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代书法“文”“墨”分离之困扰

时间 : 03-17 投稿人 : 小朗 点击 :

古代没有“书法家”一说,书法只是文人墨客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古人从幼小识字始,便要使用毛笔写字。而且自有“以书取仕”制度以来,其书写水平的高低还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仕途命运。因此,能写一手好字一直被视为读书人的“门面”。

书法作品之于古人并不是出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作”,而是一种实用性“书写”,也就是说,古代的文人或帝王将相、王公大臣要写诗、作文、写信、书写奏章都需要使用毛笔来完成,这是特殊时代的书写工具所限定的,此外别无选择。因此,古人除了客观上一动手写字就等于是在练习书法之外,还有主观上认真研究揣摩进一步提升书写水平的意识。于是,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都能写一手说得过去的好字,即便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那些佚名的墓志碑刻、简册账簿等等文字即属于此种类型。而有的则更会成为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家,如李斯、钟繇、二王父子、唐初四杰、李世民、颜真卿、柳公权、宋四家等。

在古人看来,写好字是一个文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但书法在他们眼里绝不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故曰“书为小道”。那么,古人所认为的“大道”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显然更多是能够“修齐治平”的治国安邦之道。除了儒家思想之外,佛道两家的思想也占据一定比例。但总体上,积极入世,开拓进取,建功立业还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因此,古人心目中的“大道”就需要用翰墨文章来表达,文章是思想的载体,而书法是文章的工具。是书法成就了文章,而文章也深深影响着书法。文墨并作,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不可缺一。即便是活字印刷术产生之后,也丝毫没有取代文人墨客的手工书写。

而现在则完全不同了,先有了硬笔,其便捷易带的特点迅速取代了毛笔,而家用电脑的普及又进一步取代了硬笔,“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到来,书法无奈地从日常书写领域彻底地退出了。社会也不再将书法作为对读书人的普遍要求,而学科的进一步细化和西方科技的引入,甚至连读书人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下社会的读书人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视之为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书法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存,需要人们去自由选修。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事书法者的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和对书法的态度等等都是千差万别,和古人相比,具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书法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与“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分离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问功底很扎实的专家学者毛笔书写水平都很稀松平常,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教授,书法水平与民国时期简直无法相提并论,用江河日下、一落千丈来形容毫不为过。而一些书法水平较高者,却在学问著述方面显得十分单薄,综合修养缺乏厚重感。而更多的“书协会员“们,尽管在展览上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绩,但文学素养的普遍低下已经是一个早已达成的共识。

于是,我们当下的书法展览,就成为了对古人诗词、文章的抄写大比拼。有的甚至满纸错漏、讹误百出而不自知。我们只能看到作者们书写的“技”,看到“墨”,却看不到属于自己的“文”,很难感知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于是,就有人提出,书法是书法,文词是文词,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认为书法完全可以脱离可识读的文字内容而存在。说书法是笔墨线条的空间分割构成,与书写内容何干?!这些论调,终归还是受西方当代艺术思潮之影响太深所致。当然,将此作为一种不乏前卫性的艺术探索,似乎无可厚非。因为这种实验的成功与否并不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书法造成什么致命的伤害,而如果将这种论调作为是对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主流导向,则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根本背叛,其结果也将是不言而喻的。

当“文”与“墨”分离之后,书法就被陷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技术”的成分越来越加重,而“道”的成分却越来越模糊。我一直认为,书法的“道”一部分存在于点画笔墨之中,一部分则隐含在作者的思想里边,依靠特定的文词彰显出来。它是可以被人们感知的,却又无法使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清楚。也就是“道是不可言说的”,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是也。但它又确确实实在影响着书法笔墨线条的表达。换句话说,我们看古人的作品,文墨互为一体,感觉醇厚、质朴,富有文气、诗意,意蕴丰富,底气十足。而看时人的作品,则有墨无文,未免单薄。写得好的虽点画之间饶有古意,然终究感觉缺少点什么,不能勾起人们耐久玩索、反复把玩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古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恒久魅力,除了其精湛的书内功夫之外,与古人丰厚的书外功夫及其人格魅力具有很大关系。书法与传统的文学、哲学关系更为切近,而与现代数学、物理关系不大。如果用数学和物理原理来分析和指导书法学习,则依然停留在了技术的层面上。当代人对古人作品技法技巧的分析归纳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然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未必就能获得艺术上的实质性突破。所谓“七窍开而混沌死”,“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技法技巧上的条分缕析尽管有利于学习,但却未必会有利于日后的飞跃性提高。因为他们培养的还是“技术型”人才,在人文领域就显得捉襟见肘。而书法恰恰就是这样的一门神奇的艺术,不讲求技术肯定不行,但只讲求技术甚至过于讲求技术也肯定不行,还需要有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只有精神层面的认识而缺乏技术这个前提,也无法进入书法。当代书坛并不缺乏“技术型”人才,而是缺乏具有将思想性与技术性紧密结合的开创性人才。

文墨相合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先器识而后文艺”,先文后墨始终是对一个真正的书法家的根本要求。我们今天的“书协会员”们,理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争取在掌握书写技法的同时多读一些传统的文史哲方面的经典性书籍,尽可能打通文墨之间的关节,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也才更有可能在未来当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作水平。如果只是对古人的碑帖描描画画,而对古人的其他学问或者不甚了然,或者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恐怕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尴尬局面的。

古人所谓“文人墨客”,就是指文采飞扬、笔精墨妙的人,书法家首先必须是文人。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很多人的认为中,“书协会员”就是书法家。书协会员真的可以算是书法家么?我觉得只要把现在的书协会员和民国及民国以前的书法家做一比较,你就会明白“书协会员”是不是书法家了。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有像如今多达一万多“中国书协会员”这么多的书法家,如果认为某一件作品入展获奖某次展览就可据此认定一位书法家,那么,要成为一个书法家也未免太过于容易了。一次展览一件作品或多次展览多件作品入选获奖,受到评委的认可,据此认定一个“书协会员”是可以的。因为这只不过是特殊的历史时期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并不能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书法家的认定标准。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的“书协会员”,再过一两百年乃至三五百年,还有多少人的作品能继续存在下去呢?恐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数字吧!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世人不会像我们今天这样对“书法家”的界定如此简单而草率。他们绝不会无限制降低标准,而是会一如我们今天对待古人一样严格加以筛选甄别。大浪淘沙之后,浩浩荡荡的“书协会员”大军自然会所剩寥寥无几。

文墨分离的实验性探索绝不会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因为一旦抽空了“文”,“墨”也就会随之干瘪,变得是那样的莫名其妙起来。好的书法作品,还是要文墨相合,文词高雅精妙,书法技法娴熟,相生相发,从而产生奇妙的诗画意境,使人产生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但它又不是单一的印刷体诗文和不可识读的笔墨线条之组合所能取代的。

我想,中国书法之所以千百年以来长盛不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笔墨线条能够随着书写者受书写文字内容之影响而产生思想情绪的波动而发生各种意象变化,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这样的特殊角度来看,文墨的分离无益于书法的承传与延续,也不利于书法在未来的发扬与光大。因为,一旦剥离了中国传统的“文”,书法就会失去它的灵魂,成为一种被西方艺术改造过的另类。即便人们还将它称之为书法,但它还会是我们曾经心驰神往的那个书法吗!

相关文章

  •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李巨荣作品赏析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李巨荣作品赏析

    李巨荣,1956年9月出生于山西昔阳,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税务师。1974年12月,在空军39067部队服役,历任标图班长,标图排长,侦察参谋,先后荣立二等战功一次,三等战功三次。1989年九月转业到晋中市税务局工作,历任人事教育科科长、和顺县税务局局长、党组书记;阳泉市税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国家税务局晋中市税务局税务学会副会长。多次获得...

    4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叶向礼独树一帜的“百荷图”欣赏(二)
    叶向礼独树一帜的“百荷图”欣赏(二)

    叶向礼, 1963 年出生于江苏沙洲, 祖籍浙江德清莫干山麓, 现居杭州。 号莫干山樵、望湖斋主。 现为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浙江省收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中国画名家, 师从张寅彤先生、 李腾先生学习中国画, 追求艺术, 孜孜不倦。 擅花鸟, 尤钟情于荷花, 所作彩墨荷花将中国画笔墨功夫与西方油画色彩元素相融合, 以半抽象的形式展现出蓬勃多变的艺术生命力,创作出更富东方禅意与...

    89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梦 劳动美】庆五一 • 画家李治的绘画艺术[图文]
    【中国梦 劳动美】庆五一 • 画家李治的绘画艺术[图文]

    李治,浙江杭州人,祖籍山东。九三学社社员,一级美术师,从师著名画家宋涤老师。现为:浙江省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西泠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中国画,花鸟草虫),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中心顾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特邀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家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

    18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关于罗丹我们需要知道的事[图文]
    关于罗丹我们需要知道的事[图文]

    展览现场,罗丹雕塑和古希腊雕塑并列陈列大英博物馆近日开始了一场以“罗丹和古希腊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其中展出了来自奥古斯特•罗丹以及其他为世人所喜爱的法国雕塑家的作品,并以此展开了一场与“静穆而伟大”的古希腊雕塑的对话,以此直面雕塑的革新。借由大英博物馆馆藏,此次展览意义非凡地将罗丹深受古希腊雕塑启发而创作的作品,与他所欣赏的帕特农神庙雕塑一同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些罗丹自己收藏的古物、作品、手...

    16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奈与他的“家庭影集”[图文]
    马奈与他的“家庭影集”[图文]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正在举办的展览“马奈:生活肖像”仿佛是一本家庭影集:家人和朋友,哲学家和浪荡子,时髦的沙龙常客以及鲜活的都市生活……观众也得以借由艺术家的双眼,成为了现代性大都市剧场的漫游者和旁观者。②《埃米尔·左拉肖像》是马奈1868年的作品,作家左拉是马奈的坚定支持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于1月26日至4月14日举办的展览&ldq...

    8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邢庆仁:新写意人物画的代表[图文]
    邢庆仁:新写意人物画的代表[图文]

    北国风光252厘米×193厘米2012年29岁时的邢庆仁就以一幅《玫瑰色回忆》摘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金奖,这是公认的中国美术界最高奖项。邢庆仁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执著的探索和追求。在他的艺术道路上,有三个阶段性符号不可忽视: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展览馆、陕西国画院。在西安美术学院,他接受了专业的美术教育,这是他艺术道路的起点;在陕西省展览馆,他开始审视艺术创作,开始思索社会,...

    66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传艺术之大美——当代著名画家杨子健[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当代著名画家杨子健[图文]

    【艺术简历】杨子健:1954年生,河南太康县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后入中国美协首届人物画高研班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兴州书画院院长。1999年作品《棉区八月》获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优秀作品奖,《珠峰脚下》入选项1999迎澳门回归中国画摄影作品大展,《棉区小景》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展银奖;2000年作品《晨》入选“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大奖赛,《...

    32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文化名片之反思:艺术品质是生命线[图文]
    文化名片之反思:艺术品质是生命线[图文]

    漫画徐鹏飞搞个“大拼盘”式的歌舞节目并不太难,但要让它具备持久的艺术生命,就另当别论了,而如果艺术生命力太短,又怎能成为“名片”呢近些年来,不少地方提出“打造文化名片”的口号,希望在作品中展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美食、历史名人等地方文化,更加直观生动地介绍本地自然人文,在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扩大本地知名度,于是一大批“名片戏”陆续面世。这种地方文化宣传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不少“文化名片”...

    128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吕福海作品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吕福海作品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吕福海男1956年生于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七九年参加自卫反击战,从小喜爱书画,曾临习二主,赵孟顺,董其昌、任政、名家作品,绘画临习各派的名人画法,以小写意为主。2000年入青县文联书协会员,作品在县里多次入展入选,2005年参加沧州市《国欣杯》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第一名,并入书,童年入沧州市书写会员,2014年参加北京军天书画院举办的书画大赛中《宁静致远》获金奖。2017年参加庐山杯...

    19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让人灵魂出窍的绘画:安吉利科[图文]
    让人灵魂出窍的绘画:安吉利科[图文]

    弗拉·安吉利科“基督变容”弗拉·安吉利科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画家,原名圭多·迪彼得罗,安吉利科是后人给他的美称,意为天使。他自己也是一位修士,在成为修士之前,他为教堂绘画,成为修士之后,仍然以宗教画著名,圣马可教堂二楼的湿壁画大多都是安吉利科所画,并且他一生只画宗教题材。其实现在欧洲各地的重要美术馆都藏有安吉利科的画,他和当时所有宗教画家一样,在木板上画圣经图解。但一幅画最好是挂...

    5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品读画家邹光平的彩墨画艺术[图文]
    品读画家邹光平的彩墨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邹光平,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市,山东省威海市人。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综合绘画工作室主任、山东师范大学综合材料绘画研究所所长、96—98年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研修。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综合绘画—工作室负责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家协会会员、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美...

    69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绘画到雕塑 亨利·摩尔经历了什么?[图文]
    从绘画到雕塑 亨利·摩尔经历了什么?[图文]

    Reclining Figure1951CHAPTER 01英伦绅士他是来自英伦的绅士,20 世纪英国最重要的雕塑家;他曾拒绝了女王的封爵,却成为战后世界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他深受毕加索,布朗库西等现代大师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种深刻的人文主义。在贯穿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母子和躺着的人物主题。世人皆知他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画家。他在...

    50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博弈[图文]
    艺术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博弈[图文]

    前段时间,“艺术家窖藏——齐白石特展”和“重塑——吕佩尔茨雕塑及绘画作品展”两场艺术家级展览在山东美术馆陆续亮相,吸引了全国观众的高度关注,在业界也掀起了一波学术研究热潮,并带来了一场关于中西方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态度的多维想象和讨论。齐白石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是20世纪以来最著名的中国艺术家之一。关于他的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篆刻、绘画等不同美术门类的各种专题展,包括他与同时期中外艺...

    5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古代仿生瓷器鉴藏[图文]
    古代仿生瓷器鉴藏[图文]

    素烧石榴从四川邛窑的植物果实类仿生陶瓷说起有说法认为,古代仿生瓷器起源于越窑,浙江上虞的牛头罐等就曾令世人惊叹。如果说,大量的以动物为对象的仿生瓷器最早出现在两晋的青瓷系窑口,那么,大量的以植物果实为对象的仿生瓷器则最早出现在唐代四川的彩釉瓷器上。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唐、五代时期,釉色计有深浅不同的色彩三十几种,加之模制、雕刻、镂空、捏塑等技术成熟,催生了大量的“荔枝、核桃...

    94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消费市场的供给需求不匹配矛盾[图文]
    艺术消费市场的供给需求不匹配矛盾[图文]

    清康熙青花八仙祝寿纹碗,成交价10.35万元最近十年,伴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高净值人群数量快速增长,艺术消费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根据国际经验,艺术消费在这个阶段应该出现井喷,而在中国的现实是,艺术消费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如期而至。一些家庭、酒店装修时在家具、厨具、卫浴等方面可以一掷千金,但是在家居装饰方面却不愿购买上千或者上万元的艺术家原创作品。不过,仔细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3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