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一是字形较大,不同于手札式的小草;二是字与字牵连较多,不同于多是单个字的小草;三是字的大小变化较多,不同于字形比较均匀的小草。这些,主要是外在的字形特征的比较,没有涉及气韵、章法等方面。
临写大草或者狂草,比临写小草更难。有人认为很少有临写大草的成功作品,这是有道理的。不过,学习草书不临大草也不行,这就需要更讲究临写的方法。首先可以练习将小草字放大来写。有条件的话,可将临写的小草字帖如《十七帖》、《书谱》等,用复印机放大一些局部,使字形大到二寸左右,然后按照放大了的小草字进行摹写和对临。由于字形大了,点画粗了,因此用笔须更加有力,含墨更饱满,所用的毛笔也要比写小草字时大些。如果没有条件复印放大字帖,可以对着小草字帖,逐步写比原帖大一两倍的字。这时须自己去体验字形放大时点画怎样加粗。将小字放大来写,如果笔画偏细,结构便显松散;笔画偏粗,字形又会显得臃肿。所以,对照小草字帖写大个的草字,除应把握结字不走形外,点画的粗细是个主要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将小字放大的临摹练习后,便可以直接临摹大草字帖了。现以怀素《自叙帖》为例,介绍一下大草的临摹方法。
首先仍从摹写入手。将《自叙帖》开头几行复印成单篇纸,用塑料薄膜蒙上摹写。《自叙帖》开头几面比较平稳,线条简洁,字形清楚,便于临摹。摹写之前,先对照释文把所要临摹的文字认清楚,这对把握字形有帮助。摹写时,第一要注意一个字从起笔到收笔的行笔过程,先争取一笔写成一个字;第二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或呼应,再争取按原帖的笔法连写两三个或更多的字。经过摹写练习,能适应大草的连续运笔,就是一个进步。
然后进行对临,方法与临写小草字帖相同,但难度加大了。对临小草,是坐在案前不悬肘书写。对临大草,虽仍可坐着进行,但不悬肘就难以连写两个以上的字。这时,须练习将右肘悬离桌面书写。也可以将左手垫在右小臂下使右肘悬起,使右腕更灵活地转动。对临之初,运笔要慢,先看清一个字的字形再下笔,一定要一笔完成一个字,不能看一个点画写一笔。在临好每一个字的基础上,再按照原帖来把握字与字的连贯。这时,要将有明显牵连的两个字或三个字一次看清楚,练习一口气写下来。随后,再练习一次看清一行字(四五个字),一笔将其写完。这样分步骤地提高要求,虽然进度慢些,但可以打好基础。另外,作为辅助的手段,有时也可以用钢笔或铅笔在小纸片上临写字帖。由于硬笔不便于提按,草字点画的牵丝萦带都成了实画,而且字形也缩小很多,无法与毛笔临写相比,但连续书写则较毛笔容易,有助于学书者体会大草的连贯性。
将《自叙帖》一篇一篇地临写几遍之后,便可改用好纸通临一遍。将四尺整张宣纸裁成一乘二尺的横条,用它正规地照原帖逐行临写,每行字数与原帖一样,字的大小与行距也要与原帖相仿。如果一天临写一张小横幅,大约半个月可以临完全帖,便可得到一份临《自叙帖》的完整记录,供对比之用。然后仔细观察自己的临写与原帖的差距,找出毛病,以便下次改进。
在对临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默临,来加强对临的能力。默临的方法除上节讲的心摹手追之外,还可以从字帖中选取一些句子或段落作为默临的重点。如果能将所选的句子背下来当然好,背不下来也无妨,可将有关句子的文字写在小纸片上,作为默临的提示。例如,选《自叙帖》开头三行进行默临,可先将这三行的文字抄写在纸条上,然后看第一行文字“怀素家长沙幼”同时回忆原帖中这一行文字的形态,并根据记忆写出。接着再看第二行的文字“而事佛经禅之”,也根据对原帖这几个字字形的记忆写出。最后看第三行“暇颇好笔翰”,再根据记忆写出。默写完这三行,打开原帖来比较,将写错的地方马上改过来,并多练几遍,以加深记忆。随后可以再默写一两遍,写得比较接近原帖即可。一般来说,将几百上千字的一本帖从头到尾默临一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抽一些句子进行默临,并不在于能将所临的字帖默写下来,而是有助于熟悉所临字帖的结字、用笔、行气等等,使对临的收获更巩固。而且,默临时不必边看帖边写字,可以将注意力从字帖上完全转到字纸上,也就等于练习了离开字帖独立书写,为未来书写作品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因此,对默临的要求不必太高,所写字形与原帖有出入也无妨,只要结字没有错误,风格接近原帖,就达到目的了。
临写《自叙帖》达到基本形似,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平时拿不出很多时间去摹写、对临和默临,可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先粗学一遍,了解一些梗概,打下初步基础,日后再深入学习,就便利多了。如果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则可用较长的时间去临写一本字帖,但也不必无休止地临下去。一般情况下,只要自己觉得懂得这本帖的大概面目,就可以暂且告一段落,换临另一本帖。几年后,还可以返回来再临以前粗临过的字帖。那时,还会有新的收获。书法造诣就是这样螺旋式地上升的。
概括起来,临写大草要学会这样一些基本功:一是悬肘书写较大的草字;二是连贯地完成一个个草字的造型,使结字的使转无误;三是不停顿地连续书写两个以上的大草字,等等。能够初步具备这些功力,就是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又前进了一步。
选自孟云飞主编《翰墨人生——刘艺书法著述及同行评论选集》(大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