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起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美协、美术馆特聘画家,黑龙江省政协书画院研究员。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其画作先后被黑龙江省政协、中南海收藏等单位收藏,2015年8月29日在大庆举办“国色北归”耿起峰中国画作品展。
耿起峰:全新画境的创造者
文/李人毅
如今中国画正在被世界广泛学习着,但国外画家怎么学都无法走进国画的风骨之中,究竟差在哪儿?国内很多半路出家,由其它画种转入中国画创作,无论怎样努力,却怎么画都离原滋原味的中国画差那么一点,到底缺在哪儿?一些画中国画的画家苦于艺术质量得不到提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
我认为,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差在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上。线是中国画的魂魄,只有守住魂才能固本立命,画好中国画。
《花下论道》耿起峰(66×66cm 2014年)
在当代画坛,画家耿起峰却深谙此道,他一直把对线的学习和运用贯穿在创作之中。线,业已成为他作品的生命之本。
1、开辟了用线性塑造形象的一个新领地,让古法承载着新意
耿起峰习画练线来自于童子功。读初中时,他立志学画。一开始就从画素描、画速写练起,走正了第一步。当他入校专修美术,决定从事中国画创开始,就把练习画线作为日课,对十八描认真揣摩,不断地演练,反复勾划着、重复着这单调的笔式,一练就是几十年。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与自少年一起画过画的唐世和在辽南谋面时,问起在校已任美术教师的耿起峰近况,世和对我说:“他就是不厌其烦地画线,我看他时一边说话,手还不停地划拉着,当时我们都笑他有点入魔致愚了。”
《最赏三月第一花》耿起峰2(250×96cm 2007年)
我后来看到耿起峰的作品,是在2002年的《美术》杂志上。一幅《醉赏三月第一花》,着实令人陶醉。一枝独艳众芳的牡丹,如大纛图腾,屹立在上空,与下面的一簇凝重的矮花相呼应,构图上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幅作品要是看原作,会更令人震撼。
全篇都是铁线描所铸就的,无论细密的花蕊,还是苍劲的老干,笔笔严谨,铁划银勾,一丝不苟,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笔下的牡丹花都是用直线条来塑造的。花冠中的嫩瓣和娇蕊及蝴蝶都无一例外地以中锋入笔的直线条,这在以往的工笔画画花鸟中是鲜见的,这种创新,开辟了用线性塑造形象的一个新领地,让古法承载着新意,使古老的线条焕发了生机,更是作者艰苦修炼取得的硕果。
以坚挺的直线画花鸟画,尤其是画牡丹花,在理论上讲是行不通的,而耿起峰却做到了。这得益于他扎实的功底,更缘于他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的一幅幅牡丹系列作品,看似有着唐风宋韵,含古纳今,精致典雅。可细品之,他的画作已从工笔画中脱颖而出,是以意笔纵横的雄姿独创出的铁线大写意。这种大写意,颠覆了传统技法的以墨为主,笔墨结合,以墨韵为显像的大写意之法,使画面的氤氲之气用纯而又纯的线条表现出来,进而以笔达意,凸显写意精神,走进笔墨创新的新境地。
《九鼎至尊》耿起峰(66×66cm 2010年)
2、牡丹花方中见圆,直里含曲,刚中蕴柔,形成一种全新的画境
用高度概括的线来表现主题,让对像的一切造型都化曲为直,结面为线,高度统一于作者的理念中,谈何容易,可是耿起峰做到了。他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梳理归纳,取舍后,进行艺术再现。而再现的手段极为简约,就是以这一条条长长短短的粗细有别的直线来打造的。在直线的世界里,牡丹花一改千百年来在画家笔下的曲线美,而是方中见圆,直里含曲,刚中蕴柔,形成一种全新的画境,大大提升了牡丹花的精神品格,这在《花里花外皆是诗》、《富贵佳人》等画作中有上乘的展现。
应该说,这批作品都是前无古人的开拓性力作,是画家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作的必然结果。
耿起峰的创新,是用纯熟的技法托举起来的,这缘于他的线性造型的功底和腕力。一条长及两米的线,在他的笔下皆粗细均匀,犹如在戒尺规矩下画出来一般。由是很多人怀疑他的线条不是用毛笔而是用硬笔画出来的。由于他以线造型的硬本领在手,为其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在他笔下涌现了一幅幅巨形的牡丹花冠,在展厅中他画的牡丹格外抢眼。近两米见方的画作上,只画出大半朵牡丹,可画大而不空,一条条直线编织着花瓣的经纬,那力透纸背的铁线将花冠的疏与密,花叶的薄与厚,枝干的嫩与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最出彩的当属花蕊中的雌蕊与雄蕊,被放大后呈现出千娇百媚的羞容,令人为之心动。因此他被称之为画牡丹之大的天下第一人而在学术领域受到关注。
在中国画坛上,历来创新之作,都出自文化准备充足者,耿起峰构筑起的这独树一帜的铁线江山,正是他以哲学世界观导引下的艺术实践的成果。
《三月烟花巷》耿起峰(90×240cm 2011年)
3、在稚拙中显趣味,从料峭中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给草木以神采和尊严
耿起峰的铁线大写意国画,创造出了牡丹异彩纷呈的世界。初放花冠的葳蕤,盛开时的娇艳和待谢时的从容,皆在笔下得以呈现。他表现风雨中的国花的姿态,尤为感人。那幅《欲乘长风上九天》弘扬了隐忍顽强不屈的精神气质,是一幅颇具匠心的代表作。
如此动人氛围的营造,都是画家笔下的线在吟咏、在述说,无论画面构图多么复杂,他的作品中,总是彩不压线,让一条条坚挺不变的线条在对比中醒目出彩,使铁线王国内蕴骨秀、外显张力,这即为中国画以线为魂之法固本,又为铁线走向大写意开创了新法,突破线描呆板单一的局限,使画家的造境之线起到整体支撑作用。
在耿起峰的铁线大写意牡丹画作中,我独钟《瞻前顾后》、《青天蝶双飞》、《绝唱·梁祝佳话》等,这类作品中对待谢牡丹的倦影的刻画尤其感人,只见花瓣开始枯萎了,雄蕊的丝头已渐渐垂落,可花实却饱和着,令人产生对岁月无情的感叹,给作者笔下的牡丹注入了文化内涵和禅道寓意。
耿起峰的笔下,无论是叶茎还是枝干,都让牡丹花在稚拙中显趣味,从料峭中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画家的很多作品中,牡丹花冠、花瓣,整体态势是垂落状的,进而构成了伤逝的主题与永不言凋谢的思想内涵,歌颂了不屈服命运、不苟且于逆境的抗争精神,给草木以神采和尊严。
《春风吹开富贵花》耿起峰(66×132cm 2010年)
4、在具象表现中突出抽象语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几何抽象性图式
在具象表现中突出抽象语言,是耿起峰的国画作品中的另一种学术特质。他无论画的花还是鸟,以及许多大鸡体裁,整体的感觉是对物体的具像描写。如画鸡的头、尾、脚,一个都不少,画花卉时花、叶、干俱全,但在表现技法上却是抽象的,这种抽象是用线来表述的,画曲为直,将圆置方,构成了抽象的艺术语言。为此,我们应将画家的这类作品归属为抽象写意,是作者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出发点,将线条各种描法归纳整合到直线中,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几何学倾向的新造型。
在色彩上则以红黄蓝黑四色加以渲染,更加突出了方形、三角形的构图,从而形成和谐统一的大效果。《富贵佳人》、《春风度桑麻》等作品的成功之处,就是作者以高度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将几何线性融入抒情的抽象中,生成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语境,彻底摆脱了机械模仿自然匠气使艺术在创新中升华。
要想让作品从写实走向抽象,有好多的事要做,有好多路要走,而最主要的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抽象表述之源,耿起峰就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他每到牡丹花开时节,都到山东菏泽写生基地去画速写。倘佯在牡丹园里,画着各种形态的牡丹,画稿连年日增。他在研究花的习性、生长姿态、造型特点中,留下了许多真实的纪录,为他转身进行再创作,打下了有依据的原生植物状态。
由是,也才有了这令人惊异的铁线大写意构筑的艺术新天地。
耿起峰的艺术实践诉我们,一种风格的形成,需要扎实的学问,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与不懈的探索,才会在艺术实践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2014甲午腊月于北京阁上塬,发表于2015-6-3《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