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小淘淘 点击 :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 | 美术知识

邹一桂(1686-1772)所绘的十二开《东坡先生懿迹图》其中一页就描绘了苏轼66岁时的样貌。该作于2012年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437,500港元成交

11月26日,佳士得将隆重呈献北宋时期大文学家、中国文坛泰斗苏轼的珍稀墨宝《木石图》,此作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通过视频,来自英国的著名艺评家Alastair Sooke与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一同回顾了这位中国文化大家的生平,并探讨他对绘画本质的革命性意念。

Alastair Sooke解说:“宋代是中国艺术的巅峰时期,当时苏轼仕途康庄,成就多采。”苏轼是宋代成就卓著的文人学者,既是诗人、政治家、作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美学理论家。“他涉猎甚广,令人不禁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通才,而事实上,他却比达·芬奇(da Vinci)早出生四个世纪。”

要了解苏轼在中国文化里举足轻重的地位,便要先认识他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宋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人口急增,国家的经济生产数量及能力大幅提升,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指出﹕“在中国艺术史上,宋代也是艺术成就的巅峰时期。”

宋代与唐代上半叶不同,由一群士大夫管治;他们由体现任贤主义的科举考试选出,并由宫廷委任。在此制度下,绘画及书法是士大夫必修的其中两艺,因而得以繁盛发展。

1037年,苏轼出生于一家书香门第,后以19岁之龄通过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成为进士,表现出类拔萃,被视为政坛的后起之秀。他清晰有力的文章令宋仁宗(1010-1063)深为欣赏,在宋神宗(1048-1085)于1067年登位之时,苏轼已是备受尊崇的士大夫。

不过,朝廷政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苏轼在1071年成为党派之争下的牺牲品,被贬杭州。其后近十年,他再被先后贬到密州、徐州及湖州。1079年,苏轼被捕下狱,相信这次牢狱之灾及其后被流放的遭遇,全因他私下撰写诗词暗讽当时主导朝廷的王安石变法。

周时健解释道﹕“他在1080年获释时已判若两人,经常内省自察,避谈政治,转为开始思考人生及哲学。他亦经常阅读《论语》和《易经》,并创作大量诗词。”

苏轼被流放到黄州省,生活颇为贫困。他在后称“东坡”的山麓开垦田地,自号“东坡居士”。他在流放期间历尽苦难,却也写出了最脍炙人口的诗词。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 | 美术知识

苏轼于1082年流放黄州时撰写《寒食帖》,其后转录成书法作品,获誉为其现存最出色的书法佳作。图片:国立故宫博物院珍藏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解释,“经历官场失意,以及贬谪流离的生活,苏轼当时的心情是郁郁不得志的。所以他这时候的画作,会带有一点荒寒的意境。他的作品跟当时的画匠、职业画师或宫廷画家不一样;从他画中竹子和石头的笔触和转折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当中的灵秀之气。这些线条看似简单,却又如此充满变化和张力。”

1086年,苏轼奉召回京。他被流放期间,皇太后掌权,垂帘听政,她较支持保守旧派,而其中苏轼为当时最资深而尚在世的代表。到了1094年,苏轼再被贬谪至广东省惠州及儋州(海南岛),当地疟疾横行,地点偏远,当时被流放此处犹如被处以死刑,但苏轼却熬过去了,并于1100年获赦免,奉旨出知常州,翌年前往接任新职途中逝世。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 | 美术知识

宋苏轼《木石图》,水墨 纸本手卷,画长 26.3 x 50 cm。,全卷连裱共长 27.2x 543 cm。。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鉴藏印共四十一枚。估价待询

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及“宋四家”之一,其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深深影响与启迪中华文化、明清山水画及诗画,其书法作品更成为临摹、研究和收藏的佳作。

苏轼对绘画构图,以及画作与画家心中所思之间的关系有一套破格的见解:他率先将绘画视为非再现,并由内心主导的过程,且首先探索”艺术创作”这一概念,将其视为对外表达画家内心感受的途径。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 | 美术知识此水墨手卷为现时仅存的稀有苏轼画作之一,将于11月在佳士得香港拍卖中呈献

苏轼运用笔法的方法同样创新。当时的画家追求形似,重视细节和刻画轮廓,而苏轼则主张神似和简朴笔触。他撰文谈及鉴赏杰出画作的原则时,明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对他而言,必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周时健指出:“中国艺术史有‘墨分五色’的说法,意指只需用水墨即能描绘世间万物,同时籍此表达自我与艺术思绪。《木石图》充分体现出苏轼当时的心境,一切都如此跃然纸上。”

苏轼对枯木怪石情有独钟。在中国传统寓意中,枯木拥有多重意义,其中之一是绝处逢生,就如苏轼身处的境况——虽艰辛而依然茁壮屹立。

著名艺评家与佳士得专家周时健回顾苏轼的传奇一生 | 美术知识

米芾题跋:“芾次韵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木石图》上有苏轼好友米芾(1051-1107)的题跋,相信是在此画完成一段日子后所写。他与苏轼一样,也是位受人敬仰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苏轼透过送赠和交换画作及书法作品表达情谊,此举亦有助于建立人脉、丰富文化修养及加强影响力。

手卷中的墨痕画迹,也让人得以一窥苏轼和米芾对艺术的观点和理解,同时感受到这两位十一世纪的著名人物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此画以无比具体的手法,表现出这两位活在遥远时代的文化巨擘之间的真挚关系。米芾的题跋认为画中的枯木表达老年时的心境,当中的愁思显然与苏轼被流放时的经历互相呼应。在米芾的其他文字作品中,他也曾提及苏轼如何将情感融入流丽的笔触、怪石与枯木之中。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莫友柯(Malcolm McNeill)表示:“在《木石图》中,苏轼更加直率地坦露了内心世界而取代假象,清晰鲜明。奇石的流丽曲条,以及干墨画笔留下的每道笔迹,也营造出了这种感觉。”

Alastair Sooke更进一步指出,此画令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成为重要的艺术主题,是苏轼“为艺术史带来的贡献”。

苏轼《木石图》拍卖时间

11月26日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相关文章

  • 美国画家洛克威尔·肯特的油画[图文]
    美国画家洛克威尔·肯特的油画[图文]

    洛克威尔·肯特作品杂五杂六聂崇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对于世界艺术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也是残缺的,除去大量宣传俄罗斯、苏联的美术外(确实有不少精彩的作品),欧洲的古典艺术还可 以作稍许的介绍,其他就几乎是零,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甚至一度连“印象派”绘画都作为垃圾来批判。至于如毕加索、西盖罗斯,由于他们有法国共产党党员和墨西哥共产党党员的身份,曾经在中国的美术刊物上露过面外,其他都不为中国...

    139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图文]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图文]

    阅读海洋(系列:阅读海洋),2009年因此当你用文字创作,尝试描述一个场景,塑造一种氛围——比如描述一扇门的方位,窗口进来的光线,或者房间里的东西——便会有种奇特而孤独的感觉。即使描写简单的事物,构思“满月之光皎洁明亮”这种句子也挺奇怪的,好像是从老文章中摘引出来,放在以前才不得不这样写,以前你没法把满月拍成新鲜出炉的照片和视频,然后满世界发送。就连体验也似乎已属于一个旧时代了。如果你写“他...

    111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藏域风情:品读著名书画家李运熙绘画艺术[图文]
    藏域风情:品读著名书画家李运熙绘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李运熙,男,1952年腊月生于山东日照。1976年师范毕业走进西藏。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藏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尼友谊之路》(中国画)参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选展。《夏尔巴的喜悦》(中国画)参展由国家民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美术作品展览。《雪...

    147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罗永峰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罗永峰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余年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

    120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四川的非具象美术家们[图文]
    四川的非具象美术家们[图文]

    参展艺术家作品与简历(拼音排序):陈军川 ·《临渊》· 水墨亚麻布 · 80X80cm · 2021艺术家陈军川号南岛,独立艺术家,长年从事水墨画创作。艺术家专注创作用作品进行表达让作品去说话其余任何方式都是多余的……就艺术来讲,个人以为,人家的道理不能够成为你仿效的依据,同样,你的观点未必可以救人与水火。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她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就拿一位艺术家来说,他每个不同的时期,都...

    166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当代书法和书与画的关系:唯缺艺术[图文]
    当代书法和书与画的关系:唯缺艺术[图文]

    笔墨山川联 135×45厘米×2 程大利程大利当代书法是时代的写照。在当代,不缺书法教育,不缺理论研究,不缺群众基础,也不缺市场(虽然没有达到民国前的状态),唯缺艺术,缺这门艺术应有的高度。整体水平较前代为差;更遑论与古典书法并提。就艺术论,当代书法不缺创新,不缺形式,不缺个性,甚至不缺技术,总之,不缺时代精神。缺什么呢?把今与古对照。大多数书法家的作品缺文心,缺静穆,缺苍古,缺拙朴,缺内美...

    15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纪念币价格遭“腰斩” 成都钱币经营户亏大了[图文]
    纪念币价格遭“腰斩” 成都钱币经营户亏大了[图文]

    价格暴跌去年年底,纪念币价格开始下跌,到近期,有些品种跌了50%,有些跌了近70%,有些更是跌到净值。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多个纪念币品种暴跌,纪念币经营者亏损已成行业普遍现象。原因分析专家表示,近期暴跌的纪念币品种,主要跟发行量过大有关。从近几年发行的纪念币来看,有的发行8000万枚,有的发行1亿枚,有的更是多达5亿枚。庞大的发行量让很多藏家失去了兴趣。“以前拿的货,现在全部砸手上了。”昨...

    6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哲学救不了肤浅的当代艺术家[图文]
    哲学救不了肤浅的当代艺术家[图文]

    徐冰 《天书》(绘画装置)欣赏中国当代艺术,观众大都直呼“看不懂”,而至于“看不懂”的原因,一贯的解释是观众的欣赏能力有限,或思想深度不够超前云云。然而,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近日则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当代艺术家欲摆脱工匠身份获得哲学家资格,但自身思想并非深刻,最后变得“胡言乱语或装疯卖傻”,反让观众背上“不懂”的罪名;而批评家蒋安平也说“社会学对中国当代艺术造成沉重伤害”。那么,贴上哲学家标签...

    91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我与金铜佛像的不解之缘[图文]
    我与金铜佛像的不解之缘[图文]

    四臂观音菩萨 清康熙 李巍藏我不是佛教徒,但在心灵深处从小就埋下了虔诚敬佛的种子。我的外祖母笃信佛教,家中设有佛堂供奉菩萨。早晚一炉香,晨昏三叩首,是老人每日必做的功课。母亲去世后,不到周岁的我由外祖母收养。随着年龄增长,在外祖母烧香拜佛的潜移默化中,我逐渐消除了失去母亲的精神孤独,也知道了佛家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浅显道理。七八岁时,外祖母又专门带我去河南洛阳的白马寺等寺庙烧香拜佛。这些烙印成了...

    39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年轻艺术家 别被市场绑架[图文]
    年轻艺术家 别被市场绑架[图文]

    年轻艺术家 别被市场“绑架”院校到机构、画廊、拍卖行……近两年,国内年轻艺术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扶持。  又到毕业季,各大美院的学生毕业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藏家、机构、媒体纷纷参与其中,规模和声势一届高过一届。原本是展示学习成果的展览正逐步演变成一场场热闹的博览会,而喧嚣的背后则反映了中国艺术院校与市场的对接——不遗余力地推荐学生作品,让他们离职业艺术家更近一步。事实上,从...

    198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如何用色彩表意[图文]
    如何用色彩表意[图文]

    色彩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式的绘画材料不断出现,这给我们画面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身处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当口,对于外来文化,不是盲目模仿追随,以多元开放的视角审视、借鉴、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成分,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将色彩语言表现力的拓展作为当代山水画发展的一条途径和突破口,不失为明智之举。方向 茶香 180×180cm 1993年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秦时代极具美感的...

    73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图文]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图文]

    明代徐有贞曾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在宋代“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下,人们从孩童时候起,不论男女都可以接受儒家教育,官办和私人教育机构蓬勃发展,也使宋代成为进士数量最多的朝代。书院的繁荣,为思想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场所,借助于书院,程朱理学建立并发展起来。然而,自南宋后期确立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开始从开放走向内敛,特别是理学中对女性贞节...

    154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关于美术馆的当下与未来 他们如是说...[图文]
    关于美术馆的当下与未来 他们如是说...[图文]

    学生在观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1937),瓦伯格展厅,福格美术馆,哈佛大学,剑桥,马萨诸塞州,1941.图片来源:Exhibition Records (HC 6), folder 2038. Harvard Art Museums Archive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艺术史这门学科很少进入大众意识,最近少有的几次露面机会之一就是奥巴马总统...

    9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画艺术应找回本源[图文]
    书画艺术应找回本源[图文]

    让精神产物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书画艺术回归本源,书画作品才能真正成为消费品,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书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晋韵、唐法、宋意,每个时代的书画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无论哪个朝代,书画都在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始终都是美的象征、文化的象征,是人们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一种形式和途径。但近几十年来,受经济发展特殊时期的影响,在艺术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

    79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紧贴梦境的唐宋瓷枕[图文]
    紧贴梦境的唐宋瓷枕[图文]

    定窑狮形枕20世纪以前,用惯了布料软枕的人都以为唐宋时代的瓷枕是殉葬之物。1922年,考古学家在被黄河掩埋的北宋钜鹿城发现一居住遗址的火炕上摆放着瓷枕,有的还用墨书在枕底书有“新婿”之类的字样,到这时人们才确信一批批硬邦邦冷冰冰的瓷枕不是什么明器,而是宋代人床榻之上的寝具。20世纪50年代独具慧眼的陈万里先生,从传世的瓷枕中挑选四十方,编成《陶枕》一书,瓷枕始有专著,...

    45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