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漫谈陶瓷装饰的八破纹[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喆 点击 :

漫谈陶瓷装饰的八破纹 | 陶瓷作品

在众多的绘画纹样中,有一种较为少见的“八破”纹。“八破”又称“吉破”、“什锦屏”,景德镇陶瓷彩绘艺人俗称之“锦灰堆”,是十九世纪后期出现并延续到二十世纪中期的一种特别带有市井文化品位的民间绘画纹饰。这种以残破文物片段堆叠构成的画面,纹式细致,大多是直接对实物的写生,追求形似逼真。表现出市民百姓的一种崇古复旧,追求风雅的审美心态和文化背景。虽然影响在后期有所衰淡,但随着现代陶艺的崛起,又成为诸多陶艺家绘制的背景纹饰之一。

“八破”中的“八”字是虚词。含有多、富、发等多重含意。“破”虽然是指残破的字画书笺,但隐喻了“破家值万贯”,“岁破吉生”的意思,八破纹的题材主要是金石碎犊的拓片、旧书散页,书画字简残片组合后叠成的画面。这与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拼贴画(collage)极为相似,故有人以为西方的拼贴画源于中国,其实这完全是误会,因为“八破纹”中的残破形象,完全是手绘而成的,并不是由实物剪裁后拼贴在画面上的,两者之间有着材质形式本体上的区别。

典型的“八破纹”画面,残章断简往往带有火焚过的焦痕,所以名之为“锦灰堆”。“锦灰堆”一词出之元代钱选的《锦灰堆》图卷,文曰“世间弃物,余所不弃,笔之于图,消引日月”。受其影响,历代不少文人画家纷纷作“锦灰堆”画幅,以至陶瓷装饰中也渐成风尚,《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辞典》的纹饰条目中,对“锦灰堆”也介绍说:“瓷器纹饰之一,兴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种繁密的规矩图案画”。但这种“锦灰堆”的文图与真正意义上的八破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钱选的“锦灰堆”画的也是“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各极像物之妙”。

陶瓷上的锦灰堆也是“即所谓折枝花果堆四面,明人称之为锦盆堆,意为各种名花,瑞果堆集其中,后在锦地上画折枝花,叫锦上添花”。综上比较,八破纹俗称的“锦灰堆”,是多少有点同名歧义的了。由此可见陶瓷上的锦灰堆的描绘对象是自然生长或农家养殖之物,或瓜果、或花卉,真正意义上的锦灰堆是与文字有关的文化遗存、或竹简古币、或字画拓片,这就是在题材上真正的歧义。

然而,陶瓷上也有真正含义的八破纹的画面。同治年间也出品过不少以八破为题材的瓷盘、笔筒等物件。笔者曾于好友处见一私藏的八破纹瓷盘,是光绪年间彩制的,边饰为四季花鸟,主饰则是《耕织图,介子园画谱》残籍、《墨龙图》破幅,信扎散页“康熙通宝”的损迹,其混杂堆迭,似无序无章却气韵一体,值得细品体味。然而有人断言这仅是一件博古纹彩盘,其实不然。博古纹的形象是完整的,而八破纹则是残缺的,这就体现了八破纹最基本的特征——“破”。这种纹饰的产生和涌现,可以说是在十九世纪末期时表现某种“废虚”情结。不仅暗示了中国社会发生了观念上的转折,同时也是对那时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金石学的兴盛,诸如“残缺美”之类,审美观念的普及同时,列强入侵,江南文物毁于战火,这“毁烬残篇底蕴深,赢秦残酷不堪陈,当时古迹今难见,以此聊表旧精神”的八破纹的流行就并非是偶然了,显见是与当时的审美理念、社会现实,视觉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

八破纹的风格是写实的,可以显出画家对实物写生的功力,力求达到逼真的效果。八破纹的背景是文化的,往往以文字的结体形式出现,有书信古籍,所简木犊,力求寓其古雅之气;八破纹的内容是历史的,可以追溯岁月的兴衰,寄托思古怀旧的情绪。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咸丰年的景德镇御窑厂出品的什锦屏纹瓷盘,边饰为开光山水,主题画面则是青铜古鼎和摩崖写法及《兰亭序》的拓片,且以半边字或半截字代替整字,这种风格与八破纹的形式极为相似。这固然反映了在十九世纪末期的好古风气,以及商贾市井小民附庸风雅的心理,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陶瓷装饰中心的八破纹集博古、写实、通俗、商品为一体,也折射出近代中国新兴都市文化的一些审视特征。

现代陶艺的崛起,为装饰形式和表现题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撷取领域,反朴归真的理念不仅局限于远古的、自然的、朴实的时空,也有文化的追求、历史的追溯、意韵的追索。于是不少人从“打翻纸篓寻灵感”的八破纹中得到了启发,在他们的陶艺作品中借鉴了八破纹的许多素材和形式,为其作品增添了许多意境和意味。如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何炳钦创作的《古风》亚光彩色喷花瓷瓶,以深褐色模仿了瓷器特有的天然色相,并残留了几处不同泥质的本色,即而在上面刻划出一些甲骨文字,点缀了九枚篆体阴刻印章,这种以亮色衬托主体的重色的装饰效果,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而黄焕义教授设计的《城墙》陶艺作品,在嵌雕的连续残断的曲水槛字型的泥条上,于显著部位镶贴一块青花书写的《秋声赋》的破籍残页,于凝视中倍觉苍茫古拙,于沉思中愈显深邃博大。这都是把传统装饰题材与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结合的范例,不仅具有民族的文化内涵,也有西方前卫陶艺的震撼魅力。

由此可见,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审美旨趣和时代背景的绘画纹饰,不管它怎样经历过“其潮起潮落”的盛衰,怎样经历变迁革新的演变,都是其主题思维及表现形式的延伸和张扬,都是其纪实性、包容性的传承和展示。八破纹所产生的影响和在现在陶瓷技艺中的应用,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关文章

  • 瓷器收藏: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 [图文]
    瓷器收藏: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 [图文]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那么,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呢?1、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

    43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景泰蓝名声大噪收藏进入活跃期[图文]
    景泰蓝名声大噪收藏进入活跃期[图文]

    景泰蓝名声大噪收藏进入活跃期去年至今,西方媒体时常关注一种叫做“Cloisonne”的中国艺术品,它翻译过来就是“景泰蓝”。这种关注始于北京APEC会议,当时景泰蓝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领导人,由于绝大多数西方人此前对于景泰蓝知之甚少,它的“突然”出现着实让不少外国人感到惊讶。不久前,法国枫丹白露宫失窃,被盗文物中也有一件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景泰蓝麒麟,这件宝贝更是让许多人为之惊艳不已。景泰蓝,从价格不...

    172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陶瓷讲究象形取意 强调静态和完整性[图文]
    中国陶瓷讲究象形取意 强调静态和完整性[图文]

    故宫博物院专家称,想创造出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必须认真研究古陶瓷日前,由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从各自藏品中遴选出的163件套明清时期的贸易瓷在上海博物馆开展。该展览不仅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外销状况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也引起人们对当代陶瓷外销的反思。从一些展品中,我们就能大致了解明清外销瓷的一些特点,这对外销瓷的藏家来说,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鉴赏青花果树纹油醋瓶展览中有一对清康熙时期的青花果...

    20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图文]
    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图文]

    潜陶刻调色盘纵观历史,没有文人的推波助澜,紫砂器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古代,文人是时尚风潮的风向标,君不见《三都赋》一出洛阳纸贵,国色天香一出,家家争购牡丹。科举时代当官的多是文化人,官员爱什么下属便会跟风,所谓上行下效,所以说文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具体到紫砂器上,一代名匠时大彬是受了陈继儒等文人的影响开始制作小壶,许多紫砂名师受到文人熏陶而制作出典雅的作品,清中期的陈曼生更是亲自操刀,从设计到制...

    185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澄城窑黑釉瓷:渭北高原上的黑珍珠[图文]
    澄城窑黑釉瓷:渭北高原上的黑珍珠[图文]

    图1澄城窑是陕西东部洛河流域新调查发现的一处代表性民窑,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判断,烧造年代为元代至近现代,突出特点是延续了耀州窑风格的刻印花青瓷工艺。该窑的黑釉瓷产品较多地使用了剔刻花工艺。澄城窑明末清初时期的黑釉瓷装饰工艺在陕西民窑中表现尤为突出,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这类明末清初的剔刻花黑瓷产品经常被民间收藏界乃至文博界误判窑口与年代。图2澄城窑中心窑区位于陕西东部澄城县西南洛河支流西河和后河交汇处...

    63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此件口径21.5厘米,高7厘米的金油滴建盏将永远入藏福清黄檗山万福千年禅寺。 李加林 摄  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技艺传承人黄美金(左二)创作的金油滴撇口盏,被来自福建福清的著名慈善家陈先生和万福禅寺方丈悲升大师(右二)以299万元购得。 李加林 摄中新网福州11月16日电 (李加林 龙敏)于16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金油滴建盏再创仿古...

    172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图文]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图文]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匠师们笔调简洁,形...

    23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有其必然性[图文]
    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有其必然性[图文]

    五代耀州窑天青釉瓜棱罐学术界收藏界认可度较为一致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有其必然性天青釉从五代耀州窑创烧开始,在中国陶瓷史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誉为代表着中国陶瓷的最高审美价值。而北宋汝窑更是把天青釉推往了历史的高峰,对后世单色釉瓷影响巨大。因此可以说,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是必然的。■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孙林 整理天青色只能是一个青中泛蓝的色系范围据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时,朝廷...

    38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粉彩多口瓶鉴藏[图文]
    清代粉彩多口瓶鉴藏[图文]

    清代乾隆粉彩多口瓶。文/图 陈铭培自古至今,中国瓷器中瓶类占了主要的地位,早期的瓶类主要用作饮用器,后来多为陈设观赏器,其中观赏类的花瓶,就有葫芦瓶、玉壶春瓶、梅瓶、棒槌瓶、天球瓶、盘口瓶等,形状各异,品种众多。昨日,我市收藏爱好者梁为波来电说,他藏有一个清乾隆时罕见的多口花瓶。昨日,笔者在梁为波的藏室观赏了这个奇特的花瓶。花瓶高14.5厘米,面径17厘米,底径13厘米,圈足,通体施绿粉彩釉;造型...

    41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马纹瓷器:铁骑冰河入梦来[图文]
  •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暗合 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图文]

    红陶兽形壶山东博物馆馆藏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它是先民们盛放水或酒等液体的实用器皿。精巧的造型也是从满足这一功能出发:尾部设一筒形口,可注水;嘴巴张开,可出水;背部有抓手,便于提放;腹部鼓起,腿部粗壮,巧妙扩大了盛水容积;四足鼎立,可以放在火上加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陶兽形壶嘴部的张开角度、背部提手的设置等,已经超越了对动物具体形象的模仿,是一种出于实用...

    107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人珐华彩瓷盘(图)
    明人珐华彩瓷盘(图)

    明人珐华彩瓷盘 王家年 文/图我去藏友家里做客,见到他有一件珐华彩盘,经仔细观察,应为明中期珐华彩凤穿牡丹纹盘。珐华彩又称“法华”,是一种低温釉陶瓷,创于元代,盛于明代,至清代仍有少量烧制。珐华彩最早是在山西蒲州阳城、高平和晋城一代烧制,常见器型有花瓶、香炉和动物等。当时珐华彩器只是地方民窑的一个品种,所用胎体皆为陶胎,分为砂胎与缸胎两种,砂胎疏松,缸胎坚细。装饰手法是在修好的胎体上先雕刻花纹图案...

    104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本报讯(记者戴红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收藏家协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收藏了数百件黄鹤楼相关藏品,其中一件雕刻有古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的瓷壶,堪称稀世珍品(如图)。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汉口崇仁路武汉市收藏品市场,肖琴学拿出这件刻瓷黄鹤楼提梁壶,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黄鹤楼相关藏品。”记者看到,这只看似普通的家用茶壶,高16厘米、直径12厘米,用白瓷烧制而成。肖琴学称,他请专家鉴定过,...

    69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平定窑刻花瓷:山西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图文]
    平定窑刻花瓷:山西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图文]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陈慧)平定窑,又称西窑,是山西古代的窑场,在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柏井村。平定地处陕西和河北的交接,被誉为 山西的东大门,故平定窑的陶瓷技艺可受多方文化的滋润和影响。在中国陶瓷史上,平定窑以其以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因此 具有重要的地位。金代平定窑白地刻花盖罐近日,山西省平定窑刻花瓷传承人张文亮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的专访,向记者介绍了平定窑的历史脉络...

    85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清道光 广彩通景人物纹龙耳盆口瓶   广州市文物总店供图广彩是最早的高级定制产品鉴定难题在断代广彩是为了满足外国客 商的需要而在清代前期开始生产的,与广州的对外贸易有着直接的关系。清代前期,在广州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中,陶瓷是最受国外人士喜爱的商品之一,需求量极 大。为了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瓷器商人便在广州的珠江南岸(广州人称之为“河南”)设厂,并先到江西景德镇采购素白瓷胎运回广州,实行来图来样定...

    106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