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平,男,1961年8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陆维钊研究委员会委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慈溪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慈溪画院副院长、宁波画院画师。
作品入展第五届全国书坛新人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展,首届全国书法小品展,中国敦煌书法艺术节。入展浙江省第二、三、四、六届中青展,第二、四、六、七届全浙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展,首届扇面展,全省职工书法展(三等奖),“走进西部”全国中国画展。多次在《中国书法》《书法》《美术》《书画艺术》等刊物专题发表论文和作品。
武当山日课
陈迎平:用画稿积累起沉甸甸的年轮
李人毅
一个画家的艺术之旅走得坚定沉稳,靠的是扎实的起步平台,这种平台的搭建,靠的是在创作中不断地进行着基本功训练来夯实基础的,从广义上讲,它贯穿画家的整个艺术人生。站在这一文化原点上的陈迎平,其平台坚实而厚重。
一、“埋下头来,充实自己。”
早在我们初识时,他发表在《美术》杂志上的山水画作品就深深地感染了我,当时我建议他尽快结集出初版,可迎平却说:“这只是习作,我还要加强基础训练。”我问他:“你都已届不惑之年,又有书法根基。与你同一水平的许多画家都名声大振了,你怎么不急呢?”迎平却正色道:“绘画要比书法难驾驭,不急,早着哩。”
我被他的话说得语塞了。
在当下,市场经济大潮催生了许多早熟画家,可仍有一批像陈迎平这样追求老实学问的求索者,还在扎扎实实的走着自己脚下的路。
怡情洗心
陈迎平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条从艺之路,既与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有关,更与他多年来务实求真,勤勉敬业,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密切相连。尤其当每日穿行于陈之佛等艺术大师生息的土壤时,仿佛是得到了一种文化上的暗示:“埋下头来,充实自己。”于是,他又走进了艺术学子的永不修业的课堂,达摩面壁般地开始了对丹青功力的打造。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是一次漫长的研修过程,他心无旁骛地面对一张又一张的画稿,用画稿积累起沉甸甸的年轮。
柳絮随风舞
二、两方面的研修,直通艺术规律的要义
陈迎平的研修,分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学习传统技法。
他把中国山水画大家的技法都一一进行了大盘点。把已经临过多遍的马远、夏圭、董源画山石的笔法,在边临边理解中融于了自己的记忆深处,更让郭熙、李成的树法融入自己的作品里,让这些物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地幻化着作品的形貌。
在他的习作中,我们都可见到古代山水大家的笔法痕迹,他将各家所长为我所用,这种立体式地汲取前人的精华,使得他心手相应地作画与创作。
天台石旁
二是进入实景写生与山川对话。
画家情系雁荡,多次走进这天籁圣地,以致物我两忘般的临场记录这山的雄秀,这水的绮丽。当他从大山归来后,结合照片继续整理着一石一角一树一景的局部风貌速写,而且把云水天和溪泉岭一一进行了具体的描摹。当专家看到这一幅幅一页页早已过千的小幅速写时,建议迎平,这些速写就可以出一本专辑了,再不就办一个专展。可他仍然说:“不急,早着哩。”
这两方面的研修,直通艺术规律的要义,是画家发展的一条正路。
在陈迎平看来,绘画打好基础是一生的事,且伴随着艺术创作的每个环节。无疑,他的见地是高远的。这是源自于实践而上升为学术性的艺术创作,更有躬耕垄亩之上的理论依据。
艺术之根在基础,文化传承的命脉更是源于根基,一切的速成皆有可能,但厚积薄发下的成功就更有其顽强的生命力。
一个画家的社会角色越多,往往其艺术反弹力就越大,陈迎平就是这样,他获得了工作与创作的双丰收。
陈迎平的艺术追求之路看似个案,却折射出一种文化现象:只有在综合素质和知识学养的融会贯通之时,才有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结出文明硕果。为此,其绘画成就水涨船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
四、“写山水”业已成为陈迎平的一种生命状态
陈迎平的山水画与众不同之处是以写代画,多年来他的山水画创作形成了一种自家风格,不管多大画幅的主题性创作,他从起笔到收笔总是以中锋入画,一路洋洋洒洒地将胸中丘壑置于笔端,挥就纸上。当然,先决条件来源于画家对绘画技法的纯熟掌控。
多年来,“写山水”业已成为陈迎平的一种生命状态。只要他站在案前,诺大一幅宣纸中,山石溪流,树木草船及人物都呼之欲出地尽落笔下,叠现于纸上。画到酣时,解衣盘膊,一扫平日文儒雅士的端庄谦和,醉心于忘我境界。更令人叫绝的是,他在作六尺或八尺大画时,往往卷起纸从右画起,边画边铺展,整体完成时的效果虚实得当,疏密相益,浑然天成。足见其功底了得。这种勾染结合,渲写并进,不见叠加的印痕,少了衔接的生硬,整篇效果真可谓气韵生动、酣畅淋漓。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诚然,迎平的创作状态是潇洒的,但潇洒的背后却是艰辛的磨砺过程。
中国文人画中的学术精神是脉动向前的,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画家陈迎平感悟到了继承和发展主要还是靠学养的承传。他坚信只有学养丰厚、学识渊博,及以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基础的好人品,才能走上正路,才能辩证地面对成败得失,悟出艺术真谛而进入至高境界。(岁在庚寅三月十九(2010-5-2)写于北京,本文发表于2010年153期《中国书画艺术报》)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