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贵》岳石尘
《放鹤图》岳石尘
世纪画圣在民间
——肯堂老人岳石尘研究之一
李人毅
在迷离的岁月风尘中,有一位丹青隐者的社会价值和在美术史上的学术地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确认,他就是嘉兴籍中国画大家岳石尘。
一、从民间画师到画院专家
岳石尘字曼倩,号肯堂老人,1902年至2003年生卒于浙江嘉兴桐乡。享年102岁。他是岳飞的二十八世孙,为文史家岳珂的后裔。因家贫自幼失学,不满10岁就到乌镇学生意,9年以后回到濮院拜师学画,近学乡贤张熊,远追明代周之冕,一画就跨过了世纪。
在这超百岁的人生中,他倾心投入美术创作中,其山水、花鸟和人物皆通,尤擅花鸟,一展岳家样式,以其特有的文化风貌自立于世纪画坛。
他在绘画题材上是一位多面手,能画出60余种鸟。在他的笔下,绶带、鸳鸯,八哥、鹩哥,麻雀、喜雀,白头翁、白颈鸟、白头燕,山雀、乳鸭、猫头鹰,鹦鹉、仙鹤等无所不会;还能画出数十种不同品种的花草树木,牡丹、月季、紫藤、秋菊、冬梅、夏荷、水仙等无一不精,这在我国众多花鸟画家中是鲜见的。
说到岳石尘画鸟,画得最多也最为著名的要数麻雀。那些小小的麻雀在岳石尘的笔下似信手拈来,一只只显得情趣十足。岳石尘本人也因之被人称为“岳麻雀”、“江南麻雀王”。他曾作过4幅《百鸟图》,画中的鸟姿态各异,在花卉树石的衬托下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前,这4幅《百鸟图》中有3幅被传入台湾,一幅留在嘉兴。
生存才能发展,这对于历代艺术大家来说,都是一个硬道理,岳石尘当然明了个中滋味,为受众作画,就要画出既要符合艺术规律,又要深得买家喜欢的作品,日积月累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色彩明丽,构图饱满,喜庆吉祥”。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走进新社会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在人生艺术简历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60年应聘任苏州吴门书院专职画家。1975年退休返里,继续从事书画创作,出版有《岳石尘画选》 、《岳石尘画集》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嘉兴市文联副主席、桐乡君陶艺术院顾问。”
应该指出的是,已是花甲之年的岳石尘,应聘进入画院,这在当时和至今都是不多见的,足见在美术界他有着令人折服的实力。他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记得青年时期的岳石尘曾与仲小某之弟仲泳沂,就是在在苏州举办第一次画展,后又与夏贞叔、夏惠民、仲泳沂等成立“梅泾书画社”。而这应邀的十五年间创作期间,有很多佳作问世。并常与沈子丞、费新我、张辛稼等书画名家在一起参悟绘事,挥毫合作,留下许多佳话。在这里,他的视野拓宽了,诗书画功底更扎实了,完成了从一个民间画师到国家著名画院专家的历史性转变。
《双清图》岳石尘
《岁朝图》岳石尘
二、忠孝传家注入笔端 向先祖致敬
作为一名生活在基层民众之中的职业画家,所作构图严谨,笔墨简练,清新秀逸,情趣盎然。他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打下了平民的心理诉求和文化印痕,并以此影响他的一生。
牢记祖训家规,踏实做人,勤勉做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1975年,岳石尘返回故乡濮院继续致力于书画创作,成为苏州吴门画派和嘉兴鸳湖画派的传人。
在长达80余年的艺术生涯里,岳老诗书画同修,日复一日,已经进入了“人画合一”的境界。成为一名承载历史使命的文化学者。他在自画像上题诗写到:“风风雨雨路,勤勤恳恳人。丹青一世纪,淡泊得安宁。”当是他的人生写照。
他的画由于色泽较为艳丽,雅俗共赏,不仅深受广大老百姓所喜欢,更为许多书画名家所赏识。也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贵宾,有的作品还被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国家博物馆和巴西圣保罗市的国家博物馆收藏,泰国国王以及香港的霍英东、查良镛、邵逸夫等知名人士亦藏有他的画作。
岳石尘应邀在东北、江南和北京及台湾等多地举行画展,每到一地都深受欢迎,但有一个画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那是为纪念岳飞诞辰885周年的1988年农历2月25日,岳石尘在杭州岳庙专门举办了个人画展。在70余幅作品中共画了39种花卉,以此寓意岳飞遭秦桧陷害时的年龄为39岁,表达了身为岳飞二十八代孙的作者,以画家身份对先祖岳飞的敬仰之情。这次先祖致敬的专题画展,更传递出一门忠烈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情操。
当家国有难时,岳石尘总是尽心捐助,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岳石尘拿出1万元支援灾区;2003年3月,岳石尘向桐乡市残疾人基金会捐赠1万元;他乐于扶贫济困,平时一些朋友遇到生病等实际困难时,常常得到他的接济,还有一些捐赠,尚不为人所知。
值得记录的是在2000年10月,嘉兴画院新落成时,岳石尘将自己多年来精心创作的100幅书画佳作捐赠给嘉兴画院。
《雅质图》岳石尘
《养生之道》岳石尘
三、浓重艳丽但能力避媚俗
岳石尘的书画作品大多数是以润格的形式流入广大书画爱好者手中,他没有耀眼的头衔,也没有显赫的地位,更没有商家炒作,靠的是人好画好的名声使然。他能向齐白石那样经常接待着慕名而来的求画者,形成了良性的供需渠道,而越到老年名气越大,求画者愈多了。这一现象,是画家用作品立命修身得来的。而他的作品笔法则自繁复而简化,借形传神,劲秀磊落,严谨中有古逸之气。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评道:“他的人物画有神,花鸟画多趣,山水画清丽。”
风格就是标识。但评价的标准却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岳石尘作画喜用浓艳的色彩,因而缺少一种雅趣,“富贵气”较重。还被称之为“偏于甜俗的民间画风”。
对此,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说:“岳石尘的花鸟画,从总体看是属于传统画法这一类的但他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不忘发展和创新。他的画虽然用色浓重艳丽,但能力避媚俗,加上技法熟练,所画作品符合大众口味。”
还有人说:“他的用墨功夫也是十分了得。就拿他所画的墨牡丹来说,尽管未着一朱半绿,可他充分利用宣纸的特性,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和水分多少不同,把牡丹花的质地和花瓣层次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是无色却似有色,格调甚是高雅,深得行家的好评。”
上海国画院邵洛羊先生在评价岳石尘时说:“当今画坛崇尚革新,颇有忽视笔墨者。岳石尘先生不趋时流,不蕲众悦,洒墨敷彩,骨法不堕,守住了一个‘写’字,写中求新,足矫时弊。”
富贵气象和飘逸雅致他作品中业已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岳石尘作品的学术价值所在。
《长春》岳石尘
岳石尘作品
四、世纪老人 民间画圣
岳石尘作品一个可贵的标识,就是践行的艺术人民性。根植在民众中,将俗与雅集于一身,成为了他作品鲜明的特色,是受到各界的一致喜欢的缘由。
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老百姓的新房里,喜欢挂他的画,“富贵气”、“甜俗画风”,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是个贬词,对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来说,却正是他的从业之道,生存之本。富贵气,是大众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是老百姓人生的终极追求。以百姓需求为要,就是一种接地气的学术追求了。自古以来以一句“俗雅共赏”成为了百姓喜欢的代名词,实际这就是艺术品的最高学术价值的衡量标准。
有人说写律诗和欣赏古诗是少数人圈子里的事,可偏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学术追求是“妇幼皆知”;当今电台的诗词大会成为老百姓对诗词的普及大会,令人津津乐道;百姓喜欢,才是唐诗宋词流传至今最鲜活的生命力。假若在当下的民众中搞一个测验的话,无疑岳石尘的作品最受老百姓的欢迎。是他让艺术还俗,走进老百姓生活中,才使得艺术生命之树长青;是他坚守艺术为人民之路,不为各种思潮所左右,赢得当代画坛的尊敬和认可。
《竹雀图》岳石尘 (1)
《竹雀图》岳石尘 (2)
乐享百年的世纪画家岳石尘,一生默守丹青苦心经营心无旁骛,以笔墨精到为要,内敛着旷世的修为;他以平常心净化着灵魂,远离功名利禄,坚守本真的襟怀无人能以胜之。这位世纪老人以德养寿、以寿扬艺、以艺标德的人生价值和艺术品相成为世纪德艺双馨的标识。
是为个人的感情叙事,还是坚守“俗雅共赏”的大众审美观,岳石尘就是一面镜子,他身上承载着诸多可供研究的学术命题。笔下继承传统,心里想着大众,平淡的人生并没有显赫的地位,却留下了一批雅有着极高学术水准的画作,给世人带来美满的祝福。他的《雅质图》《隔簾幽韻》等都是为世纪画坛留下的经典之作。既有学术高度,又受到大众喜欢,创建了两者相互融合的表现风格,是他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重大贡献。
世纪画圣在民间,就在我们身边。
出身在岳家,承载着神圣使命的岳石尘,不负先祖厚望,以诗书画为载体,诠释了“人民神圣”的美学追求,是这位世纪老人的精神亮点。为此,他被誉之为“世纪民间画圣”而走进中国美术史,是实至名归。
岳石尘
岳石尘 ,字曼倩,晚号肯堂老人,浙江桐乡人。1902年生,为岳飞二十八世孙。17岁师从仲小某,擅人物、山水、花鸟。1937年与夏贞叔、仲咏沂等人创办"梅泾书画社",1960年应聘任苏州吴门书院专职画家,1975年退休返里,继续从事书画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被收藏。出版有:《花鸟册页》、《岳石尘画选》 、《岳石尘画集》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嘉兴市文联副主席、桐乡君陶艺术院顾问。2003年10月逝世,享年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