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11月15日的佳士得纽约拍卖会上,代理商们在与其客户通电话。当时正在进行拍卖的是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作品——《救世主》(Salvator Mundi)。这件作品最终以4.5亿美元(包含手续费)售出,创下了单一艺术品最高拍卖价纪录。图片来源:Eduardo Munoz Alvarez/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Getty Images
现如今,艺术品市场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和多元化。人们在画廊和艺术博览会上,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进行着艺术品咨询和交易。这一举措使得艺术品销售额在最好的时候能达到年均600到700亿美元左右。然而,单单通过拍卖所进行的艺术品交易,其交易额却能占据艺术品市场年交易额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一数字令不少收藏经验丰富的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家们感到震惊。从这一点来看,对于拍品藏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艺术品拍卖获得更高的售出价格以提升其利润。
我们就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说起:拍卖是一项公共事件。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拍卖会上有什么拍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拍卖之中。只要那个锤子落下,一锤定音,拍卖者的出价、拍品的售价就公布在了世界所有人的面前。
但拍卖也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举个牌子喊喊价就完事。在注册竞标之前,还需要对这个拍卖会和拍品去做一些功课。每个拍卖行在正式拍卖前的几个星期都会在网上发布拍卖目录。通过这份目录,人们可以看到拍品的图片,了解到拍品的价格信息。甚至于,他们还有可能会了解到拍品背后的历故事,其创作者的其它相关艺术作品信息和展览信息等等。
因为这些触手可及的多样化艺术信息,人们有时很难分辨出哪件艺术品值得购入、应该以什么价格购入较为合理。所以,在投资者做出决定和艺术品投资之前,最好经由专业的艺术顾问进行拍品的咨询和分析。
当我还在全球首屈一指的拍卖行——佳士得拍卖行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的时候,我曾与一群非常敬业而有才华的艺术品专家们共事。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评估艺术品的价值,并在拍卖前为买家提供拍卖咨询和建议。对于普通人,我想说,不要吝啬对这些专家的提问。比如说“你是怎么估算出这个价格的?”或是“还有其他的竞标者对这件拍品敢兴趣吗?”等等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问题。投资者问的越多,他们对拍品价值的了解和把握的优势就越大。
一名男子在伦敦弗瑞兹艺术博览会(the Frieze Art Fair)上观看墨西哥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爱德华多·特拉萨斯(Eduardo Terrazas)的作品。图片来源:Leon Neal/Getty Images Europe/Getty Images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咨询独立的艺术顾问,顾问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人们进行线上交流。人们也可以选择与顾问一同参观艺术品预售展览。这么做的好处就在于能让投资者更加深入品味整件作品的韵味。当人们站在一件艺术作品面前时,一点点细枝末节也许就会让人们一开始的投资决定产生松动。毕竟,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艺术品照片总会难免会与其现实中给人的感觉产生偏差。要知道,艺术不仅仅是一项投资那么简单。艺术更是一种以情感为内核的、贯穿整个创作到收购环节的事物。它的内在力量与其价值相比,一样的不容忽视。
毫无疑问,拍卖行仍旧是人们购买艺术品的最佳场所。不过一进到拍卖程序,艺术顾问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在激烈的拍卖会现场,人们容易冲动容易血脉膨胀。他们需要专业的价格指导来对他们的投资进行分析,判断应该以怎样的最优价格出手购入艺术品。话这么说并不无道理。早在1852年,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牟利罗(Murillo)的作品《圣母无染原罪》(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就曾在伦敦进行拍卖。在当时,法国卢浮宫(The Louvre)、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和俄国沙皇均参与了这幅作品的竞标。卢浮宫最终拔下头筹,以2.46万英镑的价格拿下这件作品。这是当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艺术品出售价格。而现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艺术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频频被打破的时代里。就在去年,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作品就以4.5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单一艺术品最高拍卖价纪录。
佳士得于2017年10月10日于纽约佳士得揭露的达·芬奇作品《救世主》。图片来源:Ilya S. Savenok/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Getty Images for Christie's Auction House
想要获得一件艺术品的冲动和想法不全部来自于头脑或是笔记本,它更多的来源于人们的内心。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的第一版极为罕有。因此,这种全世界仅存几千本的墨水印刷出版物就变得非常具有收藏价值。但它的价值却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稀有罕见上,它还体现在这部天才小说的突破性和原创性之中,更体现在这部作品的文学地位上。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收藏第一版《尤利西斯》的动机既来自于小说其极高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来自于人们想要阅读一本稀有初版书籍的内心驱使。
绘画作品的收藏也同样如此。一幅画,全世界就只有这么一幅。只有它的藏家才有资格和能力每天去“阅读”它。这种想要拥有“独一无二事物”的心理,驱使着人们不断去争抢各类稀有艺术品。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在哪种经济模式下,稀缺性和稀有性都是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关键驱动因素。虽然毕加索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但当1932年一件独一无二的玛丽·泰瑞丝(Marie Therese)肖像画进入市场销售时,它的价格却不会因为艺术家的多产而有所降低。人们总是想象着能有一件独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可以每天早晨醒来端着咖啡站在它面前。这种想象中边喝咖啡边欣赏伟大创作的微妙感受,使得这些艺术品的价格不断飙升。正是想要与感动自己的事物共同生活的欲望和心理,促使着人们去购买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
所以,对于拍卖,我的建议十分的简单:浏览网上的拍卖信息,参加拍卖行的预售展览。咨询艺术品顾问和投资专家,然后做每一个伟大的收藏家会做的事情——买自己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