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代艺术中的马:这个世界会好吗?[图文]

时间 : 03-05 投稿人 : 奇奇 点击 :

当代艺术中的马:这个世界会好吗? | 美术趣闻

亚历山德拉·沃格特《无题》

从征战到运输,马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为其高贵的体态、卓越的能力而享有尊贵地位。在当代,马虽然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却依然受到王室、贵族的钟情,也成为当代艺术家热衷的题材。

2012年,大英博物馆举办名为“马:从阿拉伯到王家赛马会”的文物展,英国女王鼎力相助,出借了多件相关作品,暴露出她也是马艺术的忠实拥趸。马同样是阿拉伯王室的挚爱。多哈亚运会开幕式,卡塔尔王子骑着马在雨中奋力冲上高台,在世人注目中点燃了圣火。

当代艺术中的马:这个世界会好吗? | 美术趣闻

向京《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一英雄壮举式的勇猛精神深深触动了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也让他对阿拉伯马的能量印象深刻。5年之后,当他受邀来到多哈举办个展时,带着摄制团队进入了国王的马房。这部关于阿拉伯马的纪录片呈现了它们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的精致生活,修脚、游泳、洗澡、练习,以及交配。艺术家后来总是对于交配这一个片段念念不忘,“为了选出更精良的精子,他们会让一批母马在前面诱惑,公马只能看着母马,捅一个木头,”尽管它们养尊处优,但却无法获得另外一些东西,艺术家认为,“这是它们的悲剧的命运。”

时至今日,马依然可以维持着它们昔日的尊贵地位,甚至因为高科技的介入而获得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然而,蔡国强以其对个体处境的敏感,揭示了马的现实处境。以马的处境为创作灵感的作品在当代艺术领域并不鲜见。

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甘20世纪初出生在瓜达拉哈纳附近的牧场,他毕生爱马,甚至专门为马设计过庄园。后来,他的故居被改造成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屋顶平台上摆放着一尊雕塑,是一匹白马在石柱上腾空而起。1995年,艺术家安利·萨拉受邀来到博物馆驻地创作,对该雕塑记忆犹新,他的作品《没有巴拉甘,别哭》在一处摩天楼的屋顶上还原了雕塑的场景,只是,他选择了一匹真马。真马自然无法重现人们理想中的情景,它的肚子被托起,四脚悬空,尴尬而茫然地扭头望着自己。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广场上的骏马雕塑依然英姿勃发地诉说着自己的辉煌。然而,这样的场景只是历史的矫饰。在莫里吉奥·卡特兰的作品中,马儿常常被插入墙壁,或者被高高吊起,这一吊诡而荒诞的场景,却揭示了隐藏于平凡之中的真相:马儿已经远离了高度发展的文明核心,只能在社会间隙的虚空里寻求生存的立足之地。

马的品质似乎已经不再被需要,而今的马只能流浪于种种另类领域。一些国家培育出了小型马,作为宠物或者用来导盲。马偶尔也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通常只是隐遁在电视屏幕后面,在一些竞赛和节庆中才会偶露真颜。

马并非人类社会唯一而孤独的流浪者,在文明系统的间隙里,同样有人类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和自然。2011年初,一批驻扎在上海市威海路696号的艺术家因业主拒绝续约被迫搬走,其中之一的马良选择了浪迹天涯的旅程。离开696号不久,马良开着一辆装满器材和道具的黑色厢式货车,开始了“移动照相馆”项目。

南瓜马车、大象滑梯、模型直升机,艺术家徒手制作出一个虚幻而美好的童话场景。参与者身临其境的同时,也从现实琐碎的生活中获得了片刻梦想的机会。

如果说马曾经代表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和驾驭,那么此时此刻,在无处不在的权力关系中生存的个体眼中,马寄托了他们逃逸的梦想。

“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马似乎就意味着能从大人的,家庭和学校的扭曲世界里逃离出来,尽管我当年也像一个野孩子一样自由自在。”马是德国艺术家亚历山德拉·沃格特的创作主题,也是与她心心相印的伴侣,“它高大、绅士,可以随时准备着跟你一起逃走。”

亚历山德拉而今养着16匹马,它们像野马一样生活于户外的大牧场,艺术家心血来潮时便会骑上一匹跑个120公里。艺术家与它们共同生活,即兴地拍摄它们的影像。在镜头里,马儿被胸罩蒙着脸,或者全身裹着窗帘,与此同时,它们平静而沉默,甚至有些心不在焉,仿佛这就是它们和主人的生活常态。

2012年,向京和瞿广慈在上海举办了离沪十年后首次双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宣传海报封面便是向京作品,一匹眼神清澈的骏马。向京曾经提及,她所有有关动物的雕塑都有她的宠物狗黑皮和花花的灵魂。这两条狗伴随着艺术家夫妇走过了两个1400公里的旅程,见证了他们从北京来沪,又回到北京发展的十多年历程。随着它们越来越老,艺术家不敢为它们作像,却在每一尊动物的塑像里念想着它们。向京的作品常常被女性主义理论家引用,尽管她自己不会以女性主义者自诩,但她的作品依然透露着朴素的生态女性主义情怀。

这是来自一匹眼神清澈的骏马的提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相关文章

  • 民国十大才女书法,各有韵味![图文]
    民国十大才女书法,各有韵味![图文]

    民国的舞台上,活跃着一群美丽聪慧的精灵,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明星,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或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 她们有的如清泉般纯洁,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们就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十大才女。当然,才女们的才华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书法,可让女子静雅嫣然,沉静内敛。且与年龄无关,与岁月无染。通过习练书法,使得女子在纤纤素毫幽幽墨香的潜移默化下,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朴素,令浮躁...

    120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云飞读《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章[图文]
    孟云飞读《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章[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第一篇“学而”的第一章,其意可译为:“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此章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他的这个说法是比较确切的。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千百年来对此...

    3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苗子:沈从文书法纯任天然[图文]
    黄苗子:沈从文书法纯任天然[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次故乡湘西凤凰行,是在1982年。这一年,他80岁,在黄永玉先生的催促和安排下得以成行。除黄永玉之外,另一位陪沈从文回故乡的是黄苗子先生。因为二叔郁达夫之故,苗子、郁风夫妇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与沈从文就一直有着密切往来。沈从文不止一次向他们讲述当年郁达夫对他的帮助。1923年,独自漂泊北京开始闯荡文坛的沈从文,在生存艰难之际给郁达夫写信吁请关注和帮助。此时,来...

    195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如何让文物深入生活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图文]
    如何让文物深入生活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图文]

    春秋的伎乐铜屋是“不插电乐队”的老祖宗,云纹铜禁是千年前的“戒酒神器”,战国的曾侯乙铜鉴缶是“透心凉”的战国冰箱,西周的伯矩鬲是“皇城根儿热得快煮锅”……在各大博物馆里端庄示人的珍贵文物,与你之间再也不是一块玻璃和一段解说词的距离。它们忽然都拥有了现代称呼和新潮玩法,成了一个个脑洞大开的IP。这样的博物馆,你能想象吗?本报记者独家对话几位“网红”博物馆掌门人,揭秘他们如何给文物一个“古的idea...

    18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们并不了解的俄罗斯油画[图文]
    我们并不了解的俄罗斯油画[图文]

    图1◆林明杰对俄罗斯油画,我国美术界存在两种看法。欣赏者视之为中国油画的师祖和正脉,反对者认为它误导了中国油画。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可能欣赏者和反对者对俄罗斯油画的认知都一样的片面和有限。目前正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俄罗斯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品巡展1894-1980》,促使我国美术界重新审视并思考过往的历程,启发我们更深切地认知艺术之本相。听到特列恰科夫画廊,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家通常概...

    6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浩云:齐白石为何在民国画坛吃不开[图文]
    朱浩云:齐白石为何在民国画坛吃不开[图文]

    附图1、齐白石(1864—1957年)根据笔者的研究,民国时期,齐白石作为从事书画、篆刻艺术的“北漂”艺人经历相当坎坷,用现在话说绝对是艺术上励志的传奇人物。要知道民国时期,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市场上,他都受到京城众多画家的冷落、压制、排挤,甚至一度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北京画坛保守派们的口诛笔伐,有的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有的骂齐“不学无术”“不能登大雅之堂,”极尽攻击之能事。在整...

    119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什么是当代艺术?举个例子[图文]
    什么是当代艺术?举个例子[图文]

    近日一篇名为《当代艺术就是瞎几把扯淡!》的文章甚嚣朋友圈,视频中一个外国小伙对“当代艺术”疯狂吐槽,他认为当代艺术压根儿不是艺术,对于他的无知,我们只能说:小伙子,你得多看点书了!但是,这个外国小伙子不了解当代艺术也不能全怪他,其实这也是艺术界的一大困扰,我们张口闭口“当代艺术”,但是当代艺术的概念如何界定?不好说,我们只能顺藤摸瓜找点线索。徐冰《天书》 装置 1987批评家王端廷在2012年写...

    88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诗性的自然与色彩的情感——品读金娅杰油画随想[图文]
    诗性的自然与色彩的情感——品读金娅杰油画随想[图文]

    金娅杰的作品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和对自然的深度思考,这和她多年的专业积累有关,更源于她对人生积极的乐观态度。艺术一旦背离了生活和自然,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金娅杰是一位热爱生活和自然的艺术家,身处繁华闹市的她常到郊区的山林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情景中,以一颗纯净之心与自然交流,并因此升起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任由思绪在自然中畅游,直到怦然心动之时,方拿起画笔记录真实的感受,记录下...

    98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何占福[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何占福[图文]

    【艺术简历】何占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石嘴山市政协常委,石嘴山市文联副主席,石嘴山书画院院长、美术馆馆长,石嘴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宁夏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中华环保公益艺术家,宁夏文史馆研究员,被自治区评为“塞上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建市60周年先进个人...

    168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焦墨画画家——杨栓成[图文]
    焦墨画画家——杨栓成[图文]

    杨栓成,蝈居斋主人,河北省保定市人,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保定画院,保定市政协书画院,燕赵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焦墨画兴于五千年前的彩陶,旺于隋唐时代的壁画,自宋以后水墨兴而焦墨衰,后世黄宾虹、张仃、李可染皆有涉足,今人杨文会的焦墨画山水画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在中国绘画领域里,有一种罕见的艺术之花 。焦墨画,是用干枯的墨色、枯枝技法创作的中国画,它不借助渗化、漫...

    53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忆廖炯模:一个老师过剩的时代 唯独缺少先生[图文]
    忆廖炯模:一个老师过剩的时代 唯独缺少先生[图文]

    “先生这个称呼已经久违了,似乎早就渐行渐远,这个时代是一个老师过剩的时代,但唯独缺少先生。先生已经背过脸去,那个年代连背影都模糊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导,原油画系主任姜建忠在撰文回忆与廖炯模先生相识点滴与感念时如是写道。2月16日清晨,知名油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今上海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系系主任廖炯模教授在上海因病辞世,享年89岁。澎湃新闻获悉,由于疫情期间,遵照其家属意...

    52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说说瓦当的文化艺术价值[图文]
    说说瓦当的文化艺术价值[图文]

    双龙背项抵角饕餮纹瓦当瓦当俗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古文解释之“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

    56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和田玉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七个重要阶段
    和田玉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七个重要阶段

    和田玉,这个名字如春风般古朴,又如秋水般灵动。这不仅是一种矿石,更是千年的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和田玉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钟爱。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索和田玉历史的七个重要阶段。 1. ...

    31 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玉
  • 换个角度看坡公[图文]
    换个角度看坡公[图文]

    (宋)苏轼 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 30.3×48.6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看苏轼苏轼是个传奇的人物,他是文学史上的巨匠,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比之诗人,是李白之流;他是书法史上的名家,黄庭坚赞其“震辉中州,蔚为翰墨之冠”;他是佛教上的清流,摄取儒、释、道之妙理,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虽因党祸,而辗转迁谪,寥落人生,终不得志,却又长于诗文书画,而留下...

    200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当代画家张建岗笔下的油画艺术[图文]
    当代画家张建岗笔下的油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张建岗,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室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艺术学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师承著名油画家陈逸飞等先生,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艺术展览,并多次被《美术》《中国油画》《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选用及收藏。其画风质朴凝重。以写实见长,多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江南庄园》117×70c...

    128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