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光野塘春色68×68cm
相对于中国人物和山水画,花鸟画或者说写意花鸟画的成熟与独立是比较晚的,五代“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之说是对于独立花鸟画最早的风格定位。写意花鸟画的精神气质与北宋苏轼、文同以来的文人画追求一脉相通。明代的徐青藤挥洒水墨、直抒胸臆,把写意花鸟在兼工带写的基础上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至于清代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等等大家的出现,才是真正迎来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兴盛,而后又被近现代后继者们推上一个又一个高峰。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艺术市场的快速成长,然而与此形成反差的却是中国画因其历史之悠久、法度之森严和理论体系之厚重,在意境和形式语言上的突破尤显艰难。理论界关于中国画何去何从的争论一直此起彼休,但是中国画坛上始终保存着一批有传统、有实力、有创造力的中坚力量,他们潜心研磨,毅然担负起“承前启后”的历史角色,使中国画在当代多元的语境下依然彰显出新意和生命力,父亲郭志光便是这其中的一员。好的艺术撼人心胸又耐人寻味,唯其能此,生生不息。
在浙江美院学习和工作的12年间,父亲悉心研读历代名家,得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刘苇等前辈艺术家的言传身教,并为他们的人格品德所感染。谨承写意花鸟画传统学派之衣钵,从八大山人般的简约,到潘天寿般的雄浑霸悍,众家之长潜移默化地糅进父亲的艺术追求中,为他在花鸟画上的创新确立了一个极高的起点。父亲在自己的“砚边点滴”中这样写道:“有人说我的画风是南派,也有人说是南北合璧的新派,我觉得,不管什么派,重气机讲格调的追求不能丢。”父亲与道家、佛家心性有通,深知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中国绘画是心的绘画。中国画创作自古强调“以形写神”、“以心造境”,而在艺术欣赏中也讲求“心领神会”,艺术由此而感人。南齐谢赫列“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所谓“气韵”,可以理解为气机、神韵、神采、情趣或意境,自古至今,都是艺术作品的最高追求。细观父亲笔下的花木鸟鱼,犹如与画面上物象的一次神交,生机、意趣无处不在。如他笔下的荷塘,墨色酣畅,浓淡参透;荷茎、苇草纵横穿插,乱中有序;其间苔点、茨菇散步,有似迷棋。荷塘上或有夏风掠过,一时间如弹拨乐器与丝竹齐鸣;或有鸟儿歇息,描绘出一片午后难得的静谧。他笔下的山猫,体态处理上拟人、夸张,并大胆采用以彩破墨的渲染,它们被还原了野生动物机敏、矫健、涉险与威武的本性,或蜷贴在树干上,斜视枝头小鸟的动静;或警惕地高举着尾巴,在老藤迂回、叶润实丰的葡萄架下游走;或是趁着月高风寒、竹影婆娑,蹑手蹑脚地在人家院墙上逡巡。所谓“传神阿睹”,那鱼儿、鸟儿、猫儿们的眼神是狡狯的、有意图的、洞悉人情的,是观众解读和体会每一个情境的关键。父亲营造的画面往往充满张力和戏剧性,无论是花、叶、枝、藤的安排,鱼儿的走势,雄鹰鸟瞰或俯冲的姿态,还是纵深空间的推拉转换,他充分吸取了潘天寿在构图上“借险造险、借险破险”的特色,又巧妙利用远近、虚实、疏密、浓淡、线面、干湿的对比,画面气势宏大,笔墨耐人寻味,生趣溢于画外。笔墨技法固然可以摹习,而作品大气、酣畅、生动、淋漓之气息来自艺术家的内心,是艺术家对生命物象独到的视觉阐释。“画不可无理,又必不可无情”(查伊璜),父亲笔墨点染之间,无不是参悟天地自然之道。
郭志光雨后68×68cm
笔墨研彩,是中国画“神采”之依附。中国画笔墨有系统的法度和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笔墨亦当顺应时代。父亲吃透了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规律,并且把数十年实践和教学经验,精辟地总结在《花鸟画画理》一书中。他讲求创作中气的连贯,笔法运用灵活多变,在对力度的准确把握下,提按、点、推拖、揉搓刚柔兼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前辈艺术家的成就基础上,对大写意泼墨、破墨、彩墨等表现手法进一步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的作用,色彩也愈发绚丽泼辣。以父亲的“海鱼”系列作品为例,艺术家或勾点、或渲染、或泼洒,法无定法;水色、墨色与高纯度的颜彩浑然一体,气概成章,是对以墨色为重的传统文人画有胆识地突破。画面构图打破成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盈满处亦有气息流动;那鱼儿们又是神态各异、性格张扬、笔笔拟人。方寸之间,父亲勾勒出一个斑斓、诡秘、和谐同时有生机、有冲突的大自然。
郭志光
父亲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学者,一个步入古稀之年艺术之花愈绽愈艳的求索者。半个世纪来,他以谦恭之心深刻体悟传统写意花鸟画之要义,在自我的视觉表达中独辟蹊径,父亲近年的艺术语言更加秀劲、松弛和随意,霸气收敛,韵致无穷。人云艺品即是人品。综览父亲的绘画作品,从横幅巨制到斗方小品,无不窥见他罕有人及的笔墨功力、学术修养,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博爱通达、谦逊不争的处世态度。父亲与他同时代的一辈画坛力将,已经树立起当代中国画继往开来的模本;他也在坚持自我艺术追求的同时,引领着一批批虔诚的艺术学子。
每每我异乡归来,父亲淡然与勤奋依旧。他漫不经心地在大大小小的纸片上勾勒着小稿,乐此不疲地奔走于家和工作室之间,他对理想的坚持依然执着,而且愈老弥坚。
2012年11月
(作者为艺术家、独立艺评人、郭志光先生之女)
郭志光字玄明(亦署悬明),室名三面佛山望外楼、知守斋,号擂鼓山人。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书香世家,中学时期曾受教于著名画家徐培基、侯卓如先生。1962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师承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沙孟海、刘苇诸位近现代中国画名家。毕业后留校工作,1974年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近50年。
郭志光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当代国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和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郭志光作品由济南华阳艺术中心代理
郭志光官方网站:www.gzgsh.com
网址:http://www.sojs.com.cn
联系电话:18660392298
郭志光荷风68×136cm
郭志光溪情波随意68×136cm
郭志光心若水68×136cm
郭志光印象温哥华68×136cm
郭志光天涯何处无芳草68×136cm
郭志光清香沾手68×1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