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绿釉红陶井[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人参 点击 :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绿釉红陶井 | 陶瓷作品鉴赏郭峰吕宏伟

德州市博物馆内,有一件高48厘米,宽30厘米,通体施绿釉的东汉绿釉红陶井,陈列在第二展厅德州汉墓展区的独立展柜中,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陶井是古人取水用的吗?它的造型与如今的水井有很多不同之处,有什么讲究吗?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水井也可以是陪葬品

汉代以董仲舒所倡导的儒学为官方统治哲学,在以孝治天下的思维模式下,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着“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这就导致有汉一代,厚葬习俗成风。汉代墓葬不仅陪葬品数量众多,而且大多制作精美,成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界备受瞩目的一类文化遗存。

西汉早期的陶器陪葬品多以鼎、钫、盒等仿铜礼器为主,客观反映出等级观念这一时期深入人心。随着汉代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地主庄园经济的不断壮大,社会重心逐渐由上层贵族向中下层士大夫地主阶层转移,这一变化迅速反映在随葬物品的种类上。西汉中后期,仿铜陶礼器逐渐减少,东汉时期,出土的陶器以充满世俗气质与生活气息的模型明器为主,如:楼、灶、壶、勺、厕、耳杯、猪圈等,这些成比例缩小的陶制模型,成为研究汉代历史重要的资料。本文中为大家介绍的陶井,便是汉代模型明器中的一件精品。

水井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生产设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水井,可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时期。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原始农业,这就要求人类的居所相对固定,为满足这样的生产、生活条件,水井便应运而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汉代的庄园主很有可能挖掘建造仅供自家使用的私人水井,作为重要的生产、生活设施,对于“事死如事生”的汉代先民,没有理由不将水井陪葬在墓葬中,这就是陶井形成的原因。

造型精美与神仙有关

德州市博物馆馆藏的东汉绿釉红陶井,井身为上小下大的罐状,竖切面呈梯形,井身中部和下部饰有两组玄纹,两组玄纹之间印有水波纹,从井身形状来看,应为汉代典型的罐形陶井。井口平折沿,上接拱形井架,井架顶部塑有二鸟,回眸相望,神态生动;井架上部装有轱辘,与井口放置的水斗共同组成完整的汲水工具,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汉代先民的取水方式。另外,除顶部的陶鸟外,井架两边装饰有四片叶形陶饰,此种装饰风格在东汉较为普遍,多见于连枝灯的灯盏旁,有学者推测叶形装饰物可能代表汉代通天树的神仙观念,而这件陶井顶部的陶鸟,似乎更能证明其与树有关。

汉代陶井出土数量较多,但如此精美的陶井并不多见。结合墓葬中所出土的其它文物,我们可以推测,距今约2000年前的东汉早期,在德州生活着一位较为富有的庄园地主,离世后子孙将其埋葬,并将一件制作精美的绿釉红陶井放入墓中,如今,这件陶井静静地摆放在市博物馆的展柜中,供游客研究与欣赏。

相关文章

  • 唐宋时期绚丽多姿的茶器[图文]
    唐宋时期绚丽多姿的茶器[图文]

    唐代花釉水注桃之文河南民间珍宝档案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大河收藏》周刊联合推出唐宋茶具特展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作为古老东方文明的一个象征,茶及其茶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不断地影响和推动着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兴起和 发展。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饮茶之风盛行,大大促进了陶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茶器。唐时,借助丝绸之路的繁 荣,中国的茶叶经...

    145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石山哲也个人陶艺展展品欣赏[图文]
    石山哲也个人陶艺展展品欣赏[图文]

    石山哲也,1973年生于日本琦玉县,雕塑和器皿是他创作的主要构成。每一件器皿于他,同雕塑的创作是相同的。作品中所关注的“边缘”是器物与水相融时的角度,厚厚的釉面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清润的色泽,也在乎于让角度更加柔软。在这些朴素而柔软的创作中,加之金、银彩的工艺,便是他这一次展览的由来。...

    148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李立宏的瓷器Logo[图文]
    李立宏的瓷器Logo[图文]

    李立宏,1974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深受家乡景德镇传统瓷文化的影响。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系任教同时,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将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符号——耐克、麦当劳、Mac等等,融入景德镇瓷器的传统工艺,将两种标志性文化拼贴并置,表现了全球化世界中的民族文化、当代语境下的...

    118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瓷如何鉴赏和收藏[图文]
    钧瓷如何鉴赏和收藏[图文]

    鉴赏钧瓷,首先要弄清楚钧瓷的原产地,这是辨别钧瓷真伪的关键。钧瓷的原产地在禹州,只有禹州产的钧瓷才是“道地产品”。其釉面呈色具有活性,五彩渗化;而南方一些地方生产的钧瓷均为仿钧,虽然有一些钧瓷的特征,但是其釉色大都由人力设置“窑变”,缺乏生命力。鉴赏钧瓷要着重三点:型、工、釉。好的钧瓷基本标准要达到型美、工精、釉色奇。也就是说,造型要美,做工要精,釉色要出众。具体说,型,就是钧瓷的设计造型,是陶艺...

    33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花收藏四误区[图文]
    元青花收藏四误区[图文]

    元青花云龙双耳对瓶钱国宏 文 弘艺 图元青花瓷开辟了中国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随着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海外市场天价拍出,国内外收藏领域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元青花热潮。热潮之下,难免泥沙俱下,出现了一些收藏误区。遍地国宝。元青花收藏热的兴起,使得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元青花”,有的甚至是...

    163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手工制作釉面陶瓷[图文]
  •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拍卖高价的保持者[图文]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拍卖高价的保持者[图文]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高9CM 口径10CM 足距9.5CM尔今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其实早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则有:“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明朝人程哲在《蓉槎蠡说》一书中品评明代瓷器时推成窑瓷器为明代之冠。另在清...

    26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收藏:不要低看民窑 错失收藏良机 [图文]
    瓷器收藏:不要低看民窑 错失收藏良机 [图文]

    不要低看民窑瓷器 错失最后收藏良机 —— 瓷器收藏必须走出“重官窑轻民窑”的误区官窑与民窑的定义官窑,有两个概念,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早在唐代晚期就出现了贡瓷,当时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南青北白”应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贡器。“官监民烧”的贡瓷一直延续到宋元和明早期。而由朝廷(官方)直接出资建早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出现在北宋。一直延续到明清。那么,什么是民窑呢?除了真正意...

    35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羊年漫谈青瓷羊[图文]
    羊年漫谈青瓷羊[图文]

    图1 1972年安徽省宣城出土的青瓷羊(安徽博物院藏)羊是中国远古社会中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原始居民,就开始择水草丰美的河湖周边,牧羊狩猎,以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源。自古以来,“羊”寓意着吉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便说:“羊,祥也。”早在先秦时期青铜器和汉代瓦当上就出现了“吉羊”的字样,正是最好的实证。羊的造型出现在文物上的例子也很多:商代的青铜四羊方尊知名度是极高的;三...

    82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的外销瓷器对欧洲的影响[图文]
    明代的外销瓷器对欧洲的影响[图文]

    外销瓷从早期开始,为什么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格外的珍视?中国瓷器输入对当地陶瓷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应复旦大学文博系邀请,大英博物馆东方部资深研究员、中国陶瓷专家前不久在复旦大学作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系列讲座,中关于明代外销瓷器的内容,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欧洲陶瓷生产的影响。早期的中国青花瓷贸易控制在伊斯兰商人手中。从土耳其托布卡比宫殿收藏的这幅画中可以看到运输青花瓷器的场景。展示了早期中国和土耳其...

    1371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晚清四朝官窑瓷器各有千秋[图文]
    晚清四朝官窑瓷器各有千秋[图文]

    清光绪 茶叶沫釉荸荠瓶咸丰元年(185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正好六十年一甲子,也是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60年,其间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时断时续,但瓷器仍可代表当时最高的制瓷工艺水平。9月23日~30日在广州市文物总店举行的“甲子撷珍——咸、同、光、宣四朝官窑瓷器展”将完整展现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面貌,揭开其官窑瓷器生产的神秘面纱。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瓷器生产曾因咸丰五年的战事...

    62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新富有现代感的陶瓷器皿设计欣赏[图文]
  •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摘要]传说中的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乃万兽之首,亦为封建王朝统治这的象征,我国古代的帝王,被称为是真龙天子,着龙袍,戴龙饰,居龙庭。就连帝王之家所用的陶瓷,也会以龙纹为饰,并保留下了许多精品。其中,元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颇负盛名。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151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平定窑刻花瓷:山西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图文]
    平定窑刻花瓷:山西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图文]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陈慧)平定窑,又称西窑,是山西古代的窑场,在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柏井村。平定地处陕西和河北的交接,被誉为 山西的东大门,故平定窑的陶瓷技艺可受多方文化的滋润和影响。在中国陶瓷史上,平定窑以其以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因此 具有重要的地位。金代平定窑白地刻花盖罐近日,山西省平定窑刻花瓷传承人张文亮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的专访,向记者介绍了平定窑的历史脉络...

    86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如何区分陶瓷的贼光与宝光[图文]
    如何区分陶瓷的贼光与宝光[图文]

    陶器 来源:杭州日报 文/蔡暄民一些藏友经常问我:“究竟如何来辨别陶瓷‘贼光’与‘宝光’的不同?”在一些书本上,或者专家在电视上都曾侃侃而谈:“宝光”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像玉一样温润的、内潋的、养眼的;而“贼光”呢,是表面的、张扬的、刺眼的浮光……对于尚未入门,或者初入古陶瓷收藏之门的人来说,这些论述还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譬如,说“宝光”如玉一般的温润,而玉有和田、俄罗斯、阿富汗……还有新玉、老玉、高...

    56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