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图文]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帝儿 点击 :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  精致的伤害(局部) 装置 2012 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形体与本体装置展》群展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  精致的伤害 装置 2012 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形体与本体装置展》群展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精致的伤害 影像 2013

镂空处

——关于任芷田的近作

许晟

饱满的绿色叶子边缘出现了一圈蕾丝般的镂空花纹。细看这些图案,仍然是树叶和花,用图示性的风格,以简化的洛可可式样组成一个花边。这些叶子仍然活着,它们被栽种在花盆里。在2013年的个展中,任芷田把这些盆栽放在铺好白布的桌子上,纯白的桌布有一些弯曲或笔直的皱褶,似乎在提示某种不寻常。桌子四周什么也没有。这件作品像是某种与家装有关的手工,无论被摆放在哪里,都能以不搅扰空间主体的方式出现,并安于陪衬的地位。但这一形式却从未在任何家装或园艺中出现过,仅凭此一点,就能让人琢磨它的不同之处。

实际上,它的出现不是基于对空间整体的平衡感或装饰性的考虑,而是基于对叶子本身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与叶子作为摆设物的盆栽身份相违背;但在今天,一片叶子最容易被真正关注的方式,正是作为盆栽出现。对人的视线的来说,这种关注虽然不是回归自然,也不含任何自然主义的关怀,却是真正最为“自然”的,现代的观看方式。它因此并不与现代主义以来的,强调人的存在与抽象感知的展示空间相冲突。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北京和颐798艺术项目《其实我等了你很久》

作品名为“精致的伤害”,强调了蕾丝花边对叶子造成的损伤。当叶子以被观看的盆栽身份出现时,伤害的痛苦几乎全被精致的外表所掩盖。人工的美感往往会破坏自然的形态,但“伤害”一词强调拟人的痛感,这使叶子的身份被修正为一种被忽视的,有自主感觉的生命体。另一方面,作品的形式并没有强调这种痛感,而是以不经意的方式,强调了痛感被忽视的过程。观众的观看一直在两种立场之间转换,一个是以自我为主体去欣赏它的美感,另一个是以被忽略的叶子为主体,去感受伤害。这一切都被极其谨慎而低调的形式所包裹,没有任何的表现性,仅仅以蕾丝花边去强调疼痛的抽象体验。

真正重要的是,无声的自然形象变成了极端的“他者”,被赋予人工带来的痛感。植物的痛是难以体会的,然而,任何“他人”的痛感也都是难以体会的。当任芷田伤害一片叶子,并隐藏它所受到的伤害的时候,他同时让我们发现了伤害可以达到的精致与抽象程度,以及他人的伤害可以如何被自我所忽视。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德尔文部落 影像 2014

在这些叶子所处的空间里,阳光透过他制作的窗帘,在树叶,桌面,和地上都留下花边般的影子,把这些物件所在的空间打碎,再重新组合到一起。这是他的另一件作品,名为“形式之光照见过去”。这件作品为“精致的伤害”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观看空间,将伤害进一步抽象为纯粹的形式,并带来纯粹的痛感。实际上,“痛感”本身就是艺术最大的灵感之一。在这个破碎的空间里,只有可以连接当下与无限远的灵感,以及让我们发现这种灵感的叶子。在这两件作品构成的场景中,“一叶知秋”的感知关系被重新演绎了。

同时,“形式之光”给我们提供了不断的联想。从直观来看,作品注重“光的形式”。作为一切视觉形式的基本载体,“光”的广义形式几乎决定了“形式”本身,而“光”也必须借助“形式”显现,正如一切抽象的思维在脑海中也必须借助某种最基本的形式显现一样。从这个层面来看,“光”与“形式”是相互的归属。那么,“光的形式”与“形式的光”几乎在意义上是等同的。在这件作品里,光的形式与蕾丝花边类似,它似乎也是来自某种痛感。这种痛感已经与痛苦无关,它是我们最细腻的感知过程,或者说神经的颤动本身。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时空素描--点 影像 2013

至于“照见过去”,无疑让观众对任芷田的过去,或者自己的过去,产生各种各样的瞬间理解,然后演变成意义或故事的猜测。在笔者看来,这一切被文字所勾起的“过去”都是属于“现在”的,它让人们基于当下的情感或直觉选择记忆,并成为当下记忆的自我反省。从更深层面来说,“当下”永远都是由“过去”组成的。一切“现在”,当我们对它进行领会和想像的瞬间,都已经变成了“过去”。换句话说,一切“现在”都是“过去”,而“过去”也并没有过去,它只是变成了“现在”。“形式之光照见过去”,其实它照见的是观众所在的作品空间,现在,以及观者的感知与记忆。

任芷田的作品标题常常暗示着他的意图,甚至成为作品形式的一部分。文字的形式在于启发观众的感知通道,正如他的另一件作品“主观之物”,提示观众将自我的主体感知打开,用自我的意象去“占有”这件作品。有时,他的作品让人感到漫无目的,比如那些名为“反复”的油画作品,似乎只是随意的涂抹,但在笔触的游走中,他嵌入了简单却精准的形式,引导观者的视线进入那些重复的线条里,在反复中发现视线的习惯与深入的路径。任芷田的形式常常具备某种区别于极简主义的简洁感。极简来自由繁至简的削减过程,而他的作品则是在自我与他者的感知之间逐渐生成的,某种可以沟通的符号。这种沟通的达成,正是来自任芷田对细微感知的不断发掘,以及手术刀式的准确剖析。如果说他的作品是没有特定形式或对象的,那么“感知”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对象。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无字哀歌 影像 2014

“感知”有时候显得神秘莫测,有时又像个舒展神经末梢,或者凿通思维迷宫的游戏,但在这样的舒展之后,则需要剖析自我最深情感的勇气。在新近完成的影像作品“无字哀歌”当中,任芷田面对镜头似乎有无尽的故事要诉说,情感从内心涌出,又终究化为无声,只能堆积在他的脸上,成为变化丰富而细腻的表情,直到最后,他终于留下眼泪。内心的所有故事,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在他面对镜头的那段时间缓缓流出;他并没有透露自己的心思,却让观者看到了一个中年人内心深处的几乎全部情感。当他面对镜头的时候,他知道这一切都将被记录和展示,因此带有表演的成分;但这又不是表演,即使专业演员也很难表演这样的情感流露。这更像是一次心理上的“照镜子”和严苛的自我剖析。任芷田似乎想知道,如果让自己对着一面镜子敞开心扉,究竟能流露多少情感,自己的情绪究竟会怎样呈现。这似乎是一次他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尝试,但他却用自己丰富的感知和情绪的触觉,把生活的情感全都调动出来,让自己和他人直白地看见自己的内心。眼泪也许是所有人都会给出的答案,如果不停请不同的,有着丰富经历的人来尝试,会不会终究有人在无声的倾诉之后露出会心的微笑呢?那几乎是难以想像的。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形式直观照见过去 装置 2012 北京白盒子艺术馆 《林泉高致》

在形式极其简化,甚至略显枯燥的“时空素描”,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有着动人表现力的“德尔文部落”两件影像作品之后,“无字哀歌”似乎在两极的震荡中回到了“精致的伤害”所触及的“痛感”。这一次,痛感不是来自抽象的灵感与哲思,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赋予每一个人的伤痕。这件作品几乎具备了中国和欧洲的古典戏剧所共同追求的,情感的宣泄感,却省略了一切剧情。它仍然是抽象的作品,因为情感本身就是抽象的。

任芷田用作品诠释人的感知与内在 | 美术文摘主观之物 装置 2013

任芷田的作品常常给人轻描淡写的感觉,但“无字哀歌”就像是他至今为止所有作品的提示:那些节奏轻快的作品就像是浓重的情感核心所延伸的感知末梢,它们勾勒出一个富有哲思且善感的直觉世界。如果说当代艺术常常关注观念的外化与主题的扩展,那么对人的感知与内在的探究就显得更加可贵。任芷田总能抓住那些自我与他人的感知之间的缝隙,让作品如植物破土般从中生长,或者像光线透过镂空的花边。他的作品兼具好奇的热情与理性的冰冷,并被赋予一种辩证的形式,让我们反观自己的视线,并回到那些最单纯的,内心的抽象触感,以及触感与触感之间的节奏当中。

相关文章

  • 艺术小品:画眼诗心天地来[图文]
    艺术小品:画眼诗心天地来[图文]

    侯立远绘《子云秋亭》“散怀山水,萧然忘羁”,外观自然而内视自身,魏晋人终得山水之美。自此,中国山水画绵延千年,高峰迭起。北宋画院画家郭熙曾言“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在于“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从“形”到“神”,中国山水画的意味细想来皆来源于心生之境。古代文人墨客画山水,或隐世或畅神或超逸或入禅,欲于山水尺幅间,营造一方净土,涵...

    12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家:山西追缴文物几乎包含中华文明进程每个时代[图文]
    专家:山西追缴文物几乎包含中华文明进程每个时代[图文]

    本文原标题:《[文物大展/专家解读]韩炳华:山西公安机关成功追缴回的涉案文物,几乎包含了中华文明进程的每一个时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炳华:涉案文物包含了中华文明进程的每个时代,精美青铜器似一部缩略的青铜文明史书首先呢,我谈一谈对这次展览的体会,我觉得有三个体会。第一是感觉到非常惊讶,在山西博物院是第一次办这样的展览,使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文物被盗的惨状,以及公安干警在打击文物犯罪时...

    34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秀逸润津沽,内蘊求澹然:品王少桓花鸟画艺术[图文]
    秀逸润津沽,内蘊求澹然:品王少桓花鸟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王少桓,1985年生人,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导师贾广健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市青年美协会员。天津市中国画学会理事,学术秘书。天津市花鸟画艺术研究院理事。天津市河北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晨露湿新装》213cm×137cm秀逸润津沽 内蘊求澹然——读王少桓近作有感郭逸东(河北大学、美术评论家)在苏州的旅途中,每天都是细雨,似乎从不停,拿着王少桓的...

    184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王进玉:过度追捧是一种社会病[图文]
    王进玉:过度追捧是一种社会病[图文]

    老树作品近期有朋友让我谈谈老树,还给我看了一些他的作品图片。说近两年老树画画很火,很多人都在追捧,俨然成了一种现象。其实我对他本人并不多了解,只是大概知道。既然此次朋友提出,也再次看到他的作品,那么就简单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从其作品能够看出,他应该是个有着文人情怀和文化情结的一个人,同时作品里也彰显出旧式文人或民国风的那股气息和感觉,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不能这么简单地来评价或衡量一个人的文艺...

    59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名人志|情系翰墨 力耕不欺,著名书法家唐建平和他的书法艺术[图文]
    名人志|情系翰墨 力耕不欺,著名书法家唐建平和他的书法艺术[图文]

    当前,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它具有简约的形式与丰富的内涵。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广大书法爱好者更掀起学习和收藏书法的热潮。在众多流芳百世、承载人类文明的书法中,有人选择篆书的凝重圆润,有人喜欢隶书的古朴率真,有人欣赏魏碑的遒劲浑厚,有人效法楷书的端庄严谨,有人心悦行书的流畅温和,有人追求草书的自由豪放,有...

    39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创意为要内容为王: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离不开想象创新[图文]
    创意为要内容为王: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离不开想象创新[图文]

    9月初,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被大火吞噬,馆藏的2000多万件文物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仅有10%得以幸免。“两百年来的努力、研究和知识毁于一旦,不仅对巴西人而言,对世界人民来说都是悲伤的一天。”大火之后,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这样写道。被大火吞噬的不仅是巴西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更是这些文物所承载的珍贵文明和历史文化、所连接的后人与祖先之间的记忆;这场大火不仅为全世界文...

    195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慧眼识珠—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慧眼识珠—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珠宝商因为精品珠宝看的多了才练就一双慧眼,有了慧眼才能辨别出好的珠宝。酿酒师只有真正懂得品味好酒才会酿出好酒。我们只有真正美的东西看的多了才有好的审美眼力。道理也一样,不管是中国画美学欣赏者还是创作者,都要多看历史上和现、当代的精品好画,才能培养一双认识中国画之美的慧眼。好东西品的多了,见到差一点的自然不舒服,好的画看的多了,见到一般的作品就提不起神,审美能力自然上去了。(请横屏浏览)自古以来很...

    146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品投资基金为何难运营[图文]
    艺术品投资基金为何难运营[图文]

    潘天寿《耕罢》2017 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5893亿元的价格成交,据传为一只艺术品基金竞得一般性的投资基金很多,其投资管理知识也相对成熟,但艺术品投资基金与其他金融类投资基金的运营规律有很大不同,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艺术品投资是典型的长期投资艺术品投资是典型的长期投资模式,因为艺术品的保值、增值、再流通过程十分漫长,艺术品市场不是生活必需品市场,其供需关系隐性而微妙,很难...

    93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内地拍卖行如何熬过最艰难秋拍[图文]
    内地拍卖行如何熬过最艰难秋拍[图文]

    春拍对艺术市场的考验还没有完全散去,2015秋拍又悄然而至。从率先举槌的香港市场来看,局势不容乐观。嘉德香港以1.97亿港元收槌,同比 去年秋拍业绩下滑四成左右;保利香港拍出9.14亿港元,同比涨幅不足两成;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达到26.69亿港元,同比去年的29.4港元略有下滑。 有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是市场最为艰难的一年,但今年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从香港市场表现来看,虽然不乏亮点,但总体并...

    110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年终盘点:2017年艺术品市场大事件背后的十大现象[图文]
    年终盘点:2017年艺术品市场大事件背后的十大现象[图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7年接近尾声,回望今年的艺术品市场,许多业内的大事件依然历历在目,年初时还争论不休、各执一词的艺术市场冷暖走向,如今露出了回暖崛起的迹象。小编整理了2017年艺术品市场的一些大事件,并归类总结,列出了十大现象,与君共享。香港四大拍卖行历次拍卖总额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制图现象一:拍卖市场回暖崛起 中小拍卖企业受考验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总成交额...

    154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在书画之中窥探苏东坡的“朋友圈”[图文]
    在书画之中窥探苏东坡的“朋友圈”[图文]

    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展现苏轼的千古风流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使其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景仰的文人典范。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本报记者李韵...

    101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市场是买“人”还是买“画”[图文]
    艺术市场是买“人”还是买“画”[图文]

    在艺术市场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画家艺术造诣很好,但作品的市场价格平平;而有的画家作品一般,但职位很高、名声很大,其作品却时常拍出惊人的价格,这种艺术与价格错位的现象在国内艺术市场上屡见不鲜。要探究其缘由,还得从买家入手,因为买家最终决定画家作品的价格。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吴冠中《鹦鹉天堂》古往今来,名人字画历来是人们收藏的主流品种。由于是名人在先,字画在后,显然名人是第一位的,名头大...

    125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齐白石画小鸡:玩出象外之意[图文]
    齐白石画小鸡:玩出象外之意[图文]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1951年 纸本设色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象外之意,指好的花鸟画意在象外,余味无穷。而象外意的表达,既要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又要利用文化积淀,给以新的阐发。齐白石有张画,画的是小鸡夺蚯蚓,小鸡旁边写着“他日相呼”,齐白石的同类作品,有的写着“二三子”。小时候我看不懂,明明是两个小鸡在抢蚯蚓,为什么写“他日相呼”呢?后来见到一幅齐白石画给齐子如妻子王紫佩的《父子鸡》,上面题了鸡...

    29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杨佴旻: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图文]
    杨佴旻: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图文]

    二十多年来,杨佴旻一直致力于传统绘画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他创造出一套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全新技法。在他的彩墨画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东方与西方的共存、传统与现代的并置,而这一切都通过艺术家非凡的表现手法,自然融会于画面之中,最终相互交织、不分彼此,画面既充满着现代感,又具有着鲜明的东方特征,从而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强调技法创新重要性的同时,杨佴旻亦在呼吁当代艺术价值标准...

    35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吴玉柱:“意象写意”精神与艺术追求 [图文]
    吴玉柱:“意象写意”精神与艺术追求 [图文]

    吴玉柱,安徽中华文化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安徽省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作品被美国、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印度、匈牙利、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泰国等及收藏机构收藏 。油画作品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

    78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