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安·弗洛伊德 《弗兰克·奥尔巴赫》1975-1976
奥尔巴赫的绘画中隐匿着深层的危机感,或者说,是潜藏着凝重的死亡气息。在“抹去重来”的层层堆砌的泥灰般质料下埋藏着沉重的灵魂,让你看后无法安然面对。奥尔巴赫善于从运动中抓取“灵感”,重组线条和色彩,从而构建出一种出离于绘画本身的体验,并一直沉潜其中。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谈自己的作品时,曾经说过一句话,对我而言它似乎是真理。
弗罗斯特曾说:“我希望我的诗是炉子上的冰——主宰自己融化的命运。”
那么,一幅伟大的画作也好比是炉子上的冰,是一种有形的存在,掌控着自己融入物质空间的时机,且从未停止过融入物质空间的努力。
三个盲人 1951
夏天的建筑工地 1952
伯爵宫路工地 1953
樱草花山 1954-1955
关于我作品的样子我讲不了太多。因为它们已经处于观者的审视中,这会让我有种莫名的挫败感,让我感到不自在。在我看来,画画就是能够触发感受的一整套动作,或一系列体验,它们彼此关联、彼此冲突,进而人们希望它们彼此凝结、聚拢,或者在彼此排斥的过程中诞生出一个具体的画像。但我不会花时间盯着自己的作品看。
E·O·W 裸体像 1953-1954
画画的过程中(观察和作画),“我脑海里浮现的仿佛是一个块状物,一个我尽力要栖身其中或者我竭力想成为的一个立体实物。(这就好比一个演员要进入某个角色,或者成为它的一部分一样。)这样我便从这个实物的角度做出表达。”
菲利普·霍姆斯肖像 1953
凯瑟琳·兰伯特头像 1986
E·O·W 头像 1954-1955
E·O·W 半身人体 1958
E·O·W 头像Ⅱ 1961
每一次艺术或思想领域的创新运动,原本都是面向未来的突发奇想,或是对未来积极而全新的探索,但是,后来却被追随者们正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