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迷绘画的黄秋园从未进过艺术学院深造和受到西画影响,却以勤奋与天份敲开了艺术殿堂,成为我国300年间的一位界画大师,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叹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那么,这位死后后才出名的界画大师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传奇?书画圈网小编依据相关资料整理出如下文字。
甘于清苦,“清风老人” 不畏荒凉与冷遇
界画起源于晋代之前,最著名的界画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界画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宋元以后,文人画日渐兴盛,界画逐渐被视为工匠所为,地位日益低下。从19世纪和20世纪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
黄秋园生于上个世纪的1914年的江西南昌,自称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他自幼爱画,十多岁就从师父亲好友左莲青先生学传统中国画,由于其绘画悟性好,艺术较为超然,十九岁就开始卖画为生,作品颇为畅销。1938年经伯父介绍考入江西裕民银行工作,任文书。曾经担任过江西裕民银行物资调拨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为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1970年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但他一直甘于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生活,因此其人画基本不被外界所知。
生前寂寞身后名,界画大师名声鹤起
黄秋园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山水画由传统入手,开创出个人风格强烈的画风,正如李可染评价“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
黄秋园生前困顿,但孤介不媚时俗。远离名利,不求闻达,一受到地方美术界少数人排斥。逝世五年后,他的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追聘秋园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秋园先生为荣誉院委委员。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江西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后将“黄秋园故居”,黄秋园居室列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台湾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被列为自晋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国美术巨匠之一,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叔侄和1979年去世的当代画家黄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