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张春明指尖上的中国:为玉雕而生的张大千[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小博 点击 :

镇平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也是“中国玉雕之乡”。1965年3月,张春明就出生在镇平县小乡村的一个玉雕世家,传承的是宫廷级手艺,他的祖父就是玉雕匠人,而他的父亲、二叔、三叔同样继承了玉雕技艺,到张春明已经是第三代。也许是家族氛围的熏陶,也许是天生的敏感,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灵性。

“小时候特别喜欢观察,看看动物、看看植物,还喜欢动手做东西,比如泥巴人。”认识张春明的人是这样形容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看过的东西都会做,像电脑扫描仪一样。”

这时候的张春明,就特别喜欢旧家具这些“老物件儿”,常常自己花时间琢磨。如同书画大师张大千在泼墨泼彩风格形成之前善于“习古”一样,张春明也擅长发掘出这些“老物件儿”上特有的美和文化内涵。而这些爱好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张春明与玉雕艺术的不解之缘。

1986年高中毕业后,张春明开始自学绘画,并钻研玉石雕刻技艺。1990年,小有心得的张春明开始到镇平县城玉雕厂学习,跟着鲁明均大师学习花草和动物的雕刻技术,并且在学习花草期间,又和瓶素车间的纪景耀老师学习了瓶素,这年他才25岁。

张春明指尖上的中国:为玉雕而生的张大千 | 美术评论

虽然拥有着惊人的天赋,但勤奋好学、刻苦踏实,是他给几位老师留下的更为深刻的印象。为研究雕刻技艺,“废寝忘食”是张春明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一谈起玉雕就眼神发亮:“我们做艺术的人,如果遇到设计不好的时候,就会吃不进饭、睡不好觉,一直思考这件事,到最终突破难点、画出图纸为止。”

而在镇平玉雕厂的那段学习时光,可以说影响着张春明一生。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有生存的智慧,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在他手上,玉雕逐渐从一种技艺变成了一门艺术,而今又成了一脉文化的传承,描绘出一个中国。

大国工匠 在修行的同时更需要修心

“初学必循规蹈矩,熟练后应不拘成法,发挥个性。”张大千曾不止一次的强调创新和个人风格对于一个画家的重要性,而这点也在张春明的玉雕成长生涯中得到了体现。

经历镇平玉雕厂学习后,技艺突飞猛进的张春明,在钻研过程中萌生出了非常多的创新想法,2000年,他带着几个徒弟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但工作室成立初期,张春明并不能立刻实践自己的创意,由于资金短缺、人手少、设备不全、玉料少等多重困难,他只能边雕刻自己的作品,边对外接收玉料加工业务,在摸索中沉淀自己的经验。

一块玉石从开采到我们所看到的精美无比的玉雕艺术作品,这中间需要经历上百道工序,困难异常。而玉石的好坏判断、玉料的加工方式,都非常依赖玉雕手艺人的经验、技艺以及诚信。在雕刻品类中,不断突破自己擅长的品类。从最起初的花草件,到炉瓶器皿件,以及人物件的尝试,都是雕刻历程的不断扩容。

张春明指尖上的中国:为玉雕而生的张大千 | 美术评论

比如雕刻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玉石原材料的纹理变化而合理分割,然后再根据分割后玉料独有的大小,实现利用最大化,设计出对等的强项作品。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寻求着一种自然规律。

玉雕不单单考验的是大师对原材料的熟悉情况与精妙的计算方法,更考验了在遇到问题的从容应对和更高阶的创新意识。如观音玉瓶的雕刻,细小的瓶口很难与瓶身自上而下保持均匀厚薄,因为掏膛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技术难点,在此之前无人能够突破。

“做不了雕刻工具的大师,称不上真正的玉雕大师,工具的制造与升级也必须经过反复的推敲和验证,必须要有着100%准确性,毕竟每一块材料都是独一无二的异常珍贵”张春明如是说。对着玉瓶思考许久,先是画了好几十版工具图纸,然后反复进行制作测试无果,后来突然有一天,他灵光一现,如果工具从瓶口进入之后可以自动膨胀,那不就可以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琢磨前行中他渐渐领悟到,雕刻的过程是一条修心路。

但由于中国玉雕产业在发展现状下存在工艺粗糙、缺乏创新、原料枯竭、市场混乱等问题,很多消费者害怕受骗而抑制了自己的购买需求。而且追求艺术抑或是生存,困扰着很多工作室和玉雕人,以致大多数人的作品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不过这点在张家却绝对不用担心,而张春明正是由于为人朴实讲信誉,勇于钻研又玉雕技术娴熟,能够将每一块材料都运用到极致,被同行所认可,渐渐名声远扬。

而在追求技艺提升的同时,张春明不忘多方式提高自己的眼界。天生对美感有独特体会的他,喜欢博览群书,欣赏古玉的质朴、牙雕的精细、瓷器的线条、木雕的厚重,逛逛故宫博物院等历史文化遗址,“无论是现代玉雕还是古代的玉器,只有多看才能明白自己目前雕刻技艺所处的维度,要时常把古代美和现代美的东西都柔和到心里。”张春明认为,要想有突破,必须吸取前人的质朴精神和美术造诣,发扬自己的优势借助现代的雕刻技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正因如此,他的审美风格自成一派,每个作品都要有跨界思维。“我们在不违背玉雕语言的情况下,要经常有突破。”他觉得,玉雕已经不仅仅是技艺,而是一种艺术,是一个时代对美的精神寄托。付出他的全部心血都是值得的,“每件作品都有它独特的灵魂。集万物之精华,在购料、设计、制作,每个过程我都不马虎,我们业界的朋友都在说,我们的东西是别人没办法复制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在不断超越自己。”

最初他们制作的都是白玉,接触行业资深藏家多了以后,有藏家开始跟张春明交心:“你们这么好的工艺为什么只做白玉?不如做和田玉。”和田玉是最尊贵的玉种,也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玉品,如同高超的绘画水平需要配合最好的纸张笔墨,精湛的玉雕技艺也需要配合顶级的玉料,张春明开始专心钻研和田玉的雕刻。

“我们用重金挑选顶级玉料,做最好的东西。完成我们对美玉追求极致的思维,为后代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要的执着。”张春明的儿子张向祎说道,和田玉籽料是鹅卵石状的,在河床里挖的时候要用机器筛选,有大有小,而他们的籽料选自于和田玉最好的产地新疆,白玉也是选自产地最好的俄罗斯。

早先“俄罗斯矿那边看我们东西做得好,就让我们组织了一批人工手直接去矿上挑原料,直接在矿上出成品,矿主优先跟我们合作。”张向祎也非常熟悉如何挑选优质的原料,会根据材料的外纹理去判断材料赌性大小,这也是玉雕世家在培养一代玉石雕刻师的首要课题,强调了张家原料采购的严格标准。

中国玉石市场有个别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而且部分商家价格上悬殊很大,这是因为没有人能专业地传播玉文化。据张向祎介绍,一般辨别和田玉是否优质,一看产地,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产的和田玉品质较好;第二看颜色,所有的玉以白色最好,白玉比黄玉、青玉贵;第三是润度,润若羊脂,摸起来像油滑。

玉是精神寄托传承的物件。他希望,消费者能从中了解到玉文化千年传承的真义,再从收藏的角度有一个正向理性的消费观。

张春明指尖上的中国:为玉雕而生的张大千 | 美术评论一件宫廷件,半部玉雕史,每一件作品的点睛之笔是“传承”

张大千面临“”习古还是个人风格的抉择时,最终放弃了“线”在绘画中的统治地位,而大大强调了“墨”的重要性。正如张大千一样,张春明也一直在追求价值和艺术提升的道路上摸索。

2004年,张春明创作的作品《云龙瓶》,荣获“天工奖”金奖,并载入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一年他还不到40岁。

四十而不惑,张春明在他四十岁以后的几年里,收获了大大小小的奖项认可。《白玉戏狮炉》荣获2008年“陆子冈杯”金奖;《松竹梅瓶》荣获2009年“天工奖”铜奖;《事事如意-三足香炉》 获2010年“神工奖”最佳工艺奖;《狮钮象耳衔环炉》荣获2010年“陆子冈杯”银奖;《宝月瓶》荣获2011年“陆子冈杯”金奖;《松鹤延年长颈瓶》荣获2011年“陆子冈杯”银奖。

在创作宝月瓶的时候,张春明严格要求作品的线条流畅,设计双耳更是创新采用穿插的雕刻技法,将双耳的灵动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多年的历练,张春明慢慢成长为经验丰富、思维活跃、不拘泥于固定题材的“中国玉雕大师”,尤其擅长白玉器皿件和佛教人物的设计创作。他一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汲取创作源泉和灵感,呈现出浑然大气的风格。

但张春明并不止步于此,从突破艺术性后他开始思考如何传承,从赋予价值之后他开始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玉属五行之上的东西,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等的精神追求,终极追求必然是难以成形的大件作品,这也是收藏界一直公认的投资观点。因为受材料局限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太大。

“做大件要有大胸怀,要有高超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功底,能让大家认为是传世的东西。”已经被称为“大师”的张春明豪气万丈,“我们做玉镯、玉饰这样的小件是太容易的事了。做大件玉器才是收藏级的追求。”他丝毫未减退对玉的半分热情,几乎每天都吃住在工厂里,与玉共舞。

在张春明看来,雕刻一定不能着急,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雕一雕、停一停、放一放”,为了追求整体美观度,会等到想出完善的设计思路再继续动手。可能某些大件玉器的雕琢,需要花上两三年时间甚至更久。

国之重器,他认为,越是大件玉器越考验人的雕刻水平。“受材料和技术的限制,一般人雕不好这些东西,他们没有很新的思想理念和工具。”再加上大件玉石材料特别贵重,一件东西几乎都要上千万,如果一件、两件都失败了,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而他们做出来的作品,别人一看就能感受到这是大国工匠的水平,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现在50多岁了,从事玉雕行业30多年了。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做出更好、更完善的作品。我们做雕刻、做艺术,不是给个人的,是给后人的,让他们过很多年后还能感受到前人对工艺的执着心,看到我们代表的时代精品、艺术眼光和技术水平。”张春明感叹。

张春明指尖上的中国:为玉雕而生的张大千 | 美术评论

中国是“玉石之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先人们就开始开发利用玉石,从远古时期的“巫玉”到“官玉”,演变到“民玉”,无不蕴藏着深刻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想,穿梭在我国悠久庞大的历史中。

中国玉器在清代时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彼时玉器本是皇族贵族才会把玩的宝物,尤其是和田玉,常常被用来制作传国玉玺,甚至有“一件宫廷器、半部玉雕史”的说法,真正承载了中国玉文化。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随着清政府用兵西域,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打通了和田玉运往内地的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玉雕材料的来源问题。加之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不遗余力地制作了诸多玉雕精品,从而进一步推动玉器发展走向了一个前所未及的高度。

现在,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精彩绝伦的古代玉器,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比如,清中期的《福寿三才链瓶》完美展现了乾隆时期最顶尖的和田玉雕刻工艺,将宫廷玉雕的魅力展现的一览无遗。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技术们一茬茬收割殆尽,一些玉文化也在逐渐被遗忘。

“中国文艺存在断代,很多人没有深入研究:什么时候有这个东西?这些东西在古代起到什么作用?以前为什么这么讲究?”张向祎表示,“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玉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新疆和田玉重新回到大众视线焦点,其作为指定国礼赠送予各国宾客,让世界感受中国和田玉之美,既突出了文化价值又保留了收藏价值。

张向祎从父亲张春明那里完整地继承了玉文化,并且继续发扬光大,“现代的玉雕技术比古代更好,做出来的作品也必须是更精美的,我们希望能够用最前沿的技艺来创造更好的玉雕作品,同时传承好祖先留下来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据张向祎介绍,他们在研发玉器新品,“我们设计团队有年轻人,对审美潮流很有敏感度,新设计作品必须是追源溯本的精华,才能更好传承。”而这也能与现有的玉器作品互补,对新生代产生吸引力。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有太多东西可以拿出来,有手镯、如意锁、观音、佛像、玉瓶等等。”张向祎说道,如意锁寄托的是父母对孩子顺遂如意的祝福,手镯可能代表了静心的劝导,观音和佛像有虔诚宗教文化的依托……

玉是用于精神寄托的物件,每一件玉品的诞生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和美好的愿景,而胸怀广阔的张春明,他指尖上的每件玉雕作品,都叙述着中国独特的文化物语,在他手上,玉雕已经从一种技艺变成了一门艺术,而今又成了一脉文化的传承。

相关文章

  • 威尼斯双年展观展记:艺事水城的滤镜
    威尼斯双年展观展记:艺事水城的滤镜

    威尼斯双年展徐冰作品《凤凰》展示现场【 观展记 】威尼斯双年展首创于1895年,由艺术双年展起步,逐渐发展出音乐节、电影节、戏剧节、建筑双年展和舞蹈节,是时 下著名的综合性文化艺术项目之一。该项目站在探索和推动当代世界文艺潮流的前沿,以系统完善和层次丰富的运行机制,每年从5月或6月开始直至11月,分季 节分类别此起彼伏地向全世界不断释放出强烈的文化讯号,使得威尼斯这...

    6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风土| 为了弘一法师的造像——朱镜宙与丰子恺的交谊[图文]
    风土| 为了弘一法师的造像——朱镜宙与丰子恺的交谊[图文]

    今年是著名漫画家、散文家、弘一法师弟子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弘一法师在世的时候,他与其合作《护生画集》,把它看成是送给恩师的寿礼;弘一法师圆寂后,他为其画像百尊,把它看成是对恩师的怀念。而为弘一法师造像,温籍名士朱镜宙与丰子恺书信往来,结下一段珍贵交谊。本文首发于 人文温州丰子恺为弘一法师绘的画像两对师徒皆著名朱镜宙和丰子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知名居士,两人相识于抗战期间的大后方四川,朱镜宙的...

    164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郁民华2015最新书法展之草书信札和草书手札欣赏[图文]
    郁民华2015最新书法展之草书信札和草书手札欣赏[图文]

    郁民华简历郁民华,笔名有耳,斋号朴清斋,又署榛茗堂、博古轩。河北滦县人,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草书委员会委员。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大展并获奖。草书作品入展“铁人杯”全国书法大展;草书入展纪念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优秀作品展;隶书作品获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奖隶书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草书...

    120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单色釉瓷:开启市场的黄金时代[图文]
    单色釉瓷:开启市场的黄金时代[图文]

    保利艺术博物馆“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展品清《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十一年的一天,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宋涛,呈各色菊花式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承览,奉旨:“著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每式烧造四十件。钦此。”此档案中所载“菊花式盘”,被视为雍正朝单色釉瓷的代表作品。传世完整的菊花式盘十二色,仅有故宫博物院珍藏一套,被奉为雍正单色釉至...

    19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二奴山房论书:何为书法“旧气”[图文]
    二奴山房论书:何为书法“旧气”[图文]

    智永墨迹(局部)何为“书法旧气”?中国美院书法系副教授、书法家戴家妙的看法是:“以文譬之,不近时风,方可称得上‘旧气’。”在“不负初心——戴家妙书法篆刻作品展”于在温州博物馆对外展出之际,读其论书之文,于古代书法的临摹或可有借鉴处:“余求学三十年,初知在巧妙二字,刻意潇洒;后悟质朴大方,乃无等等咒。”智永禅师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者,家学是也。颜鲁公罢秩醴泉,特访东洛,问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师授...

    105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过云楼旧藏宋拓本《集王圣教序》欣赏[图文]
    过云楼旧藏宋拓本《集王圣教序》欣赏[图文]

    Lot2193唐怀仁集王右军书三藏圣教序记宋拓本1册 纸本25.6×12.7 cm2017嘉德古籍春拍《集王书圣教序》,为南宋时期拓本,清季经蔡世松、徐郙、过云楼先后递藏。过云楼主顾文彬题签。吴云尾跋,顾文彬长跋于宋金粟山藏经纸。顾氏过云楼以藏书名天下,“志在必传”是过云楼收藏的准则。顾文彬在跋文中对此本赞誉有加:“此本神采奕然,豪鋩毕露,乃宋拓致佳本,足为百代楷模,可不宝之!”《大...

    35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市场冷淡期为什么展览反而更加活跃[图文]
    艺术市场冷淡期为什么展览反而更加活跃[图文]

    回顾2016,展望2017——来谈谈展览。(相关视频链接:[雅昌圆桌]谈谈2016年的展览)一般来说,艺术市场会影响展览的数量和质量。但对于2016年来说,却恰好相反,艺术市场虽然不景气,但是展览活动却异常活跃。政府出资,美术馆快速蜕变分析一下原因:首先,政府出了一些钱。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等文化专项资金的积极注入,带动一批展览的出现。这里面既有公立美术馆,也包括民间机构、学院及画廊的...

    162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女性艺术 未来可期?[图文]
    女性艺术 未来可期?[图文]

    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征。女性不断地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撑起“半边天”。在美术创作领域也不例外,女性艺术家已成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一支生力军,女性美术创作不断丰富着当代画坛,为其注入活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年轻一代的女艺术家开始将国际视野和个人视角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她们的创造活力,在国内外引来越来越多的...

    144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浅析版画收藏[图文]
    浅析版画收藏[图文]

    近些年来,版画收藏的热度呈现出持续升温势头,尤其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回调行情之下,版画这个上拍量向来很不起眼的板块,却显示出十分顽强的抗风险能力,显露出“黑马”成色。先来看一组数据,在2019年11月举办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套毕加索1930至1937年间创作的《沃那版画集》(全套共100张),一举拍出了48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38.9万元)高价。无独有偶,在2019年北京举办的一场秋...

    2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聚焦:碧玉市场的发展之路[图文]
    聚焦:碧玉市场的发展之路[图文]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卡里布地区(位于加拿大西部)发现的北美碧玉用品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但是直到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时期,该地区的碧玉才被中国矿工在弗雷泽河发现而由此进入市场。他们从这两个地区将碧玉原料运送到中国,以进行加工。一些高品质的原料被王室宫廷拿走,并成为其收藏的一部分。从那以后,加拿大的碧玉一直被源源不断地进口到中国。从1885年到1949年,加拿大的碧玉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中国...

    126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莫让艺术金融成为伪命题[图文]
    莫让艺术金融成为伪命题[图文]

    李可染 丹霞秋色 1964年作 2017年10月中国嘉德香港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成交价:HKD33,230,000前几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让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开始与艺术进行“对接”,希冀能走出一条金融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来。然而,就先期情况来看,据我所知,除少数几家金融机构取得成功外,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知,受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相关政策的影响,以及艺术市场不规范行为的限制,加上大量不切实际...

    62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程十发《迎春图》[图文]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程十发《迎春图》[图文]

    程十发迎春图68×68.5cm设色纸本镜心程十发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人物画大师。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及扎实精湛的书画造诣,通过其古法中极具新意的笔墨魅力;艳丽、润泽的色彩运用;生动、浪漫的刻画效果,无论在传统题材,还是现实主义题材领域中,皆创造出鲜明、强烈的独具风貌的个人风格。程十发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后来青藤、八大、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程十发的人物画在表现形式、绘...

    81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康雍乾三朝画珐琅器赏析[图文]
    康雍乾三朝画珐琅器赏析[图文]

    画珐琅,是金属珐琅器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品种,是用单色珐琅釉料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作地,再根据图案设计的色彩,用珐琅釉料描绘出人物、风景等花纹图案,再入窑经高温烘烧,出窑后经磨光、镀金即成。画珐琅器吸收并借鉴了掐丝珐琅器、瓷器、料器和西方画珐琅的制作工艺。本文介绍了康雍乾三朝的画珐琅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画珐琅八宝莲花纹法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画珐琅番莲双蝶纹花口盘画珐琅器,是金属珐琅器中的另外...

    4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杰夫·昆斯:杜尚的继承者?[图文]
    杰夫·昆斯:杜尚的继承者?[图文]

    “我一直认为昆斯的橱窗以另类的方式兑现了杜尚的预言” ——Massimiliano Gioni1913年,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开始构思一件大作——《新娘甚至被光棍们扒光了衣服(大玻璃)》(1925-23)。这件作品由独立的玻璃板组成,在概述创作思路的笔记中,杜尚写道“藏在一层玻璃展示橱窗后面交媾”。这句扼要的描述凝聚了杜尚挑战商品文化的意图,并讽喻其施加于社会风气之上的...

    81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造化尽在山水间 ——程耀伦及其山水画[图文]
    造化尽在山水间 ——程耀伦及其山水画[图文]

    [程耀伦简介]程耀伦,号淝陵草堂主人,寿州老痴,1960年生,寿州人。上世纪80年代初,其得安徽著名书画家郑若泉先生启蒙,后艰辛自学数十载。作品数十次参展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美展并有获奖,数次于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合肥、寿州等地举办联展、个展;作品发表于《国际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工人报》等报刊;《书画苑》、《皖西日报》、《淮南日报》、《淮南广播...

    145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