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瓷器鉴藏:中和堂款识问疑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雨点 点击 :

一位好友淘来一件中和堂款识黄釉葫芦瓶,回来也是犯了疑心,连忙请了几位资深藏友。奇物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好友说这件黄釉葫芦瓶卖家介绍是康熙中晚期的官窑产品,下有“中和堂”款识。拿到手以后,仔细审视之:瓶体呈葫芦形,上小下大,束腰圈足,器身施黄褐釉,宝光内敛,款识规整,底有双圈,粗看确实有一眼葫芦瓶这种器型在清代颇为多见,其“累然而生,食之无穷,多子多福,绵延万代”的美好寓意一直深受皇室青睐。又因葫芦瓶谐音“福禄”,分别指福财与禄位,所以也深受百官百姓的厚爱。

葫芦瓶远在唐代就已出现。不过此物既然有疑议,肯定是某些方面有争议。于是,几位朋友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该葫芦瓶器物之上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中和堂”的款识,看其形制是双圈两行,笔画明了,圈足规整,并未发现纰漏。问题就在“中和堂”的款识之上,清代瓷器中不乏有堂名款识,如乾隆即有“敬慎堂”“养和堂”款识,但博物馆中的精品一般都是“年号”加“干支”再加“堂名”三者合一而为其款识,所以康熙中和堂款识一般为“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癸丑中和堂制”三种款识。从干支推算其分别为康熙十年、康熙十一年、康熙十二年,确实为康熙早期款识。那么是否就此可以断定此葫芦瓶即为伪作呢?查阅资料才发现,原来“中和堂”款识确实有不少标本出现,不过众人争论的是“中和堂”是否为康熙赐给雍正的圆明园一堂,对“中和堂”款识的瓷器倒无异议,结合康熙早年“不尚尊号”的时代背景,确实可以断定“中和堂”款识瓷器应该是至少不晚于康熙十二年之前的瓷器。如此说来,此黄釉葫芦瓶为康熙早期瓷器无疑,那么,因为翻查了诸多资料,一个新的问题开始出现,那就是有关“中和堂”款识瓷器是官窑还是民窑?

“中和堂”款识官窑的疑问对于“中和堂”款瓷器的认识,藏界多遵循上世纪初民国鉴藏家许之衡的论断,认为“中和堂”为康熙宫苑 ,其所督造皆为康熙早期官窑。但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料整理和标本探索,对“中和堂”款瓷器属于官窑的定论产生了质疑。首先是中和堂在清代宫苑中原型所在,据多方考证,中和堂是圆明园中一处宫苑,但圆明园早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从遗迹之中拼凑出规模宏大的原址尚属困难,何况是其中的一处宫苑,有论者从圆明园兴建年代开始分析,圆明园虽属跨朝兴建的大型园林,但在康熙早期并没有动工的念头,从史书和文献记载中也没有发现康熙朝宫室里有中和堂。所以由此可以断定,凭借堂名断定官窑的论据显得子虚乌有。由于此黄釉葫芦瓶属于单色釉,并没有绘画、诗词、山水等特征,但从其它标本的绘画特征和山水诗词来分析,其选用的题材及特征均不符合康熙早期康熙官窑的特征,倒是和清末民窑产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笔者认为“中和堂”款瓷应属工艺精良的民窑之列。几轮茶事渐淡,朋友脸上开始浮现满意的笑容,该“中和堂”款黄釉葫芦瓶应属于康熙早期的民窑产品,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谈。因为有关“中和堂”款“官民之争”不光在藏界,即使在学术界也有较大争论。不管怎样,只要不是赝品伪作,“中和堂”款黄釉葫芦瓶在中华瓷器史中就有了它应该拥有的价值和地位。

刘英杰(洛阳) 编剧,作家,《文化收藏》杂志副主编。

文/ 刘英杰

相关文章

  • 景德镇陶瓷的九大类[图文]
    景德镇陶瓷的九大类[图文]

    景德镇陶瓷分类 共九类: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颜色釉瓷、珐琅彩瓷、变色釉瓷、古彩瓷、新彩瓷、雕塑瓷第一类:青花瓷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

    115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谢东的褶皱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图文]
    谢东的褶皱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图文]

    谢东,陶瓷设计师,目前驻在北京。她的陶瓷设计专注于实验性和探索创新的形式和工艺为特色,基于陶瓷的特性模拟纸张或者有机的自然肌理,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很多年的探索,现在已经推出很多系列的作品,同时也拓展了设计的种类,从桌上餐具到灯具,艺术品等都用其独特的陶瓷设计语言来诠释自己的艺术观念。...

    73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唐长沙窑黄釉褐斑纽绳鋬执壶(图)
    唐长沙窑黄釉褐斑纽绳鋬执壶(图)

    唐长沙窑黄釉褐斑纽绳鋬执壶 楼钢说古陶瓷之十四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小洗口、短颈、圆腹、平底,肩与口之间以纽绳鋬相连,六角型短流,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口沿与流下饰有褐彩斑。底足无釉,显露灰白色胎。类似的标本在窑址也有出土,称为A型II式瓶。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名窑,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汉代时湖南境内就出现岳...

    108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威严高贵的战国彩绘龙凤簋赏析[图文]
    威严高贵的战国彩绘龙凤簋赏析[图文]

    加彩陶又称“彩绘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较为突出,从总的类别上也可以归于“彩陶”。图1图2加彩陶又称“彩绘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较为突出,从总的类别上也可以归于“彩陶”。但它是在已烧成的陶器上再加以彩绘,不同于在成形的陶坯上用彩料绘画然后烧成的彩陶,加彩陶容易脱彩,彩陶...

    188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饶窑观音瓶的故事[图文]
    元饶窑观音瓶的故事[图文]

    文/蔡暄民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 假银圆换走稀世珍品 一天,繁华的南京路拐角口,一大帮子人围着一个半躺在地声泪俱下的中年汉子。原来他父亲身患重病,无奈之下,拿出祖传的一只观音瓶来十里洋场的古玩店换钱治病。祖上只告诉后代,此瓶极为稀有,要子孙好好永葆之。可是传到他手里适逢连年战乱、饥饿、困顿……眼下又加上老父亲重病在身。全家合计后,决定将此瓶来换些钱治病活命。此瓶确实稀有,玩古陶瓷的...

    83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浑源窑镶嵌青瓷“中”“仲祥”刻字文化内涵[图文]
    浑源窑镶嵌青瓷“中”“仲祥”刻字文化内涵[图文]

    考古发掘瓷板“仲祥”二字和正面牡丹纹青地白花细线刻,“为镶嵌青瓷标本中仅见”的纤细线条表明其应烧制于浑源窑“最高生产技术”时期 创烧于唐、辽金元延烧并扩大生产的山西浑源窑在上世纪末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标本证明,该窑品种十分丰富,其中“独占鳌头”的镶嵌青瓷为陶瓷学界所关注。报道中披露了一块插嵌瓷板的背面刻有“仲祥”二字,但没有解释文字,此后我国的专家学者们在自己的与该批镶嵌青瓷有关的著述...

    186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原来康熙是一代创爷 揭秘清代瓷器新造型[图文]
    原来康熙是一代创爷 揭秘清代瓷器新造型[图文]

    清代瓷器新造型清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康熙、雍正与乾隆三朝民富国强,三朝君主皆极为关注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烧制。在强大的财力和三朝君主的大力支持下,清三代特别是康熙朝在瓷器器型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在瓶、罐、尊、壶等造型方面皆有所创新,成功创烧出诸如棒槌瓶、莱菔尊、观音尊、转心瓶、茄式壶等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瓷器器型。清康熙 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棒槌瓶棒槌瓶的...

    145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内敛宋瓷[图文]
    内敛宋瓷[图文]

    宋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宋朝人既生活在一片繁荣的社会环境之中,又要时常饱受外族的侵扰。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宋人喜欢精致内敛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这种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对瓷器的制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宋瓷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而大放异彩,成为历代许多人追求和收藏的佳器。 笔者作为一名古陶瓷收藏家,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宋瓷,每当我手捧一件宋瓷时,那素朴细密的胎骨,如参天大树的年轮,高古苍凉。那...

    139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餐桌上的艺术——好的陶瓷作品可以增进食欲[图文]
  • 定窑珍珠地划花枕赏析[图文]
    定窑珍珠地划花枕赏析[图文]

    所谓珍珠地,是指宋元时期,在瓷胎上刻划动植物花纹时,常常于空隙处填刻或填印细而密的珍珠纹,故又称珍珠地划花。它始于河南密县窑,后被各大名窑采用,这种装饰手法脱胎于唐宋时期金银器上的被称为“鱼子纹”的錾花工艺,在瓷枕中也普遍开发应用。杨永德伉俪捐赠的这批瓷枕,使用珍珠地划花的窑口有: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新安城关窑、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巩县窑、修武当阳峪窑、密县西关窑、山西晋南诸窑等。图1:定窑...

    158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当阳峪窑残片: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图文]
    当阳峪窑残片: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图文]

    这是一枚宋代当阳峪窑瓷枕面残片,乳黄色的釉面上有褐彩“××思张良,曹操……”等字,笔画刚劲有力,金钩铁划,非一般匠人所写。中国古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文化、历史、民俗等大量信息,这枚宋代当阳峪窑瓷枕残片,窃以为至今为止在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这两位历史名人。宋朝之前对曹操的褒贬,基本上尊重历史事实,《三国志》作者陈寿给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价,至今得到广泛的认同。唐代人...

    106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宫壶器形创意绝伦 陶都宜兴诞生紫砂力作[图文]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宫壶器形创意绝伦 陶都宜兴诞生紫砂力作[图文]

    5月19日,中国第一件依汉字形体为器形的艺术力作——“宫壶”出炉仪式在江苏宜兴范家壶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艺术界精英和紫砂收藏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宫壶”这一融汇古今、艺术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的紫砂艺术精品的出炉。(图为:宫壶)宫壶由中国著名发明家、壶艺创作大师季汉生设计,范家壶庄“大生陶艺”传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范秀红制作。(图为:徐汉棠在指点范秀红制作“宫壶”)宫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

    164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粉彩多口瓶鉴藏[图文]
    清代粉彩多口瓶鉴藏[图文]

    清代乾隆粉彩多口瓶。文/图 陈铭培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早期的瓶类主要用作饮用器,后来多为陈设观赏器,其中观赏类的花瓶,就有葫芦瓶、玉壶春瓶、梅瓶、棒槌瓶、天球瓶、盘口瓶等,形状各异,品种众多。昨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梁为波来电说,他藏有一个清乾隆时罕见的多口花瓶。昨日,笔者在梁为波的藏室观赏了这个奇特的花瓶。花瓶高14.5厘米,面径17厘米,底径13厘米,圈足,通体施绿粉彩釉;造型...

    42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摘要]传说中的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乃万兽之首,亦为封建王朝统治这的象征,我国古代的帝王,被称为是真龙天子,着龙袍,戴龙饰,居龙庭。就连帝王之家所用的陶瓷,也会以龙纹为饰,并保留下了许多精品。其中,元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颇负盛名。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151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瓶体侧面局部安徽合肥 刘东瓷瓶用以插花,古已有之。明代著名 文学家袁宏道曾写过一本名为《瓶史》的小书,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瓶与花的关系及插花之法。他认为:“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 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古代文人雅士 既喜爱养花、插花,亦重视插花的器具,各大名窑古瓷...

    165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