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松风图 茹峰 2014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将山体比作一个大的生命体,林木繁茂、溪水潺潺、烟云变幻,才是自然山水最佳的状态。远观之,群山一片苍翠,瀑布飞泻;近取之,枝丫疏密有度。禽鸟争鸣,一片生机。
有评论家说,“中国山水画是画出来了的诗词”。在水墨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全是画家的心境、作者的人生意趣。此时,正是阳光正好、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温风如酒的醉人时节,山峦青绿尽染。就让我们跟随画家的笔触,来看春日里最美好的山水画卷。
物应偏春好 陈明坤 2012
初访:游于此山中
中国现存可见的最古老的卷轴青绿山水画——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描绘了贵族踏青的景象:明媚的春光下骑马、乘舟春游,好不怡人。展子虔的《游春图》描绘了江南地区早春二月时的景色:树木吐绿,桃杏争芳。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间,水面宽阔,微波皱起,游艇轻泛。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观赏春景,或步行伫立,或主骑马而仆随后。小桥连岸,坡后有农舍,而山谷中则寺庙隐现。
游春图 展子虔 隋
画中人、马、舟、桥与山石、树木、江水的比例较之前朝画作已比较合适。树、石近大远小,江水斜下,两岸错落,树林密布,白云缭绕,显得疏密有致,透视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也十分恰当。江水起伏荡漾的波纹,渐远渐淡,天际水天一色。
游春图(局部)
《游春图》以青绿色为主色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细工精琢的用色方法。例如,在画面右上部分,作者开始运用青绿着色,展现了初春山林间盎然的生机。而在右下部分,表现山间小路时,作者却用泥金来表现,展现了山林中春寒未退的山色。这样两类用色,使整个画面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同时,在绘画树木之时,展子虔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在对树叶设色时,它不仅仅运用色填或者色染,而且还运用点彩的形式,来展现含苞初放的春日娇态。
游春图(局部)
遁入:闲居山光好
钱选是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钱选的山水画作大都以描绘家乡景致,传达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另一个层面上,他的画作还透露出元代士族阶层在进入市井后仍然保留的一种清雅的审美趣味,这种趣味所暗示的即是文人阶层的清幽雅逸的画境。
幽居图卷 钱选 元
《幽居图卷》中湖光山色静谧幽淡,展卷之始见三五秀石零落坡边岸角,青松虬曲其上,村居掩映树石之间,一叶小艇驶向水平如镜的湖中,对岸碧峰起伏,参差错落,楼阁为茂林所环抱,茅舍隐现丛树兀石之后,幽居之景、之境、之情、之趣毕现于纸上。
幽居图卷(局部)
其画山石树木皆用方折的线条勾出轮廓,不作皴法,敷以青、绿、赭等色,山脚处略施金粉,于严整工致中见古拙秀逸之气。钱选刻意避免采用具远近虚实的宋画传统,而着意于运用平面层叠的景物及素淡的色调,使全画显得格外柔和清润,加上精劲的细线描绘,突破青绿山水强调厚重勾勒与设色的风格而别出心裁。其效果是不着意于重现自然的真实生态,而特意营造一个与世隔绝、虚幻飘渺的仙山灵海。
溪山春霁图 渐江 清
山水之景朝暮明暗,四时变化,阴晴交替皆不同。饱游饫看,目识心记,方能得其仿佛。愿君遍览春日群山,随落花流水杳然去,寻得别处天地风光好。
幽居图卷(局部)
归途:参悟群峰意
“青绿调成水乳融,扫除刻画见天工。枯树飞白峰眉黛,绝世谁如松雪翁。”清初僧人渐江(法号弘仁)无疑是清初最富个性的山水画家之一。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及其特征不是简单地用遗民绘画、简洁淡远、疏淡冷寂等词语可以概括的。他的艺术成就,是清初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是遗民情结、禅宗奥旨、山水性情、古风流韵与恬静心态在画中融为一体后的集中再现。作为新安画派的开路人,其画山水,层崖陡壑,伟俊沉厚,皴法喜用折带皴,转折方硬,笔路清晰,干淡笔折带皴,画面简净峻峭。
松鹤清泉图 渐江 清
明清易代之时,为反清复明,渐江曾辗转于福建群山之间,是个刚硬的汉子。终因复国无望投身空门,成了众人仰慕的高僧。礼佛之外又潜心于画,倔强的个性与黄山逋削的山骨相映发,淘洗出峭拔冷峻的笔墨。但岑寂之中,每每露出祥和淹润的气息,隐约可见他对世态人情的关注。《溪山春霁》写的正是高寒过后,暖风乍起,山灵复苏的景象,简约粹厉而和气熏人。对江南景物的赞叹之中,溢出了他入世的菩萨心肠。就象画中的一泓春水,悄无声息地洗涤着一代代读画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