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写实间感悟自然的本真
—— 油画家靳军印象
我应邀出席北京泰龙书画院学术笔会,结识了既是企业家,又是油画家的靳军。畅谈中我为他对艺术追求的刻苦精神所感动,欣然接受去他画室欣赏作品,进一步了解后萌发了为他写一篇文章的想法,解读他不为人知的油画情节。
靳军,1964年生于河南省滑县。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家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小时候家境贫寒,虽有自己的爱好,但无力步入艺术的殿堂。直到1979年,艺术之路才为他敞开一扇之窗,参加在县美术馆举办的美训班。尽管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他受益非浅。 他被王风良老师收为弟子.留在县文化馆为曲剧团绘制布景,1982年17岁的他独立为市文工团绘制了话剧【高山下的花环】全套布景,有了施展才华的阵地和一展雄心的舞台。
1984年有一技之长的他应征入伍,更为幸运的是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他的特长很快就显现出来。时年,军民共建如火如荼。由于他所在街是全军军民共建第一模范街道,兼任了街道的板报工作。1986年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果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备,他被选中参与筹备工作。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他几年之内逐渐羽翼丰满。在军内外报纸和刊物上发表刊头画三百余幅,为军队两用人才有声教材设计包装封面一百多套。
1988年,全军举办放影员书画展,靳军的一幅取材于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油画作品《军人意味着什么》获得一等奖,并被评为卫戍区优秀标兵。正当部队计划送他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时,一次意外的电击让他留下脑部残疾而未能如愿。
带着遗憾,靳军于1988年底退伍。回乡后的第一件事,是在家乡举办老山前线油画作品展,一幅幅作品如临其境。发人深思,震撼人心.让人欣赏作品的同时理解了当代军人的付出,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退伍安定下来后,靳军虽当过合同民警、团支部书记,每一个岗位他都尽力地去做好角色的转换,但他的艺术情结始终没能释怀。1991年,他带着对艺术的追求和憧憬旅居新西兰,3年中他感受一半是城市,一半是海水的异域风情。在基督城,他体会到浓郁的英国气息。在皇后镇,他陶醉在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四季胜景中。在福克斯冰川、米佛峡湾和陶波湖,他饱览美丽的湖泊风光、自然景观和火山的风采。在湖畔小镇瓦纳卡,他融入了当地精致生活,充满激情地参与家庭娱乐和探险。在爱歌顿农场,他亲身体验异域的农场生活。在毛利文化村,他欣赏独特的、撼人心魄的毛利歌舞表演,观看毛利人或古朴或精致的雕刻,了解毛利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在伊甸山,他参观12世纪时毛利人要塞的遗迹……旅居生活,仿佛把他放归自然,无穷尽地去感悟自然,得悟本真。虽然清贫,但感受和写生厚实了他的造型能力和笔下功夫。
1996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又承接了全国第二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果展 。国务院军转办展览筹备办公室想到了首届骨干人才靳军,很快,1张盖有3个大印的调令又将他特招入伍,被安排在军事博物馆对外展览办公室。依然是两年多时间,他参与了20多个军史馆以及地方史馆的设计制作。
1998年,军队各种形式的三产被画上句号,加上个人待遇的变更。他果断下了决心:就地转业,创办《北京中联创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创业的艰难与不会经营使公司状况举步维艰。2003年春节过后,某军区要建军史馆,正在打听他这个人。军事博物馆朋友第一时间的推荐,他严谨的设计理念,耐心的工作作风,图纸的一次性通过使他顺利承接了布展工程。优质的工程结束后是相继而来的一个个订单。几年后,靳军在不断地交学费中有了经商的经验和资金的积累,并依靠诚信相处有了人缘和生意上的众多合作单位。 为了公司,为了养家,用靳军的话说;我失去了十几年画画的时光。有了经济基础,他开始偏重艺术的回归。
2008年一直以来,靳军以写实的格调钟情于战争题材和乡土风情的创作。作品从题材、画风、技法、颜色到构图都力求自然和天籁。用他的话说,这些景物是他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已经烂熟于心,融入血液。他痴迷于此,无法淡忘这种情怀。所以,作品不论大小,画面都是简洁明快生动,没有多余的铺陈、拿捏和做作,以“山野拾野趣,陌外寻诗魂”的创作作风达到天籁。每一幅作品都追求形而上的意境;都能见到原场景、原生态;都力求用自己的语言表白,让读者在天人和谐的恬淡景物里读出一些味道来。
《塔山阻击战》是一幅巨作(42m×5m)。500多个人物,数十个视觉焦点,他以气势驾驭战场,以变化结构神态,在动静无端中升华主题,使整个画面笔法流畅,布局生动而有序,潮水般的军队在震天的吼声和遍地的狼烟中,或依托阵地运动,或察看战场态势,或冲锋呐喊,或短兵相接,场面撼人心魂。就是这幅巨作,他仅用27天时间,可见其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以及对战场、军史的感悟。此后,他还创作了半景油画《上甘岭战役》(21m×4m)、《决战怒江》(11m×8m),油画《东江纵队》、《解放万山岛》(9m×4m)、《粤东剿匪》(7m×4m)、《南雄保卫战》(6m×4m),大型雕塑《时代光辉》、《光辉足迹》,浮雕《塔山魂》、《光辉历史铸军魂》,组雕《英雄足迹》,等等。
用绘画聚焦多维战场,解读多元的军种文化,是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也是军人情结所系。一幅幅佳作,既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大写意,又是人民军队不辱使命的新“亮剑”。不论是睥睨战场带给人们和平的畅想,还是战役战斗的精彩瞬间;不论是非战争军事行动,还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军队元素”,纪实中颇具震撼力、冲击力、战斗力、影响力,变化中展现新思维、新角度、新尝试。让读者从气势中看到力量,激越中看到内涵,元素中看到文化,战斗中看到精神。
为将以往跟着感觉走的绘画实践上升为理论层面,靳军于2011年参加了“徐悲鸿油画学习班”。在回炉淬火中学习画论,规范画道,拓宽画路。由此深化了对“写实”理论的诠释——假自然抒写自我意气;记住油画大师库尔贝的语录: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些准确地抓住了时代特征的人;记住了世界艺术大师罗丹的心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这里,他还系统理清了写实绘画的要旨——富有质感、量感和实在感。
《陌生》是作者亲身感受的场景。一次回老家时,邻居家的小姑娘独自坐在门口,一双眼睛里既流露出对路人的警觉,又显现出欲进还推的心态。后经打听,小姑娘的母亲是被拐卖到村里的,孩子4岁时,母亲偷偷地跑了,而且杳无音讯。父亲为此常常以酗酒发泄,失去温暖和母爱的小姑娘如同孤儿,虽天生丽质,但眼神中的一种忧郁、一种期盼,互相交织着。极力地想把她表现出来的靳军,拿出照相机,拍了几张小姑娘的肖像和场景。为了表现好这幅作品,女孩的脸蛋和眼神是关键。他用色不多,而且极力用本色修饰主体。将这种亲而远之,生而疏之的心态和妈妈何时从天降的渴望浓缩在一个画面中。勾起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陌生》作品获奖后,感觉意犹未尽,便生成了《陌生》系列。《祈盼》是一幅创作于汶川地震灾区的作品。画面是一个小女孩手持一本书、一支笔,依靠在一面满目疮痍木板墙上,双眸专著地凝视着远方。头顶上方的木条上系有多根绿丝带,预示着有志愿者的坚强后盾,困难很快就会过去,心中的鸿鹄之志很快就会实现。在技法上也有创新。先用塑型膏塑型,再用浅色涂抹,而后用纱布打磨,就像山水画中的皴法,根据不同质感要求,达到仿真效果。《硝烟散去》取材于对越自卫还击战。画面删繁就简,小中见大,以半写实的手法,表现一个战士在猫耳洞里聚精会神地写日记,另一个战士瞭望状态,保护战友不受干扰地记录刚刚过去的激战场面。让人从中感悟到什么是战友之情。《妞妞的学费》以红红的辣椒为素材,在多和艳的烘托中,将妞妞放置于主画面,两只手上各拿有一枝未摘的辣椒,天真无邪中的满足溢满画面。作品还吸收了年画的喜庆风格,用本色互动忌跳求稳,用画外音追求画里画外的统一,达到未见其人,已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有了深层次的感悟后,他把写生作为取景的必备,并将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取其美、表现美、张扬美,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辛勤耕耘。靳军认为,乡土离大地最近,植根乡土就是植根大地。况且,大地是人类的源泉,油画创作不能忽略乡土。于是,他感性地体验乡土,捕捉其中的细节和变化。每当那些踏着疾风回家的牛羊被暮色笼罩或一群鸟儿掠过草原上空时,他都能联想到、悟出那种飞动的魅力和生命中所蕴含的浩荡不羁的气魄。在自然法则和心灵的自由之间,感悟就是心中之象,画笔就是沟通的桥梁。大自然的陶冶使他淡泊名利,远离浮躁,坚持洋为中用,把油画和民族的审美习俗紧密结合,回归自然,回归乡土,不触及繁华的市井,名人的风骚,美女的顾盼,使自己不断地汲取中外文化的修养,成为追求传播真善美的使者。去西藏,他记住了雪顿节、花灯节、白马节、女儿节……,领略了藏民全部家当随身带的潇洒;去云南,他知道了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习惯,领略了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感悟了丽江古城的喧嚣和宁静,在广西,他信步在广袤的乡村,采集自在、自为、自主、本源和自治的本土之貌,挖掘民族之魂。总之,他通过本真的挖掘,实现穷变态于笔端,合情调于布上的创作追求。通过所行、所感和所悟,将各民族的原生态,不加修饰地物化,以弘扬中华文化的底蕴。
靳军的画风,既承传西方古典绘画的语言传统,又接受东方文明的洗礼。主基调是写实,辅之用意境诠释主题,用感观得悟思想,用画外音补白拓展,用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化净化心灵的目的。孜孜以求中,他以取法乎上的临摹和博采众家的兼收,不受新潮艺术的影响,坚守自己的艺术观,并在遵循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耕耘,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比如女性和人体,他以“朦胧的重彩”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本质和不可穷尽性。人们常说,油画作品在于耐看。靳军则认为,这种耐看被赋予了生命元素,是布质的活体,而不是技艺简单炫耀所致。记得有一本书叫《文心雕龙》,其实绘画也需要雕“龙”。最起码要三雕:一是用心,就是要有强烈的兴趣、欲望,使作品天然、本能、没有功利性;二是用情,就是除去丑陋的因素,使作品凝练带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情感晶体;三是用意,就是将具象升华为高度、精神和思想,使作品内涵趣深、趣清。
剖析靳军的绘画,受到油画家杨克山水粉作品的影响,遵循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真、善、美兼备,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他的作品兼收并蓄,画面色彩朴实凝重,浑然一体。或组或单,既有豪放苍劲的作品,也有深沉含蓄、不露锋芒的佳作。
剖析靳军的绘画,有油画家李如的法度。尤其是战争场面的作品,既能取法老师,又能另开生面,生成我之画风。
剖析靳军的绘画,还有油画家何孔德的技法。博采众长,扎实全面。无论人物、花卉或静物,都是老师的潜移默化,都能表现出高水平的绘画技巧。
融合与创新,使靳军思路得以开阔,画路得以拓展。几年间创作了不同题材的作品数百幅,画了近万幅人物、景物和动物的速写,这种既能入得“虎穴”又能出得“虎穴”的绘画基本功,使他从中获得的创作自由也更多,得到的艺术享受也更真切。
从风格来看,吸收了欧美、俄罗斯、荷兰等风景油画之基,不论高山流水、田园风光、名胜古迹,都有涉猎,而且推陈出新,个人风格浓郁。从作品层面来看,能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创造,色彩各异,景物实浓,人物虚淡,笔法老道,构图到位,光感宜目,从而表达升华的思想内容,展示绘画美。从表现形式来看,有透明薄涂法、不透明覆色法和不透明一次着色法,写实于本,唯美于形。从技法来看,挫揉有变,刮涂有形,点线有姿,抑砌有象。感官上有丰富的韵意和机理,有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白感。既松散灵活,又质感趣味。可见作者对近中远三个层次的处理贴切而又得当,对油画的精髓——冷暖基调的掌握协调而又适度,对造型精准而又新颖,这一切都是悟出了景色与颜料辩证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