在引导观众的感受和行为时,也需要斟酌再三,定位清晰才行。

除此之外,我想聊聊那些专为让人拍照而设置的展览。比如去年火了一阵的失恋印象展、魔都减压展最近还有一个喜剧团队打造的脱口秀大展,我并不想否定这些展览的价值,这些展览有的也非常棒,比如最近马良做的“青梅竹马照相馆”,用了PS软件和gif动图,将一对对恋人或夫妻小时候的照片合成为动态,配合上动画效果,充满童趣,这种多媒体呈现方式带给人温暖,美好,唤起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但是也不可否认,这些网红展览良莠不齐,有一些展览粗制滥造,体验极差,需要观众加以辨别。作为网红展,展览的诉求比较单纯:面向大众,激发共鸣,带来欢乐,让大家工作闲暇之余得到放松,这些展览的门槛比较低,老幼皆宜,且这些展览布置了大量让人拍照的道具,可供尽情发挥,建议喜欢拍照的朋友多去这样的展览。

如何“看”一场展览 | 艺术美文

马良的作品有着高互动性

最后还是来聊聊多媒体,毕竟这是我们现在最常看到的展览方式之一。多媒体包括影像、声音、图形、动画等等,它们的核心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虽然很多展览号称拥有多媒体,但真正将多媒体用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有交互的展览,我很少遇见特别好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余德耀美术馆的“雨屋”。进入一间黑暗的下雨的屋子,传感器会感应到人走过的地方,而那一片的雨便会停下,也就是说,你走在雨中却不会淋湿,远处灯光反射在四周的雨点上,描绘出夜幕下宁静的雨中意境。雨屋给人沉浸式的体验,也非常适合拍照,但是有朋友上周去的时候反映雨屋设备年久失修,下雨天去,在外面没淋雨,进屋里却淋湿了由此看来,多媒体展的维护和持久性还是一个挺大的问题。

令人惊喜的是,近来在传统展览上看到多媒体的应用,推陈出新,产生不俗的效果。去年徐汇艺术馆做了一个敦煌乐舞展,其中用到了两个主要的多媒体技术,一个是3D动态洞窟,一个是轨道镜动画,这两项技术,在历来的敦煌展上还是第一次使用,动态洞窟运用真人动作捕捉,让3D舞伎跳出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配合根据敦煌古乐器音色所创作的敦煌古乐,还原了敦煌乐舞的实况。虽然未能尽善尽美,但着实打动了不少观众。轨道镜动画则是更新的一门技术,来自纽约的动画师胡一凡,运用轨道镜创造了化生童子和敦煌魔众在不同的乐器之间彼此追逐嬉闹的作品《蜃舞童戏》,让人耳目一新。当我问到策展人唐丽青她在展览中最希望引起观众注意的是哪一点时,她告诉我,是观展的秩序。在敦煌乐舞展上,常常一百来个观众拥挤在面积仅三四百平米的展厅,在虚拟洞窟内观展的时候,大部分观众都需要席地而坐。“这种秩序的守护特别重要,美术馆是教会人们彼此尊重,保持审美距离的地方。”唐丽青如是说。

其实,无论是当代艺术展还是传统艺术展览,多媒体都只是一种媒介,是当今普遍使用的传播工具,一个好的艺术家和策展人,是善于把握和用好每一种媒介的。我们在展览上去看的不是工具本身,也不是技术,而是它们呈现出的效果和表达的内容。因此,当你走进一家美术馆,首先要做的是收起那个时时在彰显的“自我”,保持沉默,沉浸到美术馆的体验中去;其次是放下思考的执着和偏见,去接受更多的信息;最后,当你充分感知了展览所传达的理念或意境,和艺术家有了对话之后,再拿起你的相机,寻找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样,你才是“看”了一个展览,而不是“看过”了它。

相关文章

  • 老窑瓷: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图文]
    老窑瓷: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图文]

    汝窑天青釉洗说到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明星单品,那绝对还是那件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9亿港元天价成交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这件水洗可谓是刷新了瓷器拍卖纪录~说起瓷器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三代,原因就在于清三代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方面都达到了历史顶峰,这也使得清三代的瓷器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对象,价格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抬高。然而俗话说“玩高古是收藏陶瓷的最高境界”。“高古瓷器”,也就是咱...

    63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走进李宣辰的篆书世界[图文]
    走进李宣辰的篆书世界[图文]

    走进李宣辰的篆书世界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与李宣辰相遇于2011年,我在深圳举办辛亥百年人物画展,那时得知他正在关注篆书,以为是一般的书法爱好,谁料一晃八年过去了,一个走进文化源头、潜心研习篆书的书法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品读李宣辰的篆书作品,犹如进入篆书之林,他的作品中,涵括了汉金文、钟鼎文、甲骨文、石鼓文和元朱文等。他的篆书,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在结体上严格却不古板,有一种率性随心...

    105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稀世瑰宝 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欣赏[图文]
    稀世瑰宝 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欣赏[图文]

    中国在唐代时期,已经出现了多位杰出的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褚遂良、李世民、薛稷、孙过庭、钟绍京、贺知章、李邕、徐浩、张旭、李白、颜真卿、怀素、李阳冰、柳公权、杜牧等,他们的名字犹如耀眼的明珠。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名人的墨宝大都已经失传,能保存下来的都十分珍贵和稀有,均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已成了古董市场的稀缺货源,如单幅拍卖则达数亿元以上。正因其价值连城,这些贵重珍品均被收藏...

    3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创作札记之《遥远的歌谣》[图文]
    画家创作札记之《遥远的歌谣》[图文]

    遥远的歌谣赵澄襄澄子(广东汕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潮汕故土的老街小巷里,常会看到一扇扇精雕细刻的木门,尤其是跟外婆到乡镇访亲戚,更有机会看到这样美丽的木门,那时,我都会呆呆地注视半天,喜欢得很。长大后,一旦碰上这样的门,除了端详良久外,还会联想到当年的木工师傅在雕刻时的情景,为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同时对昔日百姓的生活状态产生诸多想象。那时的人们,能够在门上大做文章,倾注这么多心血...

    100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卖萌的商代青铜文物鉴赏[图文]
    卖萌的商代青铜文物鉴赏[图文]

    面神人青铜头像看长犄角的这位——双面神人青铜头像(现藏于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高53厘米面宽14.5×22.0厘米重4.1公斤这件商代双面神人青铜像,神情诡异威严,半人半神,充满神秘性。它的头部中空扁形,两面相同对称。眼窝下凹,眼球圆凸,内开圆洞。宽大的嘴巴除整齐的两排八颗方牙外,还显露两颗獠牙。旁安两耳,顶插双角饰阴线卷云纹。上管下銎,管銎相通。...

    48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令人生厌的八种收藏家[图文]
    令人生厌的八种收藏家[图文]

    收藏是一个人综合学问的有效利用,而不是道听途说。从我这些年来在艺术界以及艺术市场上所经历的一些事情看,大概有这么八种令人生厌的所谓收藏家,我从他们对艺术市场危害程度上,讲出来一起共鉴,依次为:混淆是非型、混淆黑白型、耳听为实型、闻枪即倒型、别人都是假的型、前怕狼后怕虎型、不懂装懂型、名人后人自居型。混淆是非型:这种收藏家,不在少数。他们懂一点书画常识,也认识一些书画家。他的危害性在于把事情搞混...

    17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中才:一位作家的丹青转身[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中才:一位作家的丹青转身[图文]

    王中才近照:贝多芬雕像旁王中才,1940年4月21日生于大连市。祖籍山东省宁津县王家纸坊村。1961年于天津财经大学(原河北财经学院)应征参军,历任集团军干事、秘书;后调总政解放军文艺社任编辑;1981年请调沈阳军区创作室搞专业文学创作,任创作室主任、辽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王中才系国家一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三角梅》和《最后的堑壕》分别获得1982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而蜚声文...

    118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浅谈古旧家具的使用与收藏[图文]
    浅谈古旧家具的使用与收藏[图文]

    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在2013年北京保利8周年春拍上以9315万元成交,刷新中国古董家具世界纪录。此柜为标准顶箱立柜式大方角四件柜,精选紫檀大料制成,最夺目之处是八扇柜门和柜膛立板的铲地高浮雕,雕刻工艺神清功精,布局繁简有序有理,整体上给人以气度威严的震撼力,是清代“大内紫檀做工”的特有工艺。板足琴几,田家青设计于2001年,在中国嘉德 2013年春拍“物我同修——家青...

    146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凝神静气!品读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生”与“活”[图文]
    凝神静气!品读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生”与“活”[图文]

    最近一段时间,花鸟画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宋徽宗领衔、近百位名家助阵的花鸟画“超级大展”——“百花呈瑞”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正热展于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迎来“群芳竞秀”明清花鸟主题特展;2021年也是开创“大写意花鸟”画风的明代书画家徐渭诞辰500周年,不少纪念活动正在展开。中国古代绘画中,花鸟画历来是最为雅俗共赏的门类。它们的美,不仅在画幅之间,更在于其间需要凝神静气才能发现的“生”与“活”。...

    9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十二生肖文物赏鉴[图文]
    十二生肖文物赏鉴[图文]

    李笙清彭建左易正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由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等12种动物组成。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就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循环嬗递(图1),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亲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在中华文化圈内被广泛使用。2012农历壬辰龙年,武汉博...

    170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一团和气》与明宪宗的艺术情怀 [图文]
    《一团和气》与明宪宗的艺术情怀 [图文]

    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明宪宗朱见深的《一团和气》我时常徜徉于博物馆与美术馆之间,对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渐生情愫,对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一次偶然参观到一幅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画作——《一团和气》,一经过目便印象深刻,教人难以忘怀;后几经辗转搜得图画的相关资料,仔细端详,悉心研读,越觉欣喜愈加,称道连连。《一团和气》好一幅奇思妙构的创意图画,乍看画面,只见...

    15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4甲辰龙年——著名书画家朱丹卫元旦特刊[图文]
    2024甲辰龙年——著名书画家朱丹卫元旦特刊[图文]

    【艺术简历】朱丹卫,山东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宾礼画家,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

    67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郑永生谈张洪的水墨艺术[图文]
    郑永生谈张洪的水墨艺术[图文]

    2004年 门神96x116文/郑永生艺术的文野之分,取决于文化修养。难怪人们常说画画实际上就是在画自己的修养和对生活的体悟,哪些取来轻易、急功近利、迫于求成是难以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大都具备勤奋、博爱、善思而有悟性的先诀秉性。勤奋、博爱是成功的必然过程,勤奋之中磨练了意志,博爱培养了性情,涤灭了杂念,催发了智慧,寻得了品格而造就了艺术。张洪是当代中国画“新水墨”这个领域...

    20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沿江建筑:美感优雅,也傲慢
    沿江建筑:美感优雅,也傲慢

    浦江饭店(礼查饭店)孔雀厅施培琦摄最早的租界建筑,美感优雅又不乏傲慢。上海开埠后,在李家庄830亩的烂泥地里,巴富尔们将其作了九个区间划分,“九分地”的一号地契便是在广州一地因鸦片生意而声名远扬的颠地,在上海他开设了宝顺洋行。颠地之后,西方人士陆续在租界中安营扎寨,到1849年即开埠后六年,租界中的西方男女有175个。正是这些西方男女,带来了与吴越文化迥然有异的文化,...

    70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玉来:个性是绘画的根本[图文]
    刘玉来:个性是绘画的根本[图文]

    刘玉来作品凡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是它存在的根本,倘若缺少了独特性,也就是说没有了自己被识别的要素,它存在的意义也就落进泯然众矣了。绘画创作就是如此的。墨守成规的作品必然在艺术上不会有什么社会影响和意义,不会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它存在的价值也就在可有可无之间了。书画作品存在的价值就是它与众不同的个性,人们认知它就是凭了它的个性。所以大凡名家,他们的作品必然具有独特的艺术品位,使内外行...

    185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