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梨形壶盖被壶界寓为永不分离[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恐龙 点击 :

梨形壶盖被壶界寓为永不分离 | 陶瓷作品

梨形壶盖被壶界寓为永不分离 | 陶瓷作品

梨形壶盖被壶界寓为永不分离 | 陶瓷作品

梨形壶盖被壶界寓为永不分离 | 陶瓷作品

梨形壶盖被壶界寓为永不分离 | 陶瓷作品

梨形壶盖被壶界寓为永不分离 | 陶瓷作品

永不分“梨”

梨形钩盖莲荷菊花壶,简称醴陵梨壶,是王昌经1924年创办的“湖南模范窑业工场”烧制的一个新的奇妙的器物。

说到梨壶,自然便想到了梨。梨子是江南名果之一,好的品种水滋滋,甜蜜蜜,常常惹得人一连吃上几个都不解馋。

想到梨,自然又会想起梨花。宋代诗人晏殊说“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梨花盛开之日,景色真是清丽极了。

所以,夫妻两个是不可以将如此美妙的梨花的果实——梨,切成两半,而后一人吃一半的。那叫分离(梨),寓有离(梨)婚(分)的意思,很不吉利的。

但是,梨是水果,放久了会烂、会干,最后便是一堆腐烂的渣子,不离也烂了。

瓷业艺人想人之所想,想到了茶壶,制作一个像梨子一样的梨壶,天天相伴,不烂不腐,不离不弃,岂不是象征着相爱的人们,永不分离(梨)吗?

醴陵窑梨壶(图1、2)呈立梨状,壶口为子母盖,无颈无肩,腹大如鼓,典型的“大头梨”。壶腹一边绘绿荷粉莲,很有几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诗味。一边绘的是秋菊,先莫说元稹的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把菊的高洁写足了,就是崔曙所言“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也是说够了秋菊的美妙的。于是乎,以茶当酒,梨壶不便毫不逊色于那个菊花壶了?

饶有意趣的是,醴陵窑梨壶与别地生产的,比如景德镇生产的梨壶很是不同。醴陵的设计者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古怪点子。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小小茶壶倒茶水,常常忘了一手摁住盖子,一手抓紧壶把,或者干脆取下盖子,以至于常常会因为偶一不慎,壶盖掉了下来摔个粉碎。设计者灵机一动的那个点子,就“点”在设计一个蛇形把,蛇形把的上端卷起成钩状。而壶盖上则设计一个小孔,将小孔套在钩上,倒茶递水之时,壶盖便被牢牢地挂住了。

那么,既然是“梨”,是理所应当的不能缺少一支柄的,有了柄,不是更像一个大梨吗?于是,设计者在壶盖上设计一个空心钮,权当是柄,倒折一个小弯钩,与壶的蛇形把相呼应。

钩盖的这种主意,其实早在晚唐五代的时候便有人想到了。我收藏的一件五代陶壶(图3)上,就曾发现有这样的类似钩盖的设置。只不过,那是采用盖沿上有孔,壶口沿则有系而可用绳系牢的方法,后来者并不知情。醴陵人未必见过这种器物,就是见过,孔改为钩,绝非仿照,仍然不失为一个新鲜的奇思妙想的。

 奇则奇,却未曾想到这个钩最容易受到损伤,好看,新奇,并不实用。壶是要放茶叶、要倒水的,盖时时要取,稍一不留神,那个小小的脆弱的“钩”便会被掰断。孩子们喝茶倒水,谁个会小心翼翼?最是易于一掰便断。要孩子们不掰,秀秀气气地将钩取将下来又不紧不慢地钩将上去,那是绝无可能的事,特别的防不胜防。

于是乎,若“燕巢于飞幕之上”,日子稍长,把把壶的壶钩都不见了。有呼无应,梨虽还是梨,却失去了鲜活生动,被弃之不用了。

又于是乎,今日能见到的醴陵窑梨壶,不单罕见又罕见,我寻觅到的这一把,不知如何的躲过了万千劫难,竟然保住了那脆弱的“钩”,依旧是像梨子一样的完整茶壶。

不过,梨壶独出心裁的设计,其实也是诡衔窃辔的一个发明,梨壶天天相伴,不烂不腐,不离不弃,日日把着品茗,象征着相爱的人们永不分离(梨)。岂不是,也算一朵小小的智慧之花吗?

寒江独钓

釉下彩寒江独钓图一握壶(图4),则为“湖南模范窑业工场”烧制的另一件新奇器物——刷花工艺壶。

说起刷花,我便忆起运动员生涯中的一件事来。1958年春节将临,我却忽地发起愁来,离家整整一年了,该送家乡朋友和弟妹们一件什么礼物呢?那年月只有10元钱一个月的生活补贴,我每月要寄5元钱给母亲。拜年片虽不贵,一二十张,也得花两三元钱。于是我打算自己动手制作,便买来一盒水彩,自绘一幅喜鹊闹梅图案剪成窗花,贴在彩色纸上,找来一把牙刷,蘸着颜色在木梳上刷溅。刷溅什么颜色、刷溅多少,全凭图案的需要……一张张彩色拜年片,就这样诞生了。

这种方法称作刷花,当然的,我的这种所谓的刷花,纯为原始混沌的方法,孩提时代,从家乡同学的爸爸、瓷业作坊主那里偷偷学来的。

名符其实的刷花工艺诞生在景德镇。清朝末年,欧洲搪瓷器皿大量涌入中国城乡。此时江西陶业公司在波阳开办了饶州瓷厂,为了培养学生,又在厂内兴办波阳陶业学堂。冯定白是这所学堂的早期学生,他同他的同学从搪瓷喷花工艺和西方油画技法得到启发,结合中国民间丝网印刷工艺、剪纸工艺,创造性地发明了刷花工艺。冯定白毕业后赴景德镇就业,刷花工艺随之传入景德镇,二三十年代传入醴陵,成为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新兴的一种瓷画技法,釉下彩寒江独钓图一握壶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刷花分多彩和单彩两种,寒江独钓壶为单色绿彩刷花。

但见白雪皑皑,寒江横亘,水天茫茫。岸边苍松下泊着一叶小舟,一垂钓人头戴斗笠,手持钓杆,正聚精会神盯着鱼标。天际高远,山野空灵,人在小舟上,舟在寒水中,孤独而且渺小。正是这种寒江独钓的乐趣,当年的高逸雅士谈起来便会眉飞色舞。于是丹青妙手们寻到个好题材了,王石谷作《渔隐图》、杨西亭作《溪楼买醉》图,都突出了清气裹绿簑,湖光映扁舟的意境,主体却是天地一闲人,独钓寒江上。

“寒江独钓”重的是几分寒气,多的是几分雪光,小舟半隐于河岸之下,“神龙见首不见尾”,你看看,平添了几多的空灵与淡泊。

这种空灵淡泊的艺术境界,需要不露痕迹的虚实浓淡渲染手法来表现,刷花工艺当仁不让!

葫芦型壶

我收藏的南宋葫芦型执壶(图5),其造型优雅明快,黄绿釉开细小片纹,可谓是经典性作品了。它会逗引你对南北朝长颈鸡首壶的思念……它的流,它的柄,它的口,它的刻划牡丹,它的积釉处的湖水绿色,还有其造型线条之圆逶,黄绿釉色的滋润,其形体结构的匀称乖巧,都为它身后壶子壶孙的精美前程奠定了很实在的基础。

同治方壶

这把同治年间生产的方壶(图6),六面有彩,绘诗文画。一面题“数声啼鸟百花风”。诗中用“数声啼鸟翠薇中”、“数声啼鸟怨年华”、“数声啼鸟到窗前”者多,“数声啼鸟百花风”拟为定制此壶者自题。一面绘傍水而开的木芙蓉,一只翠鸟正从花丛中向水中游鱼俯冲。画上题“落花水面皆文章”,是宋人翁森《四时读书乐·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中的一句。大自然的纤纤情趣,一经点染,撩人心弦。壶流的一面借“世外桃源”之“红树青山”点题,山峦叠翠,茫茫林海,却见万绿丛中一点红,空宁静籁之中便陡然生出几分热烈。壶柄一面题“子涛仁兄大人清玩,之章余也”,据认为,“之章余也”即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瓷画家余焕文。壶的盖为圆形,四周为红矾“寅之大乐”,底款矾红同治方章。

同治方壶传世一百三十多年,岁月任它磕磕碰碰带伤带损,我却视之为珍,何处觅得第二把?

相关文章

  •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小档案 藏品名称 传世宋哥窑瓷盘 年代宋民国初年,浙江龙泉山沟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在方圆不大的地域内,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人在拼命挖掘。与常见的寻宝人不同,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所找寻的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种传说中价值连城的瓷器——宋哥窑瓷器。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

    87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木瓷杯子的诞生[图文]
    木瓷杯子的诞生[图文]

    墨西哥设计师JorgeDiegoEtienne为CasaBosques设计的TAZA杯子,运用陶瓷和木材制作,陶瓷适合盛水,而木材能够隔热并且提供良好手感,堪称完美结合。...

    185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青铜器:汉代工艺铜镜鉴赏[图文]
    青铜器:汉代工艺铜镜鉴赏[图文]

    铜镜作为古代的照容用具,在中国约有4000年的历史。两汉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较之先秦时期,汉代铜镜不仅类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因使用开始普及,产量也空前增加。正因如此,在汉代手工业中,铜镜铸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在当时的青铜冶铸业中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汉代扬州制作的铜镜除了常规镜外,还制作特种工艺镜。目前,扬州发现最早的特种工艺镜是战国时期的“漆彩绘...

    400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清道光 广彩通景人物纹龙耳盆口瓶   广州市文物总店供图广彩是最早的高级定制产品鉴定难题在断代广彩是为了满足外国客 商的需要而在清代前期开始生产的,与广州的对外贸易有着直接的关系。清代前期,在广州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中,陶瓷是最受国外人士喜爱的商品之一,需求量极 大。为了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瓷器商人便在广州的珠江南岸(广州人称之为“河南”)设厂,并先到江西景德镇采购素白瓷胎运回广州,实行来图来样定...

    106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元磁州窑器:装饰文字数明显增多[图文]
    元磁州窑器:装饰文字数明显增多[图文]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纹枕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瓷窑之一,其窑址主要分布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北宋末到金代是磁州窑制瓷生产的繁荣期,产品以民间日用器为主,器物装饰最突出的特征是在施加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利用绘、划、刻、剔、印、塑等多种技法来表现具有民间风俗、风情的装饰内容,有着质朴奔放的民间艺术风格。元代磁州窑瓷业生产仍很兴旺,其产品造型和装饰风格在承继...

    137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脉枕的价值可与西医中的听诊器相媲美[图文]
    脉枕的价值可与西医中的听诊器相媲美[图文]

    (原标题:青花狮子来把脉)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法,内含“切脉”, 即医师以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特征来分析诊断疾病。切脉需要脉枕、脉床、脉褥等辅助工具,而脉枕是最为常用的,切脉时,将脉枕搁置在病人手腕下,使病人的手臂充分舒缓伸展,在减轻其劳累的同时,使号脉更为准确。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脉枕的价值可与西医中的听诊器相媲美。传世所见的脉枕以晚清后的制品为多,在古玩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是太高,有时...

    33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影青瓷以湖田窑瓷品最为著名[图文]
    影青瓷以湖田窑瓷品最为著名[图文]

    影青瓷收藏华夏收藏网讯 “这四件都是湖田窑瓷器,可以说是影青瓷中的典型代表,而且保存完好,绝对是宝贝级别的。”7月15日,沈阳一家民营企业老板、藏友周本生指着四件瓷器中的一件向记者介绍,这是男相观音,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珍品。“我们现在供奉的观音菩萨都是女相,其实观世音菩萨是个男子。”周本生说,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印度的观世音菩萨也属...

    23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北宋越窑摩羯纹粉盒[图文]
    北宋越窑摩羯纹粉盒[图文]

    图1图2图3五代至北宋早中期的越窑瓷器胎质普遍细腻,呈浅灰色。釉色呈现更多的青绿,正是印证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意妙境。2011年镇江京口区苗家湾“京岘家园”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已被破坏、早年曾遭盗掘的长方形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越窑摩羯纹青釉粉盒(图1)。该粉盒口径13.3厘米,高4.6厘米,底径10.7厘米,形制为子母口圆形,分底、盖两部分;腹较浅,高圈足(图2),圈足外撇;盖...

    62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光绪官窑:晚清瓷器收藏的潜在热点[图文]
    光绪官窑:晚清瓷器收藏的潜在热点[图文]

    纵观近几年艺术市场,明清宫廷艺术品一直是被众藏家追捧的对象。其华丽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以及明清时期皇室追求极致的艺术品位,使得此类艺术品成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收藏佳品。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藏家沉浸在追捧清三代的热潮中,认为晚清的官窑瓷器因国运衰退而不如前朝。其实,在晚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烧制的官窑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可谓达到晚清最高水平,有藏家早已开始涉足晚...

    151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陶艺家:青木良太陶艺作品欣赏[图文]
    陶艺家:青木良太陶艺作品欣赏[图文]

    青木良太RyotaAOKI以白瓷系列作品闻名。这位1978年出生的年轻陶艺家爱在工作室里听着hip-hop音乐进行一年多达25000种的釉药尝试,而他的作品又呈现出与世无争的宁静美丽。...

    174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Katsuyo Aoki陶瓷艺术作品:预言之梦[图文]
  • 紫砂壶讲究“一夫一妻制”[图文]
    紫砂壶讲究“一夫一妻制”[图文]

    明·时大彬·莲瓣僧帽壶 高:9.3厘米,口径:9.4厘米,底刻款:万历丁酉时大彬制。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此壶造型奇特,似一僧帽。壶身为六角形,壶盖为五瓣炼话,第六瓣为壶,第六瓣为壶注。壶注设计颇具匠心,与壶把手前后呼应,与壶身浑然一体。刻款古雅端正。明·时大彬·如意壶   高:11.3厘米,口径:8.4厘米,现藏于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此壶于1984年出土于无锡明代墓中,墓主是明代有名的华...

    104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重访千年不灭的磁州窑观台遗址[图文]
    重访千年不灭的磁州窑观台遗址[图文]

    宋 磁州窑风花雪月酒色财气梅瓶(原标题:观台赋)  沿磁州窑观台遗址东行两公里,便是曹操当年的观兵台,至今依旧草木凋蔽,凄风凌厉,金鼓之声,不绝于耳。然既有观兵台,又何来观台?不知观台为何而得名,只知观台因磁州窑而知名。也许观台应是曹操的一个观景台吧,谁想八百年后却成了宋元之际磁州窑的一个主窑场,时至今日,人们竟只识宋元而不识曹魏,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呜呼,身在曹营心茫然,魏武挥鞭都不见。观台位...

    199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国之瑰宝景泰蓝瓷器欣赏[图文]
  • 在英国古玩市场淘到康熙黄釉暗刻莲纹碗[图文]
    在英国古玩市场淘到康熙黄釉暗刻莲纹碗[图文]

    (原标题:英国淘宝记)  前些时候,应曾在中国留学的一位英国朋友的邀请,我和爱人专门飞赴曼彻斯特观光游览。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当地的一个古玩市场,我幸运地淘到了一件流失海外的清康熙年间的黄釉暗刻莲纹碗。  记得那天下午,我的这位英国朋友驾车带我到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古玩市场淘宝。路上,他就向我介绍说,该古玩市场已经成立60多年,历史比较悠久,且古玩种类繁多。既有形状各异的...

    164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