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永乐青花云龙纹 天球瓶 此瓶圆口,颈部粗短,上阔下敛,球形腹硕大,砂底微凹。外口装饰忍冬纹,颈部装饰朵云纹,腹部装饰有云龙纹,云龙回首观望,张口怒齿吐舌,奋爪腾飞,遒劲威武,一展叱诧风云之态。鼻吻向上外翻,下颚胡须向后飞扬,两鹿角压低贴近向后飞扬的数屡鬃鬓,神采奕奕,惟妙惟肖,鳞片描绘精细,片片单独晕染;所施青花料发色艳丽,浓淡相宜,深得水墨画神韵;笔法细致,极为流畅,画面生动传神,气势恢宏,一派皇家之势。龙纹为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龙又进一步演变成至尊的王权。如永乐宣德时期的龙最为大气磅礴,威猛雄壮,叱咤风云,是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业的皇帝的象征。 永乐御窑所出的青花云龙纹天球瓶,存世极为罕见,公私典藏不过数例,分别为: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原清宫旧藏《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二、天津博物馆藏《明宣德款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北京故宫藏的天球瓶与本瓶相似,极为难得,堪称孤品。此瓶为海外回流传世珍品。
明永乐 青花轮花绶带葫芦扁瓶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编号1451 本品属明初景德镇御器厂经典造型之一,极受中外皇室青睐。形制别于往昔中国瓷作,创思灵感源于波斯,开辟蹊径。其瓶口修长,边廓规整,浅足,为永乐大扁瓶之典型特征。
明永乐 青花枇杷缠枝花卉纹莲子碗
鸡心碗,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直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凸出似鸡心状,小圈足。内壁口沿绘一周海水纹作为边饰,内腹绘六朵缠枝花卉纹,碗心双圈内绘折枝枇杷。外壁口沿绘回纹一周,腹绘条形莲瓣纹。瘦长条形莲瓣纹,首见于明初青花瓷,将其绘于鸡心碗上,既符合碗的形式变化,又使饰纹本身增添了神采,突出了永宣时期青花瓷的时代特点。鸡心碗为永乐时期创新产品,宣德朝仍广为流行,两者的区别是:永乐碗体轻,足矮,莲瓣单体细长,青花色浓;宣德碗体重,足高,莲瓣多双层短宽。此件鸡心碗造型美观大方,体轻而壁薄,纹饰疏朗明快,胎质洁白细腻,露胎处呈浅桔色。间带铁质斑点,釉底。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光线柔和,包浆自然。青花色泽深沉浓艳,略有晕散,为典型“苏麻离青” 料。笔路中有含钴的“铁锈斑”,在绘画中笔墨的深浅形成自然的浓淡变化。实为永乐佳品,极为珍贵。
明永乐 青花鸳鸯纹压手杯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压手杯
侈口厚唇、弧腹、圈足,造型优美。通体施莹润如玉的白釉,苏麻离青钴料装饰,外口沿下绘一圈单弦纹,下面绘一圈梅花点,再以双弦纹相隔,腹部主题纹饰绘缠枝莲花纹,圈足外墙绘卷草纹。内口沿下绘两道双弦纹,杯心单弦纹圈内绘鸳鸯戏水纹,正中心双弦纹内书写“永乐年制”篆字款。底部露胎,胎质细白坚致。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官窑中的珍稀品种,在市场上价格不菲。
清康熙-雍正 仿永乐青花莲瓣鸡心碗
青花四季花卉纹菱口大盘
物造型美观,制作精细,画工精美,且较一般之永乐作品形制略大,为近两年来拍卖市场所罕见,相似者可参照孙瀛洲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之藏品。此类大盘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造型,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口沿边饰的缠枝花卉纹更见浓郁的中东伊斯兰艺术之风格。当时不止景德镇御器厂一处烧制,龙泉窑亦曾烧制与此器形、纹饰一致的各式大盘。元至明初中西海陆文化贸易交通发达。永乐朝郑和下西洋,极一时之盛,故其不但是陶瓷史中的重器,也堪称中西交流的宝贵见证。 盘口呈盛开的十二瓣菱花形,撇口折沿,浅弧腹,矮圈足,细砂底,局部泛火石红亦非常自然。胎体厚重坚实,施釉肥腴,釉色白中泛青。通体以青花为饰,盘心饰五朵缠枝花卉,有牡丹、山茶、芍药、西番莲等,内外壁绘十二式折枝花卉,计有萱草、栀子、芍药、荷花、水仙、山茶、月季、牡丹、石榴、菊花等,均以小笔触勾勒,浓淡深浅, 绘画灵动精妙,一如水墨作画,表现力极强。青花发色明快,浓淡有致,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即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所形成之“铁锈斑”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永乐官窑青花最具代表性器物之一。 此类盘的口沿纹饰有两种,一为常见的海水波涛纹,二即此盘的缠枝花卉纹。后者明显带有中东伊斯兰装饰意味,较为少见。
明永乐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