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图文]

时间 : 04-29 投稿人 : 西西 点击 :

英国艺术家、1988年特纳奖得主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1949—)新作展近日在上海举行。展览呈现了克拉格的铸铜及石料系列近作雕塑,该系列作品如同层层叠叠的地质岩板,具有多变的形式。“创作雕塑,不仅是关于改变物质的形状和含义,还与改变自己有关。”克拉格曾说道。当如今特纳奖的雄心逐渐转向社会行动的时候,克拉格依然“固执地”致力于材料和雕塑本身,试图透过雕塑来研究物质世界与人的内在世界。

在克拉格的上海个展中,几件雕塑坐落在白色基座上,不同材料的“切片”层层堆叠,在流动的状态下凝固成各自的造型,像是来自外太空的沉积岩陈列。

克拉格在英国利物浦的一个农场上长大,从小喜爱地质学和科学。七岁的时候,他和兄弟在帮父亲干活时发现了一块化石,据他描述,那是一块“惊人的、心形的海胆燧石,我们认为它一定是从外太空掉落下来的。”从学校毕业后,克拉格曾在实验室里工作,但很快意识到那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情。“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影响我们的生活,规定了围绕着我们的材料的形式。但没有艺术的话,科学什么也不是。是艺术为一切赋予意义和价值。”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20世纪90年代的Cragg ©Tony Cragg. Photo © Gautier Deblonde.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Artimage 2021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托尼·克拉格©️Hugo Glendinning

20世纪70年代,克拉格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学习,之后又先后去了法国和德国。1977年,他又一次前往德国,并在杜塞尔多夫与里希特、博伊斯等彼时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们相遇,见识了艺术生产的不同方式和文化,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创作语言。1988年,克拉格获得特纳奖,并在泰特美术馆举行获奖个展。2017年,在克拉格位于约克郡雕塑公园举办的雕塑回顾展开幕式上,泰特美术馆前馆长尼古拉斯·塞洛塔说道:“虽然出生在20世纪,但克拉格是属于21世纪的雕塑家。”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Tommy》,2013, 托尼·克拉格 ©️Tony Cragg,photo credit: Jonty Wilde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克拉格的作品在SkulpturenPark ©Tony Cragg

1978年,克拉格开始使用拣来的东西和彩色塑料碎片进行创作,安德鲁·考西在《西方当代雕塑》一书里写道,“这些东西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标志,即生产、消费、抛弃的快速循环。”因此,他的碎片不是旧东西,而具有考古学上的寓意,正如克拉格自己曾说的那样,人工制品是“当现在成为过去之后的化石钥匙”。而雕塑则是他对材料、物质形态如何影响并塑造人类思想与情感的一种研究方式。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堆叠》(Stack),1975 ©️Tony Cragg,图片来自Tate

不同于60年代从现代工业产品中汲取灵感的极简主义,克拉格认为雕塑应该以另一种少见的方式来使用材料。“材料的非实用性使用是重要的。实用意味着形式产生的限制。”克拉格曾说道,“工业生产系统生产出简单的几何形式——一个由无聊而重复的形式构成的世界。雕塑是与之相反的。”

克拉格对于材料进行堆叠的创作技法主要源自于他对于地质和环境的关注。“从1970年代初到21世纪,克拉格一直专注于堆积与堆叠、地质学、岩石形成、土地成层与分层。它们都在我们的脚下,并延伸到我们的皮肤之下,揭示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更悠久的历史。”此次上海个展策展人、艺术史学者乔恩·伍德(Jon Wood)阐述道,“克拉格作为一个艺术家依然在思考物质世界的非物质性——它的电流、能量、光环和力场,及其原始的物质生命。”另一方面,克拉格的“堆叠”也是一种隐喻,正如大楼有一个个楼层,生命有一个个故事组成(克拉格曾提到楼层—storey与故事—story的谐音),在堆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深刻的经历。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均》 2021,Bronze,80 x 35 x 33厘米,© Tony Crag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此次在上海展出的是克拉格的几件全新雕塑作品,包括《均》(2021)、《面具》(2021)、《无题》(2020)、《似是而非》(2020)和《频次之间》(2020)。这些新作让人了解特定作品系列在最近几个月的发展进程,艺术家喜欢以“生命迹象”一词来表示作品系列。这些作品大多都在疫情期间创作,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赋予它们特殊的能量和动态。例如,《面具》试图传递当下人们戴着口罩、面部被紧紧包裹的普遍体验;《无题》(2020)则呈现了一组倾泻而下的药片状小块,据克拉格自己解释,它代表了“健康问题和药物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托尼·克拉格 《无题》,2020,© Tony Crag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值得一提的是,克拉格还创作了不少素描和水彩作品,笔触的变化和他雕塑中的“堆叠”动作异曲同工,由此,这些纸上作品也成为了他雕塑的一部分,或者是对于雕塑制作的练习。近年来,克拉格的创作从户外场域转移到了他的工作室里,并结合了电脑技术的运用,但创作的过程一直包含着艺术家手工的参与。如今特纳奖的雄心逐渐转向社会行动的时候,克拉格依然“固执地”致力于材料和雕塑本身,试图透过雕塑来研究物质世界与人的内在世界。

本次个展在里森画廊上海空间展出。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托尼·克拉格的“素描”

对话 托尼·克拉格

澎湃新闻:很多艺术家渴望在作品中表达观念或对于某些议题的想法,而您似乎一直强调物质世界本身,并力图从中创造出美好的东西。在您看来,怎样的艺术作品是有意义的?您如何看待作品的意义?

托尼·克拉格: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有本身计算出的形式。所以当我们看见某个事物时,我们有种心理压力,想要看到越过表面的东西,找寻其背后的能量,以及材料的特性。

这是观察世界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观看雕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想做的是用表面来揭示表面之下的东西。因此,我做的东西不是混乱的,我试图获得在作品内部建立一个形式系统。在早期作品中,这种系统还只是圆形,只是由圆形构建起来的柱体,它们在空间中颤动,直到获得某种情感特质。

几何形式变得越复杂,它们就越有能量和活力。但是这不是那种事物在空间中移动的未来主义的动力。这像是人类身体的亿万种化学反应在一个瞬间发生,又像是天上的太阳经历了几十亿此原子爆炸。材料中蕴含着巨大的动力。奇怪的是,雕塑竟被认为是这么沉闷、静止的想法。我想展现的是这种材料内部的动力、能量和意义,这让我自己感到兴奋。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托尼·克拉格,《寄信者》,2019,© Tony Crag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澎湃新闻:您的作品是一种探索和寻找意义的过程,那么如何决定某件作品已经完成?

托尼·克拉格:有时候人们谈论艺术,说他们正在对某些东西进行实验。实验是科学的,因为你有模型,有标准,有目标,结果,实验是对这些结果的分析与再分析。

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简单地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纸上放两个点,你可以用直线连接它们,也可以用曲线,歪歪扭扭的线,如果你想的话,或许还可以从纸张边缘出发,或是绕房间一圈再回来。有无数种连接纸上两点的方式。材料也有同样的潜力。你拿一堆10公斤重的粘土,就有无数种方式来加以处理。这不是实验,而是在于寻找其中的意义。关键是发现材料中的事物,而你能在材料中发现的无非是能够映射你自己的东西,你原本不知道的东西。只有这么做你才能创造下一个作品。我现在在做的作品,放在二三十年前完全是不可能的。

英国艺术家托尼·克拉格:雕塑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  | 美术趣闻

托尼·克拉格上海个展现场,了里森画廊

澎湃新闻:您在公共空间陈列过不少大型作品,甚至开放了自己的雕塑公园,与此同时您的作品也出现在美术馆空间中。不同的环境对您的作品意味着什么?

托尼·克拉格:我说过,雕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研究,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户外世界。当你到户外时,没有那么多材料能够好好地生存。有许多材料是可以放在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你自己家里的。但是在室外,它就会被风吹走,被人践踏。

现在,我在新的材料中更关心我想要制作和寻找的形状与内在特质。我不再那么关注室外的情境。

我做过一些户外作品后,立马意识到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必要,一开始做户外雕塑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些。我放在户外的作品都没有客体性(objectness)。它们没有我想在现在的作品中所看到的那种雕塑的特性。但是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合理和重要的过程。作品在体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我很少会创作“结构性”的作品。你可以做一些结构的作品,它们会在空间中生长,如果你想的话可以高达几千米,但是那绝不是我感兴趣的地方。我总是想在材料和形式之间建立关系。

相关文章

  • 王家训国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图文]
    王家训国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图文]

    王家训国画纵观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其所涵概的是艺术家们对自然、人生感悟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它蕴含着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和人格魅力的丰富性。清代恽寿平曾言:“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何使鉴画者不生情。”王家训是一位富有理性精神的画家,但他的用笔用墨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他在观察、体会和创作过程中涌动的内心激情。只是他善于把这种激情纳入他理性的构架之中,画面上突显的是带...

    162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景区雕像为啥屡遭咸猪手[图文]
    景区雕像为啥屡遭咸猪手[图文]

    张剑文王成喜图据《华商报》报道,西安世园会世界庭院的一群人体艺术雕像,近来被游客下了“黑手”。十四个欧式艺术雕像,就有八个雕塑的私处被摸,且被摸部位与雕塑其他部位颜色差别非常大。裸露在公共区域的人体雕像,似乎从“面世”那天起就没有逃出“被摸”的宿命。分析此类现象,几乎都认为是由游客素质低下而引起。客观来说,这样的分析有一定道理,毕竟,雕像不被亵渎与践踏理应成为每位游客规范自我行为的...

    16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1971生,山东即墨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艺术硕士。曾为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研班助教,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国学教育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唯一合作办学大学---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沈门七子成员之一。书法的学习,想取得长期的进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过了中年以后。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识,...

    183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东平汉墓壁画: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图文]
    东平汉墓壁画: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图文]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统治的某一年里,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姓张的有钱人禁不住岁月的摧残,撒手人寰了。他的亲人们或许为他举办了一场规模不小的丧事。路过的人都能看见张家大院内满屋缟素,人人满脸凄容,时不时还会传来几声啜泣。家里的人忙得不可开交,在地下干活的人也没闲着。为这位刚刚离开人间的张姓大户准备的坟墓正紧锣密鼓地营造着,西汉中期以后的丧俗讲究的是厚葬,事死如事生,即所谓的“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更何况是...

    152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书法、篆刻家李羊民[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书法、篆刻家李羊民[图文]

    【艺术简历】李羊民,文化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书法篆刻艺术四十余年,现任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协会副主席、北京京华印社副社长等职,长期致力于书法、篆刻、刻字以及收藏、诗词创作等方面,颇有很深的造诣。先后于2013年,被评为“收藏年度人物”、“最具品牌影响力文化人物”,“当代最具收藏潜力国礼特供艺术家”,“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等殊荣;其作品被海军远洋编队首次环球...

    5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瓷走高的信号来临了吗[图文]
    宋瓷走高的信号来临了吗[图文]

    建窑油滴天目盏宋 积翠 建窑兔毫盏 雅昌供图每一次破纪录都自带光环。9月15日,一件建窑油滴天目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中以10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约7800万元)落槌,刷新了建盏拍卖的纪录。建盏立即成为收藏界的热词。据悉,这件油滴盏曾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黑田官兵卫的藏品。有人说,“本件作品是至今非馆藏文物中最完整、品质最为上乘的建窑油滴盏”。然而这 件油滴盏一举超了前纪录(2011年5月在...

    136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国老钱币:中国民国历史的见证者[图文]
    民国老钱币:中国民国历史的见证者[图文]

    民国老钱币:中国民国历史的见证者钱币是经济的桥梁,古钱币浓缩了政治、经济、铸造工艺、历史文化等于一身,每一张纸币都代表了一段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民国时期的军用券、关金券、金圆券、银圆券……这些钱币历经近百年的沉淀,品相好的钱币并不好找,升值空间巨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了中国的帝制,创立了中国...

    10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白光——清新文气  品性高洁[图文]
    白光——清新文气 品性高洁[图文]

    画家白光白光,祖籍山东阳谷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讲师、花鸟画研修班导师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书画艺术顾问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艺术交流委员会执行委员荣宝斋(天津)高研班导师、艺委会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高雅、清新之气;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世俗气隐跃毫...

    52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彭德 评吴冠中[图文]
    彭德 评吴冠中[图文]

    20世纪强调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水墨画由此形成三种主要倾向。第一种是中式水墨画,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第二种是中西结合的水墨画,代表人物有林风眠、蒋兆和。第三种是超越中西的水墨画,代表人物有吴冠中、周韶华、刘国松。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有两个特点:一是无视传统的笔墨。一谈笔墨,就离不开文人画,离不开书画同源,离不开屋漏痕、锥画沙之类的技法和十八描之类的定式。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线条同中...

    92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保护民间文物建筑需众筹思维[图文]
    保护民间文物建筑需众筹思维[图文]

    近日,安徽省歙县一乡政府以底价人民币90840元,公开竞卖明清古祠堂构件引起热议。9月14日,记者从当地文物局获悉,迫于舆论压力,歙县人民政府已经决定终止这一竞卖行为。(9月15日《北京青年报》)这的确是个难题,这些明清古祠堂虽然是文物建筑,但是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县里和市里并没有专项的财政拨款来支持祠堂的修缮和保护。而如果维修祠堂的局部,就需要好几十万,凭县里的财政力量根本无力承担。中国...

    158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岁月沉香——黄鸣的油画艺术[图文]
    岁月沉香——黄鸣的油画艺术[图文]

    黄鸣是世纪之交我国油画画坛上的表现优秀的中青年画家,其作品多次获奖。作为中青年画家中的优秀成员,他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技巧成熟,并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本世纪头十年创作了一批引人注目的作品,如《沉香》系列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并在2014年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油画银奖)。——靳尚谊黄鸣 年轮 布面油画 118x49cm 1995年黄鸣1963年生于湖北黄石 1989年毕...

    100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朱寿友书法艺术欣赏[图文]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朱寿友书法艺术欣赏[图文]

    朱寿友艺术简介朱寿友,字老谷,号临江逸者。1945年9月出生于江苏淮安。198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曾任中国书协二届和三届理事、辽宁印社社长、南京印社副社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张九龄《望月怀远》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副院长、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顾问、世侨书画院顾问、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顾问。曾获第...

    19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本杰作品欣赏:与内心情致互为表里的苍茫山水[图文]
    王本杰作品欣赏:与内心情致互为表里的苍茫山水[图文]

    【王本杰艺术简介】王本杰,1963年生于山东淄博,1986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2000年结业于中国美协山水画高研班,2003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墨彩画院副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画家、文化部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翰林画院院长、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北京彩墨画院副院长、中国佛教艺术家协会展览部部长、文化部中国画创作中心...

    12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志向仙鹤系列作品欣赏[图文]
    李志向仙鹤系列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李志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中国主题性花鸟画专项研修班”导师,兼任花鸟画工作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开封大学客座教授,文化部书画创作基地花鸟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主题性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2005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写意画展”的优秀奖,是本届展览的最高奖项。不少作品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等机关、文史单位及海内外收...

    13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2·金虎送福——画家于源春精品日历[图文]
    2022·金虎送福——画家于源春精品日历[图文]

    艺术简历于源春,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艺术家,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国画高研班、美术系导师。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学会名人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秘书长,中宣盛世中国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网顾问,中国工美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外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山东老教授书画研究院直属画院副院长,山东通俗文化研究会书画院顾...

    198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