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影响古代书画价格值的背景因素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大仁 点击 : 1290 次

匈牙利著名的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得?豪泽在其著作《艺术社会学》中提到艺术品价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时说:“由于艺术价值难以与市场价值相比较,一幅画的价格很难说明它的价值。艺术品价格的确定更多地取决于各种市场因素,而不是作品的质量,那是商人的事,也不是艺术家所能左右的。”

艺术品的价格值是指艺术品在市场流通中表现出的价格数值,它是一个变数。众所周知,中国书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在价格值上的差异是相当大的,但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中国书画艺术在实际价值上要逊色于西方绘画。艺术品本身准价值的确定是一个相当繁复的评判体系,它不是用劳动量可以衡量的一般商品;虽然,精神因素构造了艺术品价值的难度框架,但又决非是单一的精神因素锁定艺术品价值的全部。今天,我们之所以在中西两种文化情态中关注这个差距,实则是对中国传统本土艺术的一种同情和反思。与毕加索一起办画展的中国画家沙耆的现象、得到毕加索认同和评价的齐白石与张大千的现象等就是值得我们琢磨的问题。在世界瓷器拍卖领域,至今保持世界记录的是名不见经传的韩国青花大龙罐(1996年10月纽约佳士得以850万美元成交);令人尴尬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并被誉为“瓷之国”,而且统领世界瓷业近2000年。的确,在艺术品价格值的背后,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清,而不能简单归因于经济水平或购买力的差异。

文化认同与政治因素

在艺术走向市场化之前的中西两种艺术文化是存在于独立的两个文化板块上,且相看两不厌,这一局面的打破是在19世纪。按照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得?汤因比(《历史研究》)的观点,在中西文化“深度”接触之前,中国文明一直是独立发展的文明(不从属于其他文明的文明),且主动地被西方文明所认同。但19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的扩张,欧洲文化的流布,中国文化开始被动地为西方文化认同;这种认同,从目前的表象看,存在两种结果:一方面中国艺术依然保持独立的社会价值品格,另一方面在价格值上大幅度落败于西方艺术。依归于文化范畴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即便在20世纪,依然为西方文化学者所推从和承认,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体系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西方艺术家或文化学者是如何评论中国艺术。已故英国著名的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贡布里希(Gombrich)在一次宴会上的际遇,的确好好值得我们思味:“一位女士问,学会并能品味中国草书书法,需要多长时间?微利(Qrthurwaleg)答曰:哼——500年。注意这并不是相对主义的回答,如果有谁懂行的话,那就是微利。”(《艺术的故事》)现代艺术大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对张大千说:“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张大千与毕加索》)当然,我们现在无法还原毕加索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但无论怎样,毕加索是懂艺术的,他也是有艺术道德和文化责任的。无独有偶,林风眠和常书鸿也与张大千一样遭遇了同样的尴尬:在法国第戎美术学院求学时,耶西斯对在该院求学的林风眠说:“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优秀的传统啊,怎么不好好学习呢?”(《五四与新美术运动》)常书鸿先生之所以献身敦煌事业、对敦煌艺术作出杰出贡献正是源于他的老师对他说的一席话:“世界艺术的中心不在巴黎,而在你们中国,中国的敦煌才是世界艺术的真正宝库。”20世纪的野兽派大师、法国画家马蒂斯也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艺术,一是浮世绘,一是中国剪纸。”(《西方美术史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常说,20世纪以前世界艺术的中心在法国,但这种悖论似乎不难理解,欧洲文化一直处于统一体之中,可中国文化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还是不自觉地处于闭锁状态。之后,当西方政治的强力渗透和语言的障碍扫除之后,一切就变得明朗,西方开始以主动的姿态关照东方,关照中国。就连日本的浮世绘也在近代欧洲画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后期印象派画家凡?高说:“我的整个艺术创作均以日本绘画为基础。日本绘画在法国印象派艺术中生了根。”(《美术译丛》1982年3期)不知道这是不是后来日本人钟情印象派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保持世界艺术品拍卖最高记录的印象派作品——凡?高的《加歇尔医生》便为日本的斋藤先生收藏,当时的成交价是8250万美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避开政治因素谈艺术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也许是苍白无力的,前面已经谈到一些西方艺术家或文化学者对中国艺术的首肯并未从根本上提升中国艺术的经济价值,这便是很好的证明。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艺术一直以来是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自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文化一直在包容、同化和消解外来文化,远到佛教,近到西洋绘画。在近世,中国绘画对西洋绘画的吸收和借鉴,正表明中国艺术强大的亲和力与包容性。中国人对西洋绘画的了解和掌握较之西方人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了解要容易得多,这也从某种层面上印证了西洋艺术的易识性和普及性。 说到这儿,既然中国艺术甚至有超越于西方艺术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那中西艺术的价格差值为何又如此巨大呢?其实,这还是艺术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的延伸。这让我想起了中国1500多年前的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一段话:“魏氏以夜严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文情难鉴,谁曰易分?”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文化艺术社会属性的认识要有相当的文化背景和很强的文化鉴别力,而艺术品经济价值的显现往往受其影响。豪泽说:“艺术品的价格并不决定于其质量。”我想这种质量,一定包括艺术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质。除此,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因素也就是经济状况了。西方艺术品价格较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其雄厚的经济势力做温床,同时,西方艺术的易识性也为艺术商和消费者的接受提供了中国书画艺术所没有的认同度。因为,对艺术商和艺术品的消费者而言,艺术品的易识性是他们起码的原则。这一点,在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值上也能反映出来。中国瓷器的价格基数普遍高于中国书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接触和认识较中国书画要早,且瓷器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而中国书画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便是西方人所难解,这似乎也暗示了科技性产品和人文性产品在经济价值上的认同程度。

技术与人文力量的较量

中西文化的较量,实则是技术与精神力量的较量。西方早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便完成了技术取代宗教的重大变革。汤因比说:“技术取代宗教,这是西方文化的最高价值。”而中国在20世纪以前的主流艺术依然是在宗教和精神的旋涡中留恋。中西文化在19世纪以后的两次大碰撞,均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艺术文化的特质。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西方文化伴随着西方殖民化的主动入境;第二次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改革开放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纳。从早期看,西方文化列强对中国艺术文化的青睐,并未从根本上提升中国艺术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他们或是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或是出于文化、历史研究,即便是斯坦因、伯西和等带去的数以万计的文物艺术品,在当时也并未引起他们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来这些艺术品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保护,这在很大意义上是满足了他们对异域文化的贪欲、好奇之心。“汉学”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西方文化长期沉浸在技术层面的痛楚,怪不得毕加索说白种人根本不懂艺术。从而在他大彻大悟的晚年,将成熟的目光投向了古老非洲的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艺术的急剧涌入,在一定层面上冲跨了中国文化艺术固有的价值体系。日本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的话较有代表性,他说:“我感到遗憾,中国的绘画已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会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江苏画刊》1985年5期)俗话说,旁观者清。这一方面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绘画昔日辉煌的过去,同时也应该让我们重新审视中西文化艺术的价值趋向。的确,每当我们回望中国宋代绘画这座艺术高峰时,总不无自豪的说:“这是艺术的纯真年代。”记得在《陈传席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版)中也曾读到,陈传席先生与美国美术史家艾得瑞兹教授谈到中国画的现状时,艾教授说:“我们还是喜欢中国宋代的山水画,那用长长短短的线条(皴法)组成的山水画,西方画家根本无法企及。还有山水画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也令西方人向往无穷。现代的齐白石也好,他变出了自己的风格,但仍然是中国的风格,西方画家达不到。中国画的‘梅兰竹菊’四君子,西方画家永远承认,那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可是你们很多画家现在学西方的艺术,又想得到西方的承认,完全弄颠倒了。”也许,对中国画家而言,正视自己和自己的艺术传统,才是走出这种尴尬的较好途径。从艺术的角度看,技术层面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接受,而惟有精神性才会散发永恒的光辉。在西方,当我们凝望印象派画家凡?高这座艺术高峰时,会发现凡?高将西方的艺术与技术发挥到极值的同时,也蕴籍着高尚的文化品格和人文力量,我想,这便是凡?高最能打动我们的地方。正如凡?高自己在谈到艺术的定义时说:“艺术,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中去,这自然是被他解放出来的;这现实,这真理,却具备着一层艺术家在那儿表达出来的意义,即使他画的是瓦片、矿石、冰块或一个桥拱,那宝贵的呈到光明里来的珍珠,即人的心灵。”(《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可以毫不掩饰地讲,凡?高的艺术灵感来源于东方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的光辉被西方人认同和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中西艺术在价格值上的巨大落差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显然,这种差距不是艺术价值本身所决定的,即豪泽所说的各种市场因素。如:经济基础、经济购买力、文化意识等。但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消费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涉足艺术品行业,加上海外一直以来对中国艺术品的关注和兴趣,这几种因素的结合,导致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人们对中国艺术市场已充满信心。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明古老的中国艺术必将光耀世界艺坛,因为,我们都是人,都在一片蓝天下。

相关文章

  • 青绿浓丽的《千里江山图》并非宋代文人审美的高格[图文]
    青绿浓丽的《千里江山图》并非宋代文人审美的高格[图文]

    央视虎年春节晚会上,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有观点称之为“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特点与艺术价值当下学者论之极详,溢美之词也颇多。然而,如果回溯历史,其实此图在历史上的鉴藏体系中很长一段时间多处于一种寂寞的状态,从北宋到文人鉴赏审美体系而言,在肯定《千里江山图》这样青绿浓艳之作艺术价值的前提下,也应该看到,这样的作品并非...

    67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觉圣写生| 甘南人物印记[图文]
    觉圣写生| 甘南人物印记[图文]

    编者按:本篇分享画家张伟(觉圣)2020年游走写生的故事。跟随画家的视角,走进甘南这个充满神秘气息和神秘色彩的地方,甘南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四川毗邻,属于安多藏区。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藩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南不仅有着广阔美丽的高原风光,还有着浓郁的藏传佛教风土人情,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们创作源泉的重要部分。“甘南,一个心心相念,时时想往的地方,不只是以为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光无限的自然优势,...

    47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小井喷”带来信心 古典艺术拉拢亚洲藏家[图文]
    “小井喷”带来信心 古典艺术拉拢亚洲藏家[图文]

    《圣玛加利大》近日,苏富比“大师周”系列拍卖和佳士得大师作品拍卖会上,经典画作再一次证明了超越时光的艺术价值。2月1日,进行不到一半的苏富比“大师周”系列拍卖会前三场拍卖额已达到2290万美元,其中19世纪英国画家塞缪尔·帕默的作品《AChurchwithaBoatandSheep》成为黑马,这幅估值25-35万美元的作品最后以242万美元成交。而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宫廷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

    151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沈志昂书法鉴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沈志昂书法鉴赏[图文]

    人物简介:沈志昂,1952年生,汉族,江苏省苏州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艺术。沈志昂先生的作品师古不泥、挥洒自如、飘逸舒展、点画劲挺、和谐呼应、浑然一体、妙趣无穷、美不胜收。作品在国际和国家级大赛中多次夺冠,博得有关领导和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作品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日本、韩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和收藏。被国家博物馆、国家...

    121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书画圈里拜师热的背后[图文]
    书画圈里拜师热的背后[图文]

    近日,几场书画界的拜师仪式引起了笔者关注。这样的活动每年都有,请一帮书画界的权威人士,摆几桌酒席,拜师(跪拜或者鞠躬)、敬茶、互换礼品,然后是老师殷殷嘱托,一干到场嘉宾致辞,学生致答谢辞。一直以来,拜师仪式比较讲究的是武术界、相声界,广而推之,各行各业,特别是靠技术和手艺吃饭的,均有拜师习俗。拜了老师就叫“入室弟子”,不举行拜师仪式叫做“记名弟子”,或者一般学生。中国传统尊师重道,一代一代传下...

    10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我与贾浩义先生 [1][图文]
    刘玉来:我与贾浩义先生 [1][图文]

    刘玉来和贾浩义先生前年在老甲艺术馆,贾浩义先生和他的几位学生举办了画展,特邀我前去一是助兴,二是在研讨会上作观后短评。这次展览他的学生都作了充分准备,各人都拿出了自己最新的作品。其中特别是老甲先生的得意门生杨先和年轻新锐女画家张岩的作品最为抢眼。杨先的作品一改前几年风貌,以大气磅礴缤纷厚重的山水新貌出现在展览馆大厅中,颇为恢宏的气势,备具时代精神的引领潮流的气度,引得许多媒体纷纷围览关注、拍摄...

    81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往回看的“当代性”[图文]
    往回看的“当代性”[图文]

    邓育林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有着时间痕迹的旧物也兴趣浓厚。早在他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便选择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服饰作为创作题材,通过一些符号性的东西来表达其艺术情感,承载其艺术理想。因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画了《宅·衣》系列作品。《宅·衣》系列作品的现代气息很少,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意义也都不那么显而易见。一如商业社会的商标,旧服饰与老旧房子的组合是邓育...

    29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王召海山水画艺术 [图文]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王召海山水画艺术 [图文]

    王召海·艺术简介1960年1日18日出生于山东台儿庄古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幼年师承孟祥君先生学习油画,后得到著名画家黄金程、张宝珠教授指导。1978年进修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班2004年入中国画研究院李宝林工作室高研班。参展经历2000年作品《山居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新世纪中国画三百件作...

    6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张松:写的意蕴与书的神采[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张松:写的意蕴与书的神采[图文]

    张松近照张松,号庐州师山堂主,生于1952年8月,芜湖人,祖籍桐城。先后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国画专业、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组织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中国商联·全国艺术市场联盟副主席、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安徽...

    68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著名版画家阿太作品欣赏[图文]
    著名版画家阿太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张洪春·阿太,回族,1964年10月生,青海省大通县人。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院美术系,同年自愿赴青海玉树艰苦地区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入库专家、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玉树州文联副秘书长、玉树州画院院长。阿太版画作品连续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同时有多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大展,一些作品...

    159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鹤本心上意——杨先画鹤赏析[图文]
    鹤本心上意——杨先画鹤赏析[图文]

    杨先作品鹤为何?何为鹤?一笔数十年,杨先画鹤,所求一“大”一“新”,墨色更迭间,可见大抽象、大自然、大生命出没,亦有新写意、新思想、新境界闪烁……有那么一个瞬间,他手上的长毫悬空不出,最初的鹤早已涅槃重生,未来的鹤如何演绎自我,凝思日久,直到站成了油画自画像中那个万鹤于心的杨先。杨先作品走进杨先艺术馆,走进了一个鹤的新部落。从独立一隅的墨鹤,迎风而舞的彩鹤,到穿越岁月振翅长唳的彩墨群鹤,站...

    10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叶向礼独树一帜的“百荷图”欣赏(三)
    叶向礼独树一帜的“百荷图”欣赏(三)

    叶向礼, 1963 年出生于江苏沙洲, 祖籍浙江德清莫干山麓, 现居杭州。 号莫干山樵、望湖斋主。 现为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 浙江省收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中国画名家, 师从张寅彤先生、 李腾先生学习中国画, 追求艺术, 孜孜不倦。 擅花鸟, 尤钟情于荷花, 所作彩墨荷花将中国画笔墨功夫与西方油画色彩元素相融合, 以半抽象的形式展现出蓬勃多变的艺术生命力,创作出更富东方禅意与...

    191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我对未来艺术品市场的判断[图文]
    我对未来艺术品市场的判断[图文]

    李可染 《万山红遍》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传世艺术品应该产生于非商品经济的创作环境下,因为艺术虽有商品属性,但它毕竟不同于普通商品,不大可能预设以传世为标准的制造程序。如果可以预知什么能够传世,就可以大量制造,并且预支未来的价值。现在大量的艺术品都是以未来增值概念让持有人买单,甚至不需要像普通商品那样有严密过细的生产流程,只要贴...

    137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在当代艺术和数字文化的语境下 具象绘画何为?[图文]
    在当代艺术和数字文化的语境下 具象绘画何为?[图文]

    姜建忠,《解读戴安.阿勃兹No.8》,170x130cm,2017年原标题:姜建忠:图像泛滥的时代,具象油画仍在抒发内心“‘象外’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具象实验工作室邀请展”(7月12日-19日)这些天正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行。这个以上海美术学院艺术家为主体的具象画展遴选和集结20位画家的90幅作品参展。展览试图以多样化的风格面貌呈现他们执着的学术坚持和深切的问题意识。在当代艺术强势合围和数字...

    116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背后的历史: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图文]
    艺术背后的历史: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图文]

    艺术究竟是什么?我们从小听的艺术故事,都是真的吗?为什么懂艺术的人,会对它那么着迷?但又有那么多人不得其门而入?······ ······1. 艺术故事的背后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在关于艺术的故事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神笔马良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可以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不过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是现代作家洪汛涛在1955年才创造出来的呢?大家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王冕画荷花的故事吗...

    89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