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双面蓬皮杜:因政治而伟大 因艺术而永恒[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小铁 点击 :

双面蓬皮杜:因政治而伟大 因艺术而永恒 | 艺术理论《双面蓬皮杜:1928-1974 书信、笔记与照片》

每一个前往巴黎的游客都不会错过蓬皮杜艺术中心。这座与卢浮宫和奥塞美术馆齐名的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当代艺术圣殿。而它的筹建者乔治·蓬皮杜,可不是一位单纯的艺术爱好者。曾任法国总统的他,是戴高乐将军最信赖的左右手。

在乔治·蓬皮杜逝世四十三年之际,中国的读者终于得以读到有关这位伟人生平的官方记载。这本名为《双面蓬皮杜:1928-1974 书信、笔记与照片》的书并不是一本单纯的传记,而是一部蓬皮杜个人视角的见证录:以蓬皮杜总统与他最亲密的友人之间未曾公开的书信、他与戴高乐将军的私人信件、他关于重大政治问题的个人笔记,以及他希望公之于众的一些“人物描写”手稿为基础汇编而成。参与这本书编选工作的不仅有蓬皮杜和戴高乐传记的作者埃里克·鲁塞尔,蓬皮杜总统之子阿兰·蓬皮杜也在其中。阿兰·蓬皮杜提供了本书的基本素材,并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讲述了他眼中作为父亲的乔治·蓬皮杜,以及几十年来他所见证的蓬皮杜总统的人生。

10月28日下午,从法国远道而来的阿兰·蓬皮杜,与蓬皮杜总统书信集译者史利平一起,携新书来到上海建投书局,为中国的读者分享了在政治和艺术上皆有造诣的双面天才蓬皮杜的人生轨迹,以及这位总统笔下的“法国当代史”。

双面蓬皮杜:因政治而伟大 因艺术而永恒 | 艺术理论阿兰·蓬皮杜和译者史利平在上海建投书局

忠于戴高乐,更忠于法国人民

阿兰·蓬皮杜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乔治·蓬皮杜一生的轨迹,介绍了他步入政坛、成为戴高乐将军最忠诚的伙伴、担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理、当选法国总统的全过程。

1944年欧洲战场接近尾声,之后巴黎解放,在战争中领导法国的戴高乐担任了法兰西临时政府的首脑。在就职仪式上,戴高乐将军从凯旋门一路步行至协和广场。很多市民都走上街头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而蓬皮杜和他的妻子也在其中。这位也曾在二战中参与战斗并英勇立功的青年,顿时被戴高乐将军伟岸的身影所吸引。15天之后,他写给戴高乐将军办公室当时的主任勒内·布鲁耶,这封至关重要的信收录在了这本书信集中。信中,蓬皮杜写道:“我希望能够加入法国的战后重建工作,我希望能为国家有所贡献。”

而当戴高乐将军见到乔治·蓬皮杜,这位年轻人的聪颖犀利、对时局的敏锐判断力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天起,蓬皮杜就与戴高乐并肩作战,他们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维持了25年之久。乔治·蓬皮杜相信,戴高乐就是自己一直以来所期待的人。他坚信戴高乐不是冒险家也不是法西斯分子,而是能够使法国重新辉煌的合适人选。因此他这一生,都对戴高乐忠诚不二。

1946年,因与议会发生分歧,戴高乐辞职。在戴高乐隐退期间,对险恶丑陋的政坛感到厌倦的蓬皮杜选择转行,进入罗斯柴尔德银行工作,并在两年后成为了巴黎分行总经理。然而当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时,蓬皮杜二话不说,抛下自己在金融行业积累的努力,重新回到戴高乐的身边。

当戴高乐当选总统,乘坐公务车从凯旋门出发,经过香榭丽舍大街到总统府就任的路上,他不顾礼仪的限制,邀请蓬皮杜坐上公务车,与他一同前往爱丽舍宫。戴高乐用这一举动向人们表示,蓬皮杜是他最亲密的合作者与最信任的人,甚至可以解读为蓬皮杜就是戴高乐的继承人。

双面蓬皮杜:因政治而伟大 因艺术而永恒 | 艺术理论阿兰·蓬皮杜现场展示戴高乐邀请乔治·蓬皮杜上车一同前往总统府的照片

后来蓬皮杜成为了法国总理,继续密切地辅佐戴高乐。但忠诚之余,他也有着与戴高乐不同的出色特质:他更善于聆听各个政治党派的意见,能迅速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关系中直入核心、剖析问题,找到解决之道。因此在担任总理期间,他成功地平息了“五月风暴”,并掌舵整个国家。这一重要功绩使他在1969年以58%的高票当选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任职总统后的蓬皮杜,制定了明确而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政策,并率先建立环境保护部。

1973年9月,他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会晤。在华期间,蓬皮杜被中国的幅员辽阔、古老文明与发展潜力所震撼,签署了第一批中法合作协议。当时距离他因病去世不到一年,他最终在任内逝世,为法国人民的福祉奉献了一生。

双面蓬皮杜:因政治而伟大 因艺术而永恒 | 艺术理论青年时期的乔治·蓬皮杜

他的名字是现代艺术的象征

蓬皮杜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时隔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人们心中的乔治·蓬皮杜还有另一个面向——现代艺术的象征。由他倡议兴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与卢浮宫齐名。

在介绍父亲政治生涯的过程中,阿兰·蓬皮杜也时不时会穿插一些对他艺术爱好的讲述。“我父亲非常热爱诗歌,他也很喜欢开车,在他担任总理期间,经常不需要司机,而是自己开车,我和母亲都坐在车上。”阿兰·蓬皮杜说,“他一边把车开得飞快,一边背诵波德莱尔和兰波的诗。”

作为文艺爱好者的蓬皮杜打破了以往法国政治精英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他自由逍遥、充满魅力的个性,在早年与朋友的书信中便展露无遗:凡是重要考试前夕,蓬皮杜总是以不努力复习为荣。他的朋友和他本人也都承认,他的确有一学便会、迅速抓住问题核心的禀赋。

同时,文学艺术也培养了他善良宽容、富于同情的性格,他为戴高乐主义增添了人文主义气息,也在法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人道主义者的印记。

蓬皮杜对现代艺术的热爱始于青年时期,18岁时他在大学旁边的书店里买下了超现实主义大师马克斯·恩斯特的一本画集。此外他也是个电影迷,他与妻子克洛德正是在电影院相识的,此后携手共度终生。“他也是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对妻子忠诚的总统。”阿兰·蓬皮杜打趣道。

蓬皮杜夫妇在现代艺术上有着相似的品味,这或许正是他们深厚爱情的基础。他们会共同收集艺术品,并互相赠送画作表达情意。当乔治·蓬皮杜接受戴高乐的邀请成为总理时,妻子的要求是不搬去总理府,因为舍不得离开他们由艺术品装点的家。而蓬皮杜成为总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总理办公室墙上的古典画作,换成了一幅现代派作品,这对于总理府来说是一项很不寻常的装饰。

成为总统后,蓬皮杜夫妇把总统府中的私人房间的设计工作也交给了现代艺术派的设计师,现在总统府的餐厅依然保留着当时的设计。在蓬皮杜过世之后,他房间中收集的现代艺术品,都搬到了竣工后的蓬皮杜中心。

建造一个跨学科的文化艺术中心这一念头在他心中酝酿了15年之久。1969年年底,他终于将之付诸实践。一直到他病逝之前,他都非常关注中心的建设。1975年该艺术中心正式命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并在1977年对外开放,成为了法国以至世界现代艺术的重要标志。而乔治·蓬皮杜也随蓬皮杜中心一起,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一个永恒的名字。

相关文章

  • 红木市场迎来暖冬[图文]
    红木市场迎来暖冬[图文]

    11月的天气已经逐渐转冷,而红木市场却似乎将时间驻留在了“金九银十”的季节里。从10月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红木价格的上涨让人惊讶。红木原材料如今的价格是多少?红木家具涨价的空间还有多大?近几个月来,红木市场从商家到买家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目前有市无价,也有的人认为有价无市。红木价格的上涨在前线的商家都有所见闻。10月底,越南的红木小料一天可加价1兆越南盾(约30元人民币);在国内,红木原材上涨...

    145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海:艺术苦行僧[图文]
    张海:艺术苦行僧[图文]

    文人张海 集腋成裘书史宬《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项穆《书法雅言》云:“夫人灵于万物,心生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张海别有一颗文心,迎来送往之余,笔走龙蛇之隙,亦能“诗意栖居”:青灯黄纸,博览群籍,晤对群贤,俯仰古今。腹有诗书气自华,腹笥广湛笔有神,早年作《首阳山记》,流传甚广;近又作《首阳山...

    81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名家风采:当代画家郭在舟山水画艺术[图文]
    名家风采:当代画家郭在舟山水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郭在舟,1966年生于安徽巢湖,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巢湖市美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书画院特聘画家。2006年研修于中国美协山水高研班。《听得秋声忆故乡》97×180cm情动于内,妙造于外丘壑藏胸文/雨舟中国山水画是构建在传统文化土壤上的另一种独特的语言,是通过笔墨和色彩赋予思想情感的另一种审美表达,是天地万物了然于胸的自然融合,是“天人合一”的精神互...

    51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世纪老人  丹青圣手 ——肯堂老人岳石尘研究之一[图文]
    世纪老人 丹青圣手 ——肯堂老人岳石尘研究之一[图文]

    《大富贵》岳石尘《放鹤图》岳石尘世纪画圣在民间——肯堂老人岳石尘研究之一李人毅在迷离的岁月风尘中,有一位丹青隐者的社会价值和在美术史上的学术地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确认,他就是嘉兴籍中国画大家岳石尘。一、从民间画师到画院专家岳石尘字曼倩,号肯堂老人,1902年至2003年生卒于浙江嘉兴桐乡。享年102岁。他是岳飞的二十八世孙,为文史家岳珂的后裔。因家贫自幼失学,不满10岁就到乌镇学生意...

    11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关于沉浸式展的思考[图文]
    关于沉浸式展的思考[图文]

    “前沉浸式时代”之重启。六月的纽约,气温早已超过华氏80度,骄阳烈日之下,新当代美术馆的《无序重启》(Marta Minujín: Menesunda Reloaded)展览重现了阿根廷女艺术家玛塔·米努金(Marta Minujín)的大型装置作品《无序》(La Menesunda,英译Mayhem,有混乱、无序的意思),提醒着今天的观众这样一件“前社交媒体时代”的“沉浸式”艺术作品之存在。...

    191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张树人艺术赏析[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张树人艺术赏析[图文]

    张树人,1950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唐山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曾任唐山市水彩、粉画研究会主任。艺术感悟:绘画是种信仰,她让我与苦难和解,与悲伤说晚安。《西边的太阳》112×78cm 纸本水彩水彩画是一个是趣味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画种。画家早年的作品重写实,重制作,甚至想和古典油画的厚重和深刻相PK,往往一张画要画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画的很慢,很累,...

    184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慧眼识宝 探骊得珠[图文]
    慧眼识宝 探骊得珠[图文]

    前些天,我应邀来到浙江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著名收藏家、浙江省古越轩主人杜金康先生的办公室聚谈。未等坐下,他就引领我走进了他的昌化田黄、鸡血石藏品陈列室。在灯光的照射下,那近500件藏品恍如列队的波斯舞娘,娇媚、柔婉、丰盈、亭匀,顾盼生姿。目眩间,我竟觉得其正齐刷刷地向我走来。挪步来到这些藏品前,我开始与她们做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看昌化田黄作品《华山法会》《福满人间》,通体脂润莹朗,兼以雕饰饱满、主...

    14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贫穷艺术”不贫穷[图文]
    “贫穷艺术”不贫穷[图文]

    在CHAO的三角空间,挂着一件带有中国书法意味的版画收藏作品,流畅的线条透露着充满意象的浪漫情愫。此作品正出自艺术家雅尼斯·库奈里斯,而提到他的名字,自然就要提到“贫穷艺术”这个对我们来说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概念。◉ 雅尼斯·库奈里斯与他的作品《无题》, 2010伦敦Ambika P3画廊1936年,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生于希腊雅典。20岁时,他搬到意大利罗马,...

    54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静观超现实主义对亚马逊物流中心的戏仿[图文]
    静观超现实主义对亚马逊物流中心的戏仿[图文]

    乔斯·德·格鲁伊特和哈拉·尔德,“狗世界”,2019,比利时馆,威尼斯;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摄影:Nick Ash.可以把這個展览想像成一个超现实主义对亚马逊物流中心的戏仿。艺术与世界之间愈发扩大的隔阂在2019年11月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淹水的威尼斯城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且展览的标题还被定为“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140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潇洒豪放 老辣苍劲 —— 李金星书法艺术管窥[图文]
    潇洒豪放 老辣苍劲 —— 李金星书法艺术管窥[图文]

    李金星近照在我国古代,书法很少作为专业的艺术门类而孤立地存在,它总是和书写者的身份相辅相成。历代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士大夫,往往都写有一手好字。当然,兵家之中,字字珠玑者,亦是代不乏人,如岳飞、戚继光等。书法史上,更有另辟蹊径,开一代书风如王右军、颜平原者,因操守、性情、书艺和业绩卓著,甚为后人称道。跨越数千年,看今天的书坛,日益繁荣;绿色军营里,李金星将军就是一位善书者。客观地说,书法不...

    4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乾隆御笔书画 价值几何?[图文]
    乾隆御笔书画 价值几何?[图文]

    原标题:乾隆御笔书画的趣味、水平与市场  乾隆热衷收藏书画。亲自主持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将中国古代优秀书画汇集整理,影响深远。但也因酷爱在藏品上盖章题字,遭到后世质疑。乾隆也爱书法绘画,常常尽兴而发,借书画抒情,留下诸多御笔墨迹。    几年前,一件以17万元人民币卖出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仅仅时隔一年拍出8736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近500多倍的落差,引发了热烈讨论,是不是...

    191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日韩街头艺术中的八九十年代[图文]
    日韩街头艺术中的八九十年代[图文]

    李在容,城记,1994/2016年,高清视频截图1994年6月9日凌晨5点,28岁的韩国导演李在容走上首尔街头。他组织了一个由专业人员和学生构成的庞大团队,调用25台电影摄像机、12台半专业录像机、大量家庭录像机和350台照相机,把镜头对准车站、菜场、商场、写字楼、大排档、酒吧、小卖铺,采访了约300名公众。拍摄持续到第二日凌晨5点,共耗费了超过3.6万米长的35毫米全画幅胶片,约七万张照...

    129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赵孟頫逝世700周年|一位绝世全才的喑哑与呼啸[图文]
    赵孟頫逝世700周年|一位绝世全才的喑哑与呼啸[图文]

    1322年7月30日,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頫病逝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据说,逝世之日,他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悄然而逝。在他身后,留下了回荡中国艺术史长达700年的訇訇余响。然而,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由于赵孟頫不为士大夫所容的贰臣之举,无论是其身前还是后世,围绕着他的巨大争议一直不绝于耳,以至于这位擅画工书、懂经济、通佛志、嗜篆刻、明音律、冠文章、善鉴定的绝世全才,在无数光环和掌声...

    183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如何突破博物馆办展览的思路[图文]
    如何突破博物馆办展览的思路[图文]

    博物馆承担着传承历史、教化于人的社会责任。当今,在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道路上,博物馆更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搞活展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如何发挥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博物馆的展陈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1.一是突破博物馆一定要展陈馆藏文物的理念一般情况下,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优势,博物馆基本陈列也是基于馆藏文物优势策划布置的。而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存在着馆藏文物不够丰富、不成系列的...

    109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卡米耶克洛岱尔如何走出罗丹的影响[图文]
    卡米耶克洛岱尔如何走出罗丹的影响[图文]

    卡米耶克洛岱尔,1884年,19岁。图片:GL Archive / Alamy Stock Photo近期,一所新开的博物馆对卡米耶·克洛岱尔惊人的才华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和评价。她是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的情人。而她的雕刻职业生涯却悲惨地结束在了在精神病医院长达30年的监禁中。1943年,卡米耶克洛岱尔(Camille Claudel)独自一人死于精神病院,并逐渐被人遗忘。很少有人还记得,...

    34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