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小钻 点击 :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梵高在《唐吉老爷》的背景中置入了大量的浮世绘临摹作品

印象派和浮世绘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津津乐道,莫奈让自己的夫人穿上和服绘制出《穿和服的卡米尔》,他甚至在自己的花园里搭建起了浮世绘画中的日本桥。梵高大量临摹浮世绘作品,他著名的《星月夜》显然吸收了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绘画语言及特点。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借鉴了浮世绘画家对山的描绘,这些案例很多很多。

印象派是油画,追求色彩光影的变化,浮世绘是版画,是平面化线造型体系。两者的制作手法、传播方式更是截然不同,为什么印象派画家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歌川广重《东都三十六景》

十九世纪的巴黎是世界艺术中心,中国、日本、印度、伊斯兰地区等全世界的艺术信息传统艺术都能汇集于此,浮世绘最初被欧洲人认识竟然只是日本运输到欧洲的茶叶罐上的包装纸。1867年,德川幕府参加了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包括浮世绘在内的大量工艺品,这种色彩鲜艳、充满东方风情的小型版画在当时欧洲引起不小的轰动。不仅附庸风雅的贵族和中产阶级喜爱,连一批年轻的职业艺术家也趋之若鹜,这在欧洲艺术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东方风情的记录者

西方艺术家最初以一种对异域风情的好奇心态来去欣赏东方的器具、风景、人文、风俗。无伦是17世纪伦勃朗对中东细密画的临摹、18世纪布歇笔下虚构的中国风景,还是19世纪的德拉克罗瓦和安格尔描绘的土耳其女性,概莫如此。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一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最初就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后期逐渐包含了日常生活、美人、风景、鬼怪、演剧等等,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它的题材范围远远超越了日本传统艺术大和绘、南画、狩野派等正统画派。当19世纪上半叶,浮世绘随着远洋货轮来到欧洲,欧洲人首先就喜爱上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传统习俗的生动描绘。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东海道五十三次

精致的房屋桥梁、灵秀的日月山水、颓靡纤细的东方美人、风尘朴拙的旅人、悬挂鲤鱼旗玩偶的节日,代表日式四季意象的春花、夏雨、秋月、冬雪、云霞、夕雾让视觉上习惯了欧洲学院艺术的古板、严肃、厚重、精密的欧洲画家们眼前一亮。尤其是浮世绘风景画家葛饰北斋描绘日本关东各地远眺富士山时的《富士三十六景》、歌川广重对东海道驿路的描绘《东海道五十三次》更是日本风景系列的巅峰之作。它们以旅行摄影者的视角将日本风土美景一一摄取,堪称19世纪的日本国家地理大片。这些画不只是自然美景的描绘,而是充满了人间香火气的世俗+自然环境的描绘方法,有了人间味道的风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风景。当时印象派画家们正在寻求艺术革新,这些丰富多彩的世俗风景无疑给了印象派画家题材灵感的启迪。

西化的浮世绘

浮世绘之所以能引起欧洲新艺术家的兴趣,基本的绘画技术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很多东方主流绘画所承载的文化理念和画面的精美程度远超浮世绘,但它们却无法影响重理性与实证的西方人。东西方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在欧洲画家看来,传统的东方绘画题材内容比较无趣、画面缺乏基本的透视比例、人物解剖结构幼稚、缺乏画面深度,作为一种赏玩的东方工艺品尚可,对于他们的绘画帮助不大。

一般人会认为浮世绘是一种纯粹的日本艺术形式,但实际上浮世绘是一种高度西化的日本版画形式。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歌川丰春 《和田酒盛》

日本绘画的改变是从西化开始,早在16世纪,葡萄牙人第一次抵达日本,此后西方文化开始逐渐影响日本。日本浮世绘艺术家正是通过西方传教士、商人带来的油画和欧洲铜版画和掌握了西方透视法的中国版画,了解到了西方绘画的部分透视法、明暗法和解剖学的知识。所以“浮绘”最初的意思是立体浮动起来的画。这和日本的传统的大和绘和南画有很大的不同。最初的浮世绘以美人图为主,之后浮世绘风景画开始流行,建筑物和其他景物有了符合焦点透视的描绘,景物的空间纵深感有了很大提升,这在浮世绘风景画家歌川丰春、歌川广重等人的画中有着明显的体验。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歌川丰春《两国之图》

很多人提到浮世绘就会说到平面化对印象派画家的启发,但我们都知道欧洲早期宗教绘画、伊斯兰细密画、日本传统的大和绘都很“平面”,为什么印象派画家偏偏看上了看似廉价的浮世绘,将浮世绘作为绘画的研究对象,就是因为浮世绘的平面化是建立在部分西方写实艺术基础上的,一切新的绘画可能性开始萌芽,从而吸引了年轻的印象派艺术家的兴趣。

色彩的力量

对于色彩的喜爱是人类的天性,色彩也堪称人类通识的视觉语言,即使再不了解异国的文化,色彩也能传到出人类最基本的感觉和情绪。欧洲艺术家长期致力于科学理性的建立,对于色彩的认知直到印象派才有了重大的飞跃。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歌川广重《日暮里诹访之台》

在遥远的东方,浮世绘画家早于印象派画家就开始了色彩的实践,虽然日本绘画传统就注重色彩,但传统日本绘画的色彩更多的是装饰化色彩,较为程式化。而浮世绘风景画家就像一群东方的印象派画家,他们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色彩的感受是非常敏锐的,我们能在画面色彩中看到明显的写生化因素。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木曽海道六拾九次之内》之「三拾贰 洗马」描绘了一幅雨景,倾斜的雨线、狂风吹拂的树林与穿着蓑衣的乡民在雨中奔跑避雨的姿态都动感十足。

笔者从色彩、构图和动态捕捉等几个方面简单表述了浮世绘绘画对印象派画家的启示,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展现,实际上浮世绘和印象派之间相异的地方更耐人寻味,也许正是印象派画家对浮世绘的种种学习和误读促进了十九世纪的西方绘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浮世绘也不是我们以为的一种通俗的日本版画那么简单,围绕着浮世绘还有种种谜团,在它身上有太多有价值的因素值得深入挖掘。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上面两幅图是歌川广重的《江戶百景图》中的两幅,第一幅表现了晨曦中的岸边景色,天空呈现蓝紫色调,占据画面中央位置的船体在晨曦中微微泛红,远处的森林和湿地呈现冷绿色。第二幅表现了晴日下河岸边的景色,天空中呈现淡黄色向淡蓝色的过渡,映射出上午温暖的阳光,近处的树林的颜色呈现暖绿色。对在不同光线和时间中环境色彩的表现上,浮世绘风景具有和印象派风景近似的效果。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葛饰北斋《富士山三十六景》之青山圓座枩

印象派画家拥有现代光学知识,他们面对大自然既有敏锐的观察也有理性的色彩解析。而日本浮世绘艺术家对自然界的草木枯荣和春夏秋冬的变幻的描绘更依据于天然的感受力。浮世绘的风景以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为代表,他们的风景作品以版画形式出现,不可能现场写生,但最终作品依然体现了鲜明的现场感,比如葛饰北斋以日本的符号——富士山就画过很多作品,富士山在不同季节和光线下都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和光线色彩之美。

印象派画家为什么会对浮世绘如此感兴趣? | 艺术科普

葛饰北斋《凯风快晴》

《凯风快晴》描绘了富士山被朝霞染成通体赤色,南方的风吹拂出片片鳞状的云朵。斑驳的蓝天和红色的富士山构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这幅画也被称为“红富士”。

而到了《山下白雨》,富士山变得深邃幽深,山脚下电闪雷鸣,这幅画又称为“黑富士”。永恒的富士山,变幻莫测的氛围和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和印象派对于色彩和环境的敏锐捕捉不谋而合。

相关文章

  • 重拍率走低:字画市场回归理性了吗[图文]
    重拍率走低:字画市场回归理性了吗[图文]

    重拍率走低:字画市场回归理性在资本介入下,重量级字画的重复上拍在艺术品市场渐成常态,但从去年至今,千万级拍品的重拍率却直线走低,与2011年的27%和2012年的24%相比,近两年仅维持在个位。证券市场中有一个词叫换手率,换手率高意味着股票流通性好,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但投机性强,风险大。此概念同样适用于艺术品市场。专家指出,重拍率高表明市场活跃度高的同时暗藏非理性繁...

    17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艺术名家唐策力作品赏析[图文]
    当代艺术名家唐策力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唐策力,1957年生于四川合江县, 祖籍四川蓬安县。生活于重庆、成都两地。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正高级教师(教授)、特级教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重庆民盟画院院务委员、画师;重庆市南岸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作品20余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文化部等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

    135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古人爱橘 藏于书画之中[图文]
    古人爱橘 藏于书画之中[图文]

    橘,也称“桔”,无论取其偏旁或是谐音,都可使人联想到“吉”,往往有“大吉(桔)大利”之意,恰是古往今来秋冬应季的吉祥节礼。古人爱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借橘托物言志的典故:诸如我们早已熟知的“晏子使楚”中有关橘树栽在淮南就是橘,而栽在淮北却变成了枳的“南橘北枳”的故事;或是真正将“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推至高峰的屈原的《橘颂》,通过对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的描写,转入对橘树内在精神的热情...

    81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南宋陈容画龙:脱巾濡墨不需笔[图文]
    南宋陈容画龙:脱巾濡墨不需笔[图文]

    陈容《六龙图》手卷(局部)纽约当地时间3月15日晚7时,备受瞩目的日本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在佳士得纽约拍场如期开槌。南宋陈容的《六龙图》以4350万美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的惊人天价落槌。以至于有人惊呼,纽约的暴风雪或许就是被这六条神龙召唤而来。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为何对于历史中这一位以画龙闻名的画家,我们知之甚少?而今他的作品横空出世,拍出如此天价,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而你或...

    8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冯钟云:动与静之间的水墨天地[图文]
    冯钟云:动与静之间的水墨天地[图文]

    冯钟云初识冯钟云先生在他北京郊区的工作室,与其谓之那个栽满植物,蜿蜒流淌的曲池为艺术家的工作室,不如说是一个隐秘于世的桃园。先生的园子里,还住着很多他的学生,每天都像一大家人吃住在一起,逍遥于此。在交谈之中,让我不禁想起了武侠情节中的文武兼修的隐士,在动与静的互相制衡之中,感受到了冯钟云自我世界中既对立又融汇的生命能量。借此解读冯钟云的画面,或许更容易进入到他的艺术世界。冯钟云生于1967年,...

    17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图文]
    如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图文]

    从最初在户外设置艺术品到现在的社区艺术活动,国际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是从街区到社区,从精英主导到大众参与,从专门观赏活动到日常生活景观。从审美角度看待这种发展,可知人类社会正经历从艺术审美到日常生活审美的巨大转变,而公共艺术的演进过程正与社会发展同步。那么在具体的艺术实践领域,我们该怎样取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又该如何建立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就成了公共艺术研究者和创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使日常...

    119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姚谦:给年轻资金不足的藏家另一种收藏论[图文]
    姚谦:给年轻资金不足的藏家另一种收藏论[图文]

    原标题:姚谦:另一种收藏论今年春拍媒体报导“艺术市场回春”,文中提到新见许多年轻的艺术爱好者进场,拍得他们喜欢的艺术品。的确,这真是个令艺术市场高兴的事,因为许多年轻人愿意把他们所得部份用来收藏艺术品,这也表达了艺术普及至新一代的群众生活中。后来,无意间与拍卖公司的人聊起,他们表示这的确是真实的消息,确实有一批30、40岁的新艺术爱好者进拍,很多都是第一次进拍场,而且都集中在这些年来艺术圈兴...

    140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有人上交得奖 有人卖掉拿钱:田野文物到底咋处理[图文]
    有人上交得奖 有人卖掉拿钱:田野文物到底咋处理[图文]

    作者:云姣近日,湖南一个工地被一群拿着麻袋塑料袋的村民占领了。村民们在工地里到处刨挖,甚至带来了金属探测器。让他们如此疯狂的原因,是“此地能挖出值钱古钱币”的传闻。无独有偶,今年五月初,四川西昌市一老城区施工时也挖出了古钱币,结果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数百市民前来“寻宝”。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文化众多,加之很多边远农村和一些城镇地区并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开发,因此野外或者工地挖出古墓文物或窖藏...

    35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记莫迪利亚尼纸本作品《侧坐的裸女》[图文]
    记莫迪利亚尼纸本作品《侧坐的裸女》[图文]

    Lot5718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坐着的裸女》素描作品26.3×40.5cm1幅附证书阿梅迪奥•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几近满足了世俗关于天才的全部想象。他美貌。有着近乎用完美的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雕刻出的精致面像,让不少女性为之倾倒。在美国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致敬1920年代巴黎的电影《午夜巴黎》中,还让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

    166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名家风采:邹立颖水墨人物画艺术[图文]
    名家风采:邹立颖水墨人物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邹立颖,吉林东丰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书画专业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长城书画院执行院长兼艺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水墨人物高研班导师,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双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军政...

    12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年”宋伯军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年”宋伯军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宋伯军,字林翰,宽博斋主。一九六0年六月出生于书香门第。毕业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后入中国政法大学深造,研究生学历。在火箭军部队一直从事政治文化工作。现任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兼丝绸之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等。宋先生幼承家训,习字绘画弹琴。书法以父亲及外祖父为启蒙老师,临习颜真卿和柳公权法帖,锻造其书法“筋骨”。后...

    77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刘玉来:笔墨实质漫议[图文]
    刘玉来:笔墨实质漫议[图文]

    几百年前著名书画家石涛曾经说过一句十分有分量的话,“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搞书画人的口头禅,特别在近当代更是如此。这句道理分明的话并不难理解,但是在书画家的笔下却大都不能得到正确的回应。这看起来不免令人困惑了。它充分说明了一点,即在大多数书画者的理解中肯定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和差异。理解出现问题,那么在执行中可就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笔墨行为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书画究...

    164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笔走偏锋 逍遥法外——王天国和他的水族水文书画艺术[图文]
    笔走偏锋 逍遥法外——王天国和他的水族水文书画艺术[图文]

    王天国双手比划着,回忆当初去水族寨子寻找古文字的艰辛:环境不熟,语言不通,没人理会,无从下手。一个外省人,想在偏远的贵州黔南水族寨子找水书先生教他水文,简直是异想天开。自古以来,水文都掌握在几个水书先生手里,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更何况他一个从山东威海跑到黔南喀斯特山区的外乡汉族人。那是2002年春节,48岁的王天国从山东胶东半岛自费来到贵州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始寻觅水族水书古...

    65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落墨生心画 下笔起云烟 ——罗真的书画情缘[图文]
    落墨生心画 下笔起云烟 ——罗真的书画情缘[图文]

    罗真是一位全才,不得不信。一 引子泉城济南之旅。一位当地人脱口而出:“我在电视上见过你!你是来演出的吧?”那倒不是。不过,他还真的多次在央视及各地方卫视露面,年轻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你看,他身躯伟岸,面色红润,浑身的幽默细胞,宛如济南的泉水,不择地而出。前一阵由他任班主,在天坛北门印象北京剧场首演的相声,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二 书画艺术门类是相通的。罗真是一笔...

    120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林顺文工作室五年10地谱写当代重彩辉煌[图文]
    林顺文工作室五年10地谱写当代重彩辉煌[图文]

    自90年代以来,中国工笔画在整个中国画体系里占据越来越大的分量,以中央美院蒋采苹教授的中国工笔重彩画高研班代表,将中国重彩画推上了一个高度。其现代性的构成与天然矿物颜料丰富色彩的应用,为传统中国画笔墨与色彩结合开启新范式,吸引了全国一众渴望在传统绘画中寻求突破的画家,林顺文正是其中的一位。林顺文 燃灯菩萨 165*85cm 纸本矿物颜料 2019年2012年之前,林顺文专注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注...

    195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