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园字画欣赏
近日,逸园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画赏析”雅集,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吴青霞、刘旦宅等名家作品在活动中一一展现,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
现随着陈俊贤先生的解读,来欣赏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轻描淡写总相宜——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欣赏陈俊贤
张大千《天师池所见》立轴设色纸本1940年作 张大千这幅近6平尺的花鸟大作《天师池所见》(又名《栗树画眉》)多年来曾在香港、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先后展出,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家的关注。张大千的作品以山水和人物见多,而花鸟作品以一二平方尺的居多,像近六平尺这样的精品之作较为少见!
而且这幅作品2007年曾被收录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回声——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作品选集》,益显其珍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幅张大千花鸟画大作吧。展开画作,但见这幅花鸟作品所谓的“天师栗”旁逸斜出,枝繁叶茂之间一画眉鸟正稳占一树枝上,俯首在轻啄其淡黄的爪子,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其眼睛专注有神,其头其翅其尾勾勒细致,着色自然过渡而层次分明;其颈腹部虽只寥寥几笔,但将鸟的颈腹部毛茸茸的感觉轻松地表现了出来,益显栩栩如生。树枝用勾勒后点苔的方法,枝叶工笔兼写树叶夹黄,表示时已属秋,且与其间的画眉相映成趣。
此幅纸本立轴花鸟作品右下侧题款为:天师池在高台山半林麓中,昔天师居石城崖上。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上又有独房栗十七株,相传天师所手植,故山中人呼为天师栗也。庚辰秋日,张大千爰。印鉴为:上清借居、张爰、爰居士、青城客。
据有关资料介绍: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张大千先生被困于北平,颇多磨难。1938年离开北平辗转入川,居于青城山上清宫。该地景色秀丽,清幽恬静,诚属创作之最佳环境,故张大千自敦煌归来,仍居该地。他笔下不少佳作亦写于青城期间,此即所谓“上清借居”时期。大千寓居青城前后的日子里,以该地动植物皆有异于别处者,故常取当地自然界中诸物入画,如花卉、翎毛、昆虫等,都出诸长期细致观察,掌握物象的生态特征,成长过程及规律等,极尽“物理、物情、物态”之能事。他笔下自然随意,不尚雕饰,见写生效果。但描画精确,摄物象真态,而设色素淡,反映了他掌握自然之妙谛。而此次展示的1940年秋时年42岁张大千创作的《天师池所见》,其中“青城客”和“上清借居”两朱文印章正好显示画家与作画地点之关系,亦可见他选钤印章时考虑之周详。在内忧外患、战事频仍之时,“归来百事都堪慰”。此时安宁祥和的山居生活,秀美幽静的青城景色,丰富了画家的创作灵感,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也进入新的境界。 在南京博物馆从事书画研究近20年的书画鉴赏大家萧平先生对此画评价:大千先生花鸟从宋人院体变出,又加入了南宋僧家的野逸,此图可见一斑。寥寥数语,就将大千先生的这幅《天师池所见》作了非常精到的评点。可以说这幅画作是大千先生“上清借居”时期的花鸟画精品乃至代表作。陈俊贤:艺术鉴赏家。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曾先后担任人民网书画频道、收藏频道总策划和人民美术网副总裁,2012年和2013年曾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三集大型系列文献纪录片《国画大师张大千》统筹一职并列入2013年《乐清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