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樊昌哲,白鹿山人,1947年生于陕西兰田。著名中国画家。曾任陕西省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组联部主任、秘书长等职。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陕西省政府参室(文史馆)研究员。
《芦荡秋声》180×97cm 2014年
气韵奇崛虚实相生
——樊昌哲大写意花鸟画特色
文/马鸿增 (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早在1993年,樊昌哲就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给南京画坛送来“西北味”的大写意画风。那时我任分管业务的副馆长,研究决定收藏了他两件作品。在此前后,我也曾看到他多次在全国美展中的佳作。现任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的樊昌哲,已然独具一格,以雄放、奇崛、既具传统神韵又有现代意味的画风呈现于世。
《万事如意》180×97cm 2017年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代徐渭、陈淳开创,中经清代八大、石涛、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的传承与发展,近现代则涌现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屺瞻等大师大家。而当代大写意花鸟阵容相对较为薄弱,多见熟练的老套和草率的粗放。数年前我曾撰文呼唤新突破,并列举佼佼者诸君,现在看来,樊昌哲也应位居其中。
《风声水起瑶河浜》180×97cm 2017年
樊昌哲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坚持在生活中开拓审美视野,从而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他深知“艺术就是创造和发现。”因而他不满足于掌握传统技法后的重复,而是致力于深入大自然体察、感受,产生独到的审美发现。他的作品除了常见前人入画的花果禽鸟外,对于各种水鸟生态情境的艺术表现尤具特色。代表作如《晴雪》《晨风》《秋草》《秋果》《月影》《海魂》等,都是围绕着水鸟而展开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艺术抒写,赋予人格化的精神内涵。
《雪里红》138×68cm 2017年
他笔下那些“似与不似之间”的水鸟,或相互依偎,或傲然自立,或肃然列阵,或欢快起舞,弥漫着宁静和谐的生命气息,让人联想到现代人类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亲缘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作品体现出现代品格。这种“写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生”,即写生命,写出了花鸟世界的生命,也写出了画家自我的生命。正因为主客体生命结合在一起,因而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
《仁者多寿》138×68cm 2017年
以个性化的笔墨和色彩处理,营造出气势与韵律交融的艺术风格,是樊昌哲又一艺术特色。他吸收了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等前辈的艺术精神,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用笔雄放酣畅,如写草隶,颇见骨力;用墨浓重而滋润,善于用水,得水墨变化之微妙。如《远眺》中鹅体的柔质凝练,《双鸡》中鸡姿的朴拙健拔,《寒秋》中群鸟与枝桠的笔墨协奏,都显见其艺术语言耐读耐品。在用色上尤其善于吸取西方印象派绘画的某些元素,色彩鲜艳而沉着,绚烂而雅致,在墨色交融和冷暖对比中,凸现出心灵律动的节奏之美,使画面洋溢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奇崛感,同时又不失传统大写意的民族特色。
《丝路情深》180×97cm 2014年
《鹅戏》《月影》中水色和倒影的巧妙处理,《秋色》《秋菊》《芙蓉花》等作品的色调安排,均颇有新意。大写意画的突破,除了攻研文人画传统外,还应打开思路,树立“大传统”观念。比如,先秦美学中有关“大美”的理论,远古艺术的神秘感和运动感,汉代石刻的大洗练与大气势,民间艺术的鲜活、质朴与大巧若拙,乃至西方艺术中的某些技法,都可以成为大写意者的启示和借鉴。困难在于要将它们自然地融入到大写意本体语言体系之中。樊昌哲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和追求,很是可贵。
《江南风味》138×68cm 2017年
《芳草系列一》138×68cm 2017年
《芳草系列二》138×68cm 2017年
《芳草系列三》138×68cm 2014年
《红果果》138×68cm 2013年
《金鸡倚立》68×45cm 2017年
《惹弄》68×45cm 2017年
参展并获奖:
《寒聚》、《晨风》参加第七届、八届全国美展;
《秋草》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
《相依》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花鸟画展;
部分作品参加全国牡丹竞选国画展、全国青年画家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富贵大吉》获全国美展牡丹竞选国画展优秀奖;
《晴雪》获纪念“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陕西二等奖;
《群鸭》、《只有芙蓉独自香》获第十二届、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特邀展获终身成就;
《秋实》获科教兴陕“十五”辉煌艺术成果金奖;
《秋芦》获陕西省庆祝建军8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一等奖;
《春草》获首届陕西美术奖创作优秀奖;
先后在江苏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陕西美术馆、苏州吴门艺苑、烟台、菏泽、大连等地举办展览;
2000年,作品《芦夜》被法国私人收藏。
2013年,在全国总工会、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组织的文艺工作者深入职工创作实践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并颁发了证书。同年,在陕西省文联组织的纪念《讲话》发表71周年中为群众书画,5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
出访印度、埃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斯里兰卡、瑞士等国家,赴泰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学术交流;
收藏:
1989年《秋桃》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收藏。
1993年《暖冬》、《葫芦》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1998年《翠竹图》被中南海收藏。
2000年,作品《芦夜》被法国私人收藏。
2008年《花鸟》被中共中央党校收藏。
2011年一2013年《人类的朋友》、《望秋》、《版纳三月》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
作品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美术馆及国际友人收藏。
出版:
出版《樊昌哲画集》五种版本。
《国宝》180×97cm 2015年
也许,樊昌哲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富于创意地运用中国画虚实关系的辩证法则,构建出一种新型的虚实相生的章法形态。一般人多将“虚”理解为空白,而樊昌哲却反其道而行之,往往采取以实代虚、以虚求实的表现手法。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的《晨风》,白鹤为主,草丛为宾,画面草丛用墨色实写,而群鹤却留白成形,只极简略地写出红顶和嘴巴,宾主相映成趣。这正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范例。另一件获奖作品《晴雪》,主体乌鸡以留白法略写头部,与周围浓重的墨绿色植被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更多了一份装饰美感。
《天涯海角》180×79cm 2015年
再如《秋草》《双鹤》《白鹭》《草丛》《海魂》等作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这种创意,得之于黄宾虹论画的启发。宾虹有言:“虚外不是空虚,还得有景。”“虚中须注意有实,实中须注意有虚。虚中有实,尤难于实中之虚。盖虚中之实,每在与布置外之意境”。由此,樊昌哲悟出了“以实求虚,以虚求实”的虚实变化之道。此种意味,花鸟画坛前所罕有,今亦不多见。
樊昌哲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态,为源流浩莽的大写意花鸟画机体,注入了一份新鲜血液。樊昌哲说得好:“艺术家的一生,是探索寻求的一生。”有此远见,定能更登高峰。
2011年3月写于北京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