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张洪驯,字马川,号大荒堂,黑龙江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评审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岗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黑龙江省三、四、五届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大荒美术家协会主席,北大荒版画院院长,黑龙江省美术馆副馆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公开发表作品,曾创作大量插图、壁画、水墨、版画。其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大型美展,荣获全国美术创作金、银、铜奖等多个奖项,并有国际国内多家美术馆,美术机构,收藏家收藏其作品;著有《张洪驯画集》水墨、版画二卷。
在中国画创作上崇尚师法自然与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多选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象为素材进行创作。注重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创作理念,追求东方神韵与时代气息的注入及画外精神展示与表达。
传统与自然
——张洪驯的花鸟画创作
于显达
初见张洪驯的花鸟画令我惊诧不已,早知道他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版画家,没想到还是一位花鸟画家。看他的花鸟画,多以北方自然环境中的花鸟为对象,又以传统笔墨为表现手法的“北方花鸟画”,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既有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一种另类。
他在学习花鸟画的过程中,两种类型的花鸟画交替进行,回到传统解决语言问题,走进自然解决艺术境界问题。
回到传统就是回到明清以降的徐渭、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的传统派花鸟中去。解决的是传统花鸟画的语言问题。画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很艰巨,作为版画家要掌握传统花鸟画的语言有相当的难度,其原因是在长期的版画创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版画创作的思维定势,版画家用版画的形式眼光看世界,也用版画的形式语言来思维。更何况版画材料所要求的技艺和花鸟画毛笔、宣纸、水墨材料的技艺,与审美趣味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艺术情趣、艺术境界都有天壤之别。因此要掌握花鸟画的语言就要打破版画的思维定势。而掌握传统派花鸟画的笔墨技巧也非一日之功。
正如他自己所说:“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用了很大的劲也不见效果。又说:“画了三年以后笔才立住了”,指用了三年时间用笔才有了力度。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水墨创作直到90年代初才完成了从版画到水墨花鸟画的跨界转换,并熟练地掌握了花鸟画的技法,为他的花鸟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山风多清雅》、《微风图》、《有家图》、《回望》这些具有传统花鸟特征的作品中,看到他的这些作品在画面的结构上已具备了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特征,有些画面结构严谨,笔墨老到,有的画面墨法精微。
掌握传统花鸟技法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的目的是以传统的笔墨创造一种以塞外自然环境中的山花野卉为对象的“北方花鸟画”。为此他走进了自然,走进了冰雪覆盖的原野,走近了遍野烂漫的山花。于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花鸟作品应运而生。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创作的《静雪》、《苍野》、《三月》、《山林》等以山林、雪地、雏鸡为描绘对象的系列作品中体现了“北方花鸟”典型的个性特征,同时出现了山林与花鸟两种绘画形成混搭的现象,拓宽了花鸟画的艺术境界。当然这个系列的作品还在探索中,还有过多的山水痕迹,与其说是花鸟画,还不如说是山水画中点缀了花鸟的作品。
沿着这个花鸟与山水混搭的发展轨迹,看他在2004年到2005年创作的《花香满天》、《丁香树下》、《惊蛰》等作品比较前述的雏鸡系列就更加成熟,虽然依然是花鸟与山水的混搭,但已经是以花鸟为主的混搭了。这些作品多取山坡一角,密密的花丛。整幅画面万技齐发一片生机,从画内联系到了画外的一丛花,联系到了满山遍野的烂漫山花。在构图上以下部的满与密和上部天空的空远相对照,给人以无尽的联想。而其中的《惊蛰》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时节,一对雁阵在天空中掠过,由下部的密不通风的树木山影托出。使这幅画具有了更加悠远的意境。在《逆风》中几枝参差不齐的柳枝,在淡墨的山坡的衬托下,几只野鸭受到惊扰,扑椤椤的逆风飞出,我喜欢这种情趣,也喜欢这种淡远的境界,把我们的心带到了远方。
需要说明的是我为了叙述的方便先说了他的传统花鸟画,后说了他的在传统基础上的北方花鸟画,实际上当他感到画面的笔墨需要加强的时候,他就画一段时间的传统花鸟画;而当他在境界上需要拓展的时候就又回到“北方花鸟”的创作中。他近日画的一批画就是回到传统里面去,画面更简捷,笔墨更精巧,格调更文雅。
洪驯是一位勤于实践、善于思索的画家,是一位在研究中前进的画家。他正是带着传统程式与自然对象,繁与简纠结的问题,默默的尝试着、探索着。这位以版画立身的花鸟画家及其作品与科班出身的花鸟画家的作品相比更具独特的艺术个性。
“北方花鸟”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位有思想、有实力的水墨画家。
(作者: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