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速写故事始于2014年,他把多年保存下来的少儿时期画的速写,配上微文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与朋友们回忆难忘的岁月。速写故事的传播感动了他自己也感动了很多朋友。不仅获得朋友们热情点赞,也加深了朋友圈的互动交流。速写故事的影响还扩大到了公益广告事业,得到了天津市文明办的关注,并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刊发和连载。
2019年春节期间,何东少儿时期生活的中山门工人新村6段30排老邻居们建起了微信群。当年的30排老住宅早已拆迁,老邻居们分散各地少有联系,但在30排生活过的人们相互之间感情很深,这次12家住户一户不少全部入群。从除夕开始,每人回忆说一段那个年代的故事,每段讲述都引来热议与互动。这个春节,大家都充满了不同往年的温暖、感动和欢乐!
感恩新时代,难忘邻里情!何东速写故事重新编排刊发,再次回望那既穷白又纯真的年代。
1.新华书店 中山门工人新村的新华书店,是我小时候特别爱去的地方。由于常去那里买小人书(连环画),书店的售货员阿姨都认识我。赶上有的书紧俏,还特意给我留着,藏在柜台下,等我去买。当年《我要读书》,《鸡毛信》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人书,都是我的最爱。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尔基三部曲小人书《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因为要买这三本书,磨了母亲好几天要钱,才买下来。兴奋得白天看,晚上看,连躺在被窝都反复翻看。书里的故事和画面令我感动和向往。后来我有机会到俄罗斯访问,还力图寻找记忆中小人书的场景。
2.中山门公园1974年,我已开始在户外练习画速写了。那时还是“文革”时期,物质贫乏,但我们相信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与他们相比,我们应该知足,所以我的少年时代还是很快乐的。当时小学生上课学习压力不大,我每天下课后便拿起速写本,高兴地画着周边的人们和场景。印象中还根据这些速写素材,创作了全景式的风俗画《新村新貌》,参加了天津市少儿美展,我还荣幸地接受了记者采访。
3.丁爷爷1974年夏天,又闷又热。那时工人新村里电扇都没有1台,更没听说过空调。傍晚人们坐着马扎,摇着大蒲扇,在路边乘凉,三人一群,五人一伙,聊天、下棋、打牌。小孩儿们跑来跑去,还不时传来家长叫孩儿回家的喊声。70年代虽说家家一穷二白,但没有明显的贫富差别,人们心态平和,苦中有乐。邻居丁爷爷是工人新村里少有的文化人,让小孩们敬佩的是老头儿还会说外国话。他讲的故事很吸引孩子们,我不明白这么多好玩的故事,丁爷爷是怎么知道的?
4.卖冰棒“奶油冰棍儿!”儿时夏天常听到的吆喝声。那时卖冰棍儿的很多是和善的老婆婆,推一辆小白木箱车。翻开箱盖,里面是小棉被,棉被的里面是蜡纸包着的各种冰棍。3分一棵的水果冰棍,5分一棵的奶油或小豆冰棍。工人新村的孩子们,几天才可能凑够零钱买一棵冰棍,不舍得大口吃,要一点点添,凉丝丝的,那才有味。赶上运气好,小豆冰棍大半是豆子,那就牛了,要显摆够,在小伙伴的羡慕嫉妒恨中,才一点点享用。
5.大食堂工人新村唯一的饭馆,是远近闻名的"大食堂"。那时很多工人家庭,收入少,口粮也不够吃,要在月末25日去粮店借粮过日子,自然很少有人去吃大食堂。但也有例外,同院仲爷爷是讲究人,戴着圆圆的眼镜,光光的头,看报纸,说京调,经常要吃大食堂的炒菜。他的独孙大宝与我同岁,常一起玩耍。有一回我随大宝到“大食堂”给他爷爷买莱。记得大宝拿了2毛钱给服务员,大师傅一会儿功夫,便炒出一盘糖醋面筋、放到了大宝的饭盒中,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很是诱人。
6.百货商场92路无轨电车中山门终点站旁,是工人新村的百货商场。一楼卖文具和日用品,二楼卖布匹和衣服等。那时买布要布票,一卷一卷,买多少布,交多少布票。买布时,售货员先用尺量好布,然后把布剪一个小口,“刺”一声顺势撕开。结账时,不像现在有电脑,还可以刷卡,但也有好玩的地方。售货员把顾客交的钱和售货的小票用挂在头顶上方铁丝上的小夹子夹好,然后一推,小夹子便飞向不远处的银台。收银员找好钱后,连同收据再夹到小夹子上,手一推,“唰”一声又飞回来了,省得顾客和售货员要到收银员那里去交钱,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人物画家何东简介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报社社长。1961年生于天津市。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班结业。人物画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天津市美展一等奖,天津市青年美展金奖等。获天津市“五个一批”文艺 人才、天津市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等称号。
7.合作社报社的同事们见到我,称呼“何社”,这是现代一种习惯的叫法,显得亲切,另外也是天津"逗哏"文化的体现。我小时候,人们称一种小商店为“合作社”,天津人说话爱“吃”字,把“合作社”说成“合社”。40年前的“合社”物品贫乏,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买盐、糖等等要副食本。但"合社"还是小孩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家长经常让孩子去“合社”去买日常用品。一次见邻居小孩拿个碗去买麻酱,出了“合社”门,就忍不住一边走,一边舔,碗里本来也没多少麻酱,还没到家,便所剩无几了。我猜想他到家免不了要挨上几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