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小金金 点击 :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 | 美术常识图片来源:Martin Parsekian /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 The Drawing Center

Sam Lubell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用电脑就能看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用手机就能查到所需的一切信息,“探险”从前所具有的美好含义而今正在逐渐淡化。而在纽约动物学会热带研究部(DTR)的鼎盛时期可不是这样。从1916年到1964年,在著名美国科学家威廉·贝比的带领下,一批勇敢的科学怪人前往西印度群岛和拉丁美洲,探索那里的丛林与海洋,在每一个野外基地里收集、鉴定和记录所发现的新物种。

随同前往的还有贝比的一支艺术家团队,他们依照标本画出了精彩绝伦的铅笔、墨水以及水彩效果图,这些图画随后被公之于众。那时候摄影技术发展尚不充分,因此都是一些画家、插画家陪同科学家做任务的。DTR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领头人贝比——畅销书作家、本领域内的明星人物,在演艺界、政治界、企业界都有人脉——有意让他们作品成果的价值不止步于学术层面。于是他的团队将很多人们前所未见的生物都呈现了出来,尤其是一些深海生物。

画展中心本月即将结束的一场展览《探险作品——热带研究部野外探险绘画集》就重点展示了这些画家无与伦比的插画,以及他们过去和现在对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DTR插画家——有些还同时是科学家——经常会在热带森林里一边探险一边趴在膝盖上作画,甚至为了画海洋生物,还会在泳衣上固定锌制画板。有一些画家根据标本缸里的小型标本,就能画出实物大小的效果图,还有一些能根据贝比和他同事对水下几百英尺的所见画面的描述,就能实时地画出效果图。

在画展中心的画廊里,你可以欣赏到DTR画家对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陆地及海洋生物华美而不失精细的刻画。这些画面细细品来十分幽默有趣,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恐惧的怪诞细节。这种风格对现在随处可见的流行文化亦有影响,从动画人物莫阿娜到电视剧《马男波杰克》、《瑞克和莫蒂》,甚至一些玩具,比如侏罗纪世界乐高玩具组合,都有DTR风格的影子。

许多DTR的作品会在科幻频道的一些暑期重磅节目中推出,节目效果甚至比介绍一些看似专业严谨的科学机构研究都要好。DTR艺术家伊莎贝尔·库珀的一幅亮色水彩画《绿鹦鹉鱼》(诺玛探险,1923年)就特色十足,这条鱼表情自负,似乎在为自己复杂多彩的身体而感到骄傲,西瓜红、海藻绿、海洋蓝、霓虹黄等缤纷的色彩在它的身体上一一溶解开来。在这幅画的左边,挂着库珀的另一幅作品《海鳗》(阿克图拉斯探险途,1925年),画面中的海鳗神情羞怯,笑容扭曲,身体微微膨胀。旁边还有一幅的埃尔斯·鲍斯泰尔曼的《剑齿蝰鱼》(百慕大探险,1934年),这条鱼露出了可怕的牙齿,它的眼睛在黑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光亮。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 | 美术常识

剑齿蝰鱼追捕小太阳鱼——埃尔斯·鲍斯泰尔曼。(百慕大,1934年)(画展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协会Martin Parsekian提供)

《探险作品》展览中还展出了其他的海洋巨怪,有外貌酷似狗的大嘴生物,还有亮橙色皮肤的巨型乌贼,正向前缓缓游动寻找猎物。鲍斯泰尔曼在她的水粉画《恐怖深海里的大恶狼》(1934年)中表现了一群五颜六色的,既可爱又有些恐怖的深海生物,它能让你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到害怕,因为它们都直勾勾地盯着参观者,就好像鼻子都压在画框玻璃上似的。

展览室的另一头展出的是一些描摹鸟类、昆虫、陆地生物的绘画作品。你可以亲眼见到乔治·斯万森的作品《大眼爬树蛇》(委内瑞拉,1945年),画风整体上有些抽象。还有库珀的《虎猫》(英属圭亚那,1925年),这幅画用水彩呈现了一只土黄色的老虎,看它表情仿佛若有所思。

但有时候很难相信这些画面都是真实的,尤其是那些水下作品:长着尖牙的鱼、喷着蒸汽的虾、正在进化的蝌蚪(这些在DTR制作的黑白动画片里都一一呈现了)。当今很多科学家也对这些生物的真实性表示怀疑。DTR艺术家对异域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环境的戏剧性的刻画手段对20世纪早期的大众创作意识有所影响。当然,深海潜水这项活动也因此流行起来,风靡全国。DTR对这代人的影响,就像航天项目对此后一代人的影响一样巨大。

在那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DTR怪诞狂热的深海之梦激发了美国人对探索未知的巨大热情。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萨尔瓦多·达利的《维纳斯之梦》,这幅画所在的展厅就特意设置了深海的背景。这个展厅做成了潜水装置的样子,酷似DTR的潜水球。DTR的潜水球由工程师奥蒂斯·巴顿(也是一名新人导演)所设计,采用重金属材料制成,以便能让科学家向海洋更深处探索。另一个展厅做成了珊瑚礁的形状,里面是一些穿着暴露的美人鱼畅游在梦幻般的景致之中。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 | 美术常识

长须巨型乌贼——海伦·达默奇·蒂·凡。(百慕大,1929年)(画展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协会Martin Parsekian提供)

另一个同样走梦幻风格路线的大师就是华特·迪士尼了,他是贝比的友人之一,还参观了DTR当时设在特立尼达岛的野外基地“西尔玛”(Silma)。DTR作品与迪士尼动画风格的类似之处自然不必多讲,只不过那个时候迪士尼动画还处于起步阶段。迪士尼的早期作品之一《幻想曲》就让无人问津的梦幻王国复活了,那些蘑菇、扫帚、深海生物,无一不焕发着奇思妙想的魔力。在《胡桃夹子组曲》的系列电影中,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着大大的眼睛,还会开口说话,它们在海里像跳芭蕾舞似的优雅遨游。它们夸张的,真人似的特征,以及那些梦幻般的怪诞的深海地形,都令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DTR的艺术作品。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 | 美术常识三趾树懒——伊莎贝尔·库珀。(英属圭亚那,1925年)(画展中心提供)

在那样一个渴望探索与历险的时代,贝比成为了印第安那·琼斯式的名人,与大名鼎鼎的探险家查尔斯·林德伯格、伯特兰·皮卡德等人齐名。巴顿的大制作电影《深海巨人》(1938年)就半传记性地讲述了贝比在百慕大海岸的种种奇遇,由贝比本人出演。贝比就他探险旅途写的十几本书也广受欢迎,很多都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榜单。在《国家地理》、《哈珀斯杂志》、《麦考尔杂志》、《纽约时报》、《斯克里布纳杂志》、《妇女家庭》杂志等一系列媒体采访过后,贝比的个人形象也迅速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贝比的探险精神也侧面反映出了同时代人面对20世纪加速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进程产生的恐惧心情,比如经济危机、核灭绝、社会剧变等带来的一系列威胁。前DTR成员欧尼斯特·B·舍德萨克(昵称是“舍蒂”,他把DTR的许多探险经历都融入了电影之中)以及鲁斯·罗斯(历史学家)于1933年制作了电影《金刚》,这部电影刻画了陌生事物所带来的恐怖,揭示了人类试图驾驭自然的徒劳无功。金刚有着和人一样的眼睛,举止之中流露着情感,他被从自己的原始家乡中驱逐出来,最终来到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纽约,给这里的人们造成了恐慌。显然,舍德萨克和罗斯与贝比一起度过的日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创作,金刚的历险是一场宿命式的、DTR式的历险,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两面性,既能带来欢愉,又能带来恐怖,正如鲍斯泰尔曼等DTR画家所呈现的那样。

这些怪诞的科学插画曾经影响了流行文化 | 美术常识水下1400英寻的滩涂——埃尔斯·鲍斯泰尔曼。(百慕大,1931年)(画展中心提供)

据《探险作品》展的一位主管凯特琳·麦克雷奥称,科幻电影《原子怪兽》(1953年)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贝比和他的助手格洛丽亚·霍利斯特。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中提出了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正在深挖我们不应该知道的秘密吗?”“科学会不会让原始世界的恐怖力量释放出来?”一年之后,迪士尼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改编成了真人版电影,其中船员们要和大象体型的深海巨兽进行亲密接触,比如人工制成的一只巨型乌贼模型。DTR对各种各样的陆地和海洋生物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在其他很多电影中也有运用,比如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2016年)、韦斯·安德森的《水中生活》(2004年)、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2003年)以及《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2016年)(里面的章鱼汉克说话丧丧的,有着火红颜色的皮肤,像极了DTR某幅画里的一只乌贼)。的确,DTR艺术家表达怪诞自然的高超的视觉语言永远是留给怪诞王国后辈创作者的一份珍礼。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探险作品》展精致的视觉图画与DTR留给流行文化的丰富遗产背后,隐藏的是当时标本收集的暴力残忍的手段,隐藏的是探险科学家无意间帮跨国公司开辟了一个新入侵地的事实。《探险作品》展的另一位主管玛德莱娜·汤普森表示,这次展览还揭示了一个令人忧心的现象,即DTR中典型存在的“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的长久的亲密的关系”如今已经十分少见了。

是的,今天的艺术家和科学研究者在一些个人项目上仍有合作,许多得奖影视作品比如《新星与地球》也表明流行文化与自然科学还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DTR的精神仍旧独树一帜:这个团队的里插画家,以及贝比一手培养起的合作创新的风气,都对科学研究者有着极大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种灵活互补的创新意识。DTR对科学追求“有效性”的定义无疑被艺术家的视角拓宽了,即使是今天,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还是与100年前的一样鲜活、神秘,静静地影响着后人。

(翻译:朱雨婷)

相关文章

  • 欣赏颜文樑油画《雪夜》 生活交融艺术[图文]
    欣赏颜文樑油画《雪夜》 生活交融艺术[图文]

    《雪夜》多年前,颜文樑先生一幅油画《雪夜》深深吸引了我。画中,明月皎洁倒影在湖面上,近景二株壮实而挺拔的、生气勃勃的树杆向上冲出画面。所有的繁密的树枝以各式各样变化着的V形向上遒劲伸展,充满着积极的、向上的、活跃的力的感觉。再进一步仔细看看,这幅画的树枝有着中国工笔画那样的细致,粗粗细细,在透视空间里穿插伸展,充分表现了江南风景的秀丽和华美。画面处理虽然非常细致但不失强劲和挺秀,这么精致入微...

    9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全民艺术普及 为何从年轻人下手[图文]
    全民艺术普及 为何从年轻人下手[图文]

    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教育,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不同。近年来,四川成都围绕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开展了街头艺术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音乐消夏”少儿才艺大赛等引发社会关注的项目,各级文化馆也在不断创新培训模式,阵地式与流动性的融合服务大大提升了文艺培训辐射广度,服务受众也不断年轻化,成都市全民艺术普及成效明显。找准兴趣点年轻人走进文化馆“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表现力丰富。”7月3日,在成都市文化...

    170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杨达林先生评我的画[图文]
    刘玉来:杨达林先生评我的画[图文]

    我与杨达林先生每见面便聊个没完,其中的原因除了彼此间性格比较合得来外,与同是老北京人不无关系。在谈到许多事和见闻时共同语言比较多。所以我们具体如何相识的,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杨达林先生是北京画院的一级画师,我在北京艺术研究所任职,和他之间虽同属北京文化局系统但一直没有相识的机会。有一次我到画家方楠那里去,方楠当时在北京文艺作版面编辑,负责在封皮刊登一些书画作品。记得在他那里我见到了杨达林先生刊登...

    174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博健宽厚的中国榜书     ---观中国百强艺术家孔达达榜书[图文]
    博健宽厚的中国榜书 ---观中国百强艺术家孔达达榜书[图文]

    大字,又称榜书或署书,上至六朝石刻,下至明清题额,于中国书法史中自成一体、独具韵味。深谙此中魅力的当代中国百强艺术家孔达达教授多年来钻研此道,在习古人的基础上融会出新,形成了兼具东方古韵与新时代精神的榜书风格。清人康有为曾指作榜书之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管不同,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豪难精。”作大字不可用小笔,而笔大必改变执笔之法,执笔法变,则运笔之法不得不变,须以肘、臂、肩部...

    198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读《秋园蛱蝶图》二问[图文]
    读《秋园蛱蝶图》二问[图文]

    艺术之美不同于自然之美,是因为自然之美乃天公之作,没有人能驾驭;而艺木之美出于人类之手,在表现自然对象之美的同时,必然会融入作者的情思,所以艺术作品会更为耐看和使人感动。每次遇见一幅佳作,都会引起一番激动。近日,读到一幅安徽省博物馆藏《秋园蛱蝶图》照片,十分精彩。依照笔者的习惯,对创作者先做一些了解。但是,对于作者的身份产生了几分困惑。欲在品赏此作之前,先探问作者的出处。清 汪中 秋园蛱蝶图1...

    6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馆长说文物 博物馆里话铜镜镜鉴千秋[图文]
    馆长说文物 博物馆里话铜镜镜鉴千秋[图文]

    ①镜鉴千秋——博物馆里话铜镜平凉市博物馆馆长 王启峰“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的重视。由最早的静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铜镜出现,之后在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不仅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还是古代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宇宙的解构——汉代八乳四神博局纹铜镜在出土的汉代众多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

    146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被文献重新定义的哈定和陈逸飞们[图文]
    被文献重新定义的哈定和陈逸飞们[图文]

    哈定 《黄浦江上》上海油画雕塑院编著的《哈定文献》日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上海对于海派艺术资源的深度研究又进了一步。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以油画、雕塑为主体的专业创作研究机构,近年来,上海油画雕塑院对张充仁、哈定、周碧初、陈逸飞等一批前辈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以一位艺术家一个文献展的方式展示。如今,从文献展到文献集,则又意味着一次充实、拓展与突破,同时也成为一个新的起点。未来,...

    7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博物馆群会给公众带来怎样的艺术体验?[图文]
    博物馆群会给公众带来怎样的艺术体验?[图文]

    正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行的“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场”展览主要由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构成,强调视觉艺术和电影相互关联的历史。田珠莉接受采访时,谈论了她对于展览、博物馆群等的看法。在她看来,相比洛杉矶博物馆大道与当地汽车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海西岸的博物馆群得益于适宜步行的城市特点,但另一方面,餐厅的缺少无法让人们更久地驻足于此,“当人们感到饥饿的时候,他们便离开了。这是一个遗憾,因为食物就像...

    34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单纯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单纯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清初-八大山人—游鱼图长卷局部美析:朱耷,明末清初画家。江西南昌人,一生字号极多,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作品往往造型夸张,表情怪异,白眼看人,总之画面多孤寂清冷的意境。鱼是他经常画的题材,这张游鱼长卷就画了几条鱼,没有水草,没...

    75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图文]
    文创让传统文化以新面孔示人[图文]

    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胶带一问世,立马火遍海峡两岸,类似的文创产品成为大陆游客去宝岛旅游“带货”清单上的必选项。如今,短短6年间,文创已经延伸到整个文博领域,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纷纷推出文创产品: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发了“八旗兵”文具套装、“宫廷萌娃”钥匙扣等,组成“盛京礼物”;河北博物院开发了“朱雀衔环杯”系列、“长信宫灯”系列、“虎嬉鹿”系列等,将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兼具艺术性...

    108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缂丝艺术 从回鹘到大宋皇室[图文]
    缂丝艺术 从回鹘到大宋皇室[图文]

    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拍清乾隆缂丝御笔墨云室记手卷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缂”之由来缂丝在宋代被称为“刻丝”“剋丝”“克丝”...

    2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明清端砚的价格为何一路飙升[图文]
    明清端砚的价格为何一路飙升[图文]

    近年来,无论国内拍场抑或国外拍场都屡见砚台身影,并且还多次创拍卖新高。自2014年香港跨国推出“历代端砚专场”后,砚台拍卖就此脱离瓷杂类,成为独立的拍卖门类。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250万元,成交价高达586.5万元;2014年,一方梁金凌清明上河图砚成交价更是高达2200万元。砚台是被价值低估的收藏潜力股。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受到历代文人追捧。宋代四大书法...

    185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汉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了解下[图文]
    汉代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了解下[图文]

    印度尼西亚三发出土汉朝陶器。 杨勇 供图“汉代是古代中国真正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时代,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关注舶来品及‘舶来’的域外文化,更应注重‘舶出’的各种汉式文物及汉文化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杨勇研究员表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指两汉时期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前往东南亚及南亚等地的海上交通线。在当时,这是一条政治、外交和大型商贸之路,也是一条中外...

    76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张树森迎春国画作品欣赏(二)
    张树森迎春国画作品欣赏(二)

    张树森,笔名伴山,1944年生于河南太康。现为中国故宫博物院特约画师、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展览中心画师、中华龙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并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会书画院名誉院长、新疆天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天山书画报》艺术顾问、《龙都书画》执行主编、河南兴州书画院院长、河南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出版《张树森国画作品集》、《张树森彩墨画选》、《中国画鱼技法新编》等。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

    20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羊年金银纪念币在重庆发行[图文]
    羊年金银纪念币在重庆发行[图文]

    羊年金银纪念币在重庆发行重庆晨报讯  记者 吴黎帆 昨日,记者从中国金币特许零售商—重庆钱币有限公司了解到,2015中国乙未(羊)年金银纪念币正式在重庆地区发售。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套纪念币共16枚,其中金币9枚,银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乙未(羊)年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衬以连年有余吉祥纹饰,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盘羊造型衬以装饰羊...

    195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