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报
毫无疑问,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以微博、微信为展示媒介的艺术推广日趋频繁。这种基于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展览形式,利用网络空间的外延性,将艺术作品的空间范围外延放大,增强了艺术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成为一种极具时效性的艺术传播方式。
自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改变了人与媒体的关系。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就揭示了媒介如何作为人的延伸进而参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塑形。媒介不仅意味着信息呈现的状况,还意味着人们参与媒介的不同程度和模式,及其对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读者、作者身份的不断切换,带来一种新的阅读交流方式,阅读的关注点从阅读文本向阅读自己悄然转变。不仅仅是作者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反复阅读自己的文字,而更在于网络发言的关注点从“我说了什么?”转向“谁在关注我”。这正应验了麦克卢汉的断言:“我们自身变成我们观察的东西”。这种转变很快导致网络向高级的自媒体结构进化。
当下,自媒体正悄然改变着我们身边的文化艺术生态,并使原有的艺术权力结构逐渐发生转变。围绕艺术话题的诸多微信公共平台,影响了纸媒原本建立的言论机制,甚至改变了作者、读者二元结构。微信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和即时。同时,还创造了一种虚幻的平等和自我认定的权威,这也是微信很快吸引大量参与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媒体促使艺术传播与价值影响悄然发生诸多变化。它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甚至带有依赖性的交流工具。与传统媒体居高临下的传播不同,来自“朋友圈”的话语不断潜移默化形成艺术感染力。自媒体时代意味着艺术领域人人都可能成为“评论家”。这一趋势必然导致艺术话语权的下放,艺术传播将不再单一地屈从于传统精英化的传播逻辑,原有艺术权力结构中的体制资源、展览资源的垄断优势也将逐渐分化,因为自媒体的功能除了传递信息以外,更重要的是资源共享以及推广。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信息呈现速度的加快使得感知的重点从单个信息转向了众多信息呈现的整体外形和结构。对于绘画艺术来讲,内容显然是众多网友言论的汇集,它呈现的既有当下热点也有过往的历史。内容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作者文本,作者利用文字和图片作品构成空间,呈现着从观点中显形的作者。艺术家在微信上发布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即时记录,更多地依赖图像的自明性而非文本论述,把“我”变成自媒体呈现的直接内容。这种自我全景的传达指向了一种新媒体化的趋势。“我”便成为一种景观图像,随即从作者、读者二元互换形成的自我中心转化成为展示观看机制之下的自我景观化和自我消费。
自媒体正在促进艺术生产力的解放,年轻艺术家获得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互动式的交流有助于艺术家进一步反省自身,开阔眼界,艺术的风格倾向也更为多元。一些理念先进的艺术自媒体可能因此迅速崛起,成为具有一定感召力甚至影响潮流风向的艺术权力新贵。与此同时,艺术的生产关系也出现新的变化,艺术生产者、推广者与消费者三方交流顺畅,交互信息损耗大减,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环节,出现个性化订制的消费模式。
自媒体正悄然改变我们身边的文化艺术生态,并且瓦解原有的艺术权力结构,进而形成新的权力结构。批评的新生力量在交锋与交流中成长,现实话语权在微信发布中的移植和发展对传统媒体话语权产生了重大冲击,新一轮的控制与反抗在新旧媒体之间展开。自媒体在技术层面上打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统治的基础, 从而为公众获得话语权提供了可能。与有美术机构背景的“官方公众号”相比,更多的艺术自媒体是草根组织。他们努力打造着在艺术界的个人品牌,同时也极具可能成为年轻人在多媒体时代下新的作品形态。
自媒体对于艺术创作的另一种反向作用力,体现在对依托原有既定的艺术权力获得成功的艺术家,进行草根式的重新评判、过滤。或者说,他们已经演化为艺术领域的民主监督力量。自媒体凭借其信息发布的便捷优势给传统纸媒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引发的从阅读到浏览观看的行为转换给传统媒体带来潜在的威胁。但是,艺术即便是在经过了无数次的革命与叛变之后,其追逐视觉传达精神观念的初衷却依旧存在,而只要艺术的这一初衷未变,依托其生存的艺术类平面媒体就不会消亡;传统纸媒所承载的深入讨论也不会消亡。
艺术家作品被不同的自媒体平台竞相传播时,公众所受到的影响是重叠的;对公众的感官冲击必然是多维的。同样,艺术类型的区别也呈现出多种不同媒介相互跨越与交融的趋势。自媒体时代艺术创作实现了巨量、快捷的图文传播,导致图像文化进入主流。
总之,自媒体容易为艺术营造出更加个人化、双向互动、信息量过剩的媒介环境。这些状况,可以被视为新的艺术批评或认知正向传统艺术传播或批评模式发起挑战的结果。在自我全景逐步替代个人写作,在转发信息逐步替代相互讨论时,如何维持批判性讨论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张力,维持文本和景观之间的差别,维持个体和世界之间的距离,或许是自媒体时代我们所有人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传播现状表明,当今艺术的媒介境遇同传统相比已然发生深刻的变迁。诚然,真实性、典型性、深度性等传统原则仍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当今艺术的发展;但实际上,类型性、平面性和身体性已成为更加强势的态势。面对这种状况,与其用拒之门外的凛然声讨,不如认真研究思考自媒体时代艺术传播方式所带来的新问题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