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承先启后的新中国陶瓷[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言烟 点击 :

承先启后的新中国陶瓷 | 陶瓷科普

红星瓷厂 青花花卉10寸圆盘(一对) 直径23厘米

所谓“新中国瓷”,是指自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国各主要陶瓷产区创作、生产的各类日用瓷、陈设瓷、国家礼品瓷等陶瓷器,其中尤以瓷都景德镇制瓷为主。随着收藏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瓷这个已经断层的收藏板块将会迅速崛起。

三个阶段,完成市场化蜕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百废待兴。1950年成立的景德镇国营建国瓷厂,专门生产传统颜色釉瓷和日用瓷等,包括曾维开、邓希平、王云泉、姚永康等在内的老一辈陶瓷艺术家都曾是建国瓷厂职工。其后10多年间,景德镇又相继成立了人民瓷厂、新华瓷厂、红星瓷厂等10家大型陶瓷生产企业,统称为“景德镇十大瓷厂”,由“十大瓷厂”等创作生产的精美陈设瓷和日用瓷俗称为“厂瓷”。随着“十大瓷厂”的成立,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烧制工艺也经历了由手工到机械和柴窑、煤窑、油窑到气窑的转变,续写了制瓷业的辉煌。新中国“十大瓷厂”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超群、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家。由于当时都是集体创作,作品大多无人名款,只有瓷厂代号,这些作品主要是为一些文博机构做复制瓷。

1954年3月,景德镇成立了以研究和生产相结合的美术陶瓷工艺社,成员共27人,除“珠山八友”中的田鹤仙、刘雨岑以及“青花大王”王步等享誉民国瓷坛的大师外,还有曾龙升、王晓凡、时幻影、刘仲卿、王锡良等绘瓷名家。他们不仅肩负创作任务,还与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科师生密切合作,创作出口艺术瓷,改进了传统陶瓷装饰方法。同年成立的陶瓷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作为景德镇陶瓷史上首次出现的高规格科研机构,其承担了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任务。当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方针就是“提高实用美术瓷,保持工业用瓷”,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

“文革”时期,陶瓷艺术创作题材多以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工农兵等为主,政治概念突出。此期,在制瓷工艺上的最大创举就是成功烧制了“7501瓷”,它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文革”结束后,为适应海外日益高涨的陶瓷消费需求,陶研所的陶瓷艺术家们联合景德镇各大瓷厂的瓷研所、设计室、试验组等共同开发设计,不计名利、精工细作,通过集体创作,在继承传统纹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进,使得图案纹饰与器型、瓷胎等工艺达到更完美的结合。因此,“厂瓷”中日用瓷和陈设瓷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精湛的绘瓷技艺更完美地用于日用瓷上,使日用瓷有了陈设艺术瓷那样夺目的光彩,而在陈设瓷器型设计上也更加兼顾其实用性,正所谓“日用瓷陈设化,陈设瓷日用化”。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私人陶瓷作坊陆续出现,一些陶瓷老艺人、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技术工程师等也选择脱离瓷厂,独立进行创作、研发和销售。

就在景德镇瓷业发展达到陶瓷史上又一个顶峰之际,各种危机和矛盾也愈发凸显。在1986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公布景德镇粉彩瓷铅镉含量严重超标的信息后,“厂瓷”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景德镇陶研所及各大瓷厂展开技术攻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生产出低铅的粉彩日用瓷,但由于缺少了设色的关键元素,这些低铅粉彩瓷远远达不到像此前的粉彩瓷那样色彩艳丽、饱满动人,海外订单越来越少。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化进程加剧,旧有体制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内外原因的影响下,从90年代初开始,各大瓷厂陆续解体、改制,甚至是停产倒闭。最终,新中国瓷的历史在1995年宣告终结,中国陶瓷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价值回归,收藏投资渐升温

现当代陶瓷收藏投资板块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无论是以“珠山八友”、王步等为代表的民国文人绘瓷,还是诸如张松茂、王锡良、戴荣华、李进等当代名家大师绘瓷,价格都已到达了高位,精品价格堪比明清御瓷。一批中青年学院派陶艺家也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相比于以上的当代陶瓷收藏板块,新中国瓷收藏投资市场才刚起步。虽然新中国瓷板块中的“7501瓷”历来受到藏家和市场的追捧,但这并不能代表新中国瓷板块的整体行情。真正能够代表新中国瓷的依然是那些烧制精美的“厂瓷”陈设瓷和日用瓷。

“厂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它的地位与意义不言而喻。一般国内公立博物馆的馆藏陶瓷器的年代下限到清末民初为止,年代再往后的就鲜有收藏。然而,中国陶瓷史对于新中国建立之后65年来的成绩是无法被割断的,目前学术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挖掘、保护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随着2010年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历史博物馆的正式开馆,似乎预示着民间收藏家和文化学者对新中国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新中国瓷收藏、保护和研究的决心。

回顾近几年多来国内现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可以发现,市场对于新中国瓷尤其是出自景德镇陶瓷老艺人之手的“厂瓷”精品的关注和兴趣愈发明显。尤其是对于一些佚名的“厂瓷”作品,能够凭借作品风格和胎釉等特点判断出作者和具体的创作年代,说明藏家正趋于成熟,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关于新中国瓷的收藏鉴赏,需要把握好两大原则:一是日用瓷的收藏要成套成系列,且1986年以后研发出的低铅粉彩日用瓷由于色彩及艺术性较之前的日用瓷较低,收藏价值不大;二是艺术陈设瓷的收藏之重当为七、八十年代的重工粉彩瓷,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重工粉彩瓷是高难度的制瓷工艺,受限于胎、釉、色、工的难以复制而备受关注,要想成功烧制成一件高水准的重工粉彩瓷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墨彩描金作品,当时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陶瓷老艺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作品也较少,非常珍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窑火,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主要用柴窑烧造,到了七、八十年代时越来越多的用煤窑来烧了,从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用气窑,不同窑火中的瓷器有着微妙的区别。

相关文章

  • Crystal Morey 陶瓷雕塑欣赏[图文]
    Crystal Morey 陶瓷雕塑欣赏[图文]

    艺术家Crystal Morey 想象的陶瓷雕塑奇怪而迷人。一组基于人类与动物世界元素的奇妙结合,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185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清道光 广彩通景人物纹龙耳盆口瓶   广州市文物总店供图广彩是最早的高级定制产品鉴定难题在断代广彩是为了满足外国客 商的需要而在清代前期开始生产的,与广州的对外贸易有着直接的关系。清代前期,在广州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中,陶瓷是最受国外人士喜爱的商品之一,需求量极 大。为了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瓷器商人便在广州的珠江南岸(广州人称之为“河南”)设厂,并先到江西景德镇采购素白瓷胎运回广州,实行来图来样定...

    106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御用紫砂瓷器:珐琅彩紫砂壶 [图文]
    御用紫砂瓷器:珐琅彩紫砂壶 [图文]

    要论起宫廷御用的珐琅彩紫砂壶,可能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了。宫廷,御用,这些字眼给珐琅彩紫砂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宫廷御用珐琅彩紫砂壶,也有人称之为“宫廷紫砂”,曾是康熙、雍正、乾隆的御用紫砂瓷器。宫廷御用,这就体现出了紫砂壶的与众不同,它的尊贵意味着它制作工艺不是那么简单的。珐琅彩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鲜有人知道它的制作工艺。珐琅工艺有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而宫廷御用的珐...

    48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纯手工打造国礼 粉彩八宝葫芦瓶[图文]
    纯手工打造国礼 粉彩八宝葫芦瓶[图文]

    京彩仿古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器型, 京彩瓷源于清宫廷造办处,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支脉,他借鉴了康、雍、乾三朝制瓷绘瓷技法,主要有古彩、粉彩、珐琅彩等彩别。史有“南有广彩,北有京彩”之美称,是几百年来北京手工艺品风独特的品类,是北京皇城皇家文化的特殊代表,是现代艺术和古代艺术的完美结合,作品集文化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历史价值于一...

    131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上合总理会礼品更重传统柴烧工艺[图文]
    上合总理会礼品更重传统柴烧工艺[图文]

    12月14日至12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市举行。此次会议是2015中国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也是首次选择在内陆城市郑州举办。此次会议,郑州的方方面面都已作好万全准备,而对于此次会议礼品最终确定大宋官窑柴烧作品作为礼品赠送与会各国总理。由于此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礼品的选择首要便是中原特色。钧瓷作为五大名窑之首,是我国的陶瓷中最具特色的瓷种,特产于河南禹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92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美丽潇湘·文物卷》书摘:湘阴窑青瓷俑[图文]
    《美丽潇湘·文物卷》书摘:湘阴窑青瓷俑[图文]

    (青瓷对坐校书俑。西晋永宁二年(302年),高17.2厘米,两俑头戴进贤冠,身着交领长袍,相对而坐。中间置书案,案上有笔、砚、简册和手提箱,一人执笔在板状物上书写,另一人手执一板,上置简册,若有所语。1958年长沙金盆岭9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湘阴窑青瓷俑——青瓷里的汉唐风俗俑是陪葬冥器,人殉的替代品。商周时期,盛行杀战俘,埋墓主内侍、宠妾、婢女、护卫、杂役以殉葬,商代大墓人殉数量达到几十成...

    42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谜团千年未解:哥窑遗址究竟在哪[图文]

    小档案 藏品名称 传世宋哥窑瓷盘 年代宋民国初年,浙江龙泉山沟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在方圆不大的地域内,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人在拼命挖掘。与常见的寻宝人不同,他们以高涨的热情所找寻的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种传说中价值连城的瓷器——宋哥窑瓷器。哥窑与汝、官、钧、定一起,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然而,与其他4个已经找到窑址的窑口不同,大名鼎鼎的哥窑,其蛛丝马迹竟然只能在文献中寻找。...

    87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紫地白花缠枝莲纹多穆壶赏析[图文]
    紫地白花缠枝莲纹多穆壶赏析[图文]

    紫地白花缠枝莲纹多穆壶紫地白花缠枝莲纹多穆壶 清康熙 高40.8厘米 直径12.5厘米 壶呈圆筒形,口部如僧帽状,器身前置曲流,后设兽首双系以便穿绳提携,体饰三组弦纹。通体以紫釉为地,刻缠枝莲纹,再施以白釉。多穆壶是蒙、藏民族的生活用具,多为金属质地,用于盛水、酒等。瓷质多穆壶始见于元代,清康熙时期又再流行。元代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青白瓷品种,元代器 形较小,有执柄。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代铁可...

    59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朝早期紫砂欣赏[图文]
    清朝早期紫砂欣赏[图文]

    陈次伟制紫砂佛手壶方衡禄制紫泥六方狮球壶清初 澹然斋 加彩紫砂汉方壶清初 紫砂开光四方壶清早期 段泥贴紫泥百合花卉大圆清早期 朱泥贴花葡萄藤大壶清雍正 紫泥合菊陈鸣远制南瓜壶清早期 诗句款紫泥宫灯式清早期 朱泥贴梅花狮球静远斋(雍正)制堆泥山水纹方壶...

    153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老窑瓷:全球名贵北宋汝窑瓷器盘点[图文]
    老窑瓷:全球名贵北宋汝窑瓷器盘点[图文]

    北宋汝窑碗:上有乾隆皇帝御笔题诗,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北京故宫镇馆之宝。目前北宋汝窑碗仅存世两件,另一件在英国达维德基金会,属严禁拍卖的 国家一级文物。此汝瓷碗高6.7厘米,口径为17.1厘米,足径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北宋汝窑弦纹樽:身价数亿 堪称“汝瓷之王”,弦纹三足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极为罕见的大件器,无价之宝。樽高12....

    34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图文]
    瓷器爱好藏家须知:中国历代窑口知识 [图文]

    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汉代已烧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时期成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瓷窑。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瓷胎呈色较白,白中略带灰白。三国西晋时胎质较粗,坯体没有完全烧结,到了东晋,胎质细腻,有很大提高。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2)三国两晋时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亦有少量青黄色和青绿色。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开冰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唐代早、中期釉色呈现黄或淡黄色。晚唐至宋出现纯粹...

    182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陶才元紫砂作品欣赏[图文]
    陶才元紫砂作品欣赏[图文]

    陶才元,1965年生陶都宜兴丁蜀镇,江苏省工艺美术师,潜心制壶数十余载。在制壶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并经多名制壶大家悉心指点,自己潜心钻研制壶技艺,力求精益求精,作品在器型上展现出了雍容的大度,圆润而细腻。陶才元吸收历代大师制壶的经典器型之长,加以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集创作设计、手工制作于一体的实力派制壶艺术家。多年来,陶才元所制的紫砂壶作品深受藏家的喜爱和收藏。(和谐中视 马建中...

    131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此件口径21.5厘米,高7厘米的金油滴建盏将永远入藏福清黄檗山万福千年禅寺。 李加林 摄  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技艺传承人黄美金(左二)创作的金油滴撇口盏,被来自福建福清的著名慈善家陈先生和万福禅寺方丈悲升大师(右二)以299万元购得。 李加林 摄中新网福州11月16日电 (李加林 龙敏)于16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金油滴建盏再创仿古...

    173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古瓷中的软伤痕 酥油光[图文]
    古瓷中的软伤痕 酥油光[图文]

    软伤痕:古瓷中的细货,一般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护,或不便实用,被放在冷僻处。故硬伤很少。仿者不知就里,故作硬伤痕。出土不久的,大多釉面无伤痕。酥油光:类同于亚光,但有油润,常见于官﹑哥窑。没见有仿得三分像的。因为人们还没能弄清古人的生产工艺。(华夏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院供稿,耿宝昌讲述)...

    180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丝绸之路对唐宋时期茶器的影响[图文]
    丝绸之路对唐宋时期茶器的影响[图文]

    唐三彩束腰把杯“丝绸之路”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地中海的一条世界贸易的古道。在我国古代,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共有三条:最主要的一条是指自西汉张骞始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大秦(古罗马帝国),横贯亚洲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起航线。南海起航线东起中国的扬州、泉州、广州等港口,连接东南亚,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最后到达大食(阿拉伯帝国)。东海...

    174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