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到了北宋,文人士大夫越来越多地参预绘事,绘画与文学逐渐合为一体。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和象征人生美德的梅、菊、竹、兰“四君子”也成为绘画的主题。其中广为人知的便是清代被称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画的竹子。
但是文人士大夫画竹多以白宣画墨竹为主,直到苏轼的出现。话说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一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后来人家问他:世间只有绿竹,哪来朱竹?苏轼答曰:“世间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何尝不可以用朱画!”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
清 乾隆 朱竹水仙
近现代 启功 朱竹
自此,朱竹流传于世,历代文人画竹便多画墨竹、朱竹。直到近现代被称为“竹疯子”的玉竹山人一副在黑宣上画金竹的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众人皆惊,未曾想于黑色宣纸之上画上金色的竹子也别有一番风景,甚至让人惊艳。不过也有一些别样的声音出现,问道,世上哪里会有金色的竹子呢?
编辑
玉竹山人 作品
玉竹山人答道,世上本无朱竹,苏轼可以用朱砂画朱竹,我为什么不可以在黑色的宣纸上画金竹呢?
于是便有了下面一段话语,以下为玉竹山人自述:
我的黑宣金竹画,给人与我会心一笑,岂料,竟然生出个“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来。人嘛,说好话、说顺耳话的还是多的多,于我,自然会高兴,毕竟没有逆鳞之痛。当然也不会全然没有“问难”之事。比如有的书画界朋友说:人人都在白纸上作画,而你却在黑纸上画,这就像看贯了黑夜掌灯出门,突然遇见一个大白天打灯笼的,除了觉得奇怪外,还想问一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这诘问是苛刻的,除此,还有几家媒体也希望我能从技术角度来谈一淡这种黑宣画,比如类归、传承、技法等等。
玉竹山人 作品
关于品类与归属
“黑宣金彩”绝对是个性的,但是这种个性并没有越出中国画的基本特质。
首先,从作画材料讲,纸张、颜料、墨,都是地道的中国画用材。黑宣是中国有色宣纸的一种,是白宣经过全浸染或半漂染而成的黑色书写及绘画用纸。黑宣亦有单宣和夹宣之分,一般单宣为全染,纸张两面同色,夹宣为半染,面黑而背白,但无论单、夹,因经过浸漂染色过程,都已成为熟纸或者半生半熟宣(我尚未见过黑色的生宣),这就决定了在黑宣上作画,必须以工笔和半工笔小写意为主。因为黑色底在表现物象时需要覆盖,这又决定了此画种必用重彩。墨,使用较少,但也还必须有,一般作衬色和退锐罩色用,直接使用墨汁或用墨块研制均可。颜料,必须使用中国画颜料。国产货亦足堪用,港台货尤佳,若有钱使用日韩进口货或按古法精心炮制矿物颜料当然效果会更好。
玉竹山人 作品
其次是绘画工具。在黑宣上作画与在白宣上作画一样,也要靠毛笔包打天下,不用排笔、油画笔和水彩笔。由于具体描画对象的不同及勾勒、设色、晕染各种技法的需要,狼毫、兼毫、羊毫,长峰、短峰,蒜头、提斗等各样毛笔都会被用上,而且像、技、纸、笔、色相宜,才能出好画,这一点所有作画的人都懂。
玉竹山人 作品
第三是其它辅助元素,如提款,因为黑底,款类反而变得复杂化了。要根据不同的画面效果配以金款、粉款、朱款或青緑款。还有印章,名章、堂章、引首、押脚,按照不同的需求也都会被用到。我个人的感觉是黑底对于各种光色的反映极为敏感,画面最忌花哨杂乱,因此要少用款识和印章。
玉竹山人 作品
最后是基本技法。认定一幅画属于哪个画种品类,除了要看它的材料、工具等等成画元素外,还要看其技法是否符合这个画种最基本的规矩。变化是绝对的,但万变不可离其宗。这就像一个竞走运动员,不管你步频变得多快,但绝不能把“走”变成“跑”,否则就不是竞走了。实事求是的讲,黑宣金竹画,其基本技法都是直接运用了白宣画的成法(中国国画笔墨法),而绝少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