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 瓶菊 成交价103,58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
2016年秋拍正火热进行中,日前,中国嘉德、佳士得、匡时香港等拍卖频频告捷,而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尚未开拍的亦“手握”精品,蓄势待发,这些热烈的市场信息,为已步入寒冬的国内环境注入了一丝与众不同的火热。据目前的拍卖情况来看,今年拍场次数与拍品数量略有下降,但整体成交态势平稳,高价拍品中现已有十件过亿拍品成交,其中有九件来自于今年的春拍,可以说春拍表现令人颇为惊喜。而今年秋拍虽无特别出彩表现但成绩也不俗。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难看出有些拍卖行已经在缩减上拍量,今年下半年成交率相应提高了,也容易增加买家的市场信心。”海云轩艺术品公司总监、资深收藏家严君云则向收藏周刊记者表示:“今年秋拍的整体状况比起春拍还要好,高价拍品数都数不过来。”
在数十万到千万级档次中 可圈可点
今年秋拍第一件亿元拍品诞生于保利香港2016秋拍“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中,崔如琢的《秋风摇翠》以60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416亿港元成交。随后在嘉德2016年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中,张大千的一幅《巨然晴峰图》以5800万元起拍,随后电话委托直接出价7000万,经过十余轮、持续超过10分钟的竞价,最终以9000万元落槌,算上佣金以1.035亿元人民币成交。由此,本季“亿元天价”(人民币)拍品便定格在了这两个数字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今年秋拍还是显得略微平淡,相比起出现了9件亿元拍品的春拍,似乎逊色不少。
齐白石 莲池书院 成交价52,900,000元 中国嘉德2016年11月
但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似乎在数十万到千万级的档次中,不乏可圈可点的地方。例如中国嘉德今年秋拍的总成交额达22.93亿元,同比增长25%。除了张大千《巨然晴峰图》,另外还有5件过5000万的艺术品;香港佳士得亚洲现当代艺术夜场的“先锋荟萃”专场中,常玉的《瓶菊》以2000万到3000万港元估价上拍,最终以1.0358亿港元高价成交;而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总成交额为22亿港元,成交最高价前五名都在四千万以上。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季涛向记者解释道:“从内地情况来看,今年秋拍的确略显平淡,但这主要是因为高价位的精品少,亮点不明显,看起来没有春拍热闹。但事实上大多数藏家都在中等价位的藏品之间‘拼杀’,秋拍整体表现上其实是很不错的。”
作为拍卖会的常客,海云轩艺术品公司总监、资深收藏家严君云刚从香港回来,根据他连日对香港刚刚收槌的多场拍卖会的观察,他向收藏周刊记者表示:“今年秋拍的整体状况比起春拍还要好,高价拍品数都数不过来。齐白石的《莲池书院》,只有两平尺,却卖得五千多万,平均每平尺都要两千多万。”
有趣的是,将于12月9日举槌的北京保利拍卖则对本季充满信心,其执行董事赵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胆放言:“有望出现四件过亿元的作品,可以说是亚洲区强度最大的一次拍卖。”
拍卖场次和数量减少,集中度提高
据《TEFAF2016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数据来看,自从2012年以来,艺术品的市场投放量和实际销售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2012年到2015年,艺术品上拍量下降了14%,成交量下降了26%。2015年,艺术品上拍量跌幅达到30%(史上最大跌幅),这种情况在今年的拍场上也有继续延续下来。这一点,在AMMA的统计数据中有所印证,据悉,今年春拍全国艺术品拍卖会数量、专场数量、上拍量以及成交量同比2015年春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平均为15.42%。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拍量和成交量都有缩减,成交率同比却提高10个百分点。
曾纡 过访帖 成交价40,250,000元 中国嘉德2016年11月
再看今年秋拍,拍卖的场次和拍卖行相比春拍也有了一定的减少,吸引藏家的都主要集中在大中拍卖行。但令人惊喜的是,今年秋拍多场的拍卖成交情况都表现不俗,例如中国嘉德五个近现代书画专场,成交率就都达到80%以上,而匡时在香港的首拍,其中的中国书画专场取得“白手套”。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档的作品接受面广,心理最容易接受,因此,十几万到两百万的受众群体是最多的。目前拍卖行很谨慎,没有成交把握基本不上拍,所以,不难看出有些拍卖行已经在缩减上拍量。今年下半年成交率相应提高,也容易增加买家的市场信心。”
而季涛则立足于今年艺术市场整体的发展提出了自己对市场的担忧以及趋势见解,“今年的拍卖场次和拍卖行少,这提高了市场的集中度,拍卖成果也不错,但对于总的成交额是肯定会有影响的,而且拍卖主要都是集中在大中公司手中,小公司生存就会较为艰难。我认为明年的整体状况还会是如此,拍卖的场次和数量会继续减少,集中度会继续提高。”
“保税拍卖”创新之举或只是缘木求鱼
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的经济背景下,藏家越来越理性,拍卖行也采取了不少相应措施,例如“减量增质”、推进“小而精”的专场等等,而其中“保税拍卖”也是其中的一种新兴的模式。据了解,刘益谦高价购买下的《功甫帖》和鸡缸杯至今在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
就在今秋,中国嘉德也有了一点尝试,首次推出“保税拍卖”,整个拍卖季共推出100件保税拍品,估价从1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保税拍卖”一度成为行内热词。
事实上,早在2013年,苏富比(北京)就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当时也引起了藏家广泛的关注。苏富比(北京)最初尝试只有9件保税拍品,到2015年春拍保税拍品就占了总拍品数量的25%。这三年间,保税拍品上拍量与成交量均有所增长,但据媒体透露,苏富比(北京)总成交额连续三年暴跌超过10倍。可见,保税拍卖对于市场并没有很大的缓解作用,此创新之举从种种迹象看来也只是缘木求鱼。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书画分析师杨蓉曾撰文表示:艺术品保税拍卖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它只是一种新的渠道,并不是万能药,拍卖是否成功关键还是看拍品的品质。保税拍卖主要意义在于艺术品进出关时手续的简化,有利于海外精品的引进及中国境外精品的回流。由于近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持续低迷状态,保税拍卖在目前并不会带来很大影响。事实上,保税拍卖中的艺术品停留在保税区,才可暂缓交税,并不是免税。如果艺术品离开保税区,则同样需要缴纳近25%关税和进口增值税。
而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也谈道:“‘保税拍卖’是一个新鲜的形式,很多人不习惯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短期内不会对艺术品市场有太大的影响,目前看来只是一种尝试。”
名词解释
保税拍卖,就是指在海外征集,由某一拍卖公司委托,通过保税区或自贸区进入中国内地参展、拍卖,在这期间拍卖公司可以节省一大部分由艺术品、文物入关审批所耗费的时间和审批程序,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可以节省将近25%的艺术品关税和增值税。所以,对于海外征集的艺术品来说,保税拍卖在价格方面或许更低,类似普通免税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