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代素人之书为何不能进入书法史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皓皓 点击 :

书法家提倡学习古代不善书者的文字遗迹,而不学“娟娟发屋”这类当代书写,是因为现实中的利益和保护这种利益的社会体制不鼓励这种学习。每个养鸽子的人都能进信鸽协会,但不是每个会写字的人都可以进入书法家协会。

一个人走在上海繁华的延安东路街头,大概只有在内急时才会看到路旁一块残破的木板用油漆写着“公共厕所此弄堂走30米”,也大概只有在肚子饿的时候,才会看到面铺门口一块木板上,用行书写着繁体“面”字。

然而,这些无意为艺术而为之的书写,统统进入了艺术史学家白谦慎的眼中。

多年来一直执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的白谦慎,2015年回到中国任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这些年来,白谦慎在中国大地四处寻访当代普通人书写的文字,他将此自嘲为现代的“访碑”活动。

当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被当代一些书法家奉为圭臬时,当下类似的书写却无人问津。

通常,现代的美术字和电脑字体不会引起白谦慎的关注,他关心那些和软笔(毛笔、排笔、刷子)书写有关,但在技法上又不成熟的书写,因为从中能发现一些原始的、天真的、稚气的东西。他说:“这种在旅行中不断寻找这类书写的行为,也带有‘访’的意味,有发现的喜悦。所以,我说像是现代的‘访碑’,这只是一个比拟。”

2001年,白谦慎在重庆路过青木关时,看到路旁有一家名为“娟娟发屋”的理发店,招牌的书写技法不是很成熟,但多少带有审美创作的意识,于是他停下车来,拍下这块招牌和这家理发店的环境。

白谦慎说:“立碑和访碑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宋代金石学兴起以后,访碑多指访古代的碑,比如,访汉朝和六朝的碑。在清代,金石学进入鼎盛时期,访碑活动十分活跃。晚清山东大收藏家陈介祺说,访碑只访元代和元代以前的碑,明代的碑不用访。这和人们关于‘古’的概念内涵有关。”

后来,白谦慎把“娟娟发屋”与1912年清末海派大家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书的牌匾“与古为徒”并置,写了一本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著作——《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在这本书里,白谦慎讨论了什么是书法经典,以及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

自从看到“娟娟发屋”的招牌,白谦慎再去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看到高悬的“与古为徒”牌匾时,总会思量这块招牌会不会有朝一日也像吴昌硕的书迹这样出现在博物馆中。2006年夏天,白谦慎回到重庆青木关,发现娟娟发屋已经关门大吉,招牌也不知所终。

白谦慎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学习是围绕着历代名家法书(比如王羲之、颜真卿等)进行的,但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冲击,不但古代无名氏的作品被纳入学习体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也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被当代一些书法家奉为圭臬时,他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呢?”

“500年以后,如果‘娟娟发屋’的招牌,外国学生乔丹、克劳迪亚和波琳的临摹,陈兮的作业都保存下来的话,能否成为经典?”

从1987年开始,白谦慎在美国教中国书法,学生大多数是从未接触过汉字的白人,对毛笔的使用十分生疏,他们的书写是研究中国书法极有趣的实验。

白谦慎为国外学生写了一副对联样本——“花雨游鱼乐,柳荫鸣禽多”,学生们虽然大约知道这些汉字的意思,但临摹多是照葫芦画瓢,更遑论知道笔画间流露出来的书法法度。

学生们的书写千姿百态,例如电影专业的乔丹,对运笔和结构的领悟比其他同学都强,六周课程下来,已经写得有板有眼;绘画专业的克劳迪亚,有素描和速写的基础,对线条也敏感,运笔节奏掌握得不错;广告学专业的波琳,写得不太端正,却别有意趣,后来白谦慎反过来临摹她的书写,都不得其趣……

白谦慎说:“指导这些外国学生练习书法时,我让他们临写颜真卿的楷书名作《多宝塔碑》,经过学习,有些学生的字接近范本,这是训练的结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无意追求的效果。这种效果也分两种:一种是古人没有的‘天趣’,是不落前人窠臼的地方,会让我们有惊喜;第二种效果是歪打正着,他们在挥笔书写时,出现了一种和古代作品相似的结果。这是偶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的追求。对这些作品的欣赏确实需要有书法史的眼光,需要去‘发现’。书写者本人并不会意识到这种‘天趣’和巧合的效果。”

成为白谦慎观察样本的,还有中国会写汉字的儿童的书写。被置于《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封面的书帖《唐故乐君墓志》,不是古人的碑刻,也不是后世书法家的临摹,而是武汉12岁小孩陈兮练习书法的作业,字体写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而在白谦慎看来,个别字写得竟有篆书的味道。

陈兮的父亲也是书法研究者,在父亲提点下,他的字写得越来越成熟,然而当中的意趣却渐渐消失。这让人不禁生疑:既然未经学习的天然意趣被如此欣赏和赞美,我们熟练地临摹古人经典墨迹的意义在哪里呢?

所谓“经典”,往往是由于掌握了话语权的人,成功地使用了修辞策略,促进了某些书迹的“经典化”。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以“九五之尊”的地位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赞》,扬大王,抑钟繇和小王,并利用体制的力量,成功地使王羲之登上“书圣”宝座。晚清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相当成功地运用了修辞策略,推进了碑学的发展。

“民间书法”的论述者在试图把一些过去不曾是书法经典的文字遗迹纳入欣赏对象和学习范本时,用的种种赞美之辞,诸如“民间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的根本动力”“民间书法具有平民精神”,等等,在白谦慎看来,都可以说是努力把某种文字遗迹“经典化”的修辞策略。

白谦慎认为:“古人的典范都是成年人建立起的,需要经过完整的学习过程来掌握它的游戏规则,也是技法和各种审美观念结合的产物。在清代碑学兴起之前,中国书法经典体系中的各种典范都已相当成熟。每个朝代的人学习这种典范,也不断地用自己的实践来丰富它。碑学兴起之后,强调原始、古朴、稚拙、天趣的审美倾向越来越强。

“我们熟练地临摹古人典范墨迹的意义,在于发现那些天趣的是书法家,而不是书写者。而这些天趣不可能在被临摹后得到传承,因为它们是自然发生而非学习的结果,是不需要积累的。也就是说,现在意义上的书法只要还存在一天,学习必须从经典开始。把一种本不是经典的东西纳为学习的范本,是经典化过程的第一步。至于它最终能否成为经典,还要看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面的感叹,白谦慎提出一个疑问:500年以后,如果“娟娟发屋”的招牌,外国学生乔丹、克劳迪亚和波琳的临摹,陈兮的作业都保存下来的话,能否成为经典?为什么这些作品非要等500年才有可能成为经典,而今天绝无可能?

正如白谦慎在书中所言:“书法家提倡学习古代不善书者的文字遗迹,而不学‘娟娟发屋’这类当代书写,是因为现实中的利益和保护这种利益的社会体制不鼓励这种学习。”

每个养鸽子的人都能进信鸽协会,但不是每个会写字的人都可以进入书法家协会。

“我们的当代艺术策展人都成了点石成金的仙人,他们具有让所有东西都能进入美术馆并成为‘艺术’的魔力。”

书法是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形式,今天却以不同的姿态进入当代艺术的范畴。

香港奇人曾灶财,自称“九龙皇帝”,在香港街头留下大量书法涂鸦,一度成为有碍市容观瞻的乱画被刷洗掉。后来他的作品被当代艺术策展人请进了美术馆,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曾灶财是至今唯一一位获展的香港人。如今,他在街头的墨迹还被香港政府用玻璃橱窗保护着,作品也屡屡出现在拍卖会上。他的墨迹堪称当下普通人书写被变成艺术品的代表。

白谦慎觉得:“曾灶财写的字,从视觉上看很有意思,有冲击力,而且他日复一日地写,写了几十年。他的字,别有风味。但是,把他写的字作为‘书法’来对待,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书法’,是不是所有的汉字书写都算‘书法’。至于他的书写被当代艺术策展人请进美术馆,这也不足为奇。请问,今天有什么东西不能被当代艺术策展人请进美术馆?哪位当代艺术策展人,敢为此下个定义?我们的当代艺术策展人都成了点石成金的仙人,他们具有让所有东西都能进入美术馆并成为‘艺术’的魔力。”

除了曾灶财这种被策展人请进当代艺术圈的例子以外,不少职业艺术家也在观念艺术创作中将书法作为创作资源。例如徐冰的“新英文书法系列”探讨“不同文化在语言和文字交流的错位和误读”问题;谷文达的《碑林·唐诗后著》涉及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与再翻译,试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以文学和艺术的因子与英语世界对话;邱志杰的《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暗示了对传统的无限重复只会毁灭传统的观念,也对中国传统书法和传统文人的行为方式进行了解构,等等。

白谦慎认为,“这些作品的构思都十分巧妙。当然,我们还可以此反观,汉字和汉字书法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的社会和艺术功能”。然而,徐冰1998年在纽约和白谦慎交谈的时候,却意味深长地说:“尽管我的一些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为评论家所关注,但以后人们在研究这一时期的视觉艺术时,他们或许对今天的广告更为重视。”

相关文章

  • 风起太快吹的脸疼:我国私人美术馆的现状与未来[图文]
    风起太快吹的脸疼:我国私人美术馆的现状与未来[图文]

    对于中国人来说,私人美术馆仍然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因为即使是美术馆,很多人都还比较陌生。提到美术馆,大多数人往往第一印象是巨大的外部体量,优美的内部空间,以及昂贵的艺术品。对于它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却是模糊的。认为它就是一个展出艺术品的地方,好像与日常生活也没有太大的紧密联系。艺术圈、高大上人士或许经常去,其他人就不会经常去了,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进过美术馆。而一般来讲,在中国有实力建美术馆的人...

    112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遗貌取神——黄宾虹、林散之和李可染的传统观[图文]
    遗貌取神——黄宾虹、林散之和李可染的传统观[图文]

    拟龚贤山水(国画) 39.5×34厘米 1909年 黄宾虹浙江省博物馆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少有未曾经历大的断层,数千年传承有序的古代文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绘画,尤其是讲究师承的山水画,在晚清陷入陈陈相因的泥潭而渐趋没落。彼时,海上画派的花鸟画和留学欧日学子带回的西方绘画成为时髦,来自新安的黄宾虹却坚定地选择以山水画作为自己的方向,致力从中国传统内部寻找突破。黄宾虹...

    3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拉斐尔:被忽略的艺术智慧[图文]
    拉斐尔:被忽略的艺术智慧[图文]

    现藏于佛罗伦萨皮蒂宫的《椅中圣母》,可谓拉斐尔圣母题材巅峰之作。在这幅画中,圣母没有被画成高高在上的“神”,而似邻家女孩,安详温柔、优雅端庄。这无疑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2020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逝世500周年,全球各大博物馆原本都计划了持续整年的各类特展。然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令一批展览不得不“停摆”,尤其是在拉斐尔的故乡意大利。我们期待着疫情早日...

    7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痴情韵语神农秘 着意丹青本草香  乐清名中医周朝进描绘《神农本草经》百味诗书画
    痴情韵语神农秘 着意丹青本草香 乐清名中医周朝进描绘《神农本草经》百味诗书画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叶长一医者仁心。乐清市名中医周朝进医生,精通医道,擅长诗文,又酷爱绘画,近三年来,他重拾画笔,用水墨描绘出自己钻研了一生的“本草”。森森侧柏接云天,干似青铜寿数千。香叶清凉风湿散,炒焦止血衄痰平。柏仁益智定魂魄,又善通肠治失眠。子叶皆能乌白发,养生滋润得延年。甘酸五味出边辽,粒粒珊瑚红紫雕。滋肾益精治遗泄,养津止渴疗咽焦。宁心保脏悸惊愈,敛肺清金喘咳消。生脉散...

    73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学勤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学勤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书坛巨匠潘学勤先生与...

    26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著名画家路波[图文]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著名画家路波[图文]

    【画家简介】路波,字平之,号壶公,生于1958年7月,山东滨州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原滨州日报社副主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华传统文化(青州)研修院副院长,山东省国画院副秘书长(理事),北京台湖国画院副院长,青州市美术家协会(特聘)副主席,青州市对外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山东维坊工程职业学院风凰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先后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教育部《中国写意...

    4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美术家》诞生记[图文]
    《当代美术家》诞生记[图文]

    • 新百年 新征程•《当代美术家》诞生记叶 笪1982年,吴应骑由中央美术学院分配到四川美术学院。报到第一天,当时的老院长龙实给他谈话:“看了你的档案,你办报办刊很有经验。我们学院一直想办学报,是请美术界的老同志汪子美负责筹办,已经四年过去了,现在八字没有一撇。其它几大美术学院都有学报,唯独我院没有!所以在你报到之前,院里已研究了你的工作,一是办学报,二是抓一些学术活动。你暂时在我的办公室...

    2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国泰民安 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李秀峰[图文]
    国泰民安 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李秀峰[图文]

    【画家简介】李秀峰,1948年1月出生,河北省泊头市人,甘肃国画院院长(法人),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专职副主席廿余载,多年担任甘肃省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美协第五次美代会代表,受邀担职国内外数十家美术团体领导机构。美术作品先后廿一次入选(或应邀)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并在其中获二等奖...

    183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蔡智[图文]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蔡智[图文]

    蔡智艺术简历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二级)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协理事“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广西国画作品展”国家画院主办“广西是个好地方—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全国政协主办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南方地域特色中国花鸟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国家画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

    152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笔墨风采 林再成[图文]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笔墨风采 林再成[图文]

    林再成作品——林再成书法批评林下惊风两年前我曾对林再成书法作过一段简短评论:学米芾者,代不乏人。如晚明徐渭、王铎等人行书皆从米化出,但侧重点与所得不同。在个性自由、思想多元的社会中,米芾沉着痛快的笔触与欹侧的结体往往契合许多人的心性从而成为重要的取法对象。当代亦复如此,学米者甚多,但有成者鲜少。林再成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林再成科班出身,法度的精准掌握自不在话下,用笔准确果断,结字造...

    53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图文]
    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图文]

    呼志远 若得林中立锥地 不妨待老此山中 142cm×73cm文: 段志刚我与志远兄均有幸先后追随谢冰毅先生学习绘画,多年来或相携绘事切磋技艺,或结伴远足诗酒唱和,期间我颇多受益。志远为人谦和方正、温文儒雅,在教学工作之余勤于笔墨,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系统而精深,在青绿山水画领域更能笃定慎行,独出机杼。近年来,他的一系列作品无论是丈二巨幅,还是扇面册页,烟云树石间,堂皇醇美的气息扑人眉宇。...

    117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孤本《群玉山房诗集》狂狷思想及其精神气质[图文]
    孤本《群玉山房诗集》狂狷思想及其精神气质[图文]

    手稿《群玉山房诗集》书影太谷学派作为“徘徊于学派与教派之间的活化石”,是考察中国近代民间学派和民间宗教之间影响和流变的难得而珍贵的典型“样本”。学派南宗领袖李光炘,秉承学派始祖周太谷遗志,不避俚俗,会通三教,传道于南,成功使得太谷学派从黄崖事件的政治阴影中摆脱出来,并使得太谷学派的道统能够承续和发展,被其后学南北宗主黄葆年奉为圣人。近日著世的《群玉山房诗集》,是由黄葆年删订,李光炘亲自审阅定稿的...

    13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张志民——纵横捭阖 自成新格[图文]
    张志民——纵横捭阖 自成新格[图文]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男,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浙美)山水画高研班。现为山东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

    81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郑方杨作品欣赏[图文]
    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郑方杨作品欣赏[图文]

    和郑方杨大师在温州老家见过几次面,有朋友欢聚时,也有在艺术展览会上。我发现每次名扬黄杨木雕界的郑方杨都很低调,话语也不多。在别人赞扬他构思巧妙、技术精湛时,他要么微笑不语,要么只简单讲自己的想法,给人的是朴实、踏实、谦虚甚至有种腼腆的感觉。前不久,我借回老家的机会联系了他,在他的工作室采访了他。郑方杨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象阳镇(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一个民...

    120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翟培宏:孤独的向往者[图文]
    画家翟培宏:孤独的向往者[图文]

    翟培宏从事坦培拉绘画研习创作多年,早年师从我国著名写实主义画家、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孔喜先生。现从师著名画家彭彬。以老先生人品画风为楷模,被彭老授予“偶琢匠心” 之雅号。翟培宏翟培宏的绘画,并没有停留在绘画表面材料和技法上,他的绘画,着重抒发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感悟,以西洋悠久传统绘画技巧表现中国人独特的东方意境。他的作品可以分为几个系列,一个是老门系列,一个系列则可以称之为田园系列,另...

    139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