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驶入意象的深处,寻找生命的本初"杨晓阳新作观瞻[图文]

时间 : 05-15 投稿人 : 皮皮 点击 :

18世纪英国著名画家雷诺兹曾说过:

“真正的画家不该以作品描摹的精细美观去取悦人类,而应致力以其理想的崇高促使人类进步。”

本不赞成这句话,但当看到杨晓阳先生的壬寅新作“丝路生活系列”,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知。因为他在这组新作中以“主题的多义化”构建了一个“人人平等”的观念,并将人头画成平顶以谕示。这种观念的建树,既是他忧患意识的体现,又是他责任担当的彰显,更是他内心深处对人性之爱的大写意。

这是他以艺术致力于其理想的崇高,来促使人类的进步;也是他潜意与观念的更新,在这种生态下,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哲理,使真善美、假丑恶以阴阳辩证的关系,在时间的流逝中体现出深刻的“道”,对“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思辨,有了新的诠释,让人从中体味出这个世界在混乱中的秩序感。

《丝路生活之一》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观瞻杨晓阳壬寅新作,你会发现他的“丝路生活系列”作品,以神秘的意象色彩,投注了他对丝绸之路沿线上民众生活以意象的表述。这既是他情感投注的再现,也是他自我的主观意识在拣选、抉择、组织物象的结果。他以看似无序,实则秩序暗潜的意象色彩,将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以意象的组合,延伸着从来未有过的画外之意,从而在实践“题材模糊化、主题多义化、章法多维化、造型意象化、用笔书法化”的五化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他绘画理论的“五化观念”,是他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与深入思考所形成的,也是他在探索水墨人物画的新形式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他的“丝路生活系列”,以独特的人物画面貌,在不分中西、明暗并置看似费解的复杂组合中,打破了以往题材主题的单一性,在章法造型和水墨技法方面更加的自由。

《丝路生活之一》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在表现上,他以时间为轴,以空间为坐标,以时空为经纬,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阴阳学说溶于画面,使自己的绘画,呈现出四面切入,八方推进,打破空间的界限,进入多维的时空,驶入意象深处,寻找到处于生命本初之内生命与道相合的自然本质,刻画出丝路沿线人的自然生态。在构成上,他以四面构图,自由组合,阴阳并置的特点,表现出即兴、丰富、深邃、神秘、随意生发、层层递进的新水墨意境,肇造了绘画技法的新观念。

在传统绘画中,艺术家们拣选的题材往往是鲜明的,主题基本上是单纯的,章法构图上也是和谐的。虽然在一些画家的画面中,也讲究意象的表达,但却没有生发出这样鲜明的概念与观念,并运用到理论与实践上。也有一些写意画家提倡用笔书法化,但以这样鲜明的观点提出来,却是杨晓阳在这个时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突破。他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意象之中,从而使他“五化”的观点鲜明起来,真正成为当代画坛大写意一面的新开端。

2002年 写生石刻

2003年 考察彩陶

2003年 写生栓马桩

赏析杨晓阳壬寅新作,必须回首他过往之作品,才能串联起他艺术的嬗变之路。他曾在从“写实到写意”的路径上,砥砺良久,体悟出敦煌的飞天、秦陵的兵马俑等那种充满变幻而有秩序与统一的和谐之美,这使他的艺术思路与认知,在艺术的“一律性”中,久久探索,并从艺术的“一律性”中,寻找传统绘画所带给今人的启示。艺术的“一律性”,似石涛所说的“一”,是个体艺术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审美的体现,它的形成,标志着艺术家艺术形式的建构,是艺术家个性风格的体现。就像飞天的面貌就是飞天的样子,兵马俑的面貌就是兵马俑的样子。所以,艺术的“一律性”,就成为杨晓阳过往绘画实践中,体现个性特色本质的“程式”,一种个体特质与个性风格的形式建构,使他在艺术的“一律性”中,经历了自己艺术生命一段无法绕开的历程。

他形容自己过往的画作是“‘顽石、老玉、古陶、陈茶’。‘顽石’在河床里经过那么多年冲刷,没有了棱角,亦方亦圆,憨憨圆圆的;‘老玉’就是有包浆的,似透非透的;‘古陶’是残破的,但历练很丰富;‘陈茶’就有陈年味道,厚重,没有新茶的新鲜,但却耐喝。”沿着这样的思路,他的审美意识,便从中国的传统雕塑、壁画、石狮、拴马桩等谱系中,有意无意的寻找并提炼出“顽石之形、老玉之质、古陶之品、陈茶之味”意象、浑厚、神秘、耐品的特质,使自己的艺术塑造,在“相与象”中走向完善。

《关中正午》纸本水墨 200cm×190cm 2003年

《雪域》纸本水墨 200cm×190cm 2004年

《丝绸之路之三》

- 请横屏欣赏 -

《丝绸之路之三》纸本水墨 200cm×1000cm 2013年

毕竟,艺术个性的形成是天才结晶的过程,而精神成熟的周期是无限复杂而艰难的。在人类艺术的史记中,只有个别人才能通过这一考验。而人最大的不幸之一是永远不能被人彻底理解和领会,因而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当然,艺术的伟大不是一概而论的好评,而是时间积淀下人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更新而对美进行的新拓展。这个改变必然是超验的,具有与时代相左的新意识、新概念、新观念、新思想的结晶,这样才能真正完善某种独特的体系,使之随着时间的递进,而充满一条艰辛的认知之路,并最终被人理解和领会。

因为对人来说,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珍贵而不可复制的生命杰作。所以这一切,不是人力所为,而是神的赋予。杨晓阳意识到这一点,为此他追求“锤炼意象”的格调,自是一种力求艺术造型上“减法”的作为。他力求以最简的笔墨线条,去完成复杂的造型形式,以大而化之的写意,表现出人的生态下不同生命的风貌。这何尝不是一种艺术上的生命认知与解读?毕竟他的艺术思想走的是大道至简之路,艺术审美行的是大而化之之境,艺术形式求的是“形、神、道、教、无”的五境循环,这与传统“道”文化殊途同归。

“形、神、道、教、无”的五境循环,既是人对道的解读与阐释,也是由之所升华的中国画的五种境界。其对应极广,释义颇为复杂,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表述了。而杨晓阳对传统文化中“顽石、老玉、古陶、陈茶”之内蕴“相与象”的玩味,使之在“无法之法,大象无形,有无相生,无中生有”中与五境相契,最终生生不息,进入到法无定法之境,完成了时间、空间、时空在阴阳观念中的置换,使多种的选择性,呈现出写意的丰富性、多变性与自由性。也以此五境循环,塑造了自己“顽石之形(形),老玉之质(神),古陶之品(道),陈茶之味(教)”,最终归于无形之相,无相之象(无),使之完美的转化为心中形象在纸面上的意象挥洒。

《课徒稿之具象》纸本水墨 42cm×42cm 2017年

《课徒稿之具象》纸本水墨 42cm×42cm 2017年

这也是他对传统文化中“顽石、老玉、古陶、陈茶”之内蕴“相与象”的玩味,并以之串联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链接起中国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维系起人生命的感情基础。“石、玉、陶、茶”这四种物件是传统中国人所喜悦的,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生命的品味体现。杨晓阳在那个时段的审美意识,则是对它们品评之后,心理与文化的双重认同,也是文明意识与艺术意识,在他心灵底巅的交汇。

多年前,我曾以《生命如歌》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解读,认为他的作品,既是在告别,也是在重塑;既是在深入生命的原初,更是在走向艺术的未来。他的作品在告别中,对传统造型艺术精髓的深入挖掘,彰显了他扎实、认真、严谨的造型观与审美观。

在挖掘过程中,他重塑生命的风神,进入了宏博的历史空间,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历史文化与遗迹中,探索传统文化的文脉,使自己的触角伸向遥远的亘古。又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中,将传统文化的根脉,伸向现代与未来,充满艺术的前瞻性。这个前瞻性,既有他在以水墨大写意,重塑古典仕女与高士的风骨,使之在品茗、论道、对弈、梳妆、对镜、拈花等寻常日见的生活场景中,将人的平凡,化为艺术的不平凡;又有他将生命的具象,以意象的表述,记录下人的生命在衍化过程中,文化的拓展与历史的化变。他从具象到意象,从加法到减法,从意象到概念,有意无意中闯入了传统文化中人道相合的大道里,从而体味出“道之为物,惟恍惟忽”的“道”之真意。

《茶有道》纸本水墨 68cm×68cm 2007年

《关中农闲》纸本水墨 68cm×68cm 2006年

生命是递进的,递进的过程,对不同的人来说,既是加法,又是减法。因为生命就是一个漫长而短暂的加减过程。做着加法的人多是缺少思想的人,因为他们没有道的体悟,将整个世界看得过于复杂,所以才会不断的做着加法。做着减法的人,大多是对道有感悟的人,他们摸清了这个世界自然与人性的规律,看透了世界的本质,认为人的世界看似纷纭复杂,实则简单明瞭。因而他们就在不断地思考中,不断地做着减法。而对加法与减法的视见与实践,必须有道的加持、道的体悟。认清世界的本质,从人的本质中看清生命的规律。而这规律,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也即生活的路径,生命的本质。

他有一本画册《告别过去》,就是在依西化教育与西画理论,既以具象造型观为主的大型创作,又有以传统笔墨观为主的东方观念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以扎实的理论实践,通过不断地实地写生,将自己对丝绸沿路、黄土高原、黄河两岸等地的人文生态以雄健阳刚的笔墨表达。他扎实严谨的造型观念,来自于西化的教育,但他内在的心理传承,却是东方式的文化观念。他西方的印象色彩与东方的意象表述,已然成为他表现东方物象美的源泉,也成为他思考西方印象与东方意象,在绘画表现上相互融合的潜意融通。

而他任院长之后所提倡的“大美术”,今天在我看来,自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潜意识深层思考的再现。而拴马桩、陶器、墓石、石狮与汉俑等,是历朝历代文化中,“相与象”的集大成者。由相入象,由相化象,又由象生象,由象化象,象象不息,便是杨晓阳对这些文化遗产,在赏玩体悟过程中,引发的意象生命对他艺术的诱因,也是肇发他大写意绘画的生命源头。

杨晓阳“丝路生活系列”

《丝路生活之一》1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2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3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4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5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6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7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8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9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10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告别过去》

就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之后,他提出了“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观念,使之成为西安美院建院的宗旨。“大美术”强调的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与传统中国造型艺术合道的文化传承与拓展过程中的审美高度;“大美院”强调的是美术教育应该着眼于世界视野,东方观念,使世界视野与东方观念,在美术教育上抵达一种契合之态,使美院的教育,以先进的文化理念,跻身于充满人文与文明气息的大学院;“大写意”强调的是抒发,抒情,达意,化意,是心性的自然发散与表现的意象化,观念化,从而与老子所提倡的“道”相合。这三点学术理论的提出,无不说明其当时认知的深刻与见解的超然,美术思想的高瞻远瞩。这是他当时站在一个教育家的视野所具有的使命与担当。

而当他荣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视野又有了新拓展,认知更是站在全国美术视野的角度,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去看待中国的传统绘画。再后来,他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视野更开阔,境界更深广。这时,他从美术教育家的视野,有了更高的全国平台与条件,打造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画院。在杨晓阳的天命之中,自是富有这样的使命,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认知与生命认知。他视野的不断提升,表面上是平台的变化,但内里却是生命的与生俱来。

一次出差北京到画院拜访,闲聊间他指着窗台上的一个汉代石雕,问我“像什么?”我说“像人又像兽,很抽象,很混沌,很大气。”这是一个像狮子又似人的石雕,静静的在蹲在窗台上,看着我们对它的品评。他说“是,”并言“我的大写意,暗合着它的影响。你看,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造型艺术,就达到了这样的高度,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一切的艺术都有源头,而这源头则是生命的本源艺术的根。杨晓阳绘画的抽象造型,既具有顽石老玉的形质与美感,又具有古陶陈茶的气韵和品味,大朴不雕,充满生命的意象,这是在回复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本源,又在这本源中,寻找艺术生命与传统文化的重塑。而这个重塑,在他的心境中,就是大而化之写意精神的重塑。

现在回首,过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的杨晓阳,呕心沥血打造的美院与画院,何尝不是他最美、最经典、最艺术的艺术作品。绘画作品是有形的,而无形的美院与画院这两件作品,却是他心血的体现,使命的担当,责任的彰显。这种付出是看不见的,却又有据可查。

2002年 西安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庆典大会

2005年 院长杨晓阳向世界著名建筑师文丘里夫妇介绍西安美院规划模型

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庆典

2011年 杨院长陪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刘延东观展

2015年6月 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草稿观摩会

杨晓阳院长画国家画院新楼草图

观瞻杨晓阳新作,想一幅画作的题材是否鲜明,是根据画面内容与所选择的表现形式的需要而来的,这既有着社会生态学的制约与艺术风格学上的局限,也体现着画家绘画技法与文化阅历上的综合素养。当然,鲜明的题材,可以是通俗易懂的具象画,也可以是表现生命境界的意象画。它们都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的体现。然而,将题材模糊化,以此去表现物象,则是概括性、概念化的,是将许多内容集约到一起的一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有着大道无形的倾向与情绪。自然,随意生发题材的模糊化,看似不易理解,但如果依着“道学”角度去理解,自是很容易窥破其本质。

杨晓阳喜欢读《道德经》,床头总是放着一本《道德经》,有空就诵读悟道。我曾就这一故事求证,他点头并言“《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哲学中最深奥的一本书,是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之大成,是取之不尽的古法论。”而这种题材模糊化的观点,是他悟道的结果。

如果没有对“道”的堪悟,便很难产生这样的想法。道是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路径,人生的指南,不是信仰胜似信仰。杨晓阳深刻悟道了这点,以此践行着自己的绘画之道,并于此基础上生发而出的宇宙、空间、时空等意识,以及由阴阳观念在他画面上所生发的时间、空间、时空、维度等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美丑、真假、善恶等难以言说的况味。这种况味将某种神秘而静穆的色彩,通过画面的黑白灰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使画面的人呈现在阴阳之中。

当然,他画的模糊主题,是处在“一阴一阳谓之道”中,以一种意识的流动,来表现出丝路之上人的生态,使某种超越种族的原生态物象呈现出来,形成了杨晓阳绘画的新历程。也使他通过这种意象的符号,结晶出自我心中根植的潜意识,使之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一种时代的情绪。这种情绪的流露,使他的“丝路生活系列”,具有了长篇小说般的宏大结构,以一种打破时空,超越时空的理论体系支撑起他的绘画审美与技法,从而使他以大写意的笔触,打破时空的界限,呈现出多维切入,多点互动,彰显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胡安·米罗的浪漫色彩及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巴勃罗·毕加索的几何构成。他以此打通了传统与西方的绘画关节,使气息在脉络中汩汩流动。

《丝路生活之一》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丝路生活之一》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他在阐述着生活,在生活即道中,顺应着时间的安排。道无处不在,既高深莫测,又平淡无奇,既是生活,也是神圣。道的真谛可一言以蔽之,即是“路径与行动”,更是“信仰与真理”。由此反观,道也是生活的日常,生活的节奏,生活的快慢。它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左阳右阴,上阳下阴,快阳慢阴”等,它既是辩证的,也是守成的。然它所凝结的秩序感,使画家体察出秩序与画面的关系。为此,他的创作有意打乱了正常的秩序,在直觉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

因此在他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这种气息有着对道学的综述与哲学的思考。他在体察着人性与人的形象在画面之中所彰显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他有意无意地把人物形象变形,使之具有某种难以言说的隐喻。

而他在五化方面的研究,直接切入了当代水墨绘画的新意识,以宏阔的视野,建树着某种超越时代的艺术新路径。为此,“题材模糊化”的提出,既是他深思熟虑与审美意识嬗变的结果,也是他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念在绘画上的体现。“题材”一词在汉语语境中是指文学、艺术的创作用语,指作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亦特指作家、艺术家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素材,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对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的模糊化,就是在于抛弃题材的主题思想,而用多面、多维、多角度的,或者说将没有主题思想的主题纳入画面,使画面的主题思想,呈现出概念不清或含混感,从而以似是而非或形而上的某种概念,代替作品的主题,使之呈现出不同审美个体视域中不同的思维意识。

在绘画上,题材决定着画家所表现的内容,如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题材、花鸟画题材等,西方的人物画题材、风景画题材等,都是艺术家对表现题材选择的结果。题材模糊化的概念,就在于打破这种题材的选择,使画面所要表现的物象,出现某种视觉的置换。杨晓阳“丝路生活系列”,模糊了人物与背景、人物与雕塑、人物与山水的界限,呈现出似物非物,似象非象的特点,并以平面构成,使人的主体混混沌沌,迷离恍惚,好似镶嵌在墙上的壁画,实则彰显了一种古老、朴拙的气息,使画面的物态,充满意象。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人物的动态,仿如陕西的皮影戏,被一根根无形的线牵引,做着各种各样的机械动作,呆呆的,却又萌发出生动感。

相关文章

  • 生命与灵性的激发与表达——读覃炳庚书法[图文]
    生命与灵性的激发与表达——读覃炳庚书法[图文]

    《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覃炳庚》近日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面世,深圳书法家覃炳庚卷赫列其中。炳庚倾心书道几十年,深得内中奥义。积数十载研习之功,笔力愈益精到,尽显大家之风范,墨迹曾先后为国内外馆阁藏家收纳,更广为传于坊间和友人。其作品由国内权威专业出版机构以“中国书画百杰作品”之名结集出版,自当既为书界之盛举,亦为友人之乐事也!覃炳庚人文诗书画,天地精气神。这是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

    82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黄立勋:一路耕耘自奋蹄[图文]
    黄立勋:一路耕耘自奋蹄[图文]

    黄立勋,湖南湘潭人,1948年出生于农民家庭,5岁自学绘画至今,自号稻香草堂主人、湘北老农等。白石故里馨屿画院特聘画家。作品《我的一家》1983年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展",获三等奖,一举成名。先后国画《淡淡的春阳》、《打腰歺》、《花溪》等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世界“枫叶"奖、齐白石二届艺术节奖,多幅作品被海内外各大艺术馆及私人收藏。于县、市、省、北京先后举办过6次...

    114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笔精墨妙——著名画家宋健华先生的花鸟世界[图文]
    笔精墨妙——著名画家宋健华先生的花鸟世界[图文]

    《金色年华》清俊雅逸——宋健华国画作品浅析文—范扬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画不以描绘物象本身为第一目的,更多的是通过描述物象的笔墨表达一种社会理念,画家笔下的山川河流,花鸟动物,僧道高士等,表现的是画者的心境、修养和中国文化。如果从中西方绘画来看,西画是科学,中国画则是哲学;西画给予人形象感知,中国画则更多给予人理念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西画讲技术,中国画讲功力;西画叫看,...

    16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市场行情多变幻 投资青铜有风险[图文]
    市场行情多变幻 投资青铜有风险[图文]

    备受关注的西周青铜器“兮甲盘”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亮相,从1.2亿元起拍,以1.85亿元落槌,最终以2.1275亿元成交。提起青铜器,对于许多藏家来说似乎还处于“遥不可及”的状态。事实上,在2014年秋拍时,内地已经有了“青铜器上拍”的先例。毫无疑问,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兮甲盘”的前世今生“兮甲盘”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敞口浅腹,外附双耳,上...

    14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安东尼·葛姆雷:静默的力量[图文]
    安东尼·葛姆雷:静默的力量[图文]

    对安东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来说,艺术历程即为生命历程,大展频繁、奖项缤纷,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还是作品,而每聊起自己的作品,那必须是如数家珍。“我的生命旅程经历了1980年的“房间I”、1987年的“房间II”、1989年的“大澳洲沙漠”,1995年的“园地”、07年的&l...

    49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探寻属于“中国式”的“艺术银行”道路[图文]
    探寻属于“中国式”的“艺术银行”道路[图文]

    早在2006年,北京、上海开始兴起艺术银行,主营业务就是艺术品租赁。这个起初就被业内人士“猛烈”讨论的话题,始终没有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然而近年,一些银行深入分析和把控文化艺术品项目的风险收益和波动特点,开始尝试艺术品租凭的模式……艺术品银行的起源在中国,投资艺术品要好于投资股票,因为中国经济总量比较大,但是质量差,因此股票不是太好的投资,而随着房产税出台、储蓄利率跌至谷底,更多人都将...

    14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长安画派传人刘俊刚 中国文化的使者[图文]
    长安画派传人刘俊刚 中国文化的使者[图文]

    最后一位大画家 传艺20余年何海霞,和石鲁、赵望云并称“长安三杰”。也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贾平凹曾说,“真正的中国山水画,何海霞可能是最后的一个大画家。”何海霞素有“全能冠军”“鬼手何海霞”的赞誉。何海霞与其入室弟子刘俊刚何海霞则这样评价他的入室弟子刘俊刚:“俊刚以真诚面对人生,以责任追求艺术,师古人更师造化。其绘画既有典雅细腻之笔,又有大气奔放之意,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二十世纪九十年...

    196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标新立异 脱颖而出——王国强大写意中国画赏析[图文]
    标新立异 脱颖而出——王国强大写意中国画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王国强(字:无界)(号:南堤子)(笔名:易鸣)1956年石家庄生人,1978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现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后留校任教,1979年在河北省梆子剧院任舞台美术设计。1984年-2016年在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1989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2012年至201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创作研究班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画院国...

    181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清代辟雍歙砚考释[图文]
    清代辟雍歙砚考释[图文]

    陕西安康 刘勇先苏州市肇泰民俗博物馆收藏的这方辟雍歙砚(见图),砚直径16.7厘米,厚3.2厘米,底假圈足径13.8厘米,足沿径0.8厘米,沿足沿下凹0.2厘米。凹底内刻阴文草书“翰墨飘香”,署款“徐兰”。徐兰是清代诗人,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字芬若,号芝仙,江苏常熟人。其少从王士祯学诗,诗体近李贺,擅画花卉及白描人物,线条生动,名盛一时。二十岁时出游京师,数十年仅回乡一次。康...

    15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三:《跋从军先生八仙图》[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三:《跋从军先生八仙图》[图文]

    杜甫《饮中八仙歌》脍炙人口,所记人物因豪饮而青史留名,尤以斗酒诗百篇及落纸如云烟最足称道。酒与诗文书画之关连由此可见。从军先生对老杜此诗感悟颇深,剖析甚详,有感而发,遂以泼辣笔法用浓墨重彩写成八幅。当像饮者跃然纸上,仙气十足,图后所作跋文,见解深刻,笔墨老到,连同卷首之《八仙歌》及图间文字表明,画家兼擅书法,笔底厚重,率真之意贯穿书画两方,此一巨制,尽显作者才华,诚可贵也。己丑新...

    96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齐白石早年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齐白石早年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齐白石作品如今的人们在谈到齐白石的成就时,都会从他那美丽的画作中感受到一种平和自然之美。无论那秋风中的喇叭花、鸡冠花、葫芦、石榴,还是炎夏中的枇杷果、芭蕉、荔枝……抑或那些人们饭菜中平常的菜蔬红萝卜、南瓜、大白菜、豆角……。当然,人们更喜欢他笔下的鱼虾、螃蟹、青蛙。齐白石画作中山水、人物相对少,但亦如花鸟画都能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美好的感觉,让人看后心情愉悦。有评者认为齐白石所攫取的这些素材基本都来...

    31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版画名家杨忠义作品欣赏[图文]
    版画名家杨忠义作品欣赏[图文]

    杨忠义近照杨忠义,版画家,水彩画家。1949年出生河北沧州人,1991—1992中央美院版画系研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喜马拉雅的祝愿》凹版,55x108cm,2014年。2014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全国画院版画展,2015深圳观澜版画博物馆继往开来全国精品版画展。作品主要入选:1972-1975天津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1976-1991河...

    175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墨之语画家詹亦然笔下的水墨葡萄[图文]
    墨之语画家詹亦然笔下的水墨葡萄[图文]

    詹亦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重庆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研究员、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重庆创作委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会员,主管中国美术学院,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全国美术考级行政管理工作。擅长水墨葡萄,水墨人物。詹亦然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创造了他笔下葡萄的质感、光感和画面的空间感。师法自然,从生活中汲...

    168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赵军安[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赵军安[图文]

    【艺术简介】赵军安,字迁云,1960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一个书香之家,毕业于哈尔滨师大艺术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原文艺创作室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民政部中国云海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画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在国画、雕塑、诗词、摄影等领域均有较深功底,画云堪称一绝。为国务院大楼、中南海...

    15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落花轻拍肩,独行悄已觉”——周延其人其字[图文]
    “落花轻拍肩,独行悄已觉”——周延其人其字[图文]

    周延书法周延为人沉静内敛。有时一群人聚会,他时常退守在角落里怡然自得,以致他的在场也宛若缺席,他根本无意于引人注目。周延属于于宾客喧腾中亦能静守自处的人,平时也极少外出活动,而是甘愿在家中读书习字。他总是如此平静淡泊地做着自己的事。这令许多人心生羡慕。周延平时寡言少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冷漠孤僻,相反,他心中满怀热情与善意。他热心于闭户读书写字,而又满含善意地与周遭世界温柔地交往。我们不禁好奇...

    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