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肥仔 点击 :

谈到徐白一先生,还要从纽约华美协进社的华美人文学会说起,我们学会的共同主席汪班先生将徐白一的作品介绍给我,我是先看到徐白一的作品,后见到其人。我虽不是画家,但是徐先生的作品与众不同,其格调高雅、气度不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年秋,我们邀请徐先生到学会举办讲座,可惜当时徐先生回国了,讲座没能如期举行。到了2015年春,又约定6月来华美人文学会,可是徐先生因病又一次推迟;11月,因徐先生的病情再一次推迟;直到2016年3月才到华美人文学会成功地举办了“关于中国画的创作与思考”的讲座,可见徐先生和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的缘分之深。

徐先生的这次演讲可以说极为精彩,是华美人文学会有史以来举办过的绘画类讲座中最为成功的一次。讲座之前我们书信往来不断,多有了解徐先生的艺术主张和他对绘画的观点和见解,由此我也很关注徐白一先生的各种信息。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画家,在艺术创作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在绘画表现上更是独树一帜,开了一派新风。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雪道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鹰击图

最近看到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写的《长白情深与工笔表现——徐白一的工笔山水画》一文,通过仔细查看徐白一先生的作品,品味之余,感慨良多,令人激动不已。徐白一是当下少有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精美恬淡,优雅纯净,画面犹如仙境般的美让人心醉。思之再三,不吐不快,在此,笔者不避锦上添花之嫌,在徐恩存先生论述的基础之上赘述一二。

每个画家的内心都有与众不同的情结,有对人的,有对事物的,也有对景色的,更有对故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对画家而言,梦牵魂绕的正是从孕育生命和成长的故乡升华为精神栖息的心灵故乡;当代尤其如此,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性”使人越来越疏离于故乡,而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思,只能在构筑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求得某种抚慰,以满足现代生活中的缺失。

画家徐白一,近年专注以长白山和东北大平原风光为主题,创作了为数甚多的作品。他的作品以宏观的视角、宽阔的视野、严谨的构思和细腻入微的刻画,表现了长白山千里绵延、巍峨壮观的宏大气象,表现了东北大平原特有的“大、平、广、远、荒、冷”的内在精神。他善于把握宏大场面,在删繁就简与苦心经营中,巧妙地将“古、今、中、外”四大要素结合在一起,尽显一个高超艺术家的超人能力,更好地处理了山水画主题中的长白山风光和东北平原的景致。在背离“三远法”的原则下,他对虚实、浓淡、黑白等关系做了恰到好处的处理,并确定了作品的结构与空间关系,使作品不论尺幅大小,都能产生“远观气势逼人,近看耐人寻味”的效果魅力。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平畴摇揽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早春

徐白一的长白山风光及对东北平原雪景的描写,都采用了工笔花鸟画的细笔精微刻画表现方式,这自然决定了他的审美取向与美感传达与历代画家的不同。他这种从工笔花鸟的细笔到宏大场面的表现是前无古人的,笔者注意到,他的工笔山水画承继了中国工笔画的抒情品格、诗意气质以及含蓄、浑然的“造境”特点,尤其是他尊重“形神兼备”的艺术法则,在“气韵生动”中营造工笔山水画的美感。而审美取向的明确与理想追求的建立,使徐白一的作品在融入了自我体验与感受的同时,得以在法度与自由中形成个人化的表现风格与形式手法,并在不断的实践与深化中,使个人的手法与风格得到完善。他的艺术语言是前无古人的,是他根据多年来的艰苦探索,悉心揣摩,不断总结出的一套适合表现东北特质的笔墨语言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在标志其建立了个人绘画风格的同时,也奠定了东北平原绘画的基础,这一贡献不但巨大,而且有着深远意义。在此,我不能不将徐恩存先生对徐白一绘画的几段评价奉现给读者,因为这评价精深至极,他是这样说的:

“工而不工”与“不工之工”,是徐白一工笔山水画的重要特点。阅读他的作品不难发现,徐白一的工笔山水画,其语言特点是,扬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尽管它吸收了古人工笔画的手法与经验,譬如,宋人工笔画的严谨,诗情与法度的互融,以及在画面经营中的借鉴与发挥,等等,但他并未沿用古人之法一成不变,而是汲取了小写意的自由表现性和西方绘画的某些要素,新的绘画手法与某些元素进入画面后,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性,使其内涵获得了拓展,并进而体现出一种时代感和时代精神。

“工而不工”,“不工之工”,其实是说,工笔的严谨法度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在不违背工笔画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有分寸地、适度地突破其有限范畴,使作品更符合画家的主观创造和审美理想的要求。徐白一的工笔山水画正是在这一规律与前提下进行某种“整合”的结果,画家偏爱全景式构图,用以展示天地浑然一体的宏大场景,并在宽银幕式的横向展开中,使山水景物呈现水平状,在一种相对稳定的视觉感受中,展现弧线、斜线、曲线、短线、长线的交织——如宽阔的雪原、丘陵、远山及道路,使画面的空间结构与关系在各种线的走向中得到确定,由于线的丰富变化与组织,作品的山水意象逐呈现为层层迭加、连绵起伏、主次分明、气势宏伟的情景;尽管,在手法上运用了工笔画的形式、语言,但在意象选择与处理上,并非事无巨细的还原自然的真实,而是,以工笔画的形式语言,用“工而不工”“不工之工”的“工写”兼具的手法,去捕捉他对大自然——长白山以及东北大平原的艺术感受,这种感受是“感觉”性的,而不是真实的还原,场面虽大,却不空泛,画家依据感觉的逻辑由近景而中景,再到远景,依次推进,使“三远法”的高远、深远、平远在这里产生纵深感、高峻感和宽阔感。徐白一山水画的特点是,近景多为平坦、宽阔的雪原、丘陵,中景为树林、灌木,错综复杂,着墨最多。细细看去,发现枝条的不同形态,树皮质地的不同,叶片的形态各异,以及野草、山花的迎风摇曳,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足见画家对细节的关注与技法的娴熟,以及“烂熟于心,挥洒自如”的了然,这一切源自他对自然的熟悉和了解,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没有大量的写生素材,是难以做到此点的。远景的绵绵群山与长白山主峰,以及天池,乃至其它有关长白雪乡、雪原等作品,都在形神兼备中注入了画家的情感,使山水充满人文精神,而非简单的自然景观再现;在徐白一那里,长白山系列的山水画,就是他为自己心灵寻找并构筑的属于他自己的、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与世无争、甘于寂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此精神,才能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同一主题,不厌其烦,反复推敲,一旦诉诸绘画形成语言时,才能从容自然地给以表达。徐白一,作为画家,他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去面对他的故乡、他的艺术母题——长白山以及东北广袤的大平原。而他也正是在数十年的面对中,独得自然的启迪,获得了创造的智慧与灵感,这是他获得成功的内在资源,因此,他的艺术体现出“充实与优雅”之美。

作品是检验画家创作态度、学术观念、智慧灵性唯一的见证,徐白一矢志不渝,数十年如一日地描绘、表现着长白山以及东北大平原这一永恒的艺术主题,建立起了表象东北大平原以及冰雪绘画的艺术语言体系的同时,也确立起了东北绘画的审美精神,并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这本身就说明了“苦心人,天不负”的道理。是的,我们看到,徐白一的艺术在“以技入道”中得到升华与提高,而且,步履越来越坚实。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徐白一是东北有史以来最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出现必将改变东北绘画没有自己独特体系和面貌的局面,他的出现奠定了东北绘画的审美基础,他的作用对东北绘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徐白一必将成为一个开疆破土的重量级艺术人物,他的作品使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更加相信,徐白一的艺术追求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他的绘画艺术也必将载入中国绘画的史册。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大雪幽月图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清气满目 霜染长白

白一谈艺

“大、平、广、远、荒、冷”,这六个概念合在一起作为东北平原绘画的精神特质和审美,是我在《表现形式与表现语言统一之思考》一文中提出并阐述的,现就这六个概念做一专门的解释:

东北的“大”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大,也不是大小的大那样的简单。这个大是画家在内心的胸怀之大,是天地间的宇宙之大,是大道之大,它大到无形,无远弗届。在绘画的表现上是一种抽象,没有办法找到适合的某种形式来表现。

东北的大是通过对人内心的震撼和气势的恢弘表现在各个层面上的,使人时时可感但又无法表现,因为没有相对应的绘画语言模式存在,这也使得画东北平原的画家只能借用中原画法来表现东北平原题材。这个大有时让画家束手无策,于是就出现了表现不对称、不确切,大有词不达意的感觉,以致始终没有理想的作品出现,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画派。

平是平淡,平坦。一般都讲“平淡无奇”,可奇恰恰是从平中而来的,没有平就没有奇的存在,故平为奇之母,若想发现奇就不可能忽略平的存在。东北平原在无奇之中孕育着无数的遐想空间,在平淡无奇中产生着那些微妙而细小的变化,延绵着这块土地的生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让人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萌动。

广

广阔无垠,广与大是紧密相连的,广必大。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序:“乾元广远,涵育无垠。”说的都是广大无垠、无边无际之意境。东北的大野长天、天长地广正是这一情境的再现。

远是指辽阔悠远,《诗?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载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又有“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见也。”

远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意境之所在。远与广之间是相连的关系,远必广必悠,心远广阔。《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将悠远绵长、寂寥无声的意境描写得神秘动人。东北的远是深层次的,是丰富多彩的,这悠远之中蕴含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情怀和希望。

荒与远也是互为关系的,远必荒,人迹罕至,荒远、荒芜、荒土等都在说明这一点。《广雅?释诂一》:“荒,远也。”《诗?大雅?刘公》:“幽居允荒”。荒凉苍茫,悠远绵长,是东北大地特有的风貌,人少地荒,夏短冬长,秋冬一到,寒风瑟瑟,天高日冷,长云无边,使人心中不免有一丝苍凉和惆怅,这与江南、中原截然不同。北方的荒会让人悲心自生,仿佛魂魄都被大自然所控制,不能自己。

冷是一种温度低下、寒冷的形态,东北除了以上五大特质之外就是这个气温特性的冷。寒冬到来,北疆严寒的地方低温可达摄氏零下45度,可想而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和景象。唐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是对当时景色的一种描绘,风雨凄凄更加映衬出冷袖的舞动,使意境更加动人。

冷还有一个关联词是“静”。静,肃也,肃无喧嚣还是人少地荒,寂静无聊。天气的寒冷不宜人类居住,自然就少有人活动其中。寒冷的气候致使当地的人文痕迹、植被生态与江南、中原等地大不相同。

以上六个要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是互为一体存在的,缺一不可地构成了东北大地的内在审美特质,也体现了东北大地的内在精神。可以说,提出这六大要素的同时,东北中国画的表现标准也就形成了。确切地说,只要在表现东北题材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出这六大要素,这样的作品便可以表达出东北大地平原的美,作为表现东北的绘画才会有艺术价值。

东北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雪。雪与冷是一同存在的,隆冬时节凛冽的寒风呼啸在东北的大地之上,漫天的白雪一望无际,大雪覆盖的平原下是一种清冷无暇美似玉的世界,有着别具特色的意境和韵味。广袤悠远,荒冷寂寥,大野长天,孤云一片,苍莽大地散发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美,这美不是一般的美,是天人合一之美,是天下无疆之大美,更是无邪纯正之美。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归雁日出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清洌弄影

纯正经典的独白——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 艺术常识

徐白一,字古沙,号天佐人客,1958年生于长春市,现任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中国古典绘画研究所所长、艺术系教授。

对当下中国绘画的状态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提出“中国绘画是在一个精神指引下的两套标准,即五代两宋的画家画和后来兴起的文人画,文人画只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标准。”

创造性地将绘画艺术归纳为五种表现形式:以有表有的写实具象绘画;以无表无的抽象绘画;似与不似之间的半抽象的中国文人绘画;以无表有的反抽象绘画;以有表无的原象绘画等五种绘画形式。其作品采用以有表无的原象绘画的写实艺术语言来表现无形抽象形而上的感觉。

通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建立起了一套东北平原绘画的理论系统和与之相对应的绘画语言表现系统,总结出东北平原的六大主体审美精神为:大、平、广、远、荒、冷。根据这六大主体审美精神,近年来潜心于中国北方平原冰雪绘画的表现及研究,同时撰写了一批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性论文。作品以表现长白山及松辽大地的平原为主。是中国北方平原画派的创始人。作品有着一种静谧抒情、惬意超越的无形之美。

旅居美国15年,曾游历欧美及亚洲等十多个国家并举办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前瞻性地提出艺术即将进入科技艺术时代,并发表《科技艺术的形成与影响》一文。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运动艺术学”,进而提出“艺术创作学”等新概念。

(作者何勇为联合国中文组教学组长、纽约华美协进社人文学会共同主席)

相关文章

  • “八大山人”:朱耷独创的“表情包”[图文]
    “八大山人”:朱耷独创的“表情包”[图文]

    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中,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河上花图》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这幅巨幅长卷与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相映生辉,堪称“八大山人”一生境遇的缩影和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朱耷,明宁献王朱权后裔。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157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党旗飘飘 喜迎建国庆——著名画家钱忠良[图文]
    党旗飘飘 喜迎建国庆——著名画家钱忠良[图文]

    钱忠良·艺术简历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北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保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理事保定市中国画学会会员顺平县书画协会主席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公望富春·全国山水画作品展”;“河北省第二届艺术联展”获河北省一等奖;河北省“燕赵群星奖”一等奖;...

    187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史乙成:把心境幻化为一件美丽的青花瓷作品[图文]
    史乙成:把心境幻化为一件美丽的青花瓷作品[图文]

    史乙成在创作中对于一个喜爱艺术与美学的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寻求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尤为重要的。譬如说:中国画,中国书法,在工具、材质上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当我们把毛笔换成刻刀,把宣纸换作石头,焕然一新的笔触与线条,会给你带来鲜活而跳动的喜悦。那么,如果再把石头换作陶胚,墨汁换成矿物质元素,又会产生什么奇特的魅力呢?“走,画瓷去!”画瓷,自然首选景德镇,这三个字举世闻名。景德镇,...

    151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的鉴定和鉴定者[图文]
    艺术品的鉴定和鉴定者[图文]

    最近看艺术圈的各种新闻有点火热的味道,前有《千里江山图》被质疑是伪作,各种长文论战,后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任馆长托马斯坎贝尔在社交媒体上就达·芬奇以4.5亿美元成交的《救世主》与异议者公开开战。这种级别的鉴别,笔者是插不上嘴了,只是想说,真真假假的争论在收藏圈实属常事,往级别上说,博物馆级的藏品都有真有假,甚至两岸故宫的有些藏品都不好说,更有各种令人叹服的学术讨论成为学界美谈;往金钱衡量上说,拍...

    106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清代辟雍歙砚考释[图文]
    清代辟雍歙砚考释[图文]

    陕西安康 刘勇先苏州市肇泰民俗博物馆收藏的这方辟雍歙砚(见图),砚直径16.7厘米,厚3.2厘米,底假圈足径13.8厘米,足沿径0.8厘米,沿足沿下凹0.2厘米。凹底内刻阴文草书“翰墨飘香”,署款“徐兰”。徐兰是清代诗人,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字芬若,号芝仙,江苏常熟人。其少从王士祯学诗,诗体近李贺,擅画花卉及白描人物,线条生动,名盛一时。二十岁时出游京师,数十年仅回乡一次。康...

    15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曹展云[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曹展云[图文]

    作者18年在法国卢浮宫【艺术简历】曹展云,1982-1986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1998年分别入中央美院技法班及油画系三画室进修。1999-200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2001-200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创作员,中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外名人研究院研究员。作品欣赏《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

    12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礼宾:《马拉之死》如果是张照片[图文]
    刘礼宾:《马拉之死》如果是张照片[图文]

    《马拉之死》我生在农村,上世纪70年末,住的老房子也有30多年历史了,屋子被灶熏的黝黑。于是就把一些带颜色的纸贴在墙上。印象最深的一张画就是《马拉之死》。彩色的,印刷质量很好。估计是把《画报》拆开,贴在墙上的。之所以对这张画印象深,是因为和玩伴有过一次争论。争论的主题:这是张照片,还是一张画?我坚持认为这是一张照片,他坚持说是一张画,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因为有过这次争吵,没人的我时候,我经...

    3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浅析紫砂陶刻在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图文]
    浅析紫砂陶刻在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图文]

    陶刻是紫砂装饰的手段之一,书法、绘画、篆刻最基本的要素是线条,线条所表现出的线形、线质、线性的美感是陶刻最基础的关键;陶刻是通过一把刀来表现的,要求刀法的娴熟和对书法、绘画表意的准确无误,为了表现线条美的各种效果,刻划线条的刀法有不同;刀法是表现线条生命力的手段;刀功是人们在欣赏陶刻作品时的品评标准之一。紫砂陶刻与中国的书画艺术同出一源,是以紫砂陶刻技艺不单要注重内容形式、手法技巧,还需要一定的文...

    103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韩殿君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韩殿君国画作品赏析[图文]

    编者按语:韩殿君是位学者型的画家,他的修为在童年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良好的家教,他学古诗是在娘怀里哼出来的。母亲是个读书人,在东北的普通工人家里为妇,相夫教子,使得韩殿君在国学摇篮中成长。韩殿君初学绘画擅人物,后学书法主颜体并通览真草隶篆,而金石则别有风韵,诗书画印都有佳构问世。在天津杨柳青出版过专著。他的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让我们最为入心的是这批气韵氤氲的近作。这里介绍的作品分两个...

    117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清代画家张若霭《蓬莱仙阁图》[图文]
    清代画家张若霭《蓬莱仙阁图》[图文]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云涛烟海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三神山”,即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处海上神山,均为人间向往的仙境。其中居首的蓬莱,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即发生于此,而因地理位置和光的折射、全反射而形成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加上山上有长生不死药的种种传说,更是令蓬莱在历史上一直充满神秘的色彩。历史上,蓬莱既是古人向往之地,又是文人墨客恣...

    19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对比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八期[图文]
    对比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八期[图文]

    现代—方增先—少女写生美析:方增先,浙江浦江西塘下人(今属兰溪),现代著名画家 ,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因为是写生作品,整幅画只有一个人物,但是在人物身上的中国画技法的对比变化确非常丰富。女孩的上衣是用大块墨色来表达,水墨淋漓,既反衬了少女脸庞的...

    5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颜振胜油画: 阳光沐浴下的心灵港湾[图文]
    颜振胜油画: 阳光沐浴下的心灵港湾[图文]

    关注海南油画的朋友,可能会见过“颜振胜”这个名字。没错,他是一个生长于海南,并擅长用印象派手法捕捉海南光色之美的海南本土油画家。在长达40多年的绘画实践中,颜振胜留下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作。例如《篱笆与村童》《鱼仔》《硕果累累》等作品不仅获得了省级美术展览的银、铜、优秀奖,还曾入选全国性展览。篱笆与村童。受访者提供近日,以“唯美的吟唱”为主题的颜振胜油画作品展在琼海开幕,岛内外油画爱好者纷纷...

    172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封货与手洽: 北方文物交易的特殊方式[图文]
    封货与手洽: 北方文物交易的特殊方式[图文]

    莫友芝隶书联研究中国书画文物交易,“拍卖会”形式、过程、理念和行为,肯定是第一个要追究的学术目标。与画廊经营的主客双方点对点买卖交易相比,“拍卖”引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第三方概念,买卖双方并不直接交易,而是有一个委托方在居中调停。而且买方也不是明确的特定对象,而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谁出价高谁就是买方。拍卖的特征,就是竞价竞拍,谁出价高谁得。拍卖的形式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据说清末圆明园遭劫,八国联...

    154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别具一格的陈容《云龙图》[图文]
    别具一格的陈容《云龙图》[图文]

    陈容《云龙图》绢本广东省博物馆藏自古以来,龙便是皇权的象征。宋朝之前,虽然龙的形象已经入画,但真正的画龙“专业户”却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的。北宋的董羽、王显道、吴怀和南宋的陈容、艾淑、僧法常等,都是画龙名家。其中,南宋的陈容是画龙的佼佼者。陈容(字公储,号所翁),福建长乐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曾做过福建莆田太守。据说他能够泼墨成云,噀水成雾,在画龙的时候喜...

    189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抽象艺术的推广还有进步的空间[图文]
    抽象艺术的推广还有进步的空间[图文]

    康海涛 《无题》 76.5cm×55cm 2013 纸本丙烯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陈宇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虽然抽象艺术诞生至今已超过一百年,无论是艺术成就及还是市场价值,都得到了认可。但对于国内大众及部分藏家而言,抽象艺术仍意味着看不懂。在2013年,台北市立美术馆助理研究员刘永仁曾带着《非形之形——台湾抽象艺术》展来到广东美术馆,他曾对记者表示,即便抽象艺术在台湾已经发展了五六十...

    17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